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仍然不知道姜远之重伤之事,只知道戎夏偷袭,姜远之反攻,三战三捷。
剧情总是很简略,不会提这种边缘人物的存亡。
如果一切仍然按照原剧情发展,姜远之因突袭死去,两位老夫人不一定能承受这个打击。姜临川与云清淮因此割袍断义,反目成仇,最后玄微真人以死谢罪,姜临川出家,孑然一身,云清淮坐上龙椅,想来不会高兴。
这一切根源都在于景文帝。
药方的确有一张,还是写了几年的,越发真实,姜临川很大方的交给太医,顺便让太医给他制一瓶药丸。
景文帝对此稍有关注,让太医按照药方给姜临川制药。
如果这药真能延寿,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
这事十分隐蔽,不足为外人道。
姜临川仍然同以往一样,规规矩矩上课,没甚区别,却有传言喧嚣尘上,说他不孝不悌,父亲重伤而不忧心,不敬生父,不知礼义廉耻。
源头已不可查,在上书房愈演愈烈。
姜临川左思右想,估计是三皇子先动的手,景文帝知道,也推波助澜。
他没管这流言,在众人各异的眼神中,稳如泰山。
从没人在他眼前提起,也没人指着他鼻子唾骂,他连自辩都没有具体对象,不管如何做都显得苍白无力。
名声于他而言无用,等以后兵戎相见,便知真章。
这种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却让人心中烦闷。
不管私下如何部署,总是不如短兵相接来得舒服。
姜临川这样消极应对,流言又嚣张到新高度,说他冷血无情,不知生养之恩,寡廉鲜耻,并无人子之德。
连上书房的太傅们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
姜远之仍然留在北边养病,说是伤重,不宜挪动,派云清淮回京叙职。
姜临川收到来自北方的信函时很高兴,当即奏请景文帝,说十分忧心父亲伤势,想北去探望父亲。
一时间,朝堂安静如鸡,流言偃旗息鼓。
作者有话要说: 加更,虽迟但到!感谢在20200209 18:41:53~20200210 13:14: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亲爱的老虎油、都爱看天 2瓶;月影依风、阿白、戚七、蓦然回首、里叶faith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3章 我为师兄解战袍[20]
姜临川出生就被加封了一个正三品参将之位,有上奏之权。
经史子集看遍, 下笔文采斐然, 感人至深。
景文帝留中不发, 姜临川又写了一次。
谁砸来的烫手山芋,谁自己接着。
要是景文帝同意, 他就去战场,说不定能在路上碰到师兄,想想办法一起造反。
要是景文帝不同意,他就留在京中等师兄回来。
此时景文帝也是十分煎熬。
他把姜临川写的奏折拿出来,随意翻看几眼,一字一句都是请求陛下恩准他北上探望、照顾秦川侯。
同不同意呢?
他总想粉饰太平, 不希望后世记载,他逼杀忠臣良将,致使造反。
姜远之屡次被刺杀而不死, 就算不疑心,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全然信任了。
同意姜临川北上,不亚于放虎归山。
他现在也摸不准姜临川是真傻还是假傻, 二者并没有区别, 都是要处理的。
景文帝决定召他的老太傅过来商议一番。
这位德高望重,是名扬天下的大儒,官居丞相数十年, 既有治国之能,又有经世之才。
文人墨客,都以半师之礼敬之。
若当年林霁不辞官, 如今也该有这样的威望。
“老师,您先看这奏折。”
“老臣看过,秦川侯世子虽年少,博闻强识,文采斐然,过几年参加科考,怕是能连中三元。”
“老师您说笑了,武将家有世勋,怎么会去参加科举?临川生来就有三品官位,不必同那些寒门子弟抢六七品的小官做。”
“众所周知,秦川侯世子身体羸弱,难承父业,又天生聪慧,学识渊博,日后转为文臣也未尝不可,陛下忧心之事,自然迎刃而解。”
“他总会娶妻生子,姜氏一族根基深厚……”
“陛下可降一位公主与他为妻。”
“此事容后再议,先看这奏折,朕该不该同意?”景文帝想到尚给姜远之的两位公主,无言。
“陛下同意便是。侍奉亲父乃孝道,陛下若早些出手,在流言喧嚣尘上的时候,斥责他,将他送至北边探望秦川侯,必不像今日这样被动。”
“如今为时不晚,放他北去便是,若有不臣之心,陛下可铲除心腹大患。若他侍疾后回京城,再叫他科举入仕……”
“戎夏大汗愿俯首称臣,与我大梁通商,愿尊我大梁为主,世代缴纳岁贡。”景文帝突然话锋一转,征询老丞相的意见:
“大梁国力皆耗在兵戎之事上,朕欲停战,戎夏已求和,此事如何?”
“戎夏这些年也被大梁耗住,损失惨重,也许是迫不得已才来求和,不如乘胜追击,将他们赶去北荒,让他们与那些色目人争土地……”老丞相想了想。
“北边本就不适合种植,那些土地就算归入大梁,也无甚用处。反倒是戎夏人,擅长种植,养马,放牧,若为臣属,往来通商,必能强我大梁国力。”
剧情总是很简略,不会提这种边缘人物的存亡。
如果一切仍然按照原剧情发展,姜远之因突袭死去,两位老夫人不一定能承受这个打击。姜临川与云清淮因此割袍断义,反目成仇,最后玄微真人以死谢罪,姜临川出家,孑然一身,云清淮坐上龙椅,想来不会高兴。
这一切根源都在于景文帝。
药方的确有一张,还是写了几年的,越发真实,姜临川很大方的交给太医,顺便让太医给他制一瓶药丸。
景文帝对此稍有关注,让太医按照药方给姜临川制药。
如果这药真能延寿,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
这事十分隐蔽,不足为外人道。
姜临川仍然同以往一样,规规矩矩上课,没甚区别,却有传言喧嚣尘上,说他不孝不悌,父亲重伤而不忧心,不敬生父,不知礼义廉耻。
源头已不可查,在上书房愈演愈烈。
姜临川左思右想,估计是三皇子先动的手,景文帝知道,也推波助澜。
他没管这流言,在众人各异的眼神中,稳如泰山。
从没人在他眼前提起,也没人指着他鼻子唾骂,他连自辩都没有具体对象,不管如何做都显得苍白无力。
名声于他而言无用,等以后兵戎相见,便知真章。
这种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却让人心中烦闷。
不管私下如何部署,总是不如短兵相接来得舒服。
姜临川这样消极应对,流言又嚣张到新高度,说他冷血无情,不知生养之恩,寡廉鲜耻,并无人子之德。
连上书房的太傅们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
姜远之仍然留在北边养病,说是伤重,不宜挪动,派云清淮回京叙职。
姜临川收到来自北方的信函时很高兴,当即奏请景文帝,说十分忧心父亲伤势,想北去探望父亲。
一时间,朝堂安静如鸡,流言偃旗息鼓。
作者有话要说: 加更,虽迟但到!感谢在20200209 18:41:53~20200210 13:14: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亲爱的老虎油、都爱看天 2瓶;月影依风、阿白、戚七、蓦然回首、里叶faith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3章 我为师兄解战袍[20]
姜临川出生就被加封了一个正三品参将之位,有上奏之权。
经史子集看遍, 下笔文采斐然, 感人至深。
景文帝留中不发, 姜临川又写了一次。
谁砸来的烫手山芋,谁自己接着。
要是景文帝同意, 他就去战场,说不定能在路上碰到师兄,想想办法一起造反。
要是景文帝不同意,他就留在京中等师兄回来。
此时景文帝也是十分煎熬。
他把姜临川写的奏折拿出来,随意翻看几眼,一字一句都是请求陛下恩准他北上探望、照顾秦川侯。
同不同意呢?
他总想粉饰太平, 不希望后世记载,他逼杀忠臣良将,致使造反。
姜远之屡次被刺杀而不死, 就算不疑心,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全然信任了。
同意姜临川北上,不亚于放虎归山。
他现在也摸不准姜临川是真傻还是假傻, 二者并没有区别, 都是要处理的。
景文帝决定召他的老太傅过来商议一番。
这位德高望重,是名扬天下的大儒,官居丞相数十年, 既有治国之能,又有经世之才。
文人墨客,都以半师之礼敬之。
若当年林霁不辞官, 如今也该有这样的威望。
“老师,您先看这奏折。”
“老臣看过,秦川侯世子虽年少,博闻强识,文采斐然,过几年参加科考,怕是能连中三元。”
“老师您说笑了,武将家有世勋,怎么会去参加科举?临川生来就有三品官位,不必同那些寒门子弟抢六七品的小官做。”
“众所周知,秦川侯世子身体羸弱,难承父业,又天生聪慧,学识渊博,日后转为文臣也未尝不可,陛下忧心之事,自然迎刃而解。”
“他总会娶妻生子,姜氏一族根基深厚……”
“陛下可降一位公主与他为妻。”
“此事容后再议,先看这奏折,朕该不该同意?”景文帝想到尚给姜远之的两位公主,无言。
“陛下同意便是。侍奉亲父乃孝道,陛下若早些出手,在流言喧嚣尘上的时候,斥责他,将他送至北边探望秦川侯,必不像今日这样被动。”
“如今为时不晚,放他北去便是,若有不臣之心,陛下可铲除心腹大患。若他侍疾后回京城,再叫他科举入仕……”
“戎夏大汗愿俯首称臣,与我大梁通商,愿尊我大梁为主,世代缴纳岁贡。”景文帝突然话锋一转,征询老丞相的意见:
“大梁国力皆耗在兵戎之事上,朕欲停战,戎夏已求和,此事如何?”
“戎夏这些年也被大梁耗住,损失惨重,也许是迫不得已才来求和,不如乘胜追击,将他们赶去北荒,让他们与那些色目人争土地……”老丞相想了想。
“北边本就不适合种植,那些土地就算归入大梁,也无甚用处。反倒是戎夏人,擅长种植,养马,放牧,若为臣属,往来通商,必能强我大梁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