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吃啥住哪呀
    山洪啥时候停下一季的稻苗还能不能种了
    好在,人都出来了,人还在以后就能把家建好。
    ****
    天圆地方,八根通天的柱子支撑着天空,大地四角系着结实的绳子,日月星辰在天空上,按照神明的命令不停转动,轮流照耀人间。
    忽而,共工怒触不周山,支撑着天空的柱子断了,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于是天向西北方向倾斜,令日月星辰也跟着向西北方向移动。浩浩汤汤的天河之水,倒灌回东南角,又泄露人间,跟黄河大瀑布似的,轰隆隆地往大地砸。
    人间很快变成了汪洋,大洪水冲掉了一切房屋、庄稼、山岭、寺庙、佛塔等。
    有些人幸运地活了下来,抱着树木随水漂流,但他们无家可归、无粮可食,很快也脱力掉进水中死去了,绝望像瘟疫一样蔓延。
    最后,汪洋上面漂浮着一片片的尸体,有人类的,也有动物的。食腐的秃鹫停在这些发臭的尸体上,心满意足地啄食。
    从空中鸟瞰,像一堆堆蚂蚁漂浮在水塘上面。
    啊知府大人惊叫一声,从噩梦中醒了过来,他喘着粗气,背上一片冷汗,心有余悸。
    雨水打在瓦片上,噼里啪啦。
    知府有些茫然地想,我还活着吗
    随着思绪的回归,知府的头脑越来越清醒,想起自己做的噩梦,和后来把他从噩梦里拉出来的佛祖,梵音不绝于耳,佛光普照大地。
    这绝非偶然。
    这一定是上天给我的警示,我应当接受这样的警示,并采取行动,以免受到上天的惩罚。
    知府认为洪水即将到来,很快就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灾赈灾。
    掌管军事的知州也做了同样的梦,他调动手下的士兵,配合着知府的指令。
    因为有了准备,所以洪水带来的损失比想象的少。
    当吴家辉一家来到城里时,城门口已经搭好了粥棚,排起了好几条长长的队伍。
    负责分粥的几个壮汉先是从地上抓了一把泥土,扔到锅里,用大勺搅拌了几下,才大声吆喝道:施粥了!施粥了!
    爱干净的妞妞见了,疑惑不解地道:咦!好脏啊!他们为什么要往粥里扔泥巴啊
    不过短短几天,吴家辉就像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褪去了青涩,变得成熟稳重起来。
    他想了想,对妹妹慢慢地道:这是为了保证,赈灾的粥都到了有需要的人嘴里。
    妞妞毕竟年幼,经验不足,听了大哥的解释之后,仍是一脸的不解。
    吴父和吴母倒是明白了。
    妞妞拉着大哥的袖子摇了摇,撒娇道:大哥!
    你看,粥都脏了,谁会去吃呢
    妞妞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道:咱们会去吃。
    对,咱们这些灾民才会去吃。
    哦。妞妞似懂非懂。
    她知道自己很快就有热粥可以吃了,虽然脏了,但是肚子真的很饿,脏一点也没有关系了。
    手持武器的士兵在附近巡逻,维护秩序。城门口和城墙上都有重兵把守,以免有人趁机作乱。
    在村民们走出村子的同时,谢安歌放出神识,泛着金色微光的神识飞快地伸展出去,很快就网天罗地。
    在修士眼中,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灵魂。人的灵魂,无论是年老、年壮还是年幼,比起动物微小的灵魂来说,都显得格外强大。
    当谢安歌闭上眼睛,以神识搜救时,人类的灵魂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犹如一盏盏亮起来的明灯,十分显眼,而那些动物身上的光芒则是比人类要小很多,让人能轻易分辨二者。
    他曾是地仙级别的强者,虽然再世为人之后修为没有带来,但是神识却是随着灵魂来了,因此神识搜索范围极大,笼罩住了受灾范围区域。
    灵魂的光芒,有的分散,有的聚集;有的依旧明亮,有的快要熄灭了。
    谢安歌摘下戴在脖子上的佛珠,将它抛到空中,一百零八颗佛珠四散开来,很快变成磨盘大,又飞快变成船只大小,然后佛珠中间凹陷下去,两端变尖变长,最终变成了一百零八艘轻巧、结实的船只。
    这些船只没有划桨没有船帆,也无须人们驾驶,便顺着谢安歌的意志,像离弦的箭一般,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驶去,眨眼间消失在苍茫的汪洋中。
    其中之一往东南方向而去,停留在一栋泥屋旁。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村子,约有两千多人,因为来不及避灾,只能困守在村子前面的庙宇旁边。庙宇很小,平时村民也会到这里上香,它旁边是一棵异常巨大的榕树。
    这棵榕树高达十多丈,树冠如浮云般舒展开,大得如同一个小型树林。它的树皮因为终日位于树冠下不见阳光而呈现出深灰色,狭长的椭圆形叶子是深绿色,在昏暗中形成了墨绿色,叶子边缘泛着光泽。
    无数的褐色气根从树冠中垂下,村民们就是顺着这些气根爬到了树上,保住了小命。
    他们虽然活了下来,却也饿得不行,只能用榕树的树叶充饥。
    大人们还能撑得住,但是小孩子本来肠胃就比较弱,吃了树叶反而让身体不舒服,湿漉漉的树皮又很滑,有个小孩一不小心便掉了下去。

章节目录

快穿之神棍风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孟秋七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孟秋七月并收藏快穿之神棍风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