“这么严重呢?”常氏吓了一跳,忙就吩咐了长福家的把她带回来的东西收拾了就急匆匆的往后院去了。
常氏在自家男人给自己来的信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当娘的角度跟当爹的终究是不一样。
她到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自己家如今的日子她觉得就不错了,儿子要是愿意考就考,愿意做官就做官,不愿意那就算了,他怎么高兴怎么来,又不是一家子都指望着他过活呢。
自己那小儿子要不是苏瑾是皇帝,人家开了口你不能不从,她都想给领回来。
一家子齐齐整整的多好,她也不求孩子们能有多富贵,一辈子健健康康高高兴兴吃穿不愁就行了。
且不说常氏如何劝慰宁怀运,杨为雄等常氏走了,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给了宁弯弯。
信是余九斤寄来的,这年头条件有限,乡下可不通邮路,信都是寄到县城,信差都跟宁怀槡熟了,宅子里没人就上金顶寺找他。
平常都是作坊里送货的伙计给拿回来,杨为雄这一次顺路就给带回来了。
宁弯弯拿了回自己房里看。
这一年通了不知道多少封的信,也没什么重要的事,纯闲聊,聊异域的风土人情,聊塞外风光。
也许是宁家村太偏了,宁弯弯也没听说边关哪里起了战事。
不过一般的小摩擦老百姓也不会知道。
余九斤这一回的信还是老一套,宁弯弯看完提笔回信,写的也都是些琐碎事。
比如宁秀秀前一阵子出嫁了,嫁到了临县,据说对方家底子还不错,还是个地主。
迎亲那天浩浩荡荡来了好些天,敲锣打鼓,拿大花轿把人抬走的。
就是离的太远,这以后回趟娘家都得在路上走上两天。
在比如月月铁了心要招个上门女婿,这一般没儿子的家里招上门女婿的都是最小的那一个。
她嫌自己妹妹性子太软,不是个能当家做主的人,就把这个揽自己身上了。
上门女婿那就跟媳妇一个样,甚至比给人做媳妇还要受欺负,家里自然也是女方做主。
但是也有很多女孩子性子不够强势,成亲后孩子生了后跟娘姓没几天就又改回了爹姓,一大家子全给别人做了嫁衣。
再比如前一阵子村里谁家孩子送祝米,她去偷了个红鸡蛋,结果刚剥开还没吃就被自家的狗给抢走了,她想抓住打它一顿,但到现在还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洋洋洒洒写了几大张,想了想,在最后加了一句。
“听村里老人说今年是个寒冬,边关必定更加苦寒,我们家有意为边关提供一些冬衣粮草,不知是否可行。”
装好信,宁弯弯叹了口气,她也算是为他们家的企业费尽心思了。
赞助都用上了!
常氏劝了宁怀运好几天也没把他给劝好,就懒得理他了。
跟杨为雄的媳妇俩人天天凑一块开始给蓝紫和杨三做媒。
刘长福两口子没意见,这朝夕相处的也都了解杨三的为人,人家又有功夫傍身,又是军籍,做女婿那没得说。
大邙朝在苏瑾上位初期第一个改革的就是军队,原本大邙朝有专门的军户。
军户子弟世袭为兵,未经允许不得脱离军籍。
家里必须有成年男子到军队服役,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袭,社会地位很低。
改革后军户就光荣了,当个大几年的兵回来就可以终身免一定数量的税粮,服役期间自己得军饷外,家里每年当地官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终身逢年过节上官府都有米粮可领,当兵也是自愿,也不限户籍,就这一点,在嫁给军籍的人就不怕子孙被迫当兵,媳妇就好娶了,社会地位就高了。
而且军籍娶妻也没有户籍限制,这是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解决军户娶妻难给的特例,大邙朝所有的户籍里只有军籍不限制和贱籍通婚。
虽然宁弯弯自己的理解是这个时代的阶层观念里上层人物还是不接受军户的社会地位提升。
可光这两口子愿意那也不行,还得人家杨三爹娘同意,杨三爹娘同意了,俩人敲定日子的时候都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常氏说成了一门亲事高兴的很,没事就跟长福家的,还有杨为雄媳妇聚一块一边做着针线一边跟他妈念叨。
“蓝紫这是定下了,桑竹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他一个男孩子也不着急,大壮媳妇都快娶进门了我更是不操心,我们家这几个,匪月跑了,弯弯还小,这些孩子里就绿青一个我做梦都在想谁家小子能配她!”
杨为雄媳妇笑着打趣:“绿青这丫头勤快,长的也水灵,她爹在铺子里做掌柜,现在那也是一号人物,我肯可轮不到太太操心,家里头门槛子都已经被媒婆踩矮了三分了吧?”
第358章 生烦了
“那可不!”常氏一边缝着冬衣,一边点头:“我打京城回来的时候绿青娘还跟我抱怨,天天让这些媒婆烦死了。”
长福家的笑:“常言道一家女百家求,好女可不愁嫁!”
常氏犹豫了下道:“其实我这心里有属意的人,就是不知道这两家有没有这个意思,我怕我这贸然的提了,要是没说成,以后再见了怪尴尬的。”
长福家的和杨为雄媳妇立刻就八卦起来,忙问是谁。
常氏在自家男人给自己来的信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当娘的角度跟当爹的终究是不一样。
她到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自己家如今的日子她觉得就不错了,儿子要是愿意考就考,愿意做官就做官,不愿意那就算了,他怎么高兴怎么来,又不是一家子都指望着他过活呢。
自己那小儿子要不是苏瑾是皇帝,人家开了口你不能不从,她都想给领回来。
一家子齐齐整整的多好,她也不求孩子们能有多富贵,一辈子健健康康高高兴兴吃穿不愁就行了。
且不说常氏如何劝慰宁怀运,杨为雄等常氏走了,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给了宁弯弯。
信是余九斤寄来的,这年头条件有限,乡下可不通邮路,信都是寄到县城,信差都跟宁怀槡熟了,宅子里没人就上金顶寺找他。
平常都是作坊里送货的伙计给拿回来,杨为雄这一次顺路就给带回来了。
宁弯弯拿了回自己房里看。
这一年通了不知道多少封的信,也没什么重要的事,纯闲聊,聊异域的风土人情,聊塞外风光。
也许是宁家村太偏了,宁弯弯也没听说边关哪里起了战事。
不过一般的小摩擦老百姓也不会知道。
余九斤这一回的信还是老一套,宁弯弯看完提笔回信,写的也都是些琐碎事。
比如宁秀秀前一阵子出嫁了,嫁到了临县,据说对方家底子还不错,还是个地主。
迎亲那天浩浩荡荡来了好些天,敲锣打鼓,拿大花轿把人抬走的。
就是离的太远,这以后回趟娘家都得在路上走上两天。
在比如月月铁了心要招个上门女婿,这一般没儿子的家里招上门女婿的都是最小的那一个。
她嫌自己妹妹性子太软,不是个能当家做主的人,就把这个揽自己身上了。
上门女婿那就跟媳妇一个样,甚至比给人做媳妇还要受欺负,家里自然也是女方做主。
但是也有很多女孩子性子不够强势,成亲后孩子生了后跟娘姓没几天就又改回了爹姓,一大家子全给别人做了嫁衣。
再比如前一阵子村里谁家孩子送祝米,她去偷了个红鸡蛋,结果刚剥开还没吃就被自家的狗给抢走了,她想抓住打它一顿,但到现在还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洋洋洒洒写了几大张,想了想,在最后加了一句。
“听村里老人说今年是个寒冬,边关必定更加苦寒,我们家有意为边关提供一些冬衣粮草,不知是否可行。”
装好信,宁弯弯叹了口气,她也算是为他们家的企业费尽心思了。
赞助都用上了!
常氏劝了宁怀运好几天也没把他给劝好,就懒得理他了。
跟杨为雄的媳妇俩人天天凑一块开始给蓝紫和杨三做媒。
刘长福两口子没意见,这朝夕相处的也都了解杨三的为人,人家又有功夫傍身,又是军籍,做女婿那没得说。
大邙朝在苏瑾上位初期第一个改革的就是军队,原本大邙朝有专门的军户。
军户子弟世袭为兵,未经允许不得脱离军籍。
家里必须有成年男子到军队服役,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袭,社会地位很低。
改革后军户就光荣了,当个大几年的兵回来就可以终身免一定数量的税粮,服役期间自己得军饷外,家里每年当地官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终身逢年过节上官府都有米粮可领,当兵也是自愿,也不限户籍,就这一点,在嫁给军籍的人就不怕子孙被迫当兵,媳妇就好娶了,社会地位就高了。
而且军籍娶妻也没有户籍限制,这是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解决军户娶妻难给的特例,大邙朝所有的户籍里只有军籍不限制和贱籍通婚。
虽然宁弯弯自己的理解是这个时代的阶层观念里上层人物还是不接受军户的社会地位提升。
可光这两口子愿意那也不行,还得人家杨三爹娘同意,杨三爹娘同意了,俩人敲定日子的时候都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常氏说成了一门亲事高兴的很,没事就跟长福家的,还有杨为雄媳妇聚一块一边做着针线一边跟他妈念叨。
“蓝紫这是定下了,桑竹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他一个男孩子也不着急,大壮媳妇都快娶进门了我更是不操心,我们家这几个,匪月跑了,弯弯还小,这些孩子里就绿青一个我做梦都在想谁家小子能配她!”
杨为雄媳妇笑着打趣:“绿青这丫头勤快,长的也水灵,她爹在铺子里做掌柜,现在那也是一号人物,我肯可轮不到太太操心,家里头门槛子都已经被媒婆踩矮了三分了吧?”
第358章 生烦了
“那可不!”常氏一边缝着冬衣,一边点头:“我打京城回来的时候绿青娘还跟我抱怨,天天让这些媒婆烦死了。”
长福家的笑:“常言道一家女百家求,好女可不愁嫁!”
常氏犹豫了下道:“其实我这心里有属意的人,就是不知道这两家有没有这个意思,我怕我这贸然的提了,要是没说成,以后再见了怪尴尬的。”
长福家的和杨为雄媳妇立刻就八卦起来,忙问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