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以自己帝王身份开了口,为林泽请功以及封赏一事定下基调,群臣具皆默然不语,承天殿内一时陷入了寂静。
虽然这件事被强压了下来,但群臣并不甘心。
群臣未必有多在意这一次的功劳,但发自内心的,对林泽断了他们的“荣华富贵”,产生了厌恶感。
不过区区庶子,竟敢如此肆意妄为,真当没人治得了他不成?
只见几名大臣隐晦的交换了一下眼神,轻微点了点头,达成某种默契。
太尉府一名武将率先向前一步,朝胡亥拱手一礼道:“启禀陛下,平叛之事关乎于大秦国运,虽然林少府此人才能过人,可他毕竟只有一人,未免有些势单力薄。”
“须知陈贼来势汹汹,声势浩大,非一人能轻易剿灭,故臣在此恳请陛下另派良将,率领精锐之师入关东之地,协助林少府一同平叛。”
中书省一名尚书令在旁跟着说道:“臣附议,帝国江山,岂能托付于一人之手?”
一时间,像是引起了共振一般,殿内二三十人的附议声连成一片:“臣等附议。”
胡亥眼中一丝讥讽之色一闪而过,当初自己说要平叛,李斯提出反对,群臣没一个站出来支持平叛的,连个屁都不敢放,如今看着林泽立了大功,就忍不住跳出来了?
若不是为了尽快扫清叛乱,胡亥真想一口否决这个提议。
只见胡亥面无表情的环视了群臣一圈,目光最后落在李斯身上,缓缓说道:“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李斯故作沉思了一阵,方开口:“诸位大臣说的在理,臣并无异议。”
“既然如此,那就太尉府拿个章程出来,群臣商议看是否可行,朕再做决议,”胡亥说道。
太尉府几个老将脸色一喜,相视一眼,暗中下了决心。
其中一个老将上前道:“启禀陛下,平叛之事并不没有想象的那么麻烦,简单来说,无非就调兵遣将。”
“兵,林少府先前可是征召了七十万青壮,众所周知,林少府两次击败敌军二十万,不过动用了二十五万青壮,剩余四十五万尚在骊山,故只需分兵即可。”
“将,林少府曾向陛下请求征召了包括驸马李由之内,三十余位良将,只不过林少府顾虑太多,未敢重用,才致他们未立寸功,依臣之见,陛下可放心任用。”
胡亥听完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眼中甚至浮现一丝杀机,这群人,竟想算计削弱林泽实力,丝毫不顾大秦安危,实在该死。
只听胡亥冷哼了一声道:“朕还以为有什么好主意呢,说了半天,居然是想分权,亏你想的出来。”
老将面色不变道:“陛下明鉴,微臣一心为大秦着想,绝无二心。”
胡亥面露冷笑道:“无二心?要知道林泽之前可是许诺过,一年内不能平叛,甘愿被诛全族。若是朕采用了你的建议,一年之内,陈贼未能剿灭,朕灭你全族如何?”
老将脸色一滞,干笑道:“陛下若是不认可这个想法,微臣等人再想想其他的法子。”
殿内有些为人正直的大臣,忍不住暗骂了一句:“呸,真不要脸。”
这位老将可丝毫没有这份自觉,若是听到了,说不定还会理直气壮的反驳一句:脸要了有何用?
胡亥连忙挥了挥手道:“再有什么想法,尔等也不必说与朕听了,林少府既为平叛主帅,尔等直接与他商议,待他认可后,朕再做最后定夺。”
胡亥是这么想的,既然打算支持林泽平叛,这些麻烦事就丢给林泽去处理吧,反正以他的老谋深算,也不虞担心被人算计了去。
殿内刚刚出声的那些人,不免有些脸色阴沉,折腾了一番,落到最后,还是得去找那个庶子。
一名中书省尚书郎忽然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一事要奏。”
胡亥有些不耐烦道:“准奏。”
尚书郎义正言辞的说道:“按秦律,大军在外征战,除主将之外,还需再设一名监军,负责监控大军的是否忠心,以及是否有违纪之举。先前林少府走的匆忙,平叛大军监军一职,尚无着落。故臣恳请陛下,选取贤良,以作平叛大军监军。”
此刻李斯开口附和道:“启禀陛下,秦律不可轻破,设立监军一事,势在必行。”
胡亥心中隐隐有些不快,这群人,就没打算与林泽好好相处吗?
赵高适时开口道:“秦律为先帝召集天下能人异士,耗费无数心血,历时多年,方制订而成,乃大秦基石,不可轻易破之,请陛下思量。”
胡亥冷声道:“既然如此,就按秦律规定的来办。尔等可有可靠的监军人选推举?”
那名尚书郎说道:“回禀陛下,微臣举荐一人,禁卫军统领林动。此人熟读兵书,武道修为高深,又担任禁卫军统领多年。最重要的是,林动乃林少府生父,父子情深,不会引起林少府反感,以至于耽误平叛之事,可谓是最佳人选。”
胡亥一听,脸上浮现怪异之色,林泽之父?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不算太好。
一名尚书令补了一句道:“林动妻儿具在长安,可为人质,陛下完全不必担心他父子二人会串连起来。”
不知怎么想的,胡亥听到这句话后,鬼使神差的点头道:“善。传朕旨意,任命禁卫军统领林动为平叛大军监军,即日启程,赶赴前线。”
话说出口后,胡亥心中隐隐有些后悔,林泽与林动之间的关系有多恶劣,他是极为清楚的,林泽若是得知这个消息,指不定会发狂。
很快胡亥就说服了自己,群臣对林泽恶意满满,若是拒绝这个人选,指不定会推荐一个更差的,朕让他父亲做监军,总比安排一个故意跟他作对的监军要好。
再说了,君无戏言,朕都说出口了,难道还能反悔不成?
退朝后,就有太监带着圣旨往函谷关而去。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各家权贵的使者,带着家族的使命往函谷关赶去。
(未完待续)
虽然这件事被强压了下来,但群臣并不甘心。
群臣未必有多在意这一次的功劳,但发自内心的,对林泽断了他们的“荣华富贵”,产生了厌恶感。
不过区区庶子,竟敢如此肆意妄为,真当没人治得了他不成?
只见几名大臣隐晦的交换了一下眼神,轻微点了点头,达成某种默契。
太尉府一名武将率先向前一步,朝胡亥拱手一礼道:“启禀陛下,平叛之事关乎于大秦国运,虽然林少府此人才能过人,可他毕竟只有一人,未免有些势单力薄。”
“须知陈贼来势汹汹,声势浩大,非一人能轻易剿灭,故臣在此恳请陛下另派良将,率领精锐之师入关东之地,协助林少府一同平叛。”
中书省一名尚书令在旁跟着说道:“臣附议,帝国江山,岂能托付于一人之手?”
一时间,像是引起了共振一般,殿内二三十人的附议声连成一片:“臣等附议。”
胡亥眼中一丝讥讽之色一闪而过,当初自己说要平叛,李斯提出反对,群臣没一个站出来支持平叛的,连个屁都不敢放,如今看着林泽立了大功,就忍不住跳出来了?
若不是为了尽快扫清叛乱,胡亥真想一口否决这个提议。
只见胡亥面无表情的环视了群臣一圈,目光最后落在李斯身上,缓缓说道:“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李斯故作沉思了一阵,方开口:“诸位大臣说的在理,臣并无异议。”
“既然如此,那就太尉府拿个章程出来,群臣商议看是否可行,朕再做决议,”胡亥说道。
太尉府几个老将脸色一喜,相视一眼,暗中下了决心。
其中一个老将上前道:“启禀陛下,平叛之事并不没有想象的那么麻烦,简单来说,无非就调兵遣将。”
“兵,林少府先前可是征召了七十万青壮,众所周知,林少府两次击败敌军二十万,不过动用了二十五万青壮,剩余四十五万尚在骊山,故只需分兵即可。”
“将,林少府曾向陛下请求征召了包括驸马李由之内,三十余位良将,只不过林少府顾虑太多,未敢重用,才致他们未立寸功,依臣之见,陛下可放心任用。”
胡亥听完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眼中甚至浮现一丝杀机,这群人,竟想算计削弱林泽实力,丝毫不顾大秦安危,实在该死。
只听胡亥冷哼了一声道:“朕还以为有什么好主意呢,说了半天,居然是想分权,亏你想的出来。”
老将面色不变道:“陛下明鉴,微臣一心为大秦着想,绝无二心。”
胡亥面露冷笑道:“无二心?要知道林泽之前可是许诺过,一年内不能平叛,甘愿被诛全族。若是朕采用了你的建议,一年之内,陈贼未能剿灭,朕灭你全族如何?”
老将脸色一滞,干笑道:“陛下若是不认可这个想法,微臣等人再想想其他的法子。”
殿内有些为人正直的大臣,忍不住暗骂了一句:“呸,真不要脸。”
这位老将可丝毫没有这份自觉,若是听到了,说不定还会理直气壮的反驳一句:脸要了有何用?
胡亥连忙挥了挥手道:“再有什么想法,尔等也不必说与朕听了,林少府既为平叛主帅,尔等直接与他商议,待他认可后,朕再做最后定夺。”
胡亥是这么想的,既然打算支持林泽平叛,这些麻烦事就丢给林泽去处理吧,反正以他的老谋深算,也不虞担心被人算计了去。
殿内刚刚出声的那些人,不免有些脸色阴沉,折腾了一番,落到最后,还是得去找那个庶子。
一名中书省尚书郎忽然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一事要奏。”
胡亥有些不耐烦道:“准奏。”
尚书郎义正言辞的说道:“按秦律,大军在外征战,除主将之外,还需再设一名监军,负责监控大军的是否忠心,以及是否有违纪之举。先前林少府走的匆忙,平叛大军监军一职,尚无着落。故臣恳请陛下,选取贤良,以作平叛大军监军。”
此刻李斯开口附和道:“启禀陛下,秦律不可轻破,设立监军一事,势在必行。”
胡亥心中隐隐有些不快,这群人,就没打算与林泽好好相处吗?
赵高适时开口道:“秦律为先帝召集天下能人异士,耗费无数心血,历时多年,方制订而成,乃大秦基石,不可轻易破之,请陛下思量。”
胡亥冷声道:“既然如此,就按秦律规定的来办。尔等可有可靠的监军人选推举?”
那名尚书郎说道:“回禀陛下,微臣举荐一人,禁卫军统领林动。此人熟读兵书,武道修为高深,又担任禁卫军统领多年。最重要的是,林动乃林少府生父,父子情深,不会引起林少府反感,以至于耽误平叛之事,可谓是最佳人选。”
胡亥一听,脸上浮现怪异之色,林泽之父?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不算太好。
一名尚书令补了一句道:“林动妻儿具在长安,可为人质,陛下完全不必担心他父子二人会串连起来。”
不知怎么想的,胡亥听到这句话后,鬼使神差的点头道:“善。传朕旨意,任命禁卫军统领林动为平叛大军监军,即日启程,赶赴前线。”
话说出口后,胡亥心中隐隐有些后悔,林泽与林动之间的关系有多恶劣,他是极为清楚的,林泽若是得知这个消息,指不定会发狂。
很快胡亥就说服了自己,群臣对林泽恶意满满,若是拒绝这个人选,指不定会推荐一个更差的,朕让他父亲做监军,总比安排一个故意跟他作对的监军要好。
再说了,君无戏言,朕都说出口了,难道还能反悔不成?
退朝后,就有太监带着圣旨往函谷关而去。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各家权贵的使者,带着家族的使命往函谷关赶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