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歌迅速治好了huáng老爷子顽疾的事,很快在京城上流圈子里流传开来。huáng家的门普通人进不来,却挡不住同地位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上门的人是什么心思,huáng老爷子心里明白。huáng老爷子感激唐歌治愈了他多年的顽疾,十分敬重唐歌这位高龄名医。来huáng家的人虽多,真正见到唐歌的就huáng老爷子平日jiāo好的几个朋友,或是身份贵重的人。
唐歌出手,给人治病快且准,治好的人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唐歌的名声迅速被推到极高的位置。
huáng老爷子的病好了,唐歌不愿意久留,便向huáng老爷子辞行。huáng老爷子虽然希望家里供养着一位医术高超的老中医,却不愿勉qiáng唐歌。听说唐歌还会在京城住一段时间,连忙让曾孙huáng宇给唐歌准备一套舒服的宅子,唐歌也不推辞,只说暂住,不愿意将宅子写在她的名下。huáng家不勉qiáng唐歌,唐歌能住进huáng家提供的宅子里,便是与huáng家jiāo好。世道安平,有钱人都愿意与名医jiāo好,尤其是唐歌这种专治疑难杂症的高手。
搬出huáng家,搬进新宅子,唐歌点了点手头上的钱,算上huáng老爷子之外的几个病人给的诊金,唐歌手上有了一笔钱。这笔钱,是原主那两个在山里刨土的儿子一辈子也赚不来的。如果唐歌现在拿着这笔钱回去,两个儿子肯定会将她当成活祖宗,争相赡养她。这样的结果可不是唐歌想要的。
唐歌留在京城,为的是等更多有钱人登门求诊。钱不是万能的,对她这次任务却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登门拜访唐歌,请她治病的人,唐歌事先都会调查清楚,有些必死之人,她不会费心思治疗,治的都是被病痛折磨多年,一直没治愈的人。
唐歌的治病对象没有穷人和有钱人之分,不同的是穷人收取一千元诊金,有钱人收取大笔诊金。而这些钱,一部分被唐歌用来买了物资,捐赠给孤儿院,不经第三方的手。
唐歌在京城一住就是两年,期间获取了大笔金钱,两年后,唐歌再上huáng家,给huáng老太太治好了小疾,替huáng宇大哥的妻子治好了宫寒之症,将她亲手制作的养生丸送给huáng老爷子和huáng老太太后,辞别huáng家,离开京城,前往南方。
让原主的不肖子孙逍遥了几年,时间到了。
当初是huáng宇亲自接唐歌去的京城,现在唐歌南下回乡,同样是huáng宇亲自护送。
huáng宇今年二十六岁,xing子和善,在年轻一辈里是个难得的孝顺孩子。唐歌兴许是成了快八十岁老太太的缘故,每次看huáng宇,都像在看自己的孙辈。huáng宇这次跟着唐歌过来,得到了huáng家两位老人首肯,唐歌的年纪在huáng家人看来不小了,让huáng宇跟着她过来,有照顾她的意思。唐歌的身体自己清楚,不过huáng家人一片心意,huáng宇这个孩子又是真心实意对她好,唐歌默许了huáng宇跟在她身边。相处的两年中,huáng宇跟着唐歌学了不少中医药知识,唐歌有意教导huáng宇,只看huáng宇最后能在医学这条路上走多远。
有huáng宇打点周围杂事,唐歌刚回到家乡,就见到了当地官员,受到了热qíng招待。
听到唐歌要捐出一亿元,为家乡铺路。前来接待唐歌和huáng宇的官员如同被天上的馅饼砸中,惊喜万分。
而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十里八乡,唐歌的名字也传到了原主的两个儿子耳朵里。
第二百一十六章 惩治不肖子孙(六)
和自己老娘同名同姓,还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捐出一亿元为家乡铺路,让原主的两个儿子嘀咕了许久。
兄弟两人想了想,也就感慨了一下,虽然捐者与自家老娘同名,兄弟二人可不认为自家老娘有那个本事,能在三年里挣到一亿元。
一亿元啊,那是什么概念,他们就是天天躺着不用gān活,都用不完这笔钱。如果这笔钱给他们,而不是用来修路,该多好。
这么想的人不只是兄弟二人,十里八乡的乡亲里有不少人默默在心里划过这个念头。不过听说捐赠者是个老太太,曾经受过乡亲们的恩惠,现在回来捐钱修路,方便乡亲们,让大家伙十分开心。人们总是喜欢知恩图报的人。
最高兴的是当地政府官员,收到唐歌转过来的一亿元款项后,恨不得将唐歌供起来。官员在职期间给当地百姓修路铺桥,可是实打实的政绩,是要写进政治履历表中的,有政绩升迁更容易。
唐歌的举动,等于给当地官员送来了最好的政绩,能不受到十二分的重视才怪。一亿元,要cao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也有一部分官员打了发小财的心思,不想还没动,就被上头的人吓住了。有huáng宇在一旁盯着,这些人根本不敢动。钱款到位,有各方促力推着修路,一条水泥大道连接外面的大路,很快修到了唐歌住过的小破屋门前。
要将路修宽,小破屋必须拆。房屋拆迁,势必牵扯到征收。原主的两个儿子听说老娘曾经住的小破屋要被政府征收的消息,十分兴奋。屋子虽破,只要涉及到征收,那就是一笔不小的钱。兄弟
二人琢磨着能得多少钱,得到钱以后要怎么分。为此,还大吵一架。
唐歌听到这个消息后,直说那所房子所有权归她,不需要拆迁费,直接拆了就是。
当地政府官员听了,明显一愣。原主的可怜名声太响,十里八乡不知道原主被儿子nüè待的人少。政府官员听说小破房子属于唐歌后,几乎没人相信。三年前,那个可怜巴巴到处哭穷的老太太会是堂上这个气度非凡的唐大夫?
这两个形象之间差太大,实在叫人难以接受。
唐歌不在乎官员的态度,反倒是huáng宇听说了唐歌以前的生活qíng况,心里很不舒服。唐歌在huáng宇心中,一直是个值得尊重的涵养高的长辈,如果唐歌接受,huáng宇想奉养唐歌。没想到,唐歌的亲人,却百般嫌弃她,让她一个七十多岁快八十岁的老人无家可归,huáng宇心中十分愤怒。因把不准唐歌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huáng宇没有动。
唐歌很满意huáng宇的做法,她不动,huáng宇就不动。这是对她最大的尊重。
huáng宇没动,原主的两个儿子动了。满以为小破屋征收能分到一笔钱的两个儿子,听说小破屋的主人同意分文不取拆迁小破屋,兄弟两个气炸了肺,闹着要见政府和他们那个失踪了三年突然冒出来的老娘。
唐歌知道兄弟二人会上门,没想他们连一顿饭的功夫都等不了,就冲到政府里来找人说理。见到唐歌端坐在主位,优雅地品茶时,兄弟两人傻眼了。明明是记忆中的那张脸,给兄弟二人的感觉却完完全全不一样。
大儿子甩了自己一耳光,好像要打醒自己,再看唐歌,确定是自家老娘的脸,大儿子叫了一声妈,呆站在那里,动也不动。冲击太大,大儿子根本没想过,捐出一亿元给家乡修路的人是被他们赶出家门的老娘。一亿元,他的亲娘捐了一亿元修路,是不是表示老太太发了横财。大儿子眼里闪着jīng光,好像有一叠叠米分色的钞票摆在他面前。他老娘死了,这些钱不都是他这个儿子的?
如果不是四周有人,大儿子恨不得大笑三声,大喊他发财了。
小儿子自从看到唐歌那一刻起,腿就软了。嘴张了好几次,都没能发出声音。他为了留下媳妇,跪在唐歌面前给唐歌磕头的场景赫然浮现在脑中。他一直记得,唐歌眼底的失望,也从没忘了唐歌说的那句话:你给我磕三个头,咱们娘俩的关系就算到头了。以后我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儿子,你也不用管我死在哪里。
他和唐歌已经没关系了,是他用三个头彻底断了母子之间的qíng分。
小儿子一口气堵在胸口,忽然喷出一口血,昏了过去。
小儿子昏过去以后,当地官员有手快的立马过去扶小儿子。唐歌表qíng淡淡的,吩咐huáng宇过去瞧瞧小儿子的面色。huáng宇跟着唐歌学习医术,知道唐歌没把倒地吐血昏迷不醒的小儿子当儿子,让他过去就是为了看看病qíng,心里舒服多了。不过,要依huáng宇的脾气,这种人他看都不想看一眼,只是唐歌常常教导他,病人不分高低贵贱,不论友人仇敌,huáng宇要跟着她学医,就要牢记这句话。
huáng宇很听唐歌的话,即便不乐意给小儿子看病,也过去瞧患者的qíng况。确定是郁火攻心,没什么大碍后,唐歌只说让大儿子带走小儿子。至于那间小破屋,她一日不死,兄弟二人就没有处置权。现在政府要修路,她要拆了那间小破屋,也不用向兄弟二人jiāo代。
大儿子自从知道唐歌就是捐出一亿元唐大夫后,哪里还顾得上家里的小破屋,一想到唐歌手里漏出的钱够他们一家花一辈子,大儿子就心花怒放。现在唐歌说什么是什么,唐歌不待见弟弟,大儿子更高兴。只盼着唐歌能一直记着弟弟弟媳nüè待她的事,死后财产一分都不给弟弟家。
大儿子心里想什么,唐歌一眼就能看穿,她不点破,由着huáng宇扶着她回房休息。
做官的都是人jīng,唐歌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他们一眼就看明白了。对兄弟二人的态度跟着敷衍起来。大儿子沉浸在亲娘是富婆的世界里走不出来,根本没看出官员对他们的敷衍。回到家里,立刻将捐赠一亿元修路的唐大夫是自家老娘的事告诉媳妇。
夫妻二人兴奋得打了jī血似的,商议着有钱以后要gān什么。
另一边,小儿子醒来后将实qíng告诉媳妇,小儿媳妇当场大哭。抓了小儿子就是一顿痛骂,骂他没用,怎么连老娘有钱的事都不知道。又说一定要将人哄回来,钱不能叫老大家得了去。
很快,十里八乡的乡亲都知道了,捐赠一亿元的唐大夫是兄弟二人的亲娘,以前那个可怜巴巴的老婆婆。有人羡慕兄弟二人马上要发财,有人打赌说兄弟二人以前nüè待老人要遭罪,还有人说,没听说老人会医术。
疑惑的种子种在心头。
第二百一十七章 惩治不肖子孙(七)
外面的消息,唐歌一直都有关注。【P/凰/ 更新快 请搜索】她突然会医术这件事,确实会让人怀疑,唐歌既然决定以医术发家,就自信能处理这件事。
唐歌知道huáng宇同样疑惑,唐歌明明有绝技在身,为什么以前不用医术改变家境,吃尽苦头。如果早早地展露医术,唐歌也不会被媳妇nüè待。huáng宇虽然心里疑惑,却没有怀疑唐歌的所作所为,唐歌很欣慰。将huáng宇叫来身边,将她一早准备的理由告知huáng宇。
rdquo;我的兄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训蛇人,蛇到了他手里,都会乖乖听话。我小时候跟着兄长长大,每次看兄长将蛇放在菜地里看守瓜果,就会问兄长为什么蛇会乖乖的听话。兄长一开始不肯告诉我,让我自己观察,如果我能发现训蛇的秘密,就将这门绝技传给我。rdquo;
唐歌出手,给人治病快且准,治好的人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唐歌的名声迅速被推到极高的位置。
huáng老爷子的病好了,唐歌不愿意久留,便向huáng老爷子辞行。huáng老爷子虽然希望家里供养着一位医术高超的老中医,却不愿勉qiáng唐歌。听说唐歌还会在京城住一段时间,连忙让曾孙huáng宇给唐歌准备一套舒服的宅子,唐歌也不推辞,只说暂住,不愿意将宅子写在她的名下。huáng家不勉qiáng唐歌,唐歌能住进huáng家提供的宅子里,便是与huáng家jiāo好。世道安平,有钱人都愿意与名医jiāo好,尤其是唐歌这种专治疑难杂症的高手。
搬出huáng家,搬进新宅子,唐歌点了点手头上的钱,算上huáng老爷子之外的几个病人给的诊金,唐歌手上有了一笔钱。这笔钱,是原主那两个在山里刨土的儿子一辈子也赚不来的。如果唐歌现在拿着这笔钱回去,两个儿子肯定会将她当成活祖宗,争相赡养她。这样的结果可不是唐歌想要的。
唐歌留在京城,为的是等更多有钱人登门求诊。钱不是万能的,对她这次任务却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登门拜访唐歌,请她治病的人,唐歌事先都会调查清楚,有些必死之人,她不会费心思治疗,治的都是被病痛折磨多年,一直没治愈的人。
唐歌的治病对象没有穷人和有钱人之分,不同的是穷人收取一千元诊金,有钱人收取大笔诊金。而这些钱,一部分被唐歌用来买了物资,捐赠给孤儿院,不经第三方的手。
唐歌在京城一住就是两年,期间获取了大笔金钱,两年后,唐歌再上huáng家,给huáng老太太治好了小疾,替huáng宇大哥的妻子治好了宫寒之症,将她亲手制作的养生丸送给huáng老爷子和huáng老太太后,辞别huáng家,离开京城,前往南方。
让原主的不肖子孙逍遥了几年,时间到了。
当初是huáng宇亲自接唐歌去的京城,现在唐歌南下回乡,同样是huáng宇亲自护送。
huáng宇今年二十六岁,xing子和善,在年轻一辈里是个难得的孝顺孩子。唐歌兴许是成了快八十岁老太太的缘故,每次看huáng宇,都像在看自己的孙辈。huáng宇这次跟着唐歌过来,得到了huáng家两位老人首肯,唐歌的年纪在huáng家人看来不小了,让huáng宇跟着她过来,有照顾她的意思。唐歌的身体自己清楚,不过huáng家人一片心意,huáng宇这个孩子又是真心实意对她好,唐歌默许了huáng宇跟在她身边。相处的两年中,huáng宇跟着唐歌学了不少中医药知识,唐歌有意教导huáng宇,只看huáng宇最后能在医学这条路上走多远。
有huáng宇打点周围杂事,唐歌刚回到家乡,就见到了当地官员,受到了热qíng招待。
听到唐歌要捐出一亿元,为家乡铺路。前来接待唐歌和huáng宇的官员如同被天上的馅饼砸中,惊喜万分。
而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十里八乡,唐歌的名字也传到了原主的两个儿子耳朵里。
第二百一十六章 惩治不肖子孙(六)
和自己老娘同名同姓,还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捐出一亿元为家乡铺路,让原主的两个儿子嘀咕了许久。
兄弟两人想了想,也就感慨了一下,虽然捐者与自家老娘同名,兄弟二人可不认为自家老娘有那个本事,能在三年里挣到一亿元。
一亿元啊,那是什么概念,他们就是天天躺着不用gān活,都用不完这笔钱。如果这笔钱给他们,而不是用来修路,该多好。
这么想的人不只是兄弟二人,十里八乡的乡亲里有不少人默默在心里划过这个念头。不过听说捐赠者是个老太太,曾经受过乡亲们的恩惠,现在回来捐钱修路,方便乡亲们,让大家伙十分开心。人们总是喜欢知恩图报的人。
最高兴的是当地政府官员,收到唐歌转过来的一亿元款项后,恨不得将唐歌供起来。官员在职期间给当地百姓修路铺桥,可是实打实的政绩,是要写进政治履历表中的,有政绩升迁更容易。
唐歌的举动,等于给当地官员送来了最好的政绩,能不受到十二分的重视才怪。一亿元,要cao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也有一部分官员打了发小财的心思,不想还没动,就被上头的人吓住了。有huáng宇在一旁盯着,这些人根本不敢动。钱款到位,有各方促力推着修路,一条水泥大道连接外面的大路,很快修到了唐歌住过的小破屋门前。
要将路修宽,小破屋必须拆。房屋拆迁,势必牵扯到征收。原主的两个儿子听说老娘曾经住的小破屋要被政府征收的消息,十分兴奋。屋子虽破,只要涉及到征收,那就是一笔不小的钱。兄弟
二人琢磨着能得多少钱,得到钱以后要怎么分。为此,还大吵一架。
唐歌听到这个消息后,直说那所房子所有权归她,不需要拆迁费,直接拆了就是。
当地政府官员听了,明显一愣。原主的可怜名声太响,十里八乡不知道原主被儿子nüè待的人少。政府官员听说小破房子属于唐歌后,几乎没人相信。三年前,那个可怜巴巴到处哭穷的老太太会是堂上这个气度非凡的唐大夫?
这两个形象之间差太大,实在叫人难以接受。
唐歌不在乎官员的态度,反倒是huáng宇听说了唐歌以前的生活qíng况,心里很不舒服。唐歌在huáng宇心中,一直是个值得尊重的涵养高的长辈,如果唐歌接受,huáng宇想奉养唐歌。没想到,唐歌的亲人,却百般嫌弃她,让她一个七十多岁快八十岁的老人无家可归,huáng宇心中十分愤怒。因把不准唐歌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huáng宇没有动。
唐歌很满意huáng宇的做法,她不动,huáng宇就不动。这是对她最大的尊重。
huáng宇没动,原主的两个儿子动了。满以为小破屋征收能分到一笔钱的两个儿子,听说小破屋的主人同意分文不取拆迁小破屋,兄弟两个气炸了肺,闹着要见政府和他们那个失踪了三年突然冒出来的老娘。
唐歌知道兄弟二人会上门,没想他们连一顿饭的功夫都等不了,就冲到政府里来找人说理。见到唐歌端坐在主位,优雅地品茶时,兄弟两人傻眼了。明明是记忆中的那张脸,给兄弟二人的感觉却完完全全不一样。
大儿子甩了自己一耳光,好像要打醒自己,再看唐歌,确定是自家老娘的脸,大儿子叫了一声妈,呆站在那里,动也不动。冲击太大,大儿子根本没想过,捐出一亿元给家乡修路的人是被他们赶出家门的老娘。一亿元,他的亲娘捐了一亿元修路,是不是表示老太太发了横财。大儿子眼里闪着jīng光,好像有一叠叠米分色的钞票摆在他面前。他老娘死了,这些钱不都是他这个儿子的?
如果不是四周有人,大儿子恨不得大笑三声,大喊他发财了。
小儿子自从看到唐歌那一刻起,腿就软了。嘴张了好几次,都没能发出声音。他为了留下媳妇,跪在唐歌面前给唐歌磕头的场景赫然浮现在脑中。他一直记得,唐歌眼底的失望,也从没忘了唐歌说的那句话:你给我磕三个头,咱们娘俩的关系就算到头了。以后我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儿子,你也不用管我死在哪里。
他和唐歌已经没关系了,是他用三个头彻底断了母子之间的qíng分。
小儿子一口气堵在胸口,忽然喷出一口血,昏了过去。
小儿子昏过去以后,当地官员有手快的立马过去扶小儿子。唐歌表qíng淡淡的,吩咐huáng宇过去瞧瞧小儿子的面色。huáng宇跟着唐歌学习医术,知道唐歌没把倒地吐血昏迷不醒的小儿子当儿子,让他过去就是为了看看病qíng,心里舒服多了。不过,要依huáng宇的脾气,这种人他看都不想看一眼,只是唐歌常常教导他,病人不分高低贵贱,不论友人仇敌,huáng宇要跟着她学医,就要牢记这句话。
huáng宇很听唐歌的话,即便不乐意给小儿子看病,也过去瞧患者的qíng况。确定是郁火攻心,没什么大碍后,唐歌只说让大儿子带走小儿子。至于那间小破屋,她一日不死,兄弟二人就没有处置权。现在政府要修路,她要拆了那间小破屋,也不用向兄弟二人jiāo代。
大儿子自从知道唐歌就是捐出一亿元唐大夫后,哪里还顾得上家里的小破屋,一想到唐歌手里漏出的钱够他们一家花一辈子,大儿子就心花怒放。现在唐歌说什么是什么,唐歌不待见弟弟,大儿子更高兴。只盼着唐歌能一直记着弟弟弟媳nüè待她的事,死后财产一分都不给弟弟家。
大儿子心里想什么,唐歌一眼就能看穿,她不点破,由着huáng宇扶着她回房休息。
做官的都是人jīng,唐歌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他们一眼就看明白了。对兄弟二人的态度跟着敷衍起来。大儿子沉浸在亲娘是富婆的世界里走不出来,根本没看出官员对他们的敷衍。回到家里,立刻将捐赠一亿元修路的唐大夫是自家老娘的事告诉媳妇。
夫妻二人兴奋得打了jī血似的,商议着有钱以后要gān什么。
另一边,小儿子醒来后将实qíng告诉媳妇,小儿媳妇当场大哭。抓了小儿子就是一顿痛骂,骂他没用,怎么连老娘有钱的事都不知道。又说一定要将人哄回来,钱不能叫老大家得了去。
很快,十里八乡的乡亲都知道了,捐赠一亿元的唐大夫是兄弟二人的亲娘,以前那个可怜巴巴的老婆婆。有人羡慕兄弟二人马上要发财,有人打赌说兄弟二人以前nüè待老人要遭罪,还有人说,没听说老人会医术。
疑惑的种子种在心头。
第二百一十七章 惩治不肖子孙(七)
外面的消息,唐歌一直都有关注。【P/凰/ 更新快 请搜索】她突然会医术这件事,确实会让人怀疑,唐歌既然决定以医术发家,就自信能处理这件事。
唐歌知道huáng宇同样疑惑,唐歌明明有绝技在身,为什么以前不用医术改变家境,吃尽苦头。如果早早地展露医术,唐歌也不会被媳妇nüè待。huáng宇虽然心里疑惑,却没有怀疑唐歌的所作所为,唐歌很欣慰。将huáng宇叫来身边,将她一早准备的理由告知huáng宇。
rdquo;我的兄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训蛇人,蛇到了他手里,都会乖乖听话。我小时候跟着兄长长大,每次看兄长将蛇放在菜地里看守瓜果,就会问兄长为什么蛇会乖乖的听话。兄长一开始不肯告诉我,让我自己观察,如果我能发现训蛇的秘密,就将这门绝技传给我。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