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心计 作者:温馨暖暖
婵心计 作者:温馨暖暖
第四十二章 旱灾水涝
“婵儿,你相信我吗?你相信我对你说过的话吗?”
婵儿点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曾经你为了我,都想过要放弃皇子的身份了,我为何还不相信你?只是…这宫中是非多,我只希望,我和你能平平安安的走到最后。”
平平安安的走到最后?她口中的最后是什么时候?
此时忽的听到门外有脚步声靠近,婵儿听这声音能分辨的出来,来人起码有六人,其中有大将军?还有皇上!梁平和贺一若也在其中,剩下的暂时还分辨不出来。
婵儿双眼轻轻转动,于是俯首在司徒晔身边耳语了两句,司徒晔点头。
当皇上带着相国闻缚、大将军庞丁山、左相凌浩、太傅秦正鹏以及贺一若,在梁平的带领下,来到书房门口,梁平正要出声喊,结果被皇上伸手阻止了。
皇上侧耳倾听书房内的动静,是他亲自下令让婵儿当司徒晔的“太傅”,他当然想知道婵儿会教司徒晔什么,今天本来是要有些事,正好听梁平说他和婵儿在书房,皇上就想亲耳听听。
只听见婵儿说:“你说的这个问题不错,但毕竟是天灾,你认为怎么防御干旱水涝?”
司徒晔想了想:“我又不是我父皇,没有他那么雄才伟略的,我想不到,女先生你说呢?”
皇上一听正了正身子,听到司徒晔这么明显的追捧的话,当真是挺得意,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他真的很想知道,对于防御干旱水涝他们有什么远见?
此时书房内,婵儿给了司徒晔一个大大的白眼之后,拎起戒尺照司徒晔的手掌打了三下,本来说好的,由司徒晔来说,让皇上对他改观一下,但他竟然堂而皇之的将问题丢给了她!
所以她才气愤的拿起戒尺,在司徒晔的手上第一次留下了戒尺的痕迹。
皇上嘴角抽搐,让婵儿当他的夫子,真的是对的吗?她不是公报私仇吧?
对于干旱水涝的事,自古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他,都不能很完美的做到防范。如今他们谈到了,却因为司徒晔没有提出很好的防范措施,就挨了三下戒尺,会不会太严格了?
可是接下来婵儿的话,让皇上彻底改观了,不但对婵儿改观,也对自己让婵儿当司徒晔的夫子这件事甚为满意,而且还觉得是自己英明神武呢!
“天灾,自古就有。虽然我们会有司天监来探测天象,但有句话不是说天有不测之风云吗?如果没有提前做好预防,就算知道了又如何?该怎么办呢?所以重点要在预防之上。”
婵儿珉唇,不知当着皇上的面说出这些话,皇上会做何感想?他老人家不会一个愤怒杀了我吧?我的小命可真真如稻草一般了,随时都有夭折的可能啊!
“先说旱灾,不论哪个朝代,旱灾都很频繁,而且发生周期还有缩短的趋势,由旱灾开始,就形成了一个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的灾害链…”
司徒晔听到这里突然出声打断婵儿的话问:“什么叫灾害链?”
婵儿不禁抚额,她都忘了,还当真以为自己是老师了,可是前一世她也不是老师,不过就是给别人做过家教而已,而且她真的很喜欢做教育工作,若不是为了爷爷,她会选择当教师。
于是她轻咳了一声,脸上表情很严肃。
“就是相当于一条绳子一般…然后把这三件事都串到一起去了,本来是一个小危害,但串到一起之后呢?那就不是小危害了。如果我们前晋国可以做到让百姓安居乐业,何愁不能一统天下?呵呵,不过我也知道一统天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单解决一个旱灾水涝的问题。不过阿晔,你不希望天下百姓过的幸福吗?你父皇是皇上,你要尽孝,提出点好的建议为你父皇排忧解难,是你应该做的事。你心疼你父皇每日为国事操劳,那么你可以力所能及的让你父皇的子民生活富足,何乐而不为?也许我说的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但积少成多的道理,我相信你懂,你父皇更懂。”
婵儿脸上露出一抹忧愁:“我是一个女子,我从来不会去担心国家由谁来统领,我唯一担心的是他能不能让我们这些寻常的百姓生活富足,若可以,我们会感恩戴德,势必护之,相反,势必反之。这也正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阿晔,如果你是百姓,你怎么想?”
司徒晔沉眉,他生来就是皇子,而今天却从婵儿的口中听到这句话,在他的心中激起了不小的反应,是啊,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还会在乎上位坐的是什么人吗?
司徒晔这次出去历练,也听到了不少民声、民怨。那些老百姓们,有的甚至只知道皇上是政王,其他的事他们根本都不知道,也没时间去知道。
他们只是有了什么不平,但得不到伸张的时候,他们会骂皇上昏庸无能,会骂天下乌鸦一般黑,可他们又有几个知道,他们的事有多少能传到政王的耳中啊!
朝廷中若有人站出来为老百姓说话,提议,好的建议,皇上采纳了,然后老百姓会说这皇帝好,皇帝英明。这在司徒晔的眼中都是很片面的事。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父皇让他和七哥出去历练了,父皇是要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作为皇帝,他不是神,只是一个人,真的不能事事都想的周到细致,作为上位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国家太平,让百姓生活富足,还有就是不要偏听偏信。
“最下层的老百姓们,根本不在乎上面坐的人是谁,他们只在乎他们能否生活安乐!这不是自私,而是人的本能!对吗?”
就好比当初他希望和婵儿携手,两个人逍遥山水间一样,到时候国家由谁来做皇帝,他在乎吗?
不,他不在乎,甚至他都不在乎,那个人是否能让国家安定,是否能守住前晋国的基业。
“对,因为他们只是百姓而已,虽然想要大富大贵,但也不是想就能大富大贵的。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改朝换代了,他们依然只是最下层的百姓而已。但若现在的皇上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让百姓安居乐业,若有战事,年轻的人自然会自愿的投身军中,他们不为别的,就是担心下一个皇帝不能让他们的父母安居乐业!有这样的想法在,又何愁军中无兵?”
“对啊!这样我们离战无不胜就更进一步了,唉?等等,咱们怎么说跑题了?”
司徒晔突然想起,他们好像是在讨论旱灾水涝的问题啊!
而书房外的皇上显然也吐出一口浊气,你们终于意识到你们跑题了?不过婵儿的话还真是有理,如果百姓自愿投军的人多了,在战场上自然无往而不利了。
虽然做不到战无不胜,但也真的是更进一步了。
太傅看皇上的样子,就知道皇上对这个说话的女子很满意,可是她是谁?一个女流之辈,竟然敢公然遑论朝政!难道是想要牝鸡司晨不成?
只听婵儿说,“好吧,我们先就眼前如何防御水旱来说,以前的朝代,不乏因这而产生流民潮,社会动荡的,轻则是转为流寇盗匪,重则武装起义,甚至大规模起义,危机王朝。”
皇上听完看了大将军一眼,大将军眼中含笑,她果然还是那么胆大,什么都敢说!他不信他们几个人的到来司徒晔没有听到脚步声,那么此时还这么说,必然是婵儿的主意了。
“我们应该在现在和平之时,要做好防范。在灾害来临之时,我们不能因为做过防范措施了而什么都不做,依然要跟旱灾斗争,比如我们可以赈济救灾,移民就食,保护植被,改良作物,改进农耕技术等。”
司徒晔本来是想要婵儿简单说说,可谁想到婵儿竟然能说出这么有意义的事来,可是保护植被,改良作物跟防旱什么关系?还有改进农耕技术,应该怎么改进?
婵儿看的出来司徒晔的想法,毕竟这里是古代,很多他们都不会明白,若是一个现代人应该不会有任何疑问的:“其实自然本是很和谐的,可是随着农耕的开采,资源被破坏,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果不信,你可以请求亲自去巡视一下,看看那些开荒地严重的地方,是不是旱灾、水涝等灾害多一些?”
这个问题都不用亲自去巡视,根据地方上上报以及赋税的情况也能分辨的出,看来是有关的。
“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的。而水旱若是频繁,国家哪来那么多粮食去救济?所以重点还是在防旱抗灾之上。”
司徒晔点点头,当然知道了,“如何防?”
“我看过一本古语,书中提出通过‘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等方式‘以实仓廪,备水旱’这就是说让农民能有一定的粮食存储,这是重农以防灾的思想,也相当于藏富于民。”
第四十二章 旱灾水涝
婵心计 作者:温馨暖暖
第四十二章 旱灾水涝
“婵儿,你相信我吗?你相信我对你说过的话吗?”
婵儿点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曾经你为了我,都想过要放弃皇子的身份了,我为何还不相信你?只是…这宫中是非多,我只希望,我和你能平平安安的走到最后。”
平平安安的走到最后?她口中的最后是什么时候?
此时忽的听到门外有脚步声靠近,婵儿听这声音能分辨的出来,来人起码有六人,其中有大将军?还有皇上!梁平和贺一若也在其中,剩下的暂时还分辨不出来。
婵儿双眼轻轻转动,于是俯首在司徒晔身边耳语了两句,司徒晔点头。
当皇上带着相国闻缚、大将军庞丁山、左相凌浩、太傅秦正鹏以及贺一若,在梁平的带领下,来到书房门口,梁平正要出声喊,结果被皇上伸手阻止了。
皇上侧耳倾听书房内的动静,是他亲自下令让婵儿当司徒晔的“太傅”,他当然想知道婵儿会教司徒晔什么,今天本来是要有些事,正好听梁平说他和婵儿在书房,皇上就想亲耳听听。
只听见婵儿说:“你说的这个问题不错,但毕竟是天灾,你认为怎么防御干旱水涝?”
司徒晔想了想:“我又不是我父皇,没有他那么雄才伟略的,我想不到,女先生你说呢?”
皇上一听正了正身子,听到司徒晔这么明显的追捧的话,当真是挺得意,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他真的很想知道,对于防御干旱水涝他们有什么远见?
此时书房内,婵儿给了司徒晔一个大大的白眼之后,拎起戒尺照司徒晔的手掌打了三下,本来说好的,由司徒晔来说,让皇上对他改观一下,但他竟然堂而皇之的将问题丢给了她!
所以她才气愤的拿起戒尺,在司徒晔的手上第一次留下了戒尺的痕迹。
皇上嘴角抽搐,让婵儿当他的夫子,真的是对的吗?她不是公报私仇吧?
对于干旱水涝的事,自古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他,都不能很完美的做到防范。如今他们谈到了,却因为司徒晔没有提出很好的防范措施,就挨了三下戒尺,会不会太严格了?
可是接下来婵儿的话,让皇上彻底改观了,不但对婵儿改观,也对自己让婵儿当司徒晔的夫子这件事甚为满意,而且还觉得是自己英明神武呢!
“天灾,自古就有。虽然我们会有司天监来探测天象,但有句话不是说天有不测之风云吗?如果没有提前做好预防,就算知道了又如何?该怎么办呢?所以重点要在预防之上。”
婵儿珉唇,不知当着皇上的面说出这些话,皇上会做何感想?他老人家不会一个愤怒杀了我吧?我的小命可真真如稻草一般了,随时都有夭折的可能啊!
“先说旱灾,不论哪个朝代,旱灾都很频繁,而且发生周期还有缩短的趋势,由旱灾开始,就形成了一个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的灾害链…”
司徒晔听到这里突然出声打断婵儿的话问:“什么叫灾害链?”
婵儿不禁抚额,她都忘了,还当真以为自己是老师了,可是前一世她也不是老师,不过就是给别人做过家教而已,而且她真的很喜欢做教育工作,若不是为了爷爷,她会选择当教师。
于是她轻咳了一声,脸上表情很严肃。
“就是相当于一条绳子一般…然后把这三件事都串到一起去了,本来是一个小危害,但串到一起之后呢?那就不是小危害了。如果我们前晋国可以做到让百姓安居乐业,何愁不能一统天下?呵呵,不过我也知道一统天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单解决一个旱灾水涝的问题。不过阿晔,你不希望天下百姓过的幸福吗?你父皇是皇上,你要尽孝,提出点好的建议为你父皇排忧解难,是你应该做的事。你心疼你父皇每日为国事操劳,那么你可以力所能及的让你父皇的子民生活富足,何乐而不为?也许我说的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但积少成多的道理,我相信你懂,你父皇更懂。”
婵儿脸上露出一抹忧愁:“我是一个女子,我从来不会去担心国家由谁来统领,我唯一担心的是他能不能让我们这些寻常的百姓生活富足,若可以,我们会感恩戴德,势必护之,相反,势必反之。这也正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阿晔,如果你是百姓,你怎么想?”
司徒晔沉眉,他生来就是皇子,而今天却从婵儿的口中听到这句话,在他的心中激起了不小的反应,是啊,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还会在乎上位坐的是什么人吗?
司徒晔这次出去历练,也听到了不少民声、民怨。那些老百姓们,有的甚至只知道皇上是政王,其他的事他们根本都不知道,也没时间去知道。
他们只是有了什么不平,但得不到伸张的时候,他们会骂皇上昏庸无能,会骂天下乌鸦一般黑,可他们又有几个知道,他们的事有多少能传到政王的耳中啊!
朝廷中若有人站出来为老百姓说话,提议,好的建议,皇上采纳了,然后老百姓会说这皇帝好,皇帝英明。这在司徒晔的眼中都是很片面的事。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父皇让他和七哥出去历练了,父皇是要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作为皇帝,他不是神,只是一个人,真的不能事事都想的周到细致,作为上位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国家太平,让百姓生活富足,还有就是不要偏听偏信。
“最下层的老百姓们,根本不在乎上面坐的人是谁,他们只在乎他们能否生活安乐!这不是自私,而是人的本能!对吗?”
就好比当初他希望和婵儿携手,两个人逍遥山水间一样,到时候国家由谁来做皇帝,他在乎吗?
不,他不在乎,甚至他都不在乎,那个人是否能让国家安定,是否能守住前晋国的基业。
“对,因为他们只是百姓而已,虽然想要大富大贵,但也不是想就能大富大贵的。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改朝换代了,他们依然只是最下层的百姓而已。但若现在的皇上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让百姓安居乐业,若有战事,年轻的人自然会自愿的投身军中,他们不为别的,就是担心下一个皇帝不能让他们的父母安居乐业!有这样的想法在,又何愁军中无兵?”
“对啊!这样我们离战无不胜就更进一步了,唉?等等,咱们怎么说跑题了?”
司徒晔突然想起,他们好像是在讨论旱灾水涝的问题啊!
而书房外的皇上显然也吐出一口浊气,你们终于意识到你们跑题了?不过婵儿的话还真是有理,如果百姓自愿投军的人多了,在战场上自然无往而不利了。
虽然做不到战无不胜,但也真的是更进一步了。
太傅看皇上的样子,就知道皇上对这个说话的女子很满意,可是她是谁?一个女流之辈,竟然敢公然遑论朝政!难道是想要牝鸡司晨不成?
只听婵儿说,“好吧,我们先就眼前如何防御水旱来说,以前的朝代,不乏因这而产生流民潮,社会动荡的,轻则是转为流寇盗匪,重则武装起义,甚至大规模起义,危机王朝。”
皇上听完看了大将军一眼,大将军眼中含笑,她果然还是那么胆大,什么都敢说!他不信他们几个人的到来司徒晔没有听到脚步声,那么此时还这么说,必然是婵儿的主意了。
“我们应该在现在和平之时,要做好防范。在灾害来临之时,我们不能因为做过防范措施了而什么都不做,依然要跟旱灾斗争,比如我们可以赈济救灾,移民就食,保护植被,改良作物,改进农耕技术等。”
司徒晔本来是想要婵儿简单说说,可谁想到婵儿竟然能说出这么有意义的事来,可是保护植被,改良作物跟防旱什么关系?还有改进农耕技术,应该怎么改进?
婵儿看的出来司徒晔的想法,毕竟这里是古代,很多他们都不会明白,若是一个现代人应该不会有任何疑问的:“其实自然本是很和谐的,可是随着农耕的开采,资源被破坏,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果不信,你可以请求亲自去巡视一下,看看那些开荒地严重的地方,是不是旱灾、水涝等灾害多一些?”
这个问题都不用亲自去巡视,根据地方上上报以及赋税的情况也能分辨的出,看来是有关的。
“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的。而水旱若是频繁,国家哪来那么多粮食去救济?所以重点还是在防旱抗灾之上。”
司徒晔点点头,当然知道了,“如何防?”
“我看过一本古语,书中提出通过‘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等方式‘以实仓廪,备水旱’这就是说让农民能有一定的粮食存储,这是重农以防灾的思想,也相当于藏富于民。”
第四十二章 旱灾水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