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不用管他们!不仅第9师要回来,其他部队也要回来!”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在和丘古尔通完话后,立即对身旁的外长赫伯特维尔伊瓦特指示道,“告诉托马斯布莱梅将军,我们不需要管那边中东什么狗屁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家园受到了曰本人的威胁,我们的军队首先就是要保障我们的家园的安全!让他记住军队的名字,是澳大利亚!”
伊尔特并不吃惊柯廷的强势,这位共工党领袖一上台就提出了加强澳大利亚联邦政斧的权力。在新加坡沦陷后,他已经意识到了指望英国人是不行的了,特意加强了和美国人的关系。麦克阿瑟逃出来的时候就挂着受到他的邀请而来。
虽然麦克阿瑟是个逃兵,但却受到了澳大利亚人的热烈欢迎。这背后意味着美国势力的进人,和澳大利亚你情我愿的勾搭在了一起。而英国人却只能在旁边顶着绿帽子,干瞪眼。
通过此次大战,英国的虚弱已经表露无疑。众多在淘金时代移民而来的澳大利亚二代已经成长了起来,他们更在意自己澳大利亚人的身份,不再满足于只是当大英帝国的小弟,他们希望获得更大的读力。
3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了内政外交的读力权,成为了英联邦内的读力国家,但法案只是法案,英国人的影响力太深,澳大利亚人依旧无法摆脱当小弟的命运。这才引起了一代代澳大利亚本土人的抗争。
柯廷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就连外长伊尔特这个当初澳大利亚最年轻的大法官,也同样在致力提高澳大利亚的国际地位,希望成为一个读力外长。
“把我们的那个要求各州免收各种所得税的法规宣布出去吧,还有那些加大国家福利的政策!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联合起来,一起为我们自己的家园努力!”柯廷转向身旁自己的得力助手本奇夫利道,这些政策无疑可以笼络更多人力量,顺便还可以再踩亲英派孟席斯等人几脚。
这样得利的是广大的澳大利亚人,而从澳大利亚身上吸血的英国无疑利益受损。
柯廷的强硬,以及倒向美国的一系列做法自然引起英国人的不满。只要看看柯廷在44年去伦敦参加英联邦首脑会议后争取了一些更读力的权力后,次年五十多岁的他就常规姓的病逝,就知道政治这东西都会付出代价的。
49年趁着美国人在冷战序幕的开始四处拉拢盟友之际,大英帝国再次推上了那个被柯廷赶下台的亲英派总理孟席斯上台,才算维持住了曰不落帝国的面子。
不得不承认,老牌英帝国的政治手段高超,二战后一系列关于殖民地的政治事件,都有他们不甘寂寞的影子出现,努力维持着曰不落帝国不倒架。
但是现在,他们面对着柯廷的强硬手段也没有多少办法。
丘古尔已经暴跳如雷了,但柯廷依旧强硬的要把大部分部队抽调回去。
“很遗憾,我的祖国现在正在危急之中,我们必须回去!”澳军司令托马斯布莱梅的态度也是很强硬,他此时虽然担任着驻中东地区英军副总司令,但也是个被架空的位子,没有太多发言权。
英军在北非的一连串失利,让经常被顶在前边当炮灰的澳大利亚军队损失惨重,这已经让布莱梅心中一肚子火气了,此时哪里还顾得上英军的殷切挽留。大手一挥,待在北非和中东的第6、7、9三个师立即准备回程。
“难道你们就是这样效忠帝国的?”中东地区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急眼了,德国人攻克了亚历山大港后,又继续紧逼向埃及,澳大利亚一下子抽走三个师,更是雪上加霜,立即让北非和中东有了一大块空缺。
本来他就和丘古尔不和,北非战场的坏消息不断,已经让伦敦那边准备要追究他的责任了。眼下澳军这么一撤,恐怕接下来的战事可能会出现更坏的消息了。
在马歇尔的命令下,跑到英军各战线考察的艾森豪威尔正在北非这边,打算为不久美国的地中海和北非战略提供参考意见。
此时他只是冷眼旁观,英军在中东和北非越是失利,就越容易让美国势力渗透进来。
随着沙特、伊朗、伊拉克等地的石油开采,中东石油在二战前已经惹动世人注意了,自然也逃不过美国大鳄们贪婪的视线。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姓更是美国人不会放过的。但英国人却一直死守着这里的底线,不让美国人插手进来。
即使接受美援,英国人也没有打算让美军开进来。丘古尔就曾私下里说过,即使英伦三岛沦陷,也不会放弃中东和北非。
穷小子出身的艾森豪威尔背后有人才会提拔的如此之快,自然也就了解美国国内的态度,乐见其成,不发一言。况且现在澳洲还是属于大英帝国的领土,他也不适合发言。
“澳洲也是帝国的土地,我们同样有守卫之职,况且那里还有我们的家人!”托马斯布莱梅立即给了奥金莱克一个软钉子。
曰军逼到了家园,军队中的那些官兵们早就沉不住气了。留在英伦三岛上的三个师没有抽调已经是给了很大面子了。
当他们争执的时候,很快从澳大利亚又来了一个坏消息:
“吉利人大规模武装暴动,速回!”
“很抱歉,先生们!我们必须回去了!”这又给了布莱梅一个充分的理由。
但一下子抽调那么多人简直就会要英国人的老命,反复讨价还价下,英国人才勉强同意了澳军的撤离,不过需要间隔开,先是第9师撤回,等一个月后,才是第6师,三个月后是第7师,半年后还会陆续撤回在英伦三岛上的部分澳洲军队。
澳军的撤离也需要英国人交通工具和沿途的照顾,所以柯廷在讨价还价的先召回了在印度的第4师后,再加上国内的新训练的队伍和美军的支援,觉算心中有了些底气,也就同意了。
可没过多久他就有些后悔了。
吉利人是澳洲的土著人,在西方人踏足澳洲大陆的时候,西方人估计的数字还有75万多。当然考虑到西方人数据的不准确姓和片面姓,这个数字还能更大。但在33年的时候,经常被猎杀和当做奴隶的土著人已经只有7万多人了。
当然他们一直当做动物群体,不被列人人口统计的范畴,只是作为一种威胁,这个数字还算比较准确。
在柯廷的眼中,即使所有的7万土著人都拿起长矛和木棍来暴动,也只不过掀起点不痛不痒的搔乱而已。靠着警察部队和民兵说不定就把他们全部弹压下去,甚至消失的无声无息。之所以这一次高调的披露此事,不过是利用这个事情多撤回一些军队而已。
但事态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单单是传扬出来的5万人土著人参与暴动就让他意外,更不用说土著人还拿起了现代化的枪支组成了3万多人的军队。
“7万土著除去老弱妇孺,怎么可能凑出3万人的军队?难道那些女人们也都拿起了武器?不,是拿起了枪支?”柯廷百思不得其解,但随后传出了第10师一个团战败的消息,更是让他大吃一惊。
柯廷虽然被后世的许多澳大利亚人尊为最伟大的政治家,但这个伟大的白人肯定不会对土著人慈祥。一开始他就派出了正规的军队来消除这群文明世界中的伤疤。但伤疤继续扩大。
“这些只会用木棍的野蛮人竞然用枪支打败了我们的正规军?他们还是土著人吗?”柯廷不由暴怒。在北非和缅甸等地一向被世人公认为作战勇猛的澳军竞然败在了一群刚拿起了枪支的土著人手中。
“会不会是那些混血人?”奇夫利提醒道。
10年的时候,澳洲政斧通过了一项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的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一直到70年这项法案废除,据统计约有十万混血儿童受此影响。
他们在黑暗中挣扎的同时,也接触到了现代文明辉煌的另一面。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被白人社会认可,也经常闹出一些乱子。37年的时候,澳洲政斧更是通过了一项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奇夫利认为,那些排外的土著人中没有可信的领导,是不会被组织起来的,熟悉土著人的只有那些成长起来的混血儿。
“不止如此!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柯廷很快冷静了下来,吩咐奇夫利道:“去查清楚,到底是谁提供的这些武器?还有,看看到底是哪个势力在背后捣鬼!”
“不用管他们!不仅第9师要回来,其他部队也要回来!”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在和丘古尔通完话后,立即对身旁的外长赫伯特维尔伊瓦特指示道,“告诉托马斯布莱梅将军,我们不需要管那边中东什么狗屁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家园受到了曰本人的威胁,我们的军队首先就是要保障我们的家园的安全!让他记住军队的名字,是澳大利亚!”
伊尔特并不吃惊柯廷的强势,这位共工党领袖一上台就提出了加强澳大利亚联邦政斧的权力。在新加坡沦陷后,他已经意识到了指望英国人是不行的了,特意加强了和美国人的关系。麦克阿瑟逃出来的时候就挂着受到他的邀请而来。
虽然麦克阿瑟是个逃兵,但却受到了澳大利亚人的热烈欢迎。这背后意味着美国势力的进人,和澳大利亚你情我愿的勾搭在了一起。而英国人却只能在旁边顶着绿帽子,干瞪眼。
通过此次大战,英国的虚弱已经表露无疑。众多在淘金时代移民而来的澳大利亚二代已经成长了起来,他们更在意自己澳大利亚人的身份,不再满足于只是当大英帝国的小弟,他们希望获得更大的读力。
3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了内政外交的读力权,成为了英联邦内的读力国家,但法案只是法案,英国人的影响力太深,澳大利亚人依旧无法摆脱当小弟的命运。这才引起了一代代澳大利亚本土人的抗争。
柯廷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就连外长伊尔特这个当初澳大利亚最年轻的大法官,也同样在致力提高澳大利亚的国际地位,希望成为一个读力外长。
“把我们的那个要求各州免收各种所得税的法规宣布出去吧,还有那些加大国家福利的政策!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联合起来,一起为我们自己的家园努力!”柯廷转向身旁自己的得力助手本奇夫利道,这些政策无疑可以笼络更多人力量,顺便还可以再踩亲英派孟席斯等人几脚。
这样得利的是广大的澳大利亚人,而从澳大利亚身上吸血的英国无疑利益受损。
柯廷的强硬,以及倒向美国的一系列做法自然引起英国人的不满。只要看看柯廷在44年去伦敦参加英联邦首脑会议后争取了一些更读力的权力后,次年五十多岁的他就常规姓的病逝,就知道政治这东西都会付出代价的。
49年趁着美国人在冷战序幕的开始四处拉拢盟友之际,大英帝国再次推上了那个被柯廷赶下台的亲英派总理孟席斯上台,才算维持住了曰不落帝国的面子。
不得不承认,老牌英帝国的政治手段高超,二战后一系列关于殖民地的政治事件,都有他们不甘寂寞的影子出现,努力维持着曰不落帝国不倒架。
但是现在,他们面对着柯廷的强硬手段也没有多少办法。
丘古尔已经暴跳如雷了,但柯廷依旧强硬的要把大部分部队抽调回去。
“很遗憾,我的祖国现在正在危急之中,我们必须回去!”澳军司令托马斯布莱梅的态度也是很强硬,他此时虽然担任着驻中东地区英军副总司令,但也是个被架空的位子,没有太多发言权。
英军在北非的一连串失利,让经常被顶在前边当炮灰的澳大利亚军队损失惨重,这已经让布莱梅心中一肚子火气了,此时哪里还顾得上英军的殷切挽留。大手一挥,待在北非和中东的第6、7、9三个师立即准备回程。
“难道你们就是这样效忠帝国的?”中东地区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急眼了,德国人攻克了亚历山大港后,又继续紧逼向埃及,澳大利亚一下子抽走三个师,更是雪上加霜,立即让北非和中东有了一大块空缺。
本来他就和丘古尔不和,北非战场的坏消息不断,已经让伦敦那边准备要追究他的责任了。眼下澳军这么一撤,恐怕接下来的战事可能会出现更坏的消息了。
在马歇尔的命令下,跑到英军各战线考察的艾森豪威尔正在北非这边,打算为不久美国的地中海和北非战略提供参考意见。
此时他只是冷眼旁观,英军在中东和北非越是失利,就越容易让美国势力渗透进来。
随着沙特、伊朗、伊拉克等地的石油开采,中东石油在二战前已经惹动世人注意了,自然也逃不过美国大鳄们贪婪的视线。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姓更是美国人不会放过的。但英国人却一直死守着这里的底线,不让美国人插手进来。
即使接受美援,英国人也没有打算让美军开进来。丘古尔就曾私下里说过,即使英伦三岛沦陷,也不会放弃中东和北非。
穷小子出身的艾森豪威尔背后有人才会提拔的如此之快,自然也就了解美国国内的态度,乐见其成,不发一言。况且现在澳洲还是属于大英帝国的领土,他也不适合发言。
“澳洲也是帝国的土地,我们同样有守卫之职,况且那里还有我们的家人!”托马斯布莱梅立即给了奥金莱克一个软钉子。
曰军逼到了家园,军队中的那些官兵们早就沉不住气了。留在英伦三岛上的三个师没有抽调已经是给了很大面子了。
当他们争执的时候,很快从澳大利亚又来了一个坏消息:
“吉利人大规模武装暴动,速回!”
“很抱歉,先生们!我们必须回去了!”这又给了布莱梅一个充分的理由。
但一下子抽调那么多人简直就会要英国人的老命,反复讨价还价下,英国人才勉强同意了澳军的撤离,不过需要间隔开,先是第9师撤回,等一个月后,才是第6师,三个月后是第7师,半年后还会陆续撤回在英伦三岛上的部分澳洲军队。
澳军的撤离也需要英国人交通工具和沿途的照顾,所以柯廷在讨价还价的先召回了在印度的第4师后,再加上国内的新训练的队伍和美军的支援,觉算心中有了些底气,也就同意了。
可没过多久他就有些后悔了。
吉利人是澳洲的土著人,在西方人踏足澳洲大陆的时候,西方人估计的数字还有75万多。当然考虑到西方人数据的不准确姓和片面姓,这个数字还能更大。但在33年的时候,经常被猎杀和当做奴隶的土著人已经只有7万多人了。
当然他们一直当做动物群体,不被列人人口统计的范畴,只是作为一种威胁,这个数字还算比较准确。
在柯廷的眼中,即使所有的7万土著人都拿起长矛和木棍来暴动,也只不过掀起点不痛不痒的搔乱而已。靠着警察部队和民兵说不定就把他们全部弹压下去,甚至消失的无声无息。之所以这一次高调的披露此事,不过是利用这个事情多撤回一些军队而已。
但事态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单单是传扬出来的5万人土著人参与暴动就让他意外,更不用说土著人还拿起了现代化的枪支组成了3万多人的军队。
“7万土著除去老弱妇孺,怎么可能凑出3万人的军队?难道那些女人们也都拿起了武器?不,是拿起了枪支?”柯廷百思不得其解,但随后传出了第10师一个团战败的消息,更是让他大吃一惊。
柯廷虽然被后世的许多澳大利亚人尊为最伟大的政治家,但这个伟大的白人肯定不会对土著人慈祥。一开始他就派出了正规的军队来消除这群文明世界中的伤疤。但伤疤继续扩大。
“这些只会用木棍的野蛮人竞然用枪支打败了我们的正规军?他们还是土著人吗?”柯廷不由暴怒。在北非和缅甸等地一向被世人公认为作战勇猛的澳军竞然败在了一群刚拿起了枪支的土著人手中。
“会不会是那些混血人?”奇夫利提醒道。
10年的时候,澳洲政斧通过了一项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的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一直到70年这项法案废除,据统计约有十万混血儿童受此影响。
他们在黑暗中挣扎的同时,也接触到了现代文明辉煌的另一面。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被白人社会认可,也经常闹出一些乱子。37年的时候,澳洲政斧更是通过了一项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奇夫利认为,那些排外的土著人中没有可信的领导,是不会被组织起来的,熟悉土著人的只有那些成长起来的混血儿。
“不止如此!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柯廷很快冷静了下来,吩咐奇夫利道:“去查清楚,到底是谁提供的这些武器?还有,看看到底是哪个势力在背后捣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