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阁之外,卫士林立。这里称之为宝阁,其实就是大内之中,存放礼器的地方。平日里天子自己的奇珍异宝,都在宫里,这里存放的礼器算不得奇珍异宝,只能算是“重宝”,价值贵重,这份量也十分重,大多数青铜器。
况且这些个重宝的份量做法,都是从上古尧舜时候传下来的,经过周朝整理礼法,这才传下来的这么一些乐器。其中颇有一些平常时候用不着甚至失传的,也就是朝廷还有一些记录和传承。
当今天子对自己二十五岁诞辰,似乎比较重视。故而亲自前来宝阁,要查一查这五十一曲吉乐的乐器与乐师,是否齐备。若只按赵祯自己的意思,就算重视此事,那也就是派王中正过来瞧瞧,亲自前来,这少不了有人撺掇。
这正是经筵之上,侍读学士李若谷、李淑,一同说起了此事,还说得十分严重,故而赵祯下了经筵之后,便赶奔宝阁。身旁侍立的,正是李淑。
李淑站在赵祯身侧偏后,看着陈初六,已然一副得意的神情,似乎是在说,你陈初六简在帝心傍上天子的大腿,李某也能办到。
但见赵祯喊了一句知应,李淑才又回过神来,陈初六在赵祯眼里,可是亲如手足。面色微沉,旁人看不出来,他上前一步,在赵祯身旁稍稍拱手,道:“陛下,礼者,事神致福也,礼乐者,先王之制,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赵祯本来想和陈初六说话的,听了这个,转而问道:“这便是方才经筵之上将的礼乐?”
李淑点了点头道:“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和应天,作礼以配地。天子二十五岁诞辰,奏五十一曲吉乐,这古往今来,能享此吉乐的帝王,可不多啊。”
“为何?”
“陛下,二十五岁之前登基的帝王,这就不多,还能像陛下这般,英明神武而国内四海升平的更是罕见。”
“哈哈哈……朕何英明?先帝就听过此吉乐,朕岂能比得上先帝?”赵祯笑了笑,看向陈初六道:“知应,这里面的乐器和乐师,可还齐备?”
“回禀陛下。”陈初六拱手道:“这宝阁之中的乐器,略微陈旧,这些铜钟多年未用,已是生了铜锈,音律不合。还有丝竹乐器,更是腐朽不堪,皆需重新打造。还有乐师,多年不练,技艺生疏,还需排练。”
“哦……还好,乾元节在五月。”赵祯指了指李淑道:“多亏这位李淑说起这个古礼,不然朕也不知道此事。知应,这位李淑也想办义学,你们二位可以多聊一聊,相互印证这义学的得失。”
宝阁里头,可是站着许多礼部的官员,而且都是陈初六自己的属下,赵祯却让陈初六多于李淑相互印证。大家都知道,陈初六的事功与李淑的事功,看似一样实则既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这相互印证,那就是打了陈初六的脸嘛。陈初六沉吟一下,没有立马遵旨,而是看向李淑道:“李学士,本官倒要请教一件事,你之前不是在报上说过,这工巧之事,远比不上尧舜之事,可这工巧不存,礼乐何存?礼乐不存,尧舜之道有焉将存在?”
陈初六这一问,李淑不由一愣,这是过往的伤疤,你来揭什么揭呢?赵祯可听见了,看向李淑道:“李淑,陈学士问你话,你何以不答啊?”
李淑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礼乐不过是尧舜之道的皮毛枝叶,仁政方是根本,枝叶难道不比根本低微嘛?陛下兴王道、行仁政,方能大兴礼乐,五季之事,诸国兴霸道、行苛政,故而礼崩乐坏。由此可知,仁政乃是尧舜之根本,何以不是呢?”
陈初六点了点头,却不理会他,看向赵祯道:“李学士之言有些道理,陛下兴王道、行仁政,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可臣却听见,民间有些工匠,竟然无力偿给市租,而隐蔽户籍,降身为奴。陛下之仁政,当遍泽四海万民,何以弃下工匠啊?”
李淑听了,心里呦了一声,本以为陈初六要与他在天子面前,争个输赢,怎么这话锋一转,说起了这档子事情?李淑不明白,陈初六早已看透了这些个输输赢赢,他只想见缝插针,找个机会就推行自己的主张。
赵祯面露愁色道:“确然,这工匠若是不在了,这许多礼乐器用,便皆不能存世。就算是施行仁政,就算是天下太平,可这不是锦衣夜行么?知应,你方才说这工人交不起市租,是不是市租太高了?”
“陛下圣明,开封府知府庞籍,先前提议降低市租,后因有事阻挠,故而搁置下来了。如今臣旧事重提,乃是看在陛下二十五岁圣诞之喜,应当让利于民,以求民心依附。这钟鼓齐鸣,不如万民齐颂。”
“唔,甚是有道理。”赵祯点了点头,旁边的李淑闻听,陈初六又来为民请命这一套,要是赵祯答应了,陈初六的名望不又压他一头么?
“是啊……”李淑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在此吉庆之是,应当遍赏群臣,大赦天下,以安民心啊。”
“不然,群臣食君禄忠君事,何须额外添赏?即便群臣当赏,狱中悍匪,岂可轻易放过?若是将悍匪放走,莫若放虎归山,百姓恨不能言,岂有安定民心之功?”陈初六板起脸,驳斥道:“李学士,你这是利民还是害民?”
“陈学士,下官……”
“罢了,罢了。”赵祯摆了摆手道:“李淑,你虽长陈学士几岁,可这做事治学,还是要和陈学士学啊。知应说过了,多建一所学校,就少修一座监狱,朕深以为然,故而才拨款、拨名筹建义学。”
“陛下圣明……”李淑只得回道,可心中却又不服,看着陈初六道:“别的事情且不忙说,陈学士方才说了,这乐器、乐师皆有所缺,不知陈学士知不知道缺了哪些,又该补哪些呢?这些乐器三十多年未动,陈学士也不过而立之年。想必是没听过,也没见过吧?”
(未完待续)
况且这些个重宝的份量做法,都是从上古尧舜时候传下来的,经过周朝整理礼法,这才传下来的这么一些乐器。其中颇有一些平常时候用不着甚至失传的,也就是朝廷还有一些记录和传承。
当今天子对自己二十五岁诞辰,似乎比较重视。故而亲自前来宝阁,要查一查这五十一曲吉乐的乐器与乐师,是否齐备。若只按赵祯自己的意思,就算重视此事,那也就是派王中正过来瞧瞧,亲自前来,这少不了有人撺掇。
这正是经筵之上,侍读学士李若谷、李淑,一同说起了此事,还说得十分严重,故而赵祯下了经筵之后,便赶奔宝阁。身旁侍立的,正是李淑。
李淑站在赵祯身侧偏后,看着陈初六,已然一副得意的神情,似乎是在说,你陈初六简在帝心傍上天子的大腿,李某也能办到。
但见赵祯喊了一句知应,李淑才又回过神来,陈初六在赵祯眼里,可是亲如手足。面色微沉,旁人看不出来,他上前一步,在赵祯身旁稍稍拱手,道:“陛下,礼者,事神致福也,礼乐者,先王之制,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赵祯本来想和陈初六说话的,听了这个,转而问道:“这便是方才经筵之上将的礼乐?”
李淑点了点头道:“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和应天,作礼以配地。天子二十五岁诞辰,奏五十一曲吉乐,这古往今来,能享此吉乐的帝王,可不多啊。”
“为何?”
“陛下,二十五岁之前登基的帝王,这就不多,还能像陛下这般,英明神武而国内四海升平的更是罕见。”
“哈哈哈……朕何英明?先帝就听过此吉乐,朕岂能比得上先帝?”赵祯笑了笑,看向陈初六道:“知应,这里面的乐器和乐师,可还齐备?”
“回禀陛下。”陈初六拱手道:“这宝阁之中的乐器,略微陈旧,这些铜钟多年未用,已是生了铜锈,音律不合。还有丝竹乐器,更是腐朽不堪,皆需重新打造。还有乐师,多年不练,技艺生疏,还需排练。”
“哦……还好,乾元节在五月。”赵祯指了指李淑道:“多亏这位李淑说起这个古礼,不然朕也不知道此事。知应,这位李淑也想办义学,你们二位可以多聊一聊,相互印证这义学的得失。”
宝阁里头,可是站着许多礼部的官员,而且都是陈初六自己的属下,赵祯却让陈初六多于李淑相互印证。大家都知道,陈初六的事功与李淑的事功,看似一样实则既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这相互印证,那就是打了陈初六的脸嘛。陈初六沉吟一下,没有立马遵旨,而是看向李淑道:“李学士,本官倒要请教一件事,你之前不是在报上说过,这工巧之事,远比不上尧舜之事,可这工巧不存,礼乐何存?礼乐不存,尧舜之道有焉将存在?”
陈初六这一问,李淑不由一愣,这是过往的伤疤,你来揭什么揭呢?赵祯可听见了,看向李淑道:“李淑,陈学士问你话,你何以不答啊?”
李淑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礼乐不过是尧舜之道的皮毛枝叶,仁政方是根本,枝叶难道不比根本低微嘛?陛下兴王道、行仁政,方能大兴礼乐,五季之事,诸国兴霸道、行苛政,故而礼崩乐坏。由此可知,仁政乃是尧舜之根本,何以不是呢?”
陈初六点了点头,却不理会他,看向赵祯道:“李学士之言有些道理,陛下兴王道、行仁政,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可臣却听见,民间有些工匠,竟然无力偿给市租,而隐蔽户籍,降身为奴。陛下之仁政,当遍泽四海万民,何以弃下工匠啊?”
李淑听了,心里呦了一声,本以为陈初六要与他在天子面前,争个输赢,怎么这话锋一转,说起了这档子事情?李淑不明白,陈初六早已看透了这些个输输赢赢,他只想见缝插针,找个机会就推行自己的主张。
赵祯面露愁色道:“确然,这工匠若是不在了,这许多礼乐器用,便皆不能存世。就算是施行仁政,就算是天下太平,可这不是锦衣夜行么?知应,你方才说这工人交不起市租,是不是市租太高了?”
“陛下圣明,开封府知府庞籍,先前提议降低市租,后因有事阻挠,故而搁置下来了。如今臣旧事重提,乃是看在陛下二十五岁圣诞之喜,应当让利于民,以求民心依附。这钟鼓齐鸣,不如万民齐颂。”
“唔,甚是有道理。”赵祯点了点头,旁边的李淑闻听,陈初六又来为民请命这一套,要是赵祯答应了,陈初六的名望不又压他一头么?
“是啊……”李淑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在此吉庆之是,应当遍赏群臣,大赦天下,以安民心啊。”
“不然,群臣食君禄忠君事,何须额外添赏?即便群臣当赏,狱中悍匪,岂可轻易放过?若是将悍匪放走,莫若放虎归山,百姓恨不能言,岂有安定民心之功?”陈初六板起脸,驳斥道:“李学士,你这是利民还是害民?”
“陈学士,下官……”
“罢了,罢了。”赵祯摆了摆手道:“李淑,你虽长陈学士几岁,可这做事治学,还是要和陈学士学啊。知应说过了,多建一所学校,就少修一座监狱,朕深以为然,故而才拨款、拨名筹建义学。”
“陛下圣明……”李淑只得回道,可心中却又不服,看着陈初六道:“别的事情且不忙说,陈学士方才说了,这乐器、乐师皆有所缺,不知陈学士知不知道缺了哪些,又该补哪些呢?这些乐器三十多年未动,陈学士也不过而立之年。想必是没听过,也没见过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