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早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第104章 抽出一耳光
十几个皇子凑在一起, 清溪书屋一下显得拥挤起来,康熙的目光从胤禔滑到胤祯,这都是他多年的辛劳成果。辛苦他一个,扩充了国家的“战略储备”。
康熙心满意足, 然后又看向了宗室这边, 铁帽子王家、兄弟家都一茬一茬的后继有人, 真是让人欣慰。皇帝这次将诸皇子叫过来, 是统一查验让他们的功课。
自从儿子多起来, 康熙也学会了批次处理, 从小的开始, 询问九阿哥到十四阿哥的功课, 然后问七阿哥、八阿哥, 保泰的功课;再往后就是老五和富尔祜伦,最后是老三和老四。
至于太子和直郡王,这俩人现在书唯二有资格“同皇帝讨论朝政”的人, 他们父子三人的对话就更高端一些。
“你去盛京,觉得关外整军效果如何?”康熙问道:“旗丁能够满员吗?”胤礽在旁也认真的看着他, 想听一听第一手回答。
胤禔道:“整军倒是不错,因为和老毛子干仗没几年, 旗兵战力毋庸置疑。至于旗丁满员, 汗阿玛, 儿子是有些想法。儿臣以为,关外的人太少了。”
“人少, 打起仗来就捉襟见肘, 而且关外辽阔, 现在的人口只是聚集在几个将军驻军之处。”胤禔继续道:“以墨尔根为例,之前回迁过去的旗人还有偷偷溜回京城或者盛京的, 都不愿意呆在那边。可如之前我们和毛子打仗,达斡尔那边的情形汗阿玛是知道的,太空旷了,仗也不好打。”
地广人稀,一旦面临战端,只要敌方端了人口聚居点,被入侵方一旦溃败,在当前的军事水平下就很难组织有效抵抗。达斡尔人和最初清军的军事失利都证明了这一点。
小阿哥们都被康熙打发出去,老九老十拉上他们八哥跑出去,可八阿哥和胤祉、胤禛一样,扭头看向了清溪书屋中说话的三个人:什么时候我才能有机会也站在那,和汗阿玛一起论政啊。
“瞧他们。”雅尔江阿拉着富尔祜伦走远了,他朝那几个皇子扬扬下巴,“心里头不知道多……渴望也站进去。”
“有资格与汗阿玛讨论政务,就代表自己真的长大有本事了。”富尔祜伦心态良好:“再说,你看胤祺。”五阿哥正连跑带蹦的朝他们冲了过来。
“……这家伙是特例。”雅尔江阿觉得胤祺心态好的不正常,他也是四妃所出,太后养大,怎么看上去这么心宽不着调呢。
富尔祜伦笑而不语,雅尔江阿才是真的嫉妒,他嫉妒皇上百忙之中还过问皇子们的学业,也嫉妒皇子们如果成家立业比他方便多了。
雅尔江阿很害怕父亲雅布,怕他不给自己请封世子,他们在书房朝夕相处,富尔祜伦心知肚明。
虽然旗人习惯上会认为大福晋所出的长子,在继承权上理所当然的占优势,可雅尔江阿的那位继母太能生了,而且在王府经营十数年。如果雅布真的被她怂恿的将世子位许出去呢?
清溪书屋里,太子正在说:“这也实在是没办法,关外苦寒,京旗的人谁乐意回去!或许可以给关外更多的补贴?虽然和老毛子签了尼布楚约定,但打仗这种事,大哥说的也有道理。”
自顺治年间开始到现在,关外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与之相对的就是关内,尤其是京旗人口爆炸增长。可是京旗回流,康熙需要考虑成本和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比如偷跑、比如普遍存在的抗拒心理。
“你们觉得,用什么办法比较好?”康熙看着两个儿子:“太子说说。”
“回禀汗阿玛,儿臣以为还是应当由朝廷出面,继续推行迁民政策。”胤礽道:“不止要推行,还要严管严判,在这上头不能让底下人觉得这是小事。”
“还有吗?”
太子继续道:“儿臣以为,还可以将城内无所事事的旗人都打发回关外,逼着他们上进。也省着他们在内城整日不务正业。”
听上去是个好法子,优胜劣汰、驱逐劣币嘛。康熙不置可否,看向了胤禔。
直郡王说道:“儿臣以为太子说的都有道理,只是如果将那些不成器的人打发回去,恐怕只会将关外的局面越弄越乱。”
过去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儿,将土地分给旗人,结果这帮混账将土地租出去,继续躺着收钱,打算谋个一官半职混日子。结果弄得坐吃山空,又变成了一家子坐等一个人饷银的日子。
如果将这种人打发回关内,胤禔无奈一笑,大概能促进关外佃农事业的发展?考虑到没有那么多人,只好从关内招募农民和手艺人过去。
八岁登基的康熙,对于“指望懒鬼没用”这一条显然有更深的感悟,他颇为赞同的点头道:“这种事要大办,还是得寻个能带头的人。”皇帝打量着自己的长子,忽然笑道:“若是让你去,你能办好吗?”
“儿子一定尽力而为!”
全然不畏惧艰难,也不推脱,康熙大笑,最后拍着胤禔的肩膀:“你啊,赶紧和你媳妇再生一个,朕也好放心。”
这种打趣,胤礽在旁边虚掩着嘴清嗓子憋笑,胤禔一脸无辜:“这、这种事情,也不是我能说了算的,这个还要看天意、天意。”
“后日朕召华善觐见,你也见见他。”这是对太子说的,胤礽微微低了下头,有点不好意思。
华善,瓜尔佳氏,目前叫石华善—是康熙为太子相中的太子妃的祖父。这并不是个新消息,去年一帮子阿哥成婚之后,康熙就赏赐了石家上下,以那个赏赐标准来看,大家心中有数,石家这个姑娘大约就是未来太子妃了。
第104章 抽出一耳光
十几个皇子凑在一起, 清溪书屋一下显得拥挤起来,康熙的目光从胤禔滑到胤祯,这都是他多年的辛劳成果。辛苦他一个,扩充了国家的“战略储备”。
康熙心满意足, 然后又看向了宗室这边, 铁帽子王家、兄弟家都一茬一茬的后继有人, 真是让人欣慰。皇帝这次将诸皇子叫过来, 是统一查验让他们的功课。
自从儿子多起来, 康熙也学会了批次处理, 从小的开始, 询问九阿哥到十四阿哥的功课, 然后问七阿哥、八阿哥, 保泰的功课;再往后就是老五和富尔祜伦,最后是老三和老四。
至于太子和直郡王,这俩人现在书唯二有资格“同皇帝讨论朝政”的人, 他们父子三人的对话就更高端一些。
“你去盛京,觉得关外整军效果如何?”康熙问道:“旗丁能够满员吗?”胤礽在旁也认真的看着他, 想听一听第一手回答。
胤禔道:“整军倒是不错,因为和老毛子干仗没几年, 旗兵战力毋庸置疑。至于旗丁满员, 汗阿玛, 儿子是有些想法。儿臣以为,关外的人太少了。”
“人少, 打起仗来就捉襟见肘, 而且关外辽阔, 现在的人口只是聚集在几个将军驻军之处。”胤禔继续道:“以墨尔根为例,之前回迁过去的旗人还有偷偷溜回京城或者盛京的, 都不愿意呆在那边。可如之前我们和毛子打仗,达斡尔那边的情形汗阿玛是知道的,太空旷了,仗也不好打。”
地广人稀,一旦面临战端,只要敌方端了人口聚居点,被入侵方一旦溃败,在当前的军事水平下就很难组织有效抵抗。达斡尔人和最初清军的军事失利都证明了这一点。
小阿哥们都被康熙打发出去,老九老十拉上他们八哥跑出去,可八阿哥和胤祉、胤禛一样,扭头看向了清溪书屋中说话的三个人:什么时候我才能有机会也站在那,和汗阿玛一起论政啊。
“瞧他们。”雅尔江阿拉着富尔祜伦走远了,他朝那几个皇子扬扬下巴,“心里头不知道多……渴望也站进去。”
“有资格与汗阿玛讨论政务,就代表自己真的长大有本事了。”富尔祜伦心态良好:“再说,你看胤祺。”五阿哥正连跑带蹦的朝他们冲了过来。
“……这家伙是特例。”雅尔江阿觉得胤祺心态好的不正常,他也是四妃所出,太后养大,怎么看上去这么心宽不着调呢。
富尔祜伦笑而不语,雅尔江阿才是真的嫉妒,他嫉妒皇上百忙之中还过问皇子们的学业,也嫉妒皇子们如果成家立业比他方便多了。
雅尔江阿很害怕父亲雅布,怕他不给自己请封世子,他们在书房朝夕相处,富尔祜伦心知肚明。
虽然旗人习惯上会认为大福晋所出的长子,在继承权上理所当然的占优势,可雅尔江阿的那位继母太能生了,而且在王府经营十数年。如果雅布真的被她怂恿的将世子位许出去呢?
清溪书屋里,太子正在说:“这也实在是没办法,关外苦寒,京旗的人谁乐意回去!或许可以给关外更多的补贴?虽然和老毛子签了尼布楚约定,但打仗这种事,大哥说的也有道理。”
自顺治年间开始到现在,关外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与之相对的就是关内,尤其是京旗人口爆炸增长。可是京旗回流,康熙需要考虑成本和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比如偷跑、比如普遍存在的抗拒心理。
“你们觉得,用什么办法比较好?”康熙看着两个儿子:“太子说说。”
“回禀汗阿玛,儿臣以为还是应当由朝廷出面,继续推行迁民政策。”胤礽道:“不止要推行,还要严管严判,在这上头不能让底下人觉得这是小事。”
“还有吗?”
太子继续道:“儿臣以为,还可以将城内无所事事的旗人都打发回关外,逼着他们上进。也省着他们在内城整日不务正业。”
听上去是个好法子,优胜劣汰、驱逐劣币嘛。康熙不置可否,看向了胤禔。
直郡王说道:“儿臣以为太子说的都有道理,只是如果将那些不成器的人打发回去,恐怕只会将关外的局面越弄越乱。”
过去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儿,将土地分给旗人,结果这帮混账将土地租出去,继续躺着收钱,打算谋个一官半职混日子。结果弄得坐吃山空,又变成了一家子坐等一个人饷银的日子。
如果将这种人打发回关内,胤禔无奈一笑,大概能促进关外佃农事业的发展?考虑到没有那么多人,只好从关内招募农民和手艺人过去。
八岁登基的康熙,对于“指望懒鬼没用”这一条显然有更深的感悟,他颇为赞同的点头道:“这种事要大办,还是得寻个能带头的人。”皇帝打量着自己的长子,忽然笑道:“若是让你去,你能办好吗?”
“儿子一定尽力而为!”
全然不畏惧艰难,也不推脱,康熙大笑,最后拍着胤禔的肩膀:“你啊,赶紧和你媳妇再生一个,朕也好放心。”
这种打趣,胤礽在旁边虚掩着嘴清嗓子憋笑,胤禔一脸无辜:“这、这种事情,也不是我能说了算的,这个还要看天意、天意。”
“后日朕召华善觐见,你也见见他。”这是对太子说的,胤礽微微低了下头,有点不好意思。
华善,瓜尔佳氏,目前叫石华善—是康熙为太子相中的太子妃的祖父。这并不是个新消息,去年一帮子阿哥成婚之后,康熙就赏赐了石家上下,以那个赏赐标准来看,大家心中有数,石家这个姑娘大约就是未来太子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