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峰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打开木匣子,取出一叠房契地契:“我叔的家当全在这儿,想要拿走!我婶娘年纪虽然大了,但没老眼昏花,卖给大户人家当下人缝缝补补还是可以的。至于幺妹儿,你们想咋卖就咋卖!”
“韩四,你叔和你婶娘对你那么好,你竟说出这样的话,你良心真被狗吃了?”
“都家破人亡了,还要啥子良心!”韩秀峰紧盯着潘掌故,面无表情地说:“我家幺妹儿还是个黄花闺女,你要是舍不得卖大可以纳幺妹儿为妾,这么一来你我两家就不只是交情,还是亲戚。”
这院子和乡下那十几亩地顶多值五百两,就算把那对孤儿寡母卖了也卖不上几两银子,潘家老二怎么也没想到韩四会如此不要脸,气呼呼地说:“韩四,你这是耍无赖,我告诉你,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官司不管打哪儿去我们也不会输!”
韩秀峰冷笑道:“要见官,要打官司是吧,行啊!”
提到见官,关捕头冷不丁来了句:“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潘掌柜,你可要想好。”
这官司肯定能打赢,但打赢了又能咋样?
正如关捕头所说,真要是去见官,不但收不回借出去的银子,反而要多花几十乃至上百两冤枉银子。
潘掌柜不想谈崩,连忙道:“长生,少说几句!贤侄,别急,有话好好说。别人我不晓得,你啥样的人我是晓得的,你叔家的事你咋也不会甩手不管。”
“潘叔,我是想管,可是您家二公子不给我管的机会。”
“我家长生你是晓得的,没念过几年书,没见过世面,别跟他一般见识。喝口茶,消消气,我们慢慢说,慢慢谈,心平气和的谈。”
“那就再谈谈?”韩秀峰坐下问。
“这就对了嘛,”潘掌柜端起茶碗,嘿嘿笑道:“贤侄,话说你在衙门当了那么多年差,咋能没攒下几百两银子?”
韩秀峰轻叹口气,一脸不好意思地说:“说起来惭愧,侄儿我不光没出息,在衙门当差这些年没攒下几两银子还大手大脚。吃了上顿没下顿,要不是关叔和衙门里的那些伯伯叔叔接济,恐怕早饿死在城里了。”
正如关捕头刚才所说,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
不管谁家摊上官司,衙役就会管事主索要鞋袜费、酒饭钱、车船费、招结费、解锁钱、带堂费,书吏同样如此,这也要钱那也要钱,吃完原告吃被告,韩秀峰说在衙门当差没攒下钱,潘掌柜打死也不信。
韩秀峰不管他信不信,接着道:“现在悔之晚矣,尤其是前些天听街上的人嚼舌头,说潘兄打算拿我家幺妹儿抵债,打算把幺妹儿卖到城里的窑子里去接客,我这个做堂哥的却无能为力,真是愧对我叔,愧对列祖列宗,恨不得找根绳子在这个黄桷树上吊死。”
“贤侄,别听街上那些人乱嚼舌头。我与你叔情同手足,如今他尸骨未寒,我岂能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潘叔,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正色道:“这样吧,院子您可以收走,乡下那十几亩地同样如此,只要价格公道,我韩四绝不会有二话。”
“我把地收走,你爹和你三个哥哥咋办?”潘掌柜假惺惺地问。
“这您尽管放心,我爹年纪大了,但我那三个哥哥还有几分蛮力,我大可以带他们去衙门当差,虽然发不了财,但也能混张嘴。”
“快班和壮班正缺人呢,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关捕头不失时机插了一句。
“谢关叔提携,”韩秀峰起身行了一礼,随即回头道:“潘叔,该说的我全说了,如果您能宽限几年,我韩家四兄弟就算累死累活也会帮我叔把债还上,更不会忘了您的大恩大德!但字据我是不会重立的,不能因为我叔连累我爹和我那三个老实巴交的哥哥。”
潘掌柜岂能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心想你个小狐狸这哪是求宽限,摆明是在威胁!
因为一旦把这个院子和乡下的地收了,韩家人就没了生计,韩家在乡下的三兄弟就只能跟他去衙门讨生活,从好好的民户变成役户,而役户操持的是贱业,子孙后代都翻不了身。
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家人全去衙门当差,再加上关捕头这些跟韩家交好的衙役和书吏,等于把县衙的书吏和差役全得罪了。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但书吏和衙役全是本地人,杨举人健在他们或许有几分忌惮,杨举人要是不在了呢?
真要是被他们这帮黑心书吏和衙役盯上,潘家讨不了好!
重立字据的用意被看穿了,威胁不管用,去见官又不合适,面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韩秀峰,潘掌柜只能道:“贤侄,我家长生不晓得天高地厚,但有一句话说得在理,你们有你们的难处,我们呢也有我们的难处,你还是再想想办法吧。”
“办法倒是有一个,只是不晓得潘叔信不信我韩四?”
“你先说,说来听听。”
韩秀峰突然站起身,走到堂屋门口,看着韩玉财的灵位感叹道:“早前我韩家世代给人当佃户,每年交完租纳完税,一年的收成便所剩无几,全家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十来岁的女娃没裤子穿只能光着屁股满山跑。要是遇上灾年,就算没饿死也要卖儿卖女。幸亏祖坟风水好,出了个我叔,我韩家才过上几天好日子。”
众人心想这是什么办法,这又扯到哪儿去了,不过能听得出他是有感而发。
潘掌柜抬头看着堂屋里的灵位,沉吟道:“玉财兄虽时运不济,英年早逝,但也是一个争气的,他连带你们韩家发迹的事十里八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当年你家一贫如洗,令祖健在时哪有钱供他读书。恰逢庄里徐、王、陈三个大户一起出钱开办私塾,从江津请了一位秀才去坐馆。
那个秀才力求上进,坐馆只是权宜之计,每日授完课就苦读圣贤书以便参加乡试,根本无暇洗衣做饭。见那时连大名都没有还叫二娃子的玉财兄聪明伶俐,就跟在徐家当佃户的令祖商量让你叔给他当书童,玉财兄就这么跟着那位秀才读书认字,你韩家就这么出了一个读书人。”
………
PS:周一冲榜,求收藏,求宝贵的推荐票!
“韩四,你叔和你婶娘对你那么好,你竟说出这样的话,你良心真被狗吃了?”
“都家破人亡了,还要啥子良心!”韩秀峰紧盯着潘掌故,面无表情地说:“我家幺妹儿还是个黄花闺女,你要是舍不得卖大可以纳幺妹儿为妾,这么一来你我两家就不只是交情,还是亲戚。”
这院子和乡下那十几亩地顶多值五百两,就算把那对孤儿寡母卖了也卖不上几两银子,潘家老二怎么也没想到韩四会如此不要脸,气呼呼地说:“韩四,你这是耍无赖,我告诉你,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官司不管打哪儿去我们也不会输!”
韩秀峰冷笑道:“要见官,要打官司是吧,行啊!”
提到见官,关捕头冷不丁来了句:“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潘掌柜,你可要想好。”
这官司肯定能打赢,但打赢了又能咋样?
正如关捕头所说,真要是去见官,不但收不回借出去的银子,反而要多花几十乃至上百两冤枉银子。
潘掌柜不想谈崩,连忙道:“长生,少说几句!贤侄,别急,有话好好说。别人我不晓得,你啥样的人我是晓得的,你叔家的事你咋也不会甩手不管。”
“潘叔,我是想管,可是您家二公子不给我管的机会。”
“我家长生你是晓得的,没念过几年书,没见过世面,别跟他一般见识。喝口茶,消消气,我们慢慢说,慢慢谈,心平气和的谈。”
“那就再谈谈?”韩秀峰坐下问。
“这就对了嘛,”潘掌柜端起茶碗,嘿嘿笑道:“贤侄,话说你在衙门当了那么多年差,咋能没攒下几百两银子?”
韩秀峰轻叹口气,一脸不好意思地说:“说起来惭愧,侄儿我不光没出息,在衙门当差这些年没攒下几两银子还大手大脚。吃了上顿没下顿,要不是关叔和衙门里的那些伯伯叔叔接济,恐怕早饿死在城里了。”
正如关捕头刚才所说,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
不管谁家摊上官司,衙役就会管事主索要鞋袜费、酒饭钱、车船费、招结费、解锁钱、带堂费,书吏同样如此,这也要钱那也要钱,吃完原告吃被告,韩秀峰说在衙门当差没攒下钱,潘掌柜打死也不信。
韩秀峰不管他信不信,接着道:“现在悔之晚矣,尤其是前些天听街上的人嚼舌头,说潘兄打算拿我家幺妹儿抵债,打算把幺妹儿卖到城里的窑子里去接客,我这个做堂哥的却无能为力,真是愧对我叔,愧对列祖列宗,恨不得找根绳子在这个黄桷树上吊死。”
“贤侄,别听街上那些人乱嚼舌头。我与你叔情同手足,如今他尸骨未寒,我岂能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潘叔,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正色道:“这样吧,院子您可以收走,乡下那十几亩地同样如此,只要价格公道,我韩四绝不会有二话。”
“我把地收走,你爹和你三个哥哥咋办?”潘掌柜假惺惺地问。
“这您尽管放心,我爹年纪大了,但我那三个哥哥还有几分蛮力,我大可以带他们去衙门当差,虽然发不了财,但也能混张嘴。”
“快班和壮班正缺人呢,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关捕头不失时机插了一句。
“谢关叔提携,”韩秀峰起身行了一礼,随即回头道:“潘叔,该说的我全说了,如果您能宽限几年,我韩家四兄弟就算累死累活也会帮我叔把债还上,更不会忘了您的大恩大德!但字据我是不会重立的,不能因为我叔连累我爹和我那三个老实巴交的哥哥。”
潘掌柜岂能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心想你个小狐狸这哪是求宽限,摆明是在威胁!
因为一旦把这个院子和乡下的地收了,韩家人就没了生计,韩家在乡下的三兄弟就只能跟他去衙门讨生活,从好好的民户变成役户,而役户操持的是贱业,子孙后代都翻不了身。
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家人全去衙门当差,再加上关捕头这些跟韩家交好的衙役和书吏,等于把县衙的书吏和差役全得罪了。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但书吏和衙役全是本地人,杨举人健在他们或许有几分忌惮,杨举人要是不在了呢?
真要是被他们这帮黑心书吏和衙役盯上,潘家讨不了好!
重立字据的用意被看穿了,威胁不管用,去见官又不合适,面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韩秀峰,潘掌柜只能道:“贤侄,我家长生不晓得天高地厚,但有一句话说得在理,你们有你们的难处,我们呢也有我们的难处,你还是再想想办法吧。”
“办法倒是有一个,只是不晓得潘叔信不信我韩四?”
“你先说,说来听听。”
韩秀峰突然站起身,走到堂屋门口,看着韩玉财的灵位感叹道:“早前我韩家世代给人当佃户,每年交完租纳完税,一年的收成便所剩无几,全家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十来岁的女娃没裤子穿只能光着屁股满山跑。要是遇上灾年,就算没饿死也要卖儿卖女。幸亏祖坟风水好,出了个我叔,我韩家才过上几天好日子。”
众人心想这是什么办法,这又扯到哪儿去了,不过能听得出他是有感而发。
潘掌柜抬头看着堂屋里的灵位,沉吟道:“玉财兄虽时运不济,英年早逝,但也是一个争气的,他连带你们韩家发迹的事十里八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当年你家一贫如洗,令祖健在时哪有钱供他读书。恰逢庄里徐、王、陈三个大户一起出钱开办私塾,从江津请了一位秀才去坐馆。
那个秀才力求上进,坐馆只是权宜之计,每日授完课就苦读圣贤书以便参加乡试,根本无暇洗衣做饭。见那时连大名都没有还叫二娃子的玉财兄聪明伶俐,就跟在徐家当佃户的令祖商量让你叔给他当书童,玉财兄就这么跟着那位秀才读书认字,你韩家就这么出了一个读书人。”
………
PS:周一冲榜,求收藏,求宝贵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