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提到两三两的时候还加重了声音,面上的骄傲怎么都掩盖不住。
不过或许是刚刚晏褚的表现同样也震惊到了她,作为一个儿子不真气念不好书,急需要娘家有一个出息后辈为她撑腰的晏牡丹,忽然觉得二哥家也不是完全如她之前想象的那般扶不起来。
因此她没有顺着大嫂的话抨击晏梅花不敬长辈,而是简简单单就着县学里的消费这件事展开说去。
大堂兄只是童生,三伯叔都已经是秀才了,为什么大堂兄的花销,比三伯叔还大
孩子的童言童语总是能被轻易原谅的,因为大儿媳妇和闺女的那番话而为大孙子感到心疼的晏老头和晏江氏愣了愣,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和刚刚发表这个疑问的小孙子解释这个问题了。
说起来,自家那个隔房的三堂侄晏长德出身晏家主枝,亲大伯还在京城当四品官,可是一个村子的,每日晏长德除了给书塾中的孩子上课,平日里就呆在自己的书房里不怎么出门,除了偶尔能见到对方去县城的书馆买书以及购买一些笔墨纸砚,就没见对方有其他什么花销。
所谓的书会,一年当中对方能去个次就不错了,那些书会都是县令举人之流筹办的,族长引以为傲,偶尔也会在族人面前吹嘘,其他一些不入流的书会,晏长德根本懒得花费温书的时间参加。
你大堂兄和你三伯叔不一样。
刘福春轻声细语的对着晏褚说到:你三伯叔家中还有一个当官的亲伯伯,而你大堂兄想要积攒人脉,只能靠他自己,你现在还小不明白,不过没关系,等你大堂兄出息了,考上了秀才举人,他就是你们的依靠,他现在经历的这些心酸,你们也不用再经历了。
刘福春叹了口气,面露苦涩。
果然在她这话说完后,晏老头和晏江氏的表情又缓和了许多,没错,大孙子和堂侄还是不一样的,花销大一些,也是能理解的。
可是刚刚晏褚那番话还是在老两口心里打了个底,原先他们以为这个大孙子一个月的花销也就五百文,可是现在听大儿媳妇的话,大儿子挣的那些钱基本上也被大孙子给花了,一分没攒下来,这里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八百文里,大孙子拿走其中的四五百文,基本上是肯定的了,这么一来,对方的花销,也就远远超出老两口的预计了。
读书烧钱,但也不能那么烧钱,现在孙子还只是个童生就有那么大的花销,等以后对方考上秀才,家里还能承担的起对方在金钱上的需求吗
二宝和小宝都去族学念书,从这个月起,长学你每个月上交三百文钱到公中,补贴大宝,剩下的那点钱也尽够了,现在两个小的也得上学了,总不能你的两个儿子,都让你弟弟养吧。
或许是觉得小孙子会有出息,晏老头难得说了句公道话。
爹。
晏长学想要反驳,弟弟种的那些地可看都是公中的,他是长子,爹娘百年之后按规矩他能分其中的八成,也就是说弟弟现在种的那些地实际上就是他的,他只是提早花自己的的钱有错吗,而且晏褍和晏祹出息了,老二一家不是也能沾光吗。
刘福春可比自家男人精明多了,看晏长学似乎要说话,立马把人拦了下来。
爹说的对,我和孩儿爹就是省吃俭用,也会把那三百文给省下来,二弟这么多年的付出我和长学都看在眼里,褍儿和裪儿不论哪个出息了,都忘不了他们二叔。
刘福春这话说的漂亮,晏老头和晏江氏虽然更偏爱大儿子,可二儿子也是亲生的,见他们兄弟和睦,才是了两口最开心的事。
晏梅花的本意只是为了让弟弟能够念书,现在爷爷已经松口了,她也无意和大伯一家有什么口角上的争执,自然就偃旗息鼓了。
至于晏褚,他看着那个笑靥盈盈的大伯母,能屈能伸,审时度势,倒是比想象中更难缠。
晏长习夫妇听了二闺女的话匆匆忙忙从地里赶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成埃落定了,两人听说自家孩子居然能上学了,顿时就懵住了。
其实大嫂也挺好的。
没看到全过程,只是听大嫂刘福春掐头去尾的说了白天里发生的事的晏长习夫妇躺在炕上悄悄的说到。
没想到咱们小宝也能念书,要是将来能考上秀才,折我十年寿我也甘愿。
李秋月同样充满憧憬,一想到儿子能念书了,觉得自己忽然间又有了满满地的干劲,想着家里那几十亩田,也不觉得累了。
以前挣钱,那是在给大哥一家挣,现在挣钱,虽然多是也是在给大哥一家,可是好歹自家也能喝点汤了,这么一来,赚钱的动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爹娘,我和桃花他们能进来吗
夫妻俩还高兴着呢,房间的门就被敲响了,大晚上的,也不知道大闺女带着弟弟妹妹出现是为了什么。
晏长习下炕给他们姐弟开门,然后看着小闺女兰花守在外面,大闺女带着桃花和小宝进来把小闺女关在了外面,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第77章 成为状元的农家子
除了二房一家人, 没人知道当天晚上,在晏长习夫妇俩的屋子里,一家人都说了些什么。
反正不知道是那天晚上谈话的功效,还是儿子能够念书给了夫妻俩信心和动力, 现在非农忙的时候, 不然家里人干活攒的钱, 也不是全部都上交的了。
比如说李秋月和晏梅花她们姐妹三打络子,打了十个报八个,这么一来就多了两个络子的工钱, 而晏长习去接零工,也偶尔借口肚子饿买了包子馒头之类的, 每次都扣下一文两文的, 次数一多, 二房手上总算也有了那么一点钱, 不至于有时候闺女想要买一根红头绳, 一朵绢布的头花都得和晏老太太拿钱了。
搁以前, 鼓动爹娘做这样的事, 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二房的这个举动, 晏老头和晏江氏未必不知道, 可是他们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错过去了, 比起大房能够自行处理的五百文,二房这么做, 已经算是很委屈了。
当初他们不反抗, 老两口也就没提这件事, 现在二房会这么做,说明他们心里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了,过度的压制只会引起他们更大的反抗意识。
晏老头和晏老太精着呢,他们知道等自己年纪大了,想要养老还是得孝顺老实的老二一家来,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真把这孩子逼的不孝了,因此这并不算太过分的行为,两个老人问也没问,就当作不知道。
晏褚比原身更顺利的念上了书,要知道,在上一世,原身并没有在当天表现出自己岀众的念书天赋,为了能让弟弟念书,晏梅花几乎是和姑姑晏牡丹以及大伯一家撕破脸的状态。
要不是晏长学还顾忌着点名声,知道晏梅花要是不管不顾出去念叨他们一家是多么欺负他们二房的,原身也念不了书。
不过即便那一次原身和晏祹一样都在第二年成了族学的新生,晏家二房的日子却越发难过了,尤其是二姐晏梅花,得罪了大伯和小姑,连带着晏老头和晏老太太也有一种被孙女冒犯了权威的气愤,到后来说婆家的时候,晏梅花嫁的并不是很好。
不过或许是刚刚晏褚的表现同样也震惊到了她,作为一个儿子不真气念不好书,急需要娘家有一个出息后辈为她撑腰的晏牡丹,忽然觉得二哥家也不是完全如她之前想象的那般扶不起来。
因此她没有顺着大嫂的话抨击晏梅花不敬长辈,而是简简单单就着县学里的消费这件事展开说去。
大堂兄只是童生,三伯叔都已经是秀才了,为什么大堂兄的花销,比三伯叔还大
孩子的童言童语总是能被轻易原谅的,因为大儿媳妇和闺女的那番话而为大孙子感到心疼的晏老头和晏江氏愣了愣,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和刚刚发表这个疑问的小孙子解释这个问题了。
说起来,自家那个隔房的三堂侄晏长德出身晏家主枝,亲大伯还在京城当四品官,可是一个村子的,每日晏长德除了给书塾中的孩子上课,平日里就呆在自己的书房里不怎么出门,除了偶尔能见到对方去县城的书馆买书以及购买一些笔墨纸砚,就没见对方有其他什么花销。
所谓的书会,一年当中对方能去个次就不错了,那些书会都是县令举人之流筹办的,族长引以为傲,偶尔也会在族人面前吹嘘,其他一些不入流的书会,晏长德根本懒得花费温书的时间参加。
你大堂兄和你三伯叔不一样。
刘福春轻声细语的对着晏褚说到:你三伯叔家中还有一个当官的亲伯伯,而你大堂兄想要积攒人脉,只能靠他自己,你现在还小不明白,不过没关系,等你大堂兄出息了,考上了秀才举人,他就是你们的依靠,他现在经历的这些心酸,你们也不用再经历了。
刘福春叹了口气,面露苦涩。
果然在她这话说完后,晏老头和晏江氏的表情又缓和了许多,没错,大孙子和堂侄还是不一样的,花销大一些,也是能理解的。
可是刚刚晏褚那番话还是在老两口心里打了个底,原先他们以为这个大孙子一个月的花销也就五百文,可是现在听大儿媳妇的话,大儿子挣的那些钱基本上也被大孙子给花了,一分没攒下来,这里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八百文里,大孙子拿走其中的四五百文,基本上是肯定的了,这么一来,对方的花销,也就远远超出老两口的预计了。
读书烧钱,但也不能那么烧钱,现在孙子还只是个童生就有那么大的花销,等以后对方考上秀才,家里还能承担的起对方在金钱上的需求吗
二宝和小宝都去族学念书,从这个月起,长学你每个月上交三百文钱到公中,补贴大宝,剩下的那点钱也尽够了,现在两个小的也得上学了,总不能你的两个儿子,都让你弟弟养吧。
或许是觉得小孙子会有出息,晏老头难得说了句公道话。
爹。
晏长学想要反驳,弟弟种的那些地可看都是公中的,他是长子,爹娘百年之后按规矩他能分其中的八成,也就是说弟弟现在种的那些地实际上就是他的,他只是提早花自己的的钱有错吗,而且晏褍和晏祹出息了,老二一家不是也能沾光吗。
刘福春可比自家男人精明多了,看晏长学似乎要说话,立马把人拦了下来。
爹说的对,我和孩儿爹就是省吃俭用,也会把那三百文给省下来,二弟这么多年的付出我和长学都看在眼里,褍儿和裪儿不论哪个出息了,都忘不了他们二叔。
刘福春这话说的漂亮,晏老头和晏江氏虽然更偏爱大儿子,可二儿子也是亲生的,见他们兄弟和睦,才是了两口最开心的事。
晏梅花的本意只是为了让弟弟能够念书,现在爷爷已经松口了,她也无意和大伯一家有什么口角上的争执,自然就偃旗息鼓了。
至于晏褚,他看着那个笑靥盈盈的大伯母,能屈能伸,审时度势,倒是比想象中更难缠。
晏长习夫妇听了二闺女的话匆匆忙忙从地里赶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成埃落定了,两人听说自家孩子居然能上学了,顿时就懵住了。
其实大嫂也挺好的。
没看到全过程,只是听大嫂刘福春掐头去尾的说了白天里发生的事的晏长习夫妇躺在炕上悄悄的说到。
没想到咱们小宝也能念书,要是将来能考上秀才,折我十年寿我也甘愿。
李秋月同样充满憧憬,一想到儿子能念书了,觉得自己忽然间又有了满满地的干劲,想着家里那几十亩田,也不觉得累了。
以前挣钱,那是在给大哥一家挣,现在挣钱,虽然多是也是在给大哥一家,可是好歹自家也能喝点汤了,这么一来,赚钱的动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爹娘,我和桃花他们能进来吗
夫妻俩还高兴着呢,房间的门就被敲响了,大晚上的,也不知道大闺女带着弟弟妹妹出现是为了什么。
晏长习下炕给他们姐弟开门,然后看着小闺女兰花守在外面,大闺女带着桃花和小宝进来把小闺女关在了外面,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第77章 成为状元的农家子
除了二房一家人, 没人知道当天晚上,在晏长习夫妇俩的屋子里,一家人都说了些什么。
反正不知道是那天晚上谈话的功效,还是儿子能够念书给了夫妻俩信心和动力, 现在非农忙的时候, 不然家里人干活攒的钱, 也不是全部都上交的了。
比如说李秋月和晏梅花她们姐妹三打络子,打了十个报八个,这么一来就多了两个络子的工钱, 而晏长习去接零工,也偶尔借口肚子饿买了包子馒头之类的, 每次都扣下一文两文的, 次数一多, 二房手上总算也有了那么一点钱, 不至于有时候闺女想要买一根红头绳, 一朵绢布的头花都得和晏老太太拿钱了。
搁以前, 鼓动爹娘做这样的事, 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二房的这个举动, 晏老头和晏江氏未必不知道, 可是他们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错过去了, 比起大房能够自行处理的五百文,二房这么做, 已经算是很委屈了。
当初他们不反抗, 老两口也就没提这件事, 现在二房会这么做,说明他们心里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了,过度的压制只会引起他们更大的反抗意识。
晏老头和晏老太精着呢,他们知道等自己年纪大了,想要养老还是得孝顺老实的老二一家来,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真把这孩子逼的不孝了,因此这并不算太过分的行为,两个老人问也没问,就当作不知道。
晏褚比原身更顺利的念上了书,要知道,在上一世,原身并没有在当天表现出自己岀众的念书天赋,为了能让弟弟念书,晏梅花几乎是和姑姑晏牡丹以及大伯一家撕破脸的状态。
要不是晏长学还顾忌着点名声,知道晏梅花要是不管不顾出去念叨他们一家是多么欺负他们二房的,原身也念不了书。
不过即便那一次原身和晏祹一样都在第二年成了族学的新生,晏家二房的日子却越发难过了,尤其是二姐晏梅花,得罪了大伯和小姑,连带着晏老头和晏老太太也有一种被孙女冒犯了权威的气愤,到后来说婆家的时候,晏梅花嫁的并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