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之超级战神系统 ()”整本免费阅读!
书房之内,众人听完李俊和张顺的讲述之后,也是震惊不已。
小小的三韩,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矿产,尤其是铁矿。
这个蛮夷之人自己守着如此大的宝藏之上却从未知晓,真是可悲。
“主公,三韩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手中。”李俊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丝兴奋。
“诸位怎么看?”曹安民并未急着做出决定。
三韩虽好,但现在确实不是时候。
眼下曹操袁绍两方对峙在黎阳,角逐北方归属的时候也将到来。
曹安民很清楚,如果按照历史轨迹,他们两家足足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最终分出胜负。
七八年,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是太久。大汉的国力自打桓灵两朝便不断走下坡路,如果再来一场维持数年之久的大战,只会让北方的元气更加衰弱。
草原之上,群雄正在不断增强。
匈奴鲜卑羌羯氐这五族也在趁汉族混战之际不断壮大,自己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就绝不能坐视外族入侵,再掀起一场五胡乱华的风暴。
曹安民担忧在此,其他人的担忧又何尝不是呢!
姚广孝、陈登、包拯三人皆不言语,幕府议事,如此情形还是头一次出现。
半响过后,姚广孝抵挡不住众人视线所带来的压力,进言说道:“三韩虽好,但眼下袁曹两家大战在即,乃是我们从中得利的关键时期,若是分兵,恐怕己方力弱,难有更大作为。在下认为,三韩之事可以暂时搁置,只与其通商即可。待中原角逐胜负之后,再发兵也不迟。”
姚广孝所言,正是陈登和包拯心中所想。
曹安民麾下人才济济,谁又看不出眼下的局势呢!
无论是曹胜,还是袁胜,对于曹安民来说都将面对巨大压力。
值此重要时刻,大家都觉得保守要比进取更为妥当。
李俊见计划可能要搁置,人也急了起来,望着众人道:“三韩兵弱,我不需要太多兵力,只需一万,不,八千,八千也行啊!只要主公给我八千北府军,我一定灭了三韩。”
一边是不断请战的李俊,一边是极力反对的众谋士,纵然曹安民心中对于辽东再垂涎,也得小心思量一番。
就在众人皆拿不定主意之时,门外负责警卫的宇文成都大步走了进来。
“主公,刚才得邺城急报,大司马袁绍,欲与主公联姻结盟。”
“联姻!”曹安民猛地站起身,众文武也都是目瞪口呆。
眼下局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二曹俨然就是穿一条裤子的人,这袁绍身边谋士众多,岂能不知。
此乃一条劣计。
之前一直愁眉苦脸的姚广孝顿时笑了。
“先生为何发笑?”
“适才我们还在为分兵之事发愁,但眼下看来,袁绍是白白送了我们一段机遇啊!”
众人皆是不解,随即发问。
姚广孝环视众人,笑着答道:“袁绍既然有意拉拢主公,则表示,他心中对主公极其忌惮。以婚配为名不过是想要稳住主公,在他和曹丞相决战之时,以求主公坐壁上观两相不帮。只要主公一日未曾约定,袁绍就一刻也不敢发兵决战。由此,我们岂不是有充足时间谋划辽东?”
姚广孝一言,彻底解开了众人心中的疑虑。
冀州徐州如此之远,一般嫁娶也需要不少时日。只要曹安民将时间拖住,不单单可以稳住袁绍,同样也能够给自己争取时间。
“好!好啊!既然上天给了我们这个机遇,我们就一定要好好抓住。李俊何在?”
“末将在!”曹安民一点他的名字,他俨然知道,自己的计划是得到首肯了。
“将军已经远渡大海,前往辽东,可敢再去一次?”
李俊不似张顺,有兄弟有家人顾虑太多。他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了无牵挂,心中只想为大汉,为曹安民建功立业,再无其他。
“有何不敢,只要主公下令,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末将也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好!”曹安民轻拍桌案,连声赞道:“既然如此,东海水师各部战船全部出动,此次进攻辽东,点北府军一万,背嵬军三千,玄甲军一千,并水军六千,共两万人,兵发三韩,一定要一举歼灭贼寇。”
两万雄师,数百艘战舰,如此威武之师,在当今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大事。
李俊之前仅凭五千军兵就大闹三韩,杀得辰韩灭国,杀得马韩和弁韩心中胆寒。
如今两万雄师驾到,剿灭三韩,不再话下。
“主公,三韩偏远,必须派出谋臣良将镇守,否则难以稳住当地民心!得而复失,这种赔本的生意,我们可不能干啊!”
姚广孝一言彻底点醒了曹安民。
攻城容易,守城难。辽东如此之远,进攻一次可谓是劳民伤财,若不能彻底占据,岂不是白白浪费国力。
“先生所言甚是,辽东一地也要效仿徐州各郡制度,政军分管,不知何人可欲前往,替本侯镇守三韩?”
三韩之地,远离中土,且国小民穷,治理好这里需要费苦功夫不说,而且还要忍的住寂寞。
眼下正是风云变幻,成就大事之时,若是舍近求远岂不是白白浪费大好时机。
众人皆不怕死,但却怕一身本领无发挥之处。
曹安民也深知众人心中所想,大汉一直以来都是坚守十三州故土。莫说是外土,就连大汉最南边的交州也被世人看作是蛮荒之地。
一下子要去数千里之外,守着苦寒之地,换做是谁不得好好思量一番。
就在众人皆思索之时,门外,一员骁将大步走了进来,纳头便拜道:“众将皆不愿去,既然如此,末将愿替主公收好三韩,开疆扩土,立不灭之功。”
众人望去,乃是玄甲军的副都督张辽。
曹安民连忙将张辽搀扶起来,看着眼前一脸坚毅的大将语重心长的说道:“文远家中孩儿才刚刚满月,此刻远离故土,不太合适,还是不去得为好。”
张辽既然已经做出决断,岂能有所改变,急切的说道:“臣家中之事再大,那也是小事;国家之事再小,那也是大事,岂能因公废私。末将既然投在主公麾下,当为主公效力,岂能天天坐守家中,荒废自身。若主公不允,末将就在此长跪不起。”
张辽说得真切,让周围这些将领一个个面色通红,不敢直视。
“既然文远愿去,在下也愿一同前往。”
众人看去,乃是东海太守包拯。
“希仁乃东海守土之人,岂能远洋海外。”
包拯微微一笑,露出自己白色的牙齿,低声说道:“东海之地一切已经全部走上正轨,在下愿意有生之年,为主公开疆扩土,守一方平安。在下可没有文远将军那么会说话,只愿百年之后,史书上能够留名即可。”
包拯之言,虽然有些势利,但毫不为过。
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如心中无任何想法,又何必为官。
二人说得如此真切,曹安民也不好再拒绝,遂命包拯为三韩太守,张辽为统兵大将,待大军消灭剩下两韩,则由二人监管整个半岛。
书房之内,众人听完李俊和张顺的讲述之后,也是震惊不已。
小小的三韩,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矿产,尤其是铁矿。
这个蛮夷之人自己守着如此大的宝藏之上却从未知晓,真是可悲。
“主公,三韩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手中。”李俊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丝兴奋。
“诸位怎么看?”曹安民并未急着做出决定。
三韩虽好,但现在确实不是时候。
眼下曹操袁绍两方对峙在黎阳,角逐北方归属的时候也将到来。
曹安民很清楚,如果按照历史轨迹,他们两家足足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最终分出胜负。
七八年,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是太久。大汉的国力自打桓灵两朝便不断走下坡路,如果再来一场维持数年之久的大战,只会让北方的元气更加衰弱。
草原之上,群雄正在不断增强。
匈奴鲜卑羌羯氐这五族也在趁汉族混战之际不断壮大,自己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就绝不能坐视外族入侵,再掀起一场五胡乱华的风暴。
曹安民担忧在此,其他人的担忧又何尝不是呢!
姚广孝、陈登、包拯三人皆不言语,幕府议事,如此情形还是头一次出现。
半响过后,姚广孝抵挡不住众人视线所带来的压力,进言说道:“三韩虽好,但眼下袁曹两家大战在即,乃是我们从中得利的关键时期,若是分兵,恐怕己方力弱,难有更大作为。在下认为,三韩之事可以暂时搁置,只与其通商即可。待中原角逐胜负之后,再发兵也不迟。”
姚广孝所言,正是陈登和包拯心中所想。
曹安民麾下人才济济,谁又看不出眼下的局势呢!
无论是曹胜,还是袁胜,对于曹安民来说都将面对巨大压力。
值此重要时刻,大家都觉得保守要比进取更为妥当。
李俊见计划可能要搁置,人也急了起来,望着众人道:“三韩兵弱,我不需要太多兵力,只需一万,不,八千,八千也行啊!只要主公给我八千北府军,我一定灭了三韩。”
一边是不断请战的李俊,一边是极力反对的众谋士,纵然曹安民心中对于辽东再垂涎,也得小心思量一番。
就在众人皆拿不定主意之时,门外负责警卫的宇文成都大步走了进来。
“主公,刚才得邺城急报,大司马袁绍,欲与主公联姻结盟。”
“联姻!”曹安民猛地站起身,众文武也都是目瞪口呆。
眼下局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二曹俨然就是穿一条裤子的人,这袁绍身边谋士众多,岂能不知。
此乃一条劣计。
之前一直愁眉苦脸的姚广孝顿时笑了。
“先生为何发笑?”
“适才我们还在为分兵之事发愁,但眼下看来,袁绍是白白送了我们一段机遇啊!”
众人皆是不解,随即发问。
姚广孝环视众人,笑着答道:“袁绍既然有意拉拢主公,则表示,他心中对主公极其忌惮。以婚配为名不过是想要稳住主公,在他和曹丞相决战之时,以求主公坐壁上观两相不帮。只要主公一日未曾约定,袁绍就一刻也不敢发兵决战。由此,我们岂不是有充足时间谋划辽东?”
姚广孝一言,彻底解开了众人心中的疑虑。
冀州徐州如此之远,一般嫁娶也需要不少时日。只要曹安民将时间拖住,不单单可以稳住袁绍,同样也能够给自己争取时间。
“好!好啊!既然上天给了我们这个机遇,我们就一定要好好抓住。李俊何在?”
“末将在!”曹安民一点他的名字,他俨然知道,自己的计划是得到首肯了。
“将军已经远渡大海,前往辽东,可敢再去一次?”
李俊不似张顺,有兄弟有家人顾虑太多。他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了无牵挂,心中只想为大汉,为曹安民建功立业,再无其他。
“有何不敢,只要主公下令,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末将也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好!”曹安民轻拍桌案,连声赞道:“既然如此,东海水师各部战船全部出动,此次进攻辽东,点北府军一万,背嵬军三千,玄甲军一千,并水军六千,共两万人,兵发三韩,一定要一举歼灭贼寇。”
两万雄师,数百艘战舰,如此威武之师,在当今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大事。
李俊之前仅凭五千军兵就大闹三韩,杀得辰韩灭国,杀得马韩和弁韩心中胆寒。
如今两万雄师驾到,剿灭三韩,不再话下。
“主公,三韩偏远,必须派出谋臣良将镇守,否则难以稳住当地民心!得而复失,这种赔本的生意,我们可不能干啊!”
姚广孝一言彻底点醒了曹安民。
攻城容易,守城难。辽东如此之远,进攻一次可谓是劳民伤财,若不能彻底占据,岂不是白白浪费国力。
“先生所言甚是,辽东一地也要效仿徐州各郡制度,政军分管,不知何人可欲前往,替本侯镇守三韩?”
三韩之地,远离中土,且国小民穷,治理好这里需要费苦功夫不说,而且还要忍的住寂寞。
眼下正是风云变幻,成就大事之时,若是舍近求远岂不是白白浪费大好时机。
众人皆不怕死,但却怕一身本领无发挥之处。
曹安民也深知众人心中所想,大汉一直以来都是坚守十三州故土。莫说是外土,就连大汉最南边的交州也被世人看作是蛮荒之地。
一下子要去数千里之外,守着苦寒之地,换做是谁不得好好思量一番。
就在众人皆思索之时,门外,一员骁将大步走了进来,纳头便拜道:“众将皆不愿去,既然如此,末将愿替主公收好三韩,开疆扩土,立不灭之功。”
众人望去,乃是玄甲军的副都督张辽。
曹安民连忙将张辽搀扶起来,看着眼前一脸坚毅的大将语重心长的说道:“文远家中孩儿才刚刚满月,此刻远离故土,不太合适,还是不去得为好。”
张辽既然已经做出决断,岂能有所改变,急切的说道:“臣家中之事再大,那也是小事;国家之事再小,那也是大事,岂能因公废私。末将既然投在主公麾下,当为主公效力,岂能天天坐守家中,荒废自身。若主公不允,末将就在此长跪不起。”
张辽说得真切,让周围这些将领一个个面色通红,不敢直视。
“既然文远愿去,在下也愿一同前往。”
众人看去,乃是东海太守包拯。
“希仁乃东海守土之人,岂能远洋海外。”
包拯微微一笑,露出自己白色的牙齿,低声说道:“东海之地一切已经全部走上正轨,在下愿意有生之年,为主公开疆扩土,守一方平安。在下可没有文远将军那么会说话,只愿百年之后,史书上能够留名即可。”
包拯之言,虽然有些势利,但毫不为过。
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如心中无任何想法,又何必为官。
二人说得如此真切,曹安民也不好再拒绝,遂命包拯为三韩太守,张辽为统兵大将,待大军消灭剩下两韩,则由二人监管整个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