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皇后外头传言的是揆方他老婆,淑慎郡主。两个人相交三十多年,后来又成了亲戚,淑慎也是能诗善文,鉴赏水平很高。道琴原本就想找她一起编书,找点事儿做。
“娘娘……还不知道?外头不少人家,都想把姑娘送进宫里来呢。”
道琴起初还没有理解闺中密友的未尽之意,还笑道:“要选秀了,自然是要进宫的。不止我家哥几个要成婚,宗室里、国戚里的阿哥们也得娶妻啊。”
“娘娘!”
淑慎急了:“不是给阿哥们……他们想、想让姑娘进宫伺候皇上!”郡主压低嗓子,声音有点急了。要不是为了多年的情份,淑慎才不会多这个嘴,她一个宗室郡主,嫁的还是皇上的亲表哥,操这份心干什么!
“……哦。”道琴点点头,居然没动气,连多两句评论都没有。
淑慎郡主惊讶的看着她:“娘娘,您这……”倒是表个态啊,我也帮你打听消息什么的。
“这是小事,不要紧的。”有些话,哪怕是闺中密友也不能说,但对方说的是体己话,道琴也不能凉了淑慎的心。她笑道:“去岁夏日,皇上对我说,让我带着人编书,日后也是一桩功德,也是好名声。”
“淑慎你想,自元代开始,多少年没听过皇后编书的事情了。”道琴微笑着说,“皇上一则为了国家大事,二来也是想到了我的身后名……这么多年我的事情,皇上都记挂着,便是有什么秀女入宫,有什么打紧。”
淑慎郡主一想也是,除非什么妲己在世,否则进了宫也要从头熬起,皇后却已经有了五子二女七个孩子,与皇上夫妻几十年了,担心什么呢。
道琴比她想的还更深一点,什么文帝刘恒的王后与四子俱亡、什么卫思后与戾太子等等,这些故事早在她在家跟着阿玛读书的时候,就听过了。
如果将来真的有了什么巨大的冲突,皇帝与皇后之间的矛盾,根本不是一个秀女能弥合或是分裂的。既然如此,还不如让自己永远站在皇帝这边,让自己的利益和皇上的利益保持一致。费别的劲干什么,根本没用。
夫妻二十多年,道琴太了解丈夫的性情了,他可能根本没想到选秀最主要就是给他自己选,他全身心都在琢磨如何把孩子们安排好。在这么一个情况下,道琴作为当事人,去提醒自己的丈夫,不管是旁敲侧击还是什么的,去告诉他:选秀是给你自己选啊!
那她可是傻透了。
在夫妻关系这个问题上,道琴多年来的准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她已经是元后了,还折腾什么劲儿。
元起三年的春节一过,朝廷就紧锣密鼓的忙了起来,首要的大事就是殿试,然后才是时隔三年重启的选秀,之后还有皇上要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去承德,之后去盛京祭祖等事宜。
二月末,殿试在太和殿举行,胤禔第一次作为考官而主持元起年第一次恩科殿试。他眼前的,就是这次的贡士们,他的天子门生了。
坐在宝座上往下看,和站在下头往上瞧—偷着瞧,是完全不同的体验。熙朝最后那两年,胤禔偶尔也会站在康熙身边,陪着先帝参加一些典礼,但那感觉完全不同。
下头那么多人,他们的命运、多年的辛苦,能否得到报偿,这都在胤禔一念之间。天下之主啊,皇帝默默想着,而礼官按照预定安排,已经下令关闭宫门,开始宣布考题。
随着考官宣布考题,底下的考生都有点蒙,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这年头科举也是有各种墨卷本子大江南北的传阅,和几百年之后什么X年高考、X年模拟差不多。更别说进士的墨卷,朝廷就要刊印发行,所以学子们都知道,殿试,一般,只有,一道题。
可为什么这次三道?为什么啊!
这种心情就像是几百年之后的高考考生,上考场之前以为自己只需要按照模拟考试的时间调整自己就可以,结果在考试当天,考生们坐在考场才发现……考试方式,它改了。
殿试的问题,哪怕是四书五经里的摘句,也是侧重于策问方向,它体现了皇帝这一阶段的目标。这也是贡士们展才的时候,可三道题,考官说了可以三选一,还开玩笑似的表示,如果有余力,三道题都写了也不是不行。
三道题里,一定有一道题目,是皇上特别希望他们回答的问题。
能坐在太和殿里答题的都不是傻子,现在他们盯着这三道题目,没有一个人选定题目写卷子,而是在猜测皇上的心意。
高高在上的天子,他所在意的是,是吏治,还是士人风气、士人的操守呢?
“你们记着,把最先提笔写字的,和最后提笔的都给朕记下来,他们的卷子,朕要先看。”胤禔叫来记录官吩咐道,“还有,告诉礼部的人,第一次阅卷的时候,如果有三道题全答的,和回答吏治那道题的,卷子朕也要先看。”
殿试并没有时间限制,通常是一整天,直到最后一名考生作答完成。而皇帝为表郑重,和阅卷方便,一般而言也要陪坐整天。
因为原则上贡士们不会被黜落,进士只是一个排名问题,因此阅卷通常在他们交卷之后,皇帝看过心中大致有数。按照常理,贡士们也会争取第一个交卷,因为这样更容易给皇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显然,这次的恩科打乱了他们的部署,正式考试开始已经有一炷香的时间了,很多人还在咬笔杆子。只有寥寥数人开始动笔答卷了。
“娘娘……还不知道?外头不少人家,都想把姑娘送进宫里来呢。”
道琴起初还没有理解闺中密友的未尽之意,还笑道:“要选秀了,自然是要进宫的。不止我家哥几个要成婚,宗室里、国戚里的阿哥们也得娶妻啊。”
“娘娘!”
淑慎急了:“不是给阿哥们……他们想、想让姑娘进宫伺候皇上!”郡主压低嗓子,声音有点急了。要不是为了多年的情份,淑慎才不会多这个嘴,她一个宗室郡主,嫁的还是皇上的亲表哥,操这份心干什么!
“……哦。”道琴点点头,居然没动气,连多两句评论都没有。
淑慎郡主惊讶的看着她:“娘娘,您这……”倒是表个态啊,我也帮你打听消息什么的。
“这是小事,不要紧的。”有些话,哪怕是闺中密友也不能说,但对方说的是体己话,道琴也不能凉了淑慎的心。她笑道:“去岁夏日,皇上对我说,让我带着人编书,日后也是一桩功德,也是好名声。”
“淑慎你想,自元代开始,多少年没听过皇后编书的事情了。”道琴微笑着说,“皇上一则为了国家大事,二来也是想到了我的身后名……这么多年我的事情,皇上都记挂着,便是有什么秀女入宫,有什么打紧。”
淑慎郡主一想也是,除非什么妲己在世,否则进了宫也要从头熬起,皇后却已经有了五子二女七个孩子,与皇上夫妻几十年了,担心什么呢。
道琴比她想的还更深一点,什么文帝刘恒的王后与四子俱亡、什么卫思后与戾太子等等,这些故事早在她在家跟着阿玛读书的时候,就听过了。
如果将来真的有了什么巨大的冲突,皇帝与皇后之间的矛盾,根本不是一个秀女能弥合或是分裂的。既然如此,还不如让自己永远站在皇帝这边,让自己的利益和皇上的利益保持一致。费别的劲干什么,根本没用。
夫妻二十多年,道琴太了解丈夫的性情了,他可能根本没想到选秀最主要就是给他自己选,他全身心都在琢磨如何把孩子们安排好。在这么一个情况下,道琴作为当事人,去提醒自己的丈夫,不管是旁敲侧击还是什么的,去告诉他:选秀是给你自己选啊!
那她可是傻透了。
在夫妻关系这个问题上,道琴多年来的准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她已经是元后了,还折腾什么劲儿。
元起三年的春节一过,朝廷就紧锣密鼓的忙了起来,首要的大事就是殿试,然后才是时隔三年重启的选秀,之后还有皇上要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去承德,之后去盛京祭祖等事宜。
二月末,殿试在太和殿举行,胤禔第一次作为考官而主持元起年第一次恩科殿试。他眼前的,就是这次的贡士们,他的天子门生了。
坐在宝座上往下看,和站在下头往上瞧—偷着瞧,是完全不同的体验。熙朝最后那两年,胤禔偶尔也会站在康熙身边,陪着先帝参加一些典礼,但那感觉完全不同。
下头那么多人,他们的命运、多年的辛苦,能否得到报偿,这都在胤禔一念之间。天下之主啊,皇帝默默想着,而礼官按照预定安排,已经下令关闭宫门,开始宣布考题。
随着考官宣布考题,底下的考生都有点蒙,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这年头科举也是有各种墨卷本子大江南北的传阅,和几百年之后什么X年高考、X年模拟差不多。更别说进士的墨卷,朝廷就要刊印发行,所以学子们都知道,殿试,一般,只有,一道题。
可为什么这次三道?为什么啊!
这种心情就像是几百年之后的高考考生,上考场之前以为自己只需要按照模拟考试的时间调整自己就可以,结果在考试当天,考生们坐在考场才发现……考试方式,它改了。
殿试的问题,哪怕是四书五经里的摘句,也是侧重于策问方向,它体现了皇帝这一阶段的目标。这也是贡士们展才的时候,可三道题,考官说了可以三选一,还开玩笑似的表示,如果有余力,三道题都写了也不是不行。
三道题里,一定有一道题目,是皇上特别希望他们回答的问题。
能坐在太和殿里答题的都不是傻子,现在他们盯着这三道题目,没有一个人选定题目写卷子,而是在猜测皇上的心意。
高高在上的天子,他所在意的是,是吏治,还是士人风气、士人的操守呢?
“你们记着,把最先提笔写字的,和最后提笔的都给朕记下来,他们的卷子,朕要先看。”胤禔叫来记录官吩咐道,“还有,告诉礼部的人,第一次阅卷的时候,如果有三道题全答的,和回答吏治那道题的,卷子朕也要先看。”
殿试并没有时间限制,通常是一整天,直到最后一名考生作答完成。而皇帝为表郑重,和阅卷方便,一般而言也要陪坐整天。
因为原则上贡士们不会被黜落,进士只是一个排名问题,因此阅卷通常在他们交卷之后,皇帝看过心中大致有数。按照常理,贡士们也会争取第一个交卷,因为这样更容易给皇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显然,这次的恩科打乱了他们的部署,正式考试开始已经有一炷香的时间了,很多人还在咬笔杆子。只有寥寥数人开始动笔答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