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杨司锋很不愿意承认,可是,瞧着陈子涛等人,淋了一下午雨之后,他们个个都生龙活虎的,没有一点淋坏的模样,杨司锋也不得不承认了。
可能真的是自己在某些方面没有节制了。可谁让那几个长得那么好看,还在自己面前那么柔情似水,让人无法拒绝呢。
也不知道赵佶是怎么扛过来的,他的后宫可是有数百名后妃啊。
他可不觉得赵佶比自己还厉害了,可赵佶确实是一副挺乐此不疲的样子。总之,杨司锋打算,等他回扬州后,一定要和家里的几位商量一下:为啥别人都有星期天,我杨司锋一个大老爷们就不能享受一下周末休息呢?不行,再这样下去,我要罢工!
好在,宋江这时候也回来了,找了床厚被子让他捂上,再煮了一碗姜汤让他喝了,然后,杨司锋随身也带了感冒药,三管齐下,到夜深的时候,杨司锋全身上下出了一阵汗之后,果然感觉到舒服多了。
可为了伺候他,宋江、武松这些累了一整天的人,还得忙上忙下的。这自然又被杨司锋当作了反面例子教导陈子涛等人:谁说读书人就不能有一副好身体呢。真有事的时候,不指望文人出身的官员们能帮上大忙,至少不能拖累了大家啊。
他们这群人还算好的,至少还能住在干燥的房子里面,想想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有不少是老人和妇人,他们的身上只怕是半干半湿的,连找个地方烤火都是不成的。
好在,杨司锋半夜睡着之前,有人惊呼雨已经停了。他们又开始期待,明天要是能放晴就好了,要不然,老百姓们这样整天泡在水里,可扛不住了。
据宋江透露,他们至少有一半的粮食都被雨水打湿了,扬中本来粮食就不够,他们现在也只是在鱼汤里抓点米粒熬汤充饥,若是不赶快出太阳,这不多的粮食都霉坏了的话,宋江只怕真的要哭瞎了。
老天爷也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杨司锋半晚上没有睡好,所以醒来得有点晚,他是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醒来的。
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从窗棂里透过的光线比之前强了不少。
打开门时,便看到四处欢呼雀跃的老百姓,忙碌着晾晒衣物,或者被水打湿了的粮食。
男人们则在忙着收拾他们被雨水打湿的茅屋。
很有可能,昨天他们还在诅咒老天爷这么没有人性,几乎将他们逼上了绝路。这会他们又在感谢老天爷开了天恩,给他们适时的送上了温暖的太阳。
老百姓们就是如此的健忘,还如此的容易满足。不管生活多苦多累,只要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就会焕起全部的力量去拥抱生活。
杨司锋的烧虽然已经全部退去,可身子还有些疲劳,脚步也有些虚无。
昨天他是占了宋江的床睡觉的,也不知道宋江一晚上睡到哪了。
正想到这里,却见有人捧着一碗热粥过来,恭敬地说:“大人,宋大人去检查堤坝去了,让小人一早替你煮好了稀粥,说是适合您这刚刚发过体质。”
“谢了,先放在这里吧,”杨司锋感激的笑笑,指了指桌子上。
没想到宋江一个大老爷们的也这么有心,那是不是自己以前对他太过苛刻了?
不过,宋江这时候的小心是对的。因为骤雨骤晴的,很容易让这种泥坝产生极大的收缩,溃坝都是常有的事情。
许多泥筑的墙经常会遭到这样的情形,下雨的时候,土墙什么事情都没有,一遇到大太阳,马上就是成片的房屋倒塌,这可让老百姓们吃尽了苦头,死伤无数人的事情都时有发生的。
只是可惜的是,扬中在一片空白中建起来,还没有时间修建足够的青砖房子。可杨司锋却在琢磨着,必须得把这事列入日程了。还好现在是夏天,就算淋湿了也问题不大。若是冬天里再遇上大雨,到时候老百姓们又冻又湿的,那是真的会可能死人的。
雨水停了之后,能明显的看到洪水在渐渐的退去,因为能看到堤坝的截面越来越宽了。到下午的时候,已经能看出被洪水漫浸过后的绿色植被了。
瞧人们欢呼的样子,他们种下的秧苗应该还能抢救过来,就是说,今年他们不会绝收了,只要种下这季稻子,今年他们就不怕饿肚子了。
希望老天爷也给力点,不要再让这里的人们遭灾了,他们已经再也承受不起一次这样的这样的灾难了。去年上半年的洪灾,下半年的旱灾,再加上这时候不算很大的洪灾,已经几乎耗尽了他们最后的一丝心力,再也经不起更大的折腾了。
其实在这种夏日的雨后,雨过天晴之后,是特别的难受的,热腾腾的水汽从泥地里钻出来,让人就象烤箱里一样难受。
到第三天的时候,水已经完全退了下去了,露出了那些倒伏的秧苗。
可是,人们已经顾不上暑气难挡了,顶着烈日都在努力的将秧苗扶正,再长上几天时间,就能进行移植了。还好,这一次老天爷不是那么无情。
站在堤坝上,宋江指着坝外那一层厚厚的黄色的淤泥,一脸兴奋地说:这一片原来还在水面之下的,这一次居然露出水面来了,咱们只要筑一道小坝,这里又是千亩良田了。如果老天爷开眼的话,今冬咱们不但能自保了,甚至粮食还有节余了。
杨司锋点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可又有人说,这么容易增产的办法,为什么老百姓就不会这么做?
可是,没有官府的许可的话,老百姓们是不敢的。因为‘率土之滨,莫非王‘嘛。
而且,这么热的天,大部分官员都在凉房里吃着西瓜呢(也不知道西瓜这个时候传过来了没有),那里会愿意下到基层体察民情。当然,王安石那时代的官员们可能有这个自觉。至于现在的官员们?老百姓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来添乱的就是了。
丫的,莫说种过地,他们连许多生活的常识都不见过,拿他们能挑百几十斤东西拿来吹嘘,还不换肩儿,有这么比的么?再说了,老百姓们能指望他们挑那百多斤么?老百姓们指望他们的是,能带领老百姓找到更多赚钱的门路。可是,蔡京之流,他们生财的门路是没有,不过,将老百姓们的棺材本都搜刮一空,那真的一套一套的。
扬州虽然遭了次洪灾,可是在宋江的带领下,很坚强的扛了过来。
不过,宋江还表示,他们要继续把这堤坝再加高半丈到一丈高,要不然,他们还是不敢兴建大型的建筑。要不然,今年的雨水还不算大的,若是江水继续上涨,再涨三尺的话,就能将他们挂堤坝给淹了,那时候,他们全部人都将不保了。
宋江既然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杨司锋继续留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了。他能帮宋江的,就是厚着脸皮继续帮他向朝廷要钱粮物质了。毕竟,宋江是他保举的,朝廷里至今还没有正式的任命下来呢,宋江和他最初的时候在梁山是一样的,仍然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也不知道这前三排的人是怎么想的,宋江虽然不是科举出身,可是凭杨司锋双眼看到的,那些科举出身的,有几个有他这种脚踏实地的本事的?
杨司锋在扬中呆了四天,在他自己看来,除了病了一场,让宋江等人侍候了一番,给人家添了些麻烦,然后再背着手四处走走看看了之后,他其实什么忙都没有帮上人家。
可在扬中的老百姓们的眼里,杨司锋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下,和他们同舟共济的度过了四天艰难的岁月,这真的是难得的好官啊。
杨司锋只是觉得,老百姓们还是太朴素,要求也是太低了啊。感概之余,免不了和陈子涛等人唏嘘一番:瞧瞧,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啊,试问若是还不对他们好一点,那还是人吗?
陈子涛等人却觉得他们憋屈不己,貌似他们才是老百姓好不好?杨司锋这话应该对地方官员们说才是。可这里除了宋江之外,没有任何人是地方官员了啊。好吧,念在杨司锋可能大病初愈,神智还有些不清,他们就不和杨司锋计较了。
仅仅四天,扬中人们就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杨司锋若是继续留在这里,也只会给人家添乱罢了。
陈子涛似乎和宋江处得还不错,杨司锋征求他的意见之后,把他留下来给宋江当师爷,大概也是未来的主薄了,然后杨司锋带着武松回到了扬州。
来到州衙外面的时候,似乎看到了一辆似曾相熟的马车,还微微愣了一下。
迫不及待的奔进院子,就要踏进中门的时候,却突然停了下来。
“何姐姐,枉我还把你当作好姐姐,可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居然在我前面就怀了他的孩子,你…你太对不起我了,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就在中门边上,杨司锋陡然听到一阵熟悉的带着哭音的声音。
心中不由一惊,暗道,又是谁惹得这位姑娘生气了,怎么一进门就哭哭啼啼的呢!
(未完待续)
可能真的是自己在某些方面没有节制了。可谁让那几个长得那么好看,还在自己面前那么柔情似水,让人无法拒绝呢。
也不知道赵佶是怎么扛过来的,他的后宫可是有数百名后妃啊。
他可不觉得赵佶比自己还厉害了,可赵佶确实是一副挺乐此不疲的样子。总之,杨司锋打算,等他回扬州后,一定要和家里的几位商量一下:为啥别人都有星期天,我杨司锋一个大老爷们就不能享受一下周末休息呢?不行,再这样下去,我要罢工!
好在,宋江这时候也回来了,找了床厚被子让他捂上,再煮了一碗姜汤让他喝了,然后,杨司锋随身也带了感冒药,三管齐下,到夜深的时候,杨司锋全身上下出了一阵汗之后,果然感觉到舒服多了。
可为了伺候他,宋江、武松这些累了一整天的人,还得忙上忙下的。这自然又被杨司锋当作了反面例子教导陈子涛等人:谁说读书人就不能有一副好身体呢。真有事的时候,不指望文人出身的官员们能帮上大忙,至少不能拖累了大家啊。
他们这群人还算好的,至少还能住在干燥的房子里面,想想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有不少是老人和妇人,他们的身上只怕是半干半湿的,连找个地方烤火都是不成的。
好在,杨司锋半夜睡着之前,有人惊呼雨已经停了。他们又开始期待,明天要是能放晴就好了,要不然,老百姓们这样整天泡在水里,可扛不住了。
据宋江透露,他们至少有一半的粮食都被雨水打湿了,扬中本来粮食就不够,他们现在也只是在鱼汤里抓点米粒熬汤充饥,若是不赶快出太阳,这不多的粮食都霉坏了的话,宋江只怕真的要哭瞎了。
老天爷也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杨司锋半晚上没有睡好,所以醒来得有点晚,他是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醒来的。
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从窗棂里透过的光线比之前强了不少。
打开门时,便看到四处欢呼雀跃的老百姓,忙碌着晾晒衣物,或者被水打湿了的粮食。
男人们则在忙着收拾他们被雨水打湿的茅屋。
很有可能,昨天他们还在诅咒老天爷这么没有人性,几乎将他们逼上了绝路。这会他们又在感谢老天爷开了天恩,给他们适时的送上了温暖的太阳。
老百姓们就是如此的健忘,还如此的容易满足。不管生活多苦多累,只要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就会焕起全部的力量去拥抱生活。
杨司锋的烧虽然已经全部退去,可身子还有些疲劳,脚步也有些虚无。
昨天他是占了宋江的床睡觉的,也不知道宋江一晚上睡到哪了。
正想到这里,却见有人捧着一碗热粥过来,恭敬地说:“大人,宋大人去检查堤坝去了,让小人一早替你煮好了稀粥,说是适合您这刚刚发过体质。”
“谢了,先放在这里吧,”杨司锋感激的笑笑,指了指桌子上。
没想到宋江一个大老爷们的也这么有心,那是不是自己以前对他太过苛刻了?
不过,宋江这时候的小心是对的。因为骤雨骤晴的,很容易让这种泥坝产生极大的收缩,溃坝都是常有的事情。
许多泥筑的墙经常会遭到这样的情形,下雨的时候,土墙什么事情都没有,一遇到大太阳,马上就是成片的房屋倒塌,这可让老百姓们吃尽了苦头,死伤无数人的事情都时有发生的。
只是可惜的是,扬中在一片空白中建起来,还没有时间修建足够的青砖房子。可杨司锋却在琢磨着,必须得把这事列入日程了。还好现在是夏天,就算淋湿了也问题不大。若是冬天里再遇上大雨,到时候老百姓们又冻又湿的,那是真的会可能死人的。
雨水停了之后,能明显的看到洪水在渐渐的退去,因为能看到堤坝的截面越来越宽了。到下午的时候,已经能看出被洪水漫浸过后的绿色植被了。
瞧人们欢呼的样子,他们种下的秧苗应该还能抢救过来,就是说,今年他们不会绝收了,只要种下这季稻子,今年他们就不怕饿肚子了。
希望老天爷也给力点,不要再让这里的人们遭灾了,他们已经再也承受不起一次这样的这样的灾难了。去年上半年的洪灾,下半年的旱灾,再加上这时候不算很大的洪灾,已经几乎耗尽了他们最后的一丝心力,再也经不起更大的折腾了。
其实在这种夏日的雨后,雨过天晴之后,是特别的难受的,热腾腾的水汽从泥地里钻出来,让人就象烤箱里一样难受。
到第三天的时候,水已经完全退了下去了,露出了那些倒伏的秧苗。
可是,人们已经顾不上暑气难挡了,顶着烈日都在努力的将秧苗扶正,再长上几天时间,就能进行移植了。还好,这一次老天爷不是那么无情。
站在堤坝上,宋江指着坝外那一层厚厚的黄色的淤泥,一脸兴奋地说:这一片原来还在水面之下的,这一次居然露出水面来了,咱们只要筑一道小坝,这里又是千亩良田了。如果老天爷开眼的话,今冬咱们不但能自保了,甚至粮食还有节余了。
杨司锋点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可又有人说,这么容易增产的办法,为什么老百姓就不会这么做?
可是,没有官府的许可的话,老百姓们是不敢的。因为‘率土之滨,莫非王‘嘛。
而且,这么热的天,大部分官员都在凉房里吃着西瓜呢(也不知道西瓜这个时候传过来了没有),那里会愿意下到基层体察民情。当然,王安石那时代的官员们可能有这个自觉。至于现在的官员们?老百姓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来添乱的就是了。
丫的,莫说种过地,他们连许多生活的常识都不见过,拿他们能挑百几十斤东西拿来吹嘘,还不换肩儿,有这么比的么?再说了,老百姓们能指望他们挑那百多斤么?老百姓们指望他们的是,能带领老百姓找到更多赚钱的门路。可是,蔡京之流,他们生财的门路是没有,不过,将老百姓们的棺材本都搜刮一空,那真的一套一套的。
扬州虽然遭了次洪灾,可是在宋江的带领下,很坚强的扛了过来。
不过,宋江还表示,他们要继续把这堤坝再加高半丈到一丈高,要不然,他们还是不敢兴建大型的建筑。要不然,今年的雨水还不算大的,若是江水继续上涨,再涨三尺的话,就能将他们挂堤坝给淹了,那时候,他们全部人都将不保了。
宋江既然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杨司锋继续留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了。他能帮宋江的,就是厚着脸皮继续帮他向朝廷要钱粮物质了。毕竟,宋江是他保举的,朝廷里至今还没有正式的任命下来呢,宋江和他最初的时候在梁山是一样的,仍然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也不知道这前三排的人是怎么想的,宋江虽然不是科举出身,可是凭杨司锋双眼看到的,那些科举出身的,有几个有他这种脚踏实地的本事的?
杨司锋在扬中呆了四天,在他自己看来,除了病了一场,让宋江等人侍候了一番,给人家添了些麻烦,然后再背着手四处走走看看了之后,他其实什么忙都没有帮上人家。
可在扬中的老百姓们的眼里,杨司锋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下,和他们同舟共济的度过了四天艰难的岁月,这真的是难得的好官啊。
杨司锋只是觉得,老百姓们还是太朴素,要求也是太低了啊。感概之余,免不了和陈子涛等人唏嘘一番:瞧瞧,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啊,试问若是还不对他们好一点,那还是人吗?
陈子涛等人却觉得他们憋屈不己,貌似他们才是老百姓好不好?杨司锋这话应该对地方官员们说才是。可这里除了宋江之外,没有任何人是地方官员了啊。好吧,念在杨司锋可能大病初愈,神智还有些不清,他们就不和杨司锋计较了。
仅仅四天,扬中人们就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杨司锋若是继续留在这里,也只会给人家添乱罢了。
陈子涛似乎和宋江处得还不错,杨司锋征求他的意见之后,把他留下来给宋江当师爷,大概也是未来的主薄了,然后杨司锋带着武松回到了扬州。
来到州衙外面的时候,似乎看到了一辆似曾相熟的马车,还微微愣了一下。
迫不及待的奔进院子,就要踏进中门的时候,却突然停了下来。
“何姐姐,枉我还把你当作好姐姐,可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居然在我前面就怀了他的孩子,你…你太对不起我了,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就在中门边上,杨司锋陡然听到一阵熟悉的带着哭音的声音。
心中不由一惊,暗道,又是谁惹得这位姑娘生气了,怎么一进门就哭哭啼啼的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