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无良 作者:古锦
比如他说收粮的事儿,“我那时一展莫筹多日,没想到你一到就连出三策。我还以为你只是为了宽解我随意说笑,没想到竟然你真的那么快就拿定主意,并一举成功……”
他说他那佩服之情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同时也深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此绝了那点儿从商的心思,一心读他的圣贤书起来。
武梁:……不是谦虚,若说收粮用了什么招,她是记得的,但其中的细节她真的不记得了好吗?她有连出三策什么的那么诸葛吗?当时真不是说笑的吗?
不过么,一些过往被人记得那么清楚,还是挺让人感动让人暗爽的。
昨儿酒席上的时候,一来他有些醉意,醉话嘛,谁给他当真啊。二来嘛,她才说了要资助燕家村,建设新农村。他凑那个时候表白,难免让人将两者靠在一起,想一想那是个什么意思?想凑凑那事儿得个名声还是啥的?
说实话他如果真是想趁机捞点儿名声,都让给他也无妨,多大点儿事儿啊。
但如今他清醒着,这么说起许多,听起来昨儿那表白,就好像是深思熟虑过,而不是临时起意的话题了?
当然说真的,一个男子对你是不是有意,难道她真的感觉不到吗?她只是没想到他够胆子说出来而已。
并且他提到的其中几件事,也让武梁觉得,燕南越是真的用了心的。
第一件事,是燕南越说起从前那个戏本子。
说起来,那出《寻妻》,老早的事情了,听说柳水云后来唱得很火,听说现在京城里还会唱起,但武梁是真的都快不记得了。
但燕南越还记得,他扭扭捏捏的,说自从他知道那出戏是武梁写的,就去认真听了。
然后,他觉得那就是写他们俩的。
什么女的有财男的穷光蛋,他们是。
男子建功立业,女子另嫁他人,他们也相类。
然后女子与前夫切结离开,与男子相遇,互诉衷肠后相伴终老。他们进行中……
所以他十分相信那就是武梁为他们写的。
武梁当然摇头否了,不是就不是,这事儿不能瞎编。她都要仔细回想才能记得那戏本里写的是什么了,怎么可能当初为他量身订做?
不过燕南越说,他觉得是就行,他们最终是美好的结局就行。
戏里还有相伴终老的后续,就是女子散尽家财大做善事,以图为沾染上污点的夫君正名。
燕南越说,他不需要,他听说武梁要为燕家村捐款做善事,大为感动。不过,他表示自己亦不介意她的过去,更不在意虚浮名声,不用刻意去做那些。
他说他等了这么多年,看着她一步步艰难从程府出来,一步步走得踏实,幸好他也一步步走到今天,他们不需要去计较从前。
计较不计较的先不说,等了这么多年??吗???
如果是真的,谢谢你啊。
然后燕南越拿出了一个玉镯子来。他说他记得那一年,她用买镯子的钱买了书送他,希望能读出一个举人老爷来。现在他做到了,现在举人老爷送还个镯子给你,请你一定收下。
那镯子看起来很漂亮通透的样子,大约也值个好几十两。是当初从蜀中回来,武梁给大伙儿都分了辛苦费后,燕南越就细细挑捡买下的。
虽然不贵,但想想燕南越的收入,也就她给的那有限的工钱,最大一笔存款就是收粮完给他的千两银子,以偿他掉膘的那几十斤。
然后他买了个宅子,也就花了三百两,他舍得几十两买个镯子,也是破费了。
其实镯子的事武梁也真不记得了,她有用买镯子的钱给他买书吗?什么时候的事儿?可能是她某次送他书时,为了骗感激度随口胡诌的吧,这都当真?
不过显然镯子也是早就准备好的,所以人家大约真的早就操着心了。
然后燕南越还说了对他们未来生活的构想。
他说他还是希望能继续试一试进士,如果不能,将来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最好外放到个偏远穷困的小县去,或主政一方,或做个学政之类的就罢了,最主要是天高皇帝远,能自己当家作主的地方。
然后他们一起在那里自由自在,同时也尽心尽力为官当政,改善民生等。闲暇时可以四处游走,无人管顾。
如果不能,只能在京城呆着,那么独善其身也好。武梁可以象从前一样去忙自己的事,家里他在,又有母亲管顾,她尽可以放心……
他说他知道武梁赚了不少银子,这些银子不管是留给十一还是那位少爷都好,或者就象她说的那样做善事救济他人也好,他不贪图这个。
他手里如今还有些银子,他相信自己以后有能力把生活过好,并且应该会越来越好,让武梁过得舒心。
武梁想他大概并不是真的知道她有多少银子,否则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信心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燕南越说的也有道理。他说不管你有多少银子,我注意观察过,你自己的花用并不多,所以我养得起你。
既然他这么认真,武梁就认真问他,昨儿大伙儿的争执你听到了吧,如今你身份高贵,我高攀不起呢。
将来青云直上指日可待,身份越发燕泥之别了呀。
燕南越笑,他说他才不信她真觉得是在高攀,是他在高攀才对。
并且说她向来自有主张,别说女子村妇所言,就是男儿家说话不在道理上,她应该也是不会听的吧。
至于他娘,别看那里和红茶绿她们争执不休,不过是为着维护他的面子罢了。回去后兴奋得一宿没睡着,一早就问他要不要去请个媒人,备上彩礼……
武梁问他那程侯爷呢?他小小举人,不怕得罪吗?得罪了程侯爷,考进士,考什么都不好使吧。
燕南越悄声给她说,程侯爷也要讲理吧,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他也不能强抢民女吧。并且,他这些年,也结交了不少人,比如他的同年们,比如xx驸马……
驸马们最好使,他们一句话可以通天,并且他们不得入仕嘛,所以都闲得蛋痛……
既然不在乎身份地位,又胆子够大,还这么认真,武梁表示她也会认真考虑一下,不过镯子什么的就不方便收了。
…
虽然很少有,但是的确有那么偶尔,武梁是想过安家这回事儿的。她虽有地方落脚,但都是生意场合的后院什么的,永远想到的是生意,是奔走,而不是过日子。
从胶东湾撤离的时候,她就曾有那么一刻的茫然。要往哪儿走呢?似乎很多地方可去,也似乎没有地方可去。
回京除了看程熙这个理由外,她回京来做什么呢?大约成兮她是住惯了的,好像当成家了一样,习惯跑回来这里,但这里毕竟不是家。
可是如果只是买个宅子的话,大约又会嫌冷清和不方便,似乎还不如住在成兮热闹些。
比如他说收粮的事儿,“我那时一展莫筹多日,没想到你一到就连出三策。我还以为你只是为了宽解我随意说笑,没想到竟然你真的那么快就拿定主意,并一举成功……”
他说他那佩服之情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同时也深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此绝了那点儿从商的心思,一心读他的圣贤书起来。
武梁:……不是谦虚,若说收粮用了什么招,她是记得的,但其中的细节她真的不记得了好吗?她有连出三策什么的那么诸葛吗?当时真不是说笑的吗?
不过么,一些过往被人记得那么清楚,还是挺让人感动让人暗爽的。
昨儿酒席上的时候,一来他有些醉意,醉话嘛,谁给他当真啊。二来嘛,她才说了要资助燕家村,建设新农村。他凑那个时候表白,难免让人将两者靠在一起,想一想那是个什么意思?想凑凑那事儿得个名声还是啥的?
说实话他如果真是想趁机捞点儿名声,都让给他也无妨,多大点儿事儿啊。
但如今他清醒着,这么说起许多,听起来昨儿那表白,就好像是深思熟虑过,而不是临时起意的话题了?
当然说真的,一个男子对你是不是有意,难道她真的感觉不到吗?她只是没想到他够胆子说出来而已。
并且他提到的其中几件事,也让武梁觉得,燕南越是真的用了心的。
第一件事,是燕南越说起从前那个戏本子。
说起来,那出《寻妻》,老早的事情了,听说柳水云后来唱得很火,听说现在京城里还会唱起,但武梁是真的都快不记得了。
但燕南越还记得,他扭扭捏捏的,说自从他知道那出戏是武梁写的,就去认真听了。
然后,他觉得那就是写他们俩的。
什么女的有财男的穷光蛋,他们是。
男子建功立业,女子另嫁他人,他们也相类。
然后女子与前夫切结离开,与男子相遇,互诉衷肠后相伴终老。他们进行中……
所以他十分相信那就是武梁为他们写的。
武梁当然摇头否了,不是就不是,这事儿不能瞎编。她都要仔细回想才能记得那戏本里写的是什么了,怎么可能当初为他量身订做?
不过燕南越说,他觉得是就行,他们最终是美好的结局就行。
戏里还有相伴终老的后续,就是女子散尽家财大做善事,以图为沾染上污点的夫君正名。
燕南越说,他不需要,他听说武梁要为燕家村捐款做善事,大为感动。不过,他表示自己亦不介意她的过去,更不在意虚浮名声,不用刻意去做那些。
他说他等了这么多年,看着她一步步艰难从程府出来,一步步走得踏实,幸好他也一步步走到今天,他们不需要去计较从前。
计较不计较的先不说,等了这么多年??吗???
如果是真的,谢谢你啊。
然后燕南越拿出了一个玉镯子来。他说他记得那一年,她用买镯子的钱买了书送他,希望能读出一个举人老爷来。现在他做到了,现在举人老爷送还个镯子给你,请你一定收下。
那镯子看起来很漂亮通透的样子,大约也值个好几十两。是当初从蜀中回来,武梁给大伙儿都分了辛苦费后,燕南越就细细挑捡买下的。
虽然不贵,但想想燕南越的收入,也就她给的那有限的工钱,最大一笔存款就是收粮完给他的千两银子,以偿他掉膘的那几十斤。
然后他买了个宅子,也就花了三百两,他舍得几十两买个镯子,也是破费了。
其实镯子的事武梁也真不记得了,她有用买镯子的钱给他买书吗?什么时候的事儿?可能是她某次送他书时,为了骗感激度随口胡诌的吧,这都当真?
不过显然镯子也是早就准备好的,所以人家大约真的早就操着心了。
然后燕南越还说了对他们未来生活的构想。
他说他还是希望能继续试一试进士,如果不能,将来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最好外放到个偏远穷困的小县去,或主政一方,或做个学政之类的就罢了,最主要是天高皇帝远,能自己当家作主的地方。
然后他们一起在那里自由自在,同时也尽心尽力为官当政,改善民生等。闲暇时可以四处游走,无人管顾。
如果不能,只能在京城呆着,那么独善其身也好。武梁可以象从前一样去忙自己的事,家里他在,又有母亲管顾,她尽可以放心……
他说他知道武梁赚了不少银子,这些银子不管是留给十一还是那位少爷都好,或者就象她说的那样做善事救济他人也好,他不贪图这个。
他手里如今还有些银子,他相信自己以后有能力把生活过好,并且应该会越来越好,让武梁过得舒心。
武梁想他大概并不是真的知道她有多少银子,否则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信心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燕南越说的也有道理。他说不管你有多少银子,我注意观察过,你自己的花用并不多,所以我养得起你。
既然他这么认真,武梁就认真问他,昨儿大伙儿的争执你听到了吧,如今你身份高贵,我高攀不起呢。
将来青云直上指日可待,身份越发燕泥之别了呀。
燕南越笑,他说他才不信她真觉得是在高攀,是他在高攀才对。
并且说她向来自有主张,别说女子村妇所言,就是男儿家说话不在道理上,她应该也是不会听的吧。
至于他娘,别看那里和红茶绿她们争执不休,不过是为着维护他的面子罢了。回去后兴奋得一宿没睡着,一早就问他要不要去请个媒人,备上彩礼……
武梁问他那程侯爷呢?他小小举人,不怕得罪吗?得罪了程侯爷,考进士,考什么都不好使吧。
燕南越悄声给她说,程侯爷也要讲理吧,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他也不能强抢民女吧。并且,他这些年,也结交了不少人,比如他的同年们,比如xx驸马……
驸马们最好使,他们一句话可以通天,并且他们不得入仕嘛,所以都闲得蛋痛……
既然不在乎身份地位,又胆子够大,还这么认真,武梁表示她也会认真考虑一下,不过镯子什么的就不方便收了。
…
虽然很少有,但是的确有那么偶尔,武梁是想过安家这回事儿的。她虽有地方落脚,但都是生意场合的后院什么的,永远想到的是生意,是奔走,而不是过日子。
从胶东湾撤离的时候,她就曾有那么一刻的茫然。要往哪儿走呢?似乎很多地方可去,也似乎没有地方可去。
回京除了看程熙这个理由外,她回京来做什么呢?大约成兮她是住惯了的,好像当成家了一样,习惯跑回来这里,但这里毕竟不是家。
可是如果只是买个宅子的话,大约又会嫌冷清和不方便,似乎还不如住在成兮热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