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家,你这收购这么多货是要运到哪去?”舒州城外,一个商队刚刚出发,旁边一人拉住了为首的一人有些诧异道:“你这里可是有不少都是刚刚从江东贩过来的新货,这是要运到哪去啊?”
“我说你啊,还不知道吧?岳西兵马使府已经在岳西三县革新商事发布新商法典了,那边出货进货交的税都和府城不一样。那边便宜,我这一趟货送过去至少能省十几贯银钱的税呢。”林东家摆摆手道:“我已经决定了,就在望江县设立一个店铺,往后啊,从江东贩过来的货直接就在望江那边下了,不走府城了,走这边还要交入城税、交易税和人头税五六种税,十成收益之中起码要交上去六七成,划不来。”林东家说完之后就不再理会自己这个朋友追赶前方的商队去了。而类似于这种情况在舒州还在不断发生。商人都是为追逐利益而生,自从十三司将岳西商事改革的消息散布出去之后,受到吴明等人的鼓动,不少商人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迅速跟进,七月份的后半个月进出岳西三县的商人商队就比以往多出了三成以上。这还不算在陈家的串联之下,岳西本地的商人也大规模的开始将本地出产的山货、野味、皮毛、药材和木材等物全部汇集收购起来然后通过长江水运送到江东出售,换回那边的盐铁丝绸等稀缺货物。在黄巢起义军渡江北上之后,江东恢复了基本的太平,这些货物通过陈家新组建起来的船队一路南下,水运,成了岳西新商业发展的强力助推。
薛洋此时颁布的商法典在税收这一块其实只是将附加在商业上的苛捐杂税改了,将入城税、过路税等等全部取消,然后以营业税等新式的办法来征税,这样一来工商业的基本税收负担一下子降了将近五成左右,接近后世的基本税率。单是这一项改革就直接激活了整个岳西的工商业发展,也就造成了类似于林东家这样的原本的府城商家愿意来岳西发展的原因。
不过岳西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也让霍同宇忧心忡忡,在新落成的岳西兵马使府内,霍同宇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心,他不是反对工商业的发展,但是新商法典刺激商业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税收,另一方面也是刺激了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工商业上。这样一来整个岳西的根基都会随之而发生重大改变。而深知传统经济命脉的霍同宇自然能够看得出这其中的隐患所在。正如薛洋自己所言,农业是政权稳定的根基,一旦从事农业的人口急剧减少,那么这个根基必然也随之不稳。如此一来的话就算是工商业发展的再红火也无法弥补这种根基的动摇。而且大幅度降低工商业税收虽然可以刺激商业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三县税收收入的降低。虽说在此前三县的商业税收也不多,但是看着蓬勃的商业发展却收不到多少税还是让霍同宇暗暗心疼。
薛洋放下手中看了一半的扩军计划,摆摆手示意对方坐下来之后继续道:“同宇啊,此前我已经和你说过了,新政的下一阶段重点就在于解决这个难题,今日不妨给你透个底如何?”
“主公已经有所考虑?”霍同宇此前以为薛洋只是随口说说,但是此时听来却耸然一惊,这位年轻的主公果然行事谋划都是成竹在胸啊。
“同宇,主公是早有安排,你且听主公有何妙招再急也不迟啊。”袁袭原本是和薛洋商议将第一都的编制全部补齐的事情,此时上前拉着霍同宇坐下来笑道。他对于民政这一块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算得上是此时最能够坐得稳的人了。
“历朝历代之所以重农抑商,其根本所在是一旦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必然影响农业的收成,粮食减少了自然也就会影响王朝稳定,商业再如何发展也无法凭空变出粮食来。而且经商暴利还会影响世道人心,使得百姓容易心浮气躁和追名逐利,对于教化世道而言最是有害。”薛洋不疾不徐的将商业发展的弊端点了出来,然后继续道:“不过有一点必须要明确,那就是农业人口减少也不一定能够影响农业产出。这是我拟定的关于刺激农业发展的措施,同宇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洞。”
薛洋递给霍同宇的其实就是后世的农业发展策略,只不过没有化学肥料,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薛洋拟定的虽然看起来林林总总十几条,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三点,其一就是运用新技术,包括增加牛耕和推广四垄犁技术。牛耕本来就有,薛洋已经嘱咐陈家商队在江东多多采购耕牛回来,增加牛耕比例之后必然可以释放出一部分人力。而四垄犁也不是薛洋首创,而是后世明代人的发明,这种曲辕犁能够极大地提高耕作效率。此时被薛洋拿出来虽然有些突兀但是霍同宇却一眼就发现了这种农具的妙处,顿时不住点头。
至于第二点就是提高肥料的使用,没有化学肥料,但是中国古代的农业也从来没指望后世的化学肥料。这一点薛洋列举了自己后世在农村时看到的几个土方子准备霍同宇几人去实验。
“主公,这个草木灰同宇倒是能知道,但是这个倍石肥真的能够有这么大的作用?”霍同宇细细的看完这一节之后有些疑惑的问道:“农事同宇也曾操弄过,但是还从来没听过这个倍石肥的,不知主公是从何处得来的?”
“有一本叫做《农政全书》上面记载过,曾经看过一点,只可惜后来遗失了,不过这几个方子我倒是还记得,趁着这下一季收成结束可以立即着手准备。”薛洋有些脸红,随便扯了一句也不管霍同宇的反应继续道:“这第三点就是优种优育,这一点不需要我多提醒了吧?我想同宇应该知道该怎么去做。”
“主公放心,同宇定会竭尽全力办好这件大事,而且还会紧急传讯给严明和尹世恒,三县联动,断然不会误了主公的大事。”霍同宇合上这份同样是十数页的小册子有些迟疑道:“至于这农业减税的事?”
“农业减税可以延后执行,但是每年定下的开荒的荒地可以着手减税。”薛洋点点头道:“如何减税等到秋收结束之后再详细商议,这个不着急。岳西三县如今的农工商三业并举已经有足够的刺激了,短时间内倒也不需要再添柴加火了。”
霍同宇点点头紧急出门而去,今天来到薛洋这里他算是吃了颗定心丸了,所以回到县衙之后一面召集人手开始落实薛洋的这洋洋洒洒数万字的刺激农业发展的措施,一面让人将这份计划书抄录两份然后紧急送往宿松和望江两地。如此一来岳西地区的农业在此前的摊丁入亩的新土地法刺激之后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这一次薛洋带来的改变影响深远,三县在经过几次磋商,尹世恒和严明来太湖县碰头几次之后,开始在岳西地区发放耕牛。虽然三县采用的办法不尽相同,或者是给参军家庭以奖励的方式发放或者是按照村落划分,以租代售来发放或者是直接租赁到户,但是结果却将陈家花重金从江东购买的一百多头耕牛全部发了下去。并且伴随着陈家的足迹开始延伸到长江上游等地,耕牛的数量也还在不断增加,各地的缺额也在广明元年的下半年逐步补齐。耕牛的事情在逐步解决之后其他的就变得更加容易,三县不约而同的开始在各地贮备了大量的倍石肥,等待着来年春耕时分下发给各地百姓。由于这些东西都需要三县持续性的投入,所以八月份之后虽然因为农业改革,三县的税收大幅度增加,往年不用交税的那些大地主此时也必须按照持有的田亩缴纳税收,再加上蓬勃的工商业发展之后工商税也开始飞速增加,但是三县还是遇到了极大地财政困难。在持续的扩军之余还要加大力度投资农业,再加上各地的官道也都处在修缮阶段,这种财政困难甚至逼得薛洋不得不调用陈家的资财补充三县财政所需。
“主公,看来我们的步子似乎迈的太大了。”袁袭这段时间一直在监控扩军和十三司查探黄巢起义军在淮南等地的动静,但是财政困难的事情他也知道,所以见到薛洋愁眉苦脸也是忍不住苦笑道。
“就算是再困难也没办法停下,三县今年必须将所有的准备事宜全部落实到位。”薛洋听到袁袭这句话之后反倒是想起了什么道:“我们的兵马使府看样子不能光是处理军务了,必须组建一个凌驾于三县县衙之上的机构来统一管理这三县政务。”
“主公所言甚是,目前主公治下只有三县之地,还能够通过这种办法来操控,但是将来一旦我军拿下府城呢?只怕主公还需提前做好准备才是。”袁袭点点头道:“可以将目前的兵马使府一分为二,一部由袭负责,处置舒州军军务,另一部负责处理兵马使府下辖的政务,二者全部对主公负责。如此一来主公也不用事事操心,可以从琐事当中解脱出来,目光锁定全局。”
袁袭的话让薛洋点了点头,随着刺史府那边任命自己为岳西兵马使,还带了一个监管岳西三县政务的头衔,他也必须适时调整建立属于自己的幕府了。在和袁袭秘密商议了一夜之后,薛洋于第二天开始通知严明和汪德邵从望江赶了回来,并且在随后将尹世恒也招了回来,如此一来岳西的政务头面人物也再次集聚。这一次会议之后,岳西兵马使府内多了一个机构——民政司,与此同时袁袭领衔的管理军务的军政司也正式挂牌。这两个部门虽然处于整个舒州军的最高部门,但是在袁袭的建议之下,民政司和军政司属于幕僚机构,虽然承担着上呈下达的重任,但是其本身却是依靠着薛洋本身和岳西兵马使府而行使自己的职权。对此刚刚将望江县知县的位置重新让给汪德邵之后接任民政司司丞的严明也赞同,因此全新的岳西兵马使府也算是真正的出现在岳西的政治舞台上。
“主公,如此一来我舒州军的根基算是真正夯实了。”袁袭微微一笑道:“不论是在政务上还是在我军的机构设置上,岳西兵马使府都已经算得上一个成熟的幕府了。”
“政务有严先生在主抓,不会有什么问题,混乱的财政也会逐步调整完毕,三县也正式开始向兵马使府上缴财政收入。这一点是我以前都未曾考虑到的。”薛洋也是摸了摸脑袋苦笑不已,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都是他第一次操持这么庞大的一个组织,所以难免有疏漏。不过这一次会议之后,岳西兵马使府算是真正的登上舞台了,成了三县的直接上级,不仅仅让政令的下达变得名正言顺,而且三县上缴财政收入,划拨每年的花费也都有了正规的处理机构。正如袁袭所言,舒州军的根基到如今为止算得上是真正夯实了,往后规模就算再大也不会影响根基。
“主公,这是十三司在淮南等地查探到的最新战报。”袁袭见到薛洋处理完政务之后将手中的情报递了上来道:“主公真是料事如神,高骈果然龟缩在扬州城内坐视黄巢乱军一路向北,连续攻下和州、徐州、亳州和寿州等地,兵锋直逼洛阳东都,只怕下一步就要从洛阳进入关中了。”
“算了,就算是预料到了也是鞭长莫及。”薛洋苦笑一声之后忽然有些好奇的问道:“庐州呢?黄巢真没去攻打?”
“好像是没有,郑棨给黄巢写了一封信,黄巢就转身北上了。”袁袭摇摇头道:“而且还将庐州附近的乱军也都裹挟走了。郑棨算得上是因祸得福,反倒是不费吹灰之力平息了动乱。”
“让十三司开始在庐州附近布局吧。”薛洋摇了摇头,他自然是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郑棨的这一举动也成了黄巢被剿灭之后他升官的依仗,他一走庐州才真正开始进入杨行密时代。
“启禀主公,贝翊礼有异动。”袁袭有些奇怪薛洋为何要在此时布局庐州,不过也没多问,黄巢一旦进入中原那么自己再去跟踪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那还不如将力量撤回来。此时布局庐州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此时向杰走进来汇报的另外一件事就让两人大吃一惊了。
(未完待续)
“我说你啊,还不知道吧?岳西兵马使府已经在岳西三县革新商事发布新商法典了,那边出货进货交的税都和府城不一样。那边便宜,我这一趟货送过去至少能省十几贯银钱的税呢。”林东家摆摆手道:“我已经决定了,就在望江县设立一个店铺,往后啊,从江东贩过来的货直接就在望江那边下了,不走府城了,走这边还要交入城税、交易税和人头税五六种税,十成收益之中起码要交上去六七成,划不来。”林东家说完之后就不再理会自己这个朋友追赶前方的商队去了。而类似于这种情况在舒州还在不断发生。商人都是为追逐利益而生,自从十三司将岳西商事改革的消息散布出去之后,受到吴明等人的鼓动,不少商人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迅速跟进,七月份的后半个月进出岳西三县的商人商队就比以往多出了三成以上。这还不算在陈家的串联之下,岳西本地的商人也大规模的开始将本地出产的山货、野味、皮毛、药材和木材等物全部汇集收购起来然后通过长江水运送到江东出售,换回那边的盐铁丝绸等稀缺货物。在黄巢起义军渡江北上之后,江东恢复了基本的太平,这些货物通过陈家新组建起来的船队一路南下,水运,成了岳西新商业发展的强力助推。
薛洋此时颁布的商法典在税收这一块其实只是将附加在商业上的苛捐杂税改了,将入城税、过路税等等全部取消,然后以营业税等新式的办法来征税,这样一来工商业的基本税收负担一下子降了将近五成左右,接近后世的基本税率。单是这一项改革就直接激活了整个岳西的工商业发展,也就造成了类似于林东家这样的原本的府城商家愿意来岳西发展的原因。
不过岳西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也让霍同宇忧心忡忡,在新落成的岳西兵马使府内,霍同宇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心,他不是反对工商业的发展,但是新商法典刺激商业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税收,另一方面也是刺激了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工商业上。这样一来整个岳西的根基都会随之而发生重大改变。而深知传统经济命脉的霍同宇自然能够看得出这其中的隐患所在。正如薛洋自己所言,农业是政权稳定的根基,一旦从事农业的人口急剧减少,那么这个根基必然也随之不稳。如此一来的话就算是工商业发展的再红火也无法弥补这种根基的动摇。而且大幅度降低工商业税收虽然可以刺激商业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三县税收收入的降低。虽说在此前三县的商业税收也不多,但是看着蓬勃的商业发展却收不到多少税还是让霍同宇暗暗心疼。
薛洋放下手中看了一半的扩军计划,摆摆手示意对方坐下来之后继续道:“同宇啊,此前我已经和你说过了,新政的下一阶段重点就在于解决这个难题,今日不妨给你透个底如何?”
“主公已经有所考虑?”霍同宇此前以为薛洋只是随口说说,但是此时听来却耸然一惊,这位年轻的主公果然行事谋划都是成竹在胸啊。
“同宇,主公是早有安排,你且听主公有何妙招再急也不迟啊。”袁袭原本是和薛洋商议将第一都的编制全部补齐的事情,此时上前拉着霍同宇坐下来笑道。他对于民政这一块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算得上是此时最能够坐得稳的人了。
“历朝历代之所以重农抑商,其根本所在是一旦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必然影响农业的收成,粮食减少了自然也就会影响王朝稳定,商业再如何发展也无法凭空变出粮食来。而且经商暴利还会影响世道人心,使得百姓容易心浮气躁和追名逐利,对于教化世道而言最是有害。”薛洋不疾不徐的将商业发展的弊端点了出来,然后继续道:“不过有一点必须要明确,那就是农业人口减少也不一定能够影响农业产出。这是我拟定的关于刺激农业发展的措施,同宇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洞。”
薛洋递给霍同宇的其实就是后世的农业发展策略,只不过没有化学肥料,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薛洋拟定的虽然看起来林林总总十几条,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三点,其一就是运用新技术,包括增加牛耕和推广四垄犁技术。牛耕本来就有,薛洋已经嘱咐陈家商队在江东多多采购耕牛回来,增加牛耕比例之后必然可以释放出一部分人力。而四垄犁也不是薛洋首创,而是后世明代人的发明,这种曲辕犁能够极大地提高耕作效率。此时被薛洋拿出来虽然有些突兀但是霍同宇却一眼就发现了这种农具的妙处,顿时不住点头。
至于第二点就是提高肥料的使用,没有化学肥料,但是中国古代的农业也从来没指望后世的化学肥料。这一点薛洋列举了自己后世在农村时看到的几个土方子准备霍同宇几人去实验。
“主公,这个草木灰同宇倒是能知道,但是这个倍石肥真的能够有这么大的作用?”霍同宇细细的看完这一节之后有些疑惑的问道:“农事同宇也曾操弄过,但是还从来没听过这个倍石肥的,不知主公是从何处得来的?”
“有一本叫做《农政全书》上面记载过,曾经看过一点,只可惜后来遗失了,不过这几个方子我倒是还记得,趁着这下一季收成结束可以立即着手准备。”薛洋有些脸红,随便扯了一句也不管霍同宇的反应继续道:“这第三点就是优种优育,这一点不需要我多提醒了吧?我想同宇应该知道该怎么去做。”
“主公放心,同宇定会竭尽全力办好这件大事,而且还会紧急传讯给严明和尹世恒,三县联动,断然不会误了主公的大事。”霍同宇合上这份同样是十数页的小册子有些迟疑道:“至于这农业减税的事?”
“农业减税可以延后执行,但是每年定下的开荒的荒地可以着手减税。”薛洋点点头道:“如何减税等到秋收结束之后再详细商议,这个不着急。岳西三县如今的农工商三业并举已经有足够的刺激了,短时间内倒也不需要再添柴加火了。”
霍同宇点点头紧急出门而去,今天来到薛洋这里他算是吃了颗定心丸了,所以回到县衙之后一面召集人手开始落实薛洋的这洋洋洒洒数万字的刺激农业发展的措施,一面让人将这份计划书抄录两份然后紧急送往宿松和望江两地。如此一来岳西地区的农业在此前的摊丁入亩的新土地法刺激之后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这一次薛洋带来的改变影响深远,三县在经过几次磋商,尹世恒和严明来太湖县碰头几次之后,开始在岳西地区发放耕牛。虽然三县采用的办法不尽相同,或者是给参军家庭以奖励的方式发放或者是按照村落划分,以租代售来发放或者是直接租赁到户,但是结果却将陈家花重金从江东购买的一百多头耕牛全部发了下去。并且伴随着陈家的足迹开始延伸到长江上游等地,耕牛的数量也还在不断增加,各地的缺额也在广明元年的下半年逐步补齐。耕牛的事情在逐步解决之后其他的就变得更加容易,三县不约而同的开始在各地贮备了大量的倍石肥,等待着来年春耕时分下发给各地百姓。由于这些东西都需要三县持续性的投入,所以八月份之后虽然因为农业改革,三县的税收大幅度增加,往年不用交税的那些大地主此时也必须按照持有的田亩缴纳税收,再加上蓬勃的工商业发展之后工商税也开始飞速增加,但是三县还是遇到了极大地财政困难。在持续的扩军之余还要加大力度投资农业,再加上各地的官道也都处在修缮阶段,这种财政困难甚至逼得薛洋不得不调用陈家的资财补充三县财政所需。
“主公,看来我们的步子似乎迈的太大了。”袁袭这段时间一直在监控扩军和十三司查探黄巢起义军在淮南等地的动静,但是财政困难的事情他也知道,所以见到薛洋愁眉苦脸也是忍不住苦笑道。
“就算是再困难也没办法停下,三县今年必须将所有的准备事宜全部落实到位。”薛洋听到袁袭这句话之后反倒是想起了什么道:“我们的兵马使府看样子不能光是处理军务了,必须组建一个凌驾于三县县衙之上的机构来统一管理这三县政务。”
“主公所言甚是,目前主公治下只有三县之地,还能够通过这种办法来操控,但是将来一旦我军拿下府城呢?只怕主公还需提前做好准备才是。”袁袭点点头道:“可以将目前的兵马使府一分为二,一部由袭负责,处置舒州军军务,另一部负责处理兵马使府下辖的政务,二者全部对主公负责。如此一来主公也不用事事操心,可以从琐事当中解脱出来,目光锁定全局。”
袁袭的话让薛洋点了点头,随着刺史府那边任命自己为岳西兵马使,还带了一个监管岳西三县政务的头衔,他也必须适时调整建立属于自己的幕府了。在和袁袭秘密商议了一夜之后,薛洋于第二天开始通知严明和汪德邵从望江赶了回来,并且在随后将尹世恒也招了回来,如此一来岳西的政务头面人物也再次集聚。这一次会议之后,岳西兵马使府内多了一个机构——民政司,与此同时袁袭领衔的管理军务的军政司也正式挂牌。这两个部门虽然处于整个舒州军的最高部门,但是在袁袭的建议之下,民政司和军政司属于幕僚机构,虽然承担着上呈下达的重任,但是其本身却是依靠着薛洋本身和岳西兵马使府而行使自己的职权。对此刚刚将望江县知县的位置重新让给汪德邵之后接任民政司司丞的严明也赞同,因此全新的岳西兵马使府也算是真正的出现在岳西的政治舞台上。
“主公,如此一来我舒州军的根基算是真正夯实了。”袁袭微微一笑道:“不论是在政务上还是在我军的机构设置上,岳西兵马使府都已经算得上一个成熟的幕府了。”
“政务有严先生在主抓,不会有什么问题,混乱的财政也会逐步调整完毕,三县也正式开始向兵马使府上缴财政收入。这一点是我以前都未曾考虑到的。”薛洋也是摸了摸脑袋苦笑不已,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都是他第一次操持这么庞大的一个组织,所以难免有疏漏。不过这一次会议之后,岳西兵马使府算是真正的登上舞台了,成了三县的直接上级,不仅仅让政令的下达变得名正言顺,而且三县上缴财政收入,划拨每年的花费也都有了正规的处理机构。正如袁袭所言,舒州军的根基到如今为止算得上是真正夯实了,往后规模就算再大也不会影响根基。
“主公,这是十三司在淮南等地查探到的最新战报。”袁袭见到薛洋处理完政务之后将手中的情报递了上来道:“主公真是料事如神,高骈果然龟缩在扬州城内坐视黄巢乱军一路向北,连续攻下和州、徐州、亳州和寿州等地,兵锋直逼洛阳东都,只怕下一步就要从洛阳进入关中了。”
“算了,就算是预料到了也是鞭长莫及。”薛洋苦笑一声之后忽然有些好奇的问道:“庐州呢?黄巢真没去攻打?”
“好像是没有,郑棨给黄巢写了一封信,黄巢就转身北上了。”袁袭摇摇头道:“而且还将庐州附近的乱军也都裹挟走了。郑棨算得上是因祸得福,反倒是不费吹灰之力平息了动乱。”
“让十三司开始在庐州附近布局吧。”薛洋摇了摇头,他自然是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郑棨的这一举动也成了黄巢被剿灭之后他升官的依仗,他一走庐州才真正开始进入杨行密时代。
“启禀主公,贝翊礼有异动。”袁袭有些奇怪薛洋为何要在此时布局庐州,不过也没多问,黄巢一旦进入中原那么自己再去跟踪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那还不如将力量撤回来。此时布局庐州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此时向杰走进来汇报的另外一件事就让两人大吃一惊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