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弘晗,像这些事情就得看他自己的悟性了,这并不是能教出来的。
巡抚知府等官员看皇帝不打算追究,之后数日还夸奖了几个本地官员,也就放下心来,一心只管侍奉天子,好把这一家子平安送出鲁地。
“总算是有惊无险,”济南知府松了口气,“巡抚大人,皇上想来不会追究了。若是他追究了您,追究了山东上下大小官员,那陈鹏年也是孤掌难鸣,这差事不还是得咱们这些当官的来办么。”
蒋廷锡却道:“圣驾一日未离山东,一日就要小心!这位主子可不好伺候啊……”
“嗯,下官倒是有个主意,先帝祭过孔子,去过衍圣公府。大人,是否您上奏皇上,咱们也为皇上办一场祭典,多少是臣子的尊崇之意。”
看蒋廷锡没说话,济南知府又道:“大人,主上此来山东,在千佛寺封皇太后礼佛,又布施士绅,不也是宣传教化。下官等为皇上搭个梯子,也是忠君之举。您以为如何?”
蒋廷锡动心了,可胤禔不愿意,他好端端干嘛要去孔家做个磕头虫?
除非他有病。
“杨孙,你倒是很会给朕找活儿干。”皇帝似笑非笑的说道,“朕侍奉皇太后南巡,也是考察地方官员,孔家不过曲阜一乡绅尔。朕要祭孔,难道不能于京城国子监进行典礼!”
“臣有罪!”蒋廷锡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赶紧低头认错。
“你何必如此,这几年你在山东也辛苦了,诸事处置的不错。”胤禔反而开始温言抚慰蒋廷锡,“你的功劳,朕也看在眼里,如今只盼着你们和衷共济,为朝廷效力。”
“臣遵旨,谢恩!”
蒋廷锡悬着心将圣驾送走,发现自己的家眷还得到了皇后的赏赐,以为皇上不打算追究,打算把他和陈鹏年弄成个“将相和”敷衍了事,不成想等圣驾到了江宁府,南巡即将结束的时候,蒋廷锡收到了旨意,叫他去贵州……
贵州啊,那是什么地方!
蒋廷锡两眼发直,想要上折子,他不当官还不行么,回老家还不行么!皇上您放过微臣吧!
他折子写的催人泪下,什么仕宦多年未归乡啦,什么公务繁忙都顾不上家中老小啦,诸如此类。文章写的情真意切,奈何皇帝不吃这一套,两本奏折留中不发。
第三本折子,蒋廷锡终于认清现实,乖乖上折子说自己已经收拾好东西,奉旨前往贵州了。皇帝这次很给面子,西南改土归流的差事不好办,所以明发谕旨好生慰勉了蒋廷锡一番。
打发走了蒋廷锡,未来半年之内,鲁地官员被胤禔换了三层。而剩下的人无不战战兢兢勤于王事,没人愿意被皇帝打发到那种偏僻有瘴、地理艰险的地方,哪怕看上去颇为荣耀。
此时距离胤禔第一次前往江南,已经有了近三十年;距离胤禔带着孩子们随驾前往江南,也有快十年了。如今胤禔终于作为大家长带着全家老小出现在了江宁府。
他也照旧带着全家住在了江宁行宫,就是原本的织造署衙门,后来因为地理原因,织造署搬走了,这里几乎变成了皇帝专用的驻跸之所。
曹寅如今已经是须发半百的老人,君臣见面,行礼之后,曹寅就道:“江宁织造上下,见圣上春秋正盛,龙体康健,无不欢腾雀跃……”云云。
也是颂圣的老套,只是这话他来说透着亲近,胤禔也很自然的接过话头:“朕看你虽然上了年纪,不过精神头还好,这样好,朕也打算多给你加些码。全唐诗编的如何了?”
“皇上过誉,臣马齿徒长,只是勉力不敢令自己懈怠,唯恐有负圣上与先帝的嘱托。”
“江南情况日好,张伯行他们为官尚好,朕也放心。”胤禔笑问道:“颜冒典与苏鲁如何?”
“二织造为官谨慎,为人也甚是谦虚,臣不敢自居前辈,但二人确为后进当中难得的本分之人。”
这世上聪明人不少,自误者更多,本分才难得。或许苏鲁和颜冒典当局者迷,但曹寅与皇帝家父子两代人打过交道,他明白,在他们这个位置上,三个织造,有一个机灵的蛮够,本分最好。
都和李煦似的,有什么好下场,不如孙文成,好歹留下了体面。
“朕祭明孝陵,延恩公年迈不便,朕就带了延恩公世子、世孙过来。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
“回禀皇上,臣已经与礼部尚书等商议完毕,江南遗民士绅之家,都会有人过来。”曹寅道,“全唐诗编撰,也多赖其中数人之力。”
“朕会给予褒奖。”
顾炎武、黄宗羲那一代的遗民基本作古,他们子侄辈如徐乾学等早就步入官场多年。所谓破家县令,灭门令尹,那些士绅之家,地方望族,是不会自误的。
对于他们而言,两代人为前朝哀悼已经足够了,如今也该为自家寻出路。皇帝南巡,正是一个重新出头的好机会,加上曹寅与他们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彼此之间自然有几分默契。
胤禔也没打算毁掉这个气氛,他也好,当年的先帝也好,不就为了这个,虽然目的不尽相同。
江南初春,皇帝南巡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一桩引人注目的大事,而在热闹之下,有一群特殊的人,也在满怀愤恨不甘,却又无奈的求助神佛,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沈瞭在皇上行宫外头徘徊良久,最终想要离去,刚转身却被弘晗给撞见了。
巡抚知府等官员看皇帝不打算追究,之后数日还夸奖了几个本地官员,也就放下心来,一心只管侍奉天子,好把这一家子平安送出鲁地。
“总算是有惊无险,”济南知府松了口气,“巡抚大人,皇上想来不会追究了。若是他追究了您,追究了山东上下大小官员,那陈鹏年也是孤掌难鸣,这差事不还是得咱们这些当官的来办么。”
蒋廷锡却道:“圣驾一日未离山东,一日就要小心!这位主子可不好伺候啊……”
“嗯,下官倒是有个主意,先帝祭过孔子,去过衍圣公府。大人,是否您上奏皇上,咱们也为皇上办一场祭典,多少是臣子的尊崇之意。”
看蒋廷锡没说话,济南知府又道:“大人,主上此来山东,在千佛寺封皇太后礼佛,又布施士绅,不也是宣传教化。下官等为皇上搭个梯子,也是忠君之举。您以为如何?”
蒋廷锡动心了,可胤禔不愿意,他好端端干嘛要去孔家做个磕头虫?
除非他有病。
“杨孙,你倒是很会给朕找活儿干。”皇帝似笑非笑的说道,“朕侍奉皇太后南巡,也是考察地方官员,孔家不过曲阜一乡绅尔。朕要祭孔,难道不能于京城国子监进行典礼!”
“臣有罪!”蒋廷锡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赶紧低头认错。
“你何必如此,这几年你在山东也辛苦了,诸事处置的不错。”胤禔反而开始温言抚慰蒋廷锡,“你的功劳,朕也看在眼里,如今只盼着你们和衷共济,为朝廷效力。”
“臣遵旨,谢恩!”
蒋廷锡悬着心将圣驾送走,发现自己的家眷还得到了皇后的赏赐,以为皇上不打算追究,打算把他和陈鹏年弄成个“将相和”敷衍了事,不成想等圣驾到了江宁府,南巡即将结束的时候,蒋廷锡收到了旨意,叫他去贵州……
贵州啊,那是什么地方!
蒋廷锡两眼发直,想要上折子,他不当官还不行么,回老家还不行么!皇上您放过微臣吧!
他折子写的催人泪下,什么仕宦多年未归乡啦,什么公务繁忙都顾不上家中老小啦,诸如此类。文章写的情真意切,奈何皇帝不吃这一套,两本奏折留中不发。
第三本折子,蒋廷锡终于认清现实,乖乖上折子说自己已经收拾好东西,奉旨前往贵州了。皇帝这次很给面子,西南改土归流的差事不好办,所以明发谕旨好生慰勉了蒋廷锡一番。
打发走了蒋廷锡,未来半年之内,鲁地官员被胤禔换了三层。而剩下的人无不战战兢兢勤于王事,没人愿意被皇帝打发到那种偏僻有瘴、地理艰险的地方,哪怕看上去颇为荣耀。
此时距离胤禔第一次前往江南,已经有了近三十年;距离胤禔带着孩子们随驾前往江南,也有快十年了。如今胤禔终于作为大家长带着全家老小出现在了江宁府。
他也照旧带着全家住在了江宁行宫,就是原本的织造署衙门,后来因为地理原因,织造署搬走了,这里几乎变成了皇帝专用的驻跸之所。
曹寅如今已经是须发半百的老人,君臣见面,行礼之后,曹寅就道:“江宁织造上下,见圣上春秋正盛,龙体康健,无不欢腾雀跃……”云云。
也是颂圣的老套,只是这话他来说透着亲近,胤禔也很自然的接过话头:“朕看你虽然上了年纪,不过精神头还好,这样好,朕也打算多给你加些码。全唐诗编的如何了?”
“皇上过誉,臣马齿徒长,只是勉力不敢令自己懈怠,唯恐有负圣上与先帝的嘱托。”
“江南情况日好,张伯行他们为官尚好,朕也放心。”胤禔笑问道:“颜冒典与苏鲁如何?”
“二织造为官谨慎,为人也甚是谦虚,臣不敢自居前辈,但二人确为后进当中难得的本分之人。”
这世上聪明人不少,自误者更多,本分才难得。或许苏鲁和颜冒典当局者迷,但曹寅与皇帝家父子两代人打过交道,他明白,在他们这个位置上,三个织造,有一个机灵的蛮够,本分最好。
都和李煦似的,有什么好下场,不如孙文成,好歹留下了体面。
“朕祭明孝陵,延恩公年迈不便,朕就带了延恩公世子、世孙过来。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
“回禀皇上,臣已经与礼部尚书等商议完毕,江南遗民士绅之家,都会有人过来。”曹寅道,“全唐诗编撰,也多赖其中数人之力。”
“朕会给予褒奖。”
顾炎武、黄宗羲那一代的遗民基本作古,他们子侄辈如徐乾学等早就步入官场多年。所谓破家县令,灭门令尹,那些士绅之家,地方望族,是不会自误的。
对于他们而言,两代人为前朝哀悼已经足够了,如今也该为自家寻出路。皇帝南巡,正是一个重新出头的好机会,加上曹寅与他们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彼此之间自然有几分默契。
胤禔也没打算毁掉这个气氛,他也好,当年的先帝也好,不就为了这个,虽然目的不尽相同。
江南初春,皇帝南巡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一桩引人注目的大事,而在热闹之下,有一群特殊的人,也在满怀愤恨不甘,却又无奈的求助神佛,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沈瞭在皇上行宫外头徘徊良久,最终想要离去,刚转身却被弘晗给撞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