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来人时,又是深更半夜,也不知宫里出了什么急事。要是大事的话,陈初六定会很快见到陈尧佐、王随、李迪派来的家丁,可这一次,谁家都没来。
陈初六有种自己这一群人被一网打尽的感觉。
等待了许久,陈初六还是入宫面圣了。入宫之后,看到宫里灯火通明,一位熟悉之人,王中正迎了过来,脸上不知是喜还是忧。
陈初六上下打量了一下:“王公公,本官有心恭喜你重回大内,可看你脸色,又想劝你节哀,纠结啊……”
王中正叹了口气道:“陈卿家,别说笑了,你要想劝节哀,这倒是没错。不是咱家节哀,是陛下节哀。”
陈初六脸色一变:“什么?宫里出什么事了?”
王中正嘴唇颤抖着,回到:“张娘娘走了,陛下最宠幸的一位妃子走了。陛下废了郭后,本想立张娘娘为后,可张娘娘没等到这一天。”
陈初六怔住了,赵祯这一年,可不算平静。刘娥走了,刚得知自己的生身母亲,又是早已入了土的人,现在连心爱之人,也走了。帝王虽天下第一,遭受这等离别之痛,又哪里比得过阖家幸福的小民百姓呢?
但有些奇怪,张氏一直受赵祯宠幸,为何会在这个年纪去世。从来都是听说没有犁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赵祯都没问题,张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去世。
王中正稍微解释了一下,原来自刘娥崩逝之后,后宫的这些个嫔妃,便敢争宠了。郭皇后被废的原因中,后宫争宠便占据了很大的部分。
赵祯没了人管制,面对这后宫佳丽三千,一时也花了眼。心里有着张氏,但身体却一点也不老实。这半年多来,张氏见他次数,还比不上郭皇后的。
在这后宫之中,宫斗日益激烈,见不到天子,这足以令一位恃宠而骄的嫔妃心惊胆战。更重要的是,这位张氏没有生下男丁。
仅仅半年,张氏生了一场大病,等到赵祯想起她的时候,便是华佗在世,也回天无力了。外朝李谘、宋绶等人斗得正欢的时候,赵祯并未插手管太多,便是他在陪着张氏走完最后一程。
这一夜香消玉殒,大内之中,灯火通明。陈初六记忆之中,恍惚想起了当年天子大婚的那一天夜里,也是这般灯火通明。在陈初六所不知道的地方,赵祯对张氏许下君无戏言,朕一定要让你当皇后!
王中正说到最后,也是感叹:“张娘娘是好人,比起郭皇后,虽然骄纵了一些,可比起其他那些娘娘来,那可是好了许多。”
“临走之时,张娘娘念及福康公主,想起了咱家替公主争来了公主府、封地,替咱家说了一句公道话,陛下下旨让咱家回来了。”
“说到底,陈大人失算了。咱家在陛下这里,可不是只懂一点房中事。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陛下身边的人都离开了,而咱家是从小到大陪着陛下的人,宫里谁比咱家会做事,可也不如咱家看着顺眼。”
“原来如此……本官果然失算了,但王公公可别忘了在御药院清理门户。”陈初六深吸一口气,步入深宫之中。在延福宫里,赵祯正坐在此,背对着大门,面前是一盏长明灯,和一个隐隐约约躺在地上的人。
在门口停了停,陈初六走上前一步,赵祯头也不回,语气平淡地道:“知应,是你来了吗?”
陈初六回到:“回陛下,是臣来了。刚才听到……臣请陛下节哀,千万以龙体为重。”
赵祯摆了摆手:“朕没事,找你来不是为了说这件事的。刚才曹炜从边关发来八百里鸡毛血急报,定难节度使、西平王李元昊,拓跋氏之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更名曩霄,号“兀卒”。借口避父讳,改元显道。”
唐朝给拓跋氏赐国姓,宋朝也给拓跋氏赐国姓,于是拓跋氏有“李、赵”二姓。在宋史之中,称其为“赵元昊”,在辽史之中,则称其为“李元昊”。但不论哪个,这位拓跋元昊,全都不姓了,重新恢复部族的姓,叫嵬名曩霄。
赐国姓通常是宗主国给藩国的礼节,乍听起来不刺耳,仔细一琢磨,这赐国姓的意思就是“我是你爹,所以你跟着我姓”。拓跋元昊这一举动,在宋廷看来,就是连爹都不认了。
更加可恶的是,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年号对藩国和宗主国而言,相当于血脉联系了。明朝灭亡之后,某鲜沿用“崇祯”年号二百六十五年,就是不认清朝,从中可见一斑。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辽国太强了打不过,宋廷勉强承认什么兄弟之国。可拓跋元昊这么一改,离自立为皇帝,只差一身黄袍了。
西凉与宋彻底翻脸,这对大宋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这种谋反之举,你要是不出兵教训教训,那朝廷颜面何在?天子颜面何存?四方那些大大小小的藩国,岂不是个个都要出来称帝,天下便多了大大小小无数个皇帝,凭什么听你姓赵这个皇帝的话?即便是不称帝,也要趁机施压,找宋廷要点好处。
要是出兵教训,怎么打,拿什么来打,打的赢吗?刘娥不在了,赵祯一体担下了军国大事,亲自面临外忧内困,这可不是当年了。能否打赢,赵祯心里十分没底。
陈初六半天不说话,赵祯也忍不住了,清了清嗓子。他喉咙里积痰甚多,可见刚才还是哭过了的。清了嗓子之后,赵祯继续头也不回地,问道:“知应,怎么不说话?西凉人这次敢当着大宋、辽国的面,做这些悖逆的事情,想必已是做好了万全之策。朕该怎么办,你能不能替朕想个办法出来?”
这时陈初六的脑袋,也是乱乱哄哄的。西凉前几年遭受重创,这几年恢复过来也是可能的,但也最多是恢复元气罢了,李元昊到底哪里来的底气,敢同时得罪辽和宋?虚张声势,还是花样作死。
想了片刻,陈初六道:“陛下,临此大乱,还是先探明虚实为好。有曹将军在北边,就算赵元昊南下,也不用害怕。就怕中原自己生了内乱,现在急需下旨,严控各地的驻军,不许调动一兵一卒。查整禁军,以防生变。”
(未完待续)
陈初六有种自己这一群人被一网打尽的感觉。
等待了许久,陈初六还是入宫面圣了。入宫之后,看到宫里灯火通明,一位熟悉之人,王中正迎了过来,脸上不知是喜还是忧。
陈初六上下打量了一下:“王公公,本官有心恭喜你重回大内,可看你脸色,又想劝你节哀,纠结啊……”
王中正叹了口气道:“陈卿家,别说笑了,你要想劝节哀,这倒是没错。不是咱家节哀,是陛下节哀。”
陈初六脸色一变:“什么?宫里出什么事了?”
王中正嘴唇颤抖着,回到:“张娘娘走了,陛下最宠幸的一位妃子走了。陛下废了郭后,本想立张娘娘为后,可张娘娘没等到这一天。”
陈初六怔住了,赵祯这一年,可不算平静。刘娥走了,刚得知自己的生身母亲,又是早已入了土的人,现在连心爱之人,也走了。帝王虽天下第一,遭受这等离别之痛,又哪里比得过阖家幸福的小民百姓呢?
但有些奇怪,张氏一直受赵祯宠幸,为何会在这个年纪去世。从来都是听说没有犁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赵祯都没问题,张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去世。
王中正稍微解释了一下,原来自刘娥崩逝之后,后宫的这些个嫔妃,便敢争宠了。郭皇后被废的原因中,后宫争宠便占据了很大的部分。
赵祯没了人管制,面对这后宫佳丽三千,一时也花了眼。心里有着张氏,但身体却一点也不老实。这半年多来,张氏见他次数,还比不上郭皇后的。
在这后宫之中,宫斗日益激烈,见不到天子,这足以令一位恃宠而骄的嫔妃心惊胆战。更重要的是,这位张氏没有生下男丁。
仅仅半年,张氏生了一场大病,等到赵祯想起她的时候,便是华佗在世,也回天无力了。外朝李谘、宋绶等人斗得正欢的时候,赵祯并未插手管太多,便是他在陪着张氏走完最后一程。
这一夜香消玉殒,大内之中,灯火通明。陈初六记忆之中,恍惚想起了当年天子大婚的那一天夜里,也是这般灯火通明。在陈初六所不知道的地方,赵祯对张氏许下君无戏言,朕一定要让你当皇后!
王中正说到最后,也是感叹:“张娘娘是好人,比起郭皇后,虽然骄纵了一些,可比起其他那些娘娘来,那可是好了许多。”
“临走之时,张娘娘念及福康公主,想起了咱家替公主争来了公主府、封地,替咱家说了一句公道话,陛下下旨让咱家回来了。”
“说到底,陈大人失算了。咱家在陛下这里,可不是只懂一点房中事。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陛下身边的人都离开了,而咱家是从小到大陪着陛下的人,宫里谁比咱家会做事,可也不如咱家看着顺眼。”
“原来如此……本官果然失算了,但王公公可别忘了在御药院清理门户。”陈初六深吸一口气,步入深宫之中。在延福宫里,赵祯正坐在此,背对着大门,面前是一盏长明灯,和一个隐隐约约躺在地上的人。
在门口停了停,陈初六走上前一步,赵祯头也不回,语气平淡地道:“知应,是你来了吗?”
陈初六回到:“回陛下,是臣来了。刚才听到……臣请陛下节哀,千万以龙体为重。”
赵祯摆了摆手:“朕没事,找你来不是为了说这件事的。刚才曹炜从边关发来八百里鸡毛血急报,定难节度使、西平王李元昊,拓跋氏之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更名曩霄,号“兀卒”。借口避父讳,改元显道。”
唐朝给拓跋氏赐国姓,宋朝也给拓跋氏赐国姓,于是拓跋氏有“李、赵”二姓。在宋史之中,称其为“赵元昊”,在辽史之中,则称其为“李元昊”。但不论哪个,这位拓跋元昊,全都不姓了,重新恢复部族的姓,叫嵬名曩霄。
赐国姓通常是宗主国给藩国的礼节,乍听起来不刺耳,仔细一琢磨,这赐国姓的意思就是“我是你爹,所以你跟着我姓”。拓跋元昊这一举动,在宋廷看来,就是连爹都不认了。
更加可恶的是,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年号对藩国和宗主国而言,相当于血脉联系了。明朝灭亡之后,某鲜沿用“崇祯”年号二百六十五年,就是不认清朝,从中可见一斑。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辽国太强了打不过,宋廷勉强承认什么兄弟之国。可拓跋元昊这么一改,离自立为皇帝,只差一身黄袍了。
西凉与宋彻底翻脸,这对大宋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这种谋反之举,你要是不出兵教训教训,那朝廷颜面何在?天子颜面何存?四方那些大大小小的藩国,岂不是个个都要出来称帝,天下便多了大大小小无数个皇帝,凭什么听你姓赵这个皇帝的话?即便是不称帝,也要趁机施压,找宋廷要点好处。
要是出兵教训,怎么打,拿什么来打,打的赢吗?刘娥不在了,赵祯一体担下了军国大事,亲自面临外忧内困,这可不是当年了。能否打赢,赵祯心里十分没底。
陈初六半天不说话,赵祯也忍不住了,清了清嗓子。他喉咙里积痰甚多,可见刚才还是哭过了的。清了嗓子之后,赵祯继续头也不回地,问道:“知应,怎么不说话?西凉人这次敢当着大宋、辽国的面,做这些悖逆的事情,想必已是做好了万全之策。朕该怎么办,你能不能替朕想个办法出来?”
这时陈初六的脑袋,也是乱乱哄哄的。西凉前几年遭受重创,这几年恢复过来也是可能的,但也最多是恢复元气罢了,李元昊到底哪里来的底气,敢同时得罪辽和宋?虚张声势,还是花样作死。
想了片刻,陈初六道:“陛下,临此大乱,还是先探明虚实为好。有曹将军在北边,就算赵元昊南下,也不用害怕。就怕中原自己生了内乱,现在急需下旨,严控各地的驻军,不许调动一兵一卒。查整禁军,以防生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