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议论考题的时候,陈初六参与过。会试是从一百二十道考题中选出来二十道题。议论考题时,陈初六便在想,这么多人参与议论,谁要是能全背出来,岂不是相当于大白天下?
但当初孙奭跟陈初六解释说,这样“泄露”考题,正好是给读书人一个温习的范围。毕竟宋朝不像明清,只考朱熹版本的四书五经。宋朝科举考试的范围,十分之广,提前定一个考试范围,更加有益于简拔寒门士子。
可即便是这样,眼前这一份考题,也让陈初六惊讶了。陈初六可是有过目不忘之能的,当初议定的考题,不说全部能记住,可这一百二十道题中,还是至少记住了一百一十道的。
眼下这份考题中,共列了一百五十道题,陈初六记住的一百多道,却是全部名列其中!
这就意味着,这份考题的真实性极高。
更令人惊骇的是,这一百五十道题中,已经被圈出了二十道题。可最后选出的二十道题,连他这个考官也还不知道!
陈初六心想,这最好是骗人的,不然事情可就大了。
进士科,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另需考核判语、公文。帖经墨义,只是小学生玩的把戏,所以议定的一百二十道题,议的只是诗、赋、论、策五道、判语、公文的题。
从一百二十道中,取二十道进入考场,最后随机抽选十道题考试。而且这十道题出现在考场中的时候,或许跟原来的题目是不同的。
比如试论“有无相生”,这是考道德经。北宋崇尚道教,考道德经中的语句,并没有什么稀奇。考生却可以从儒家的角度,解释道德经上的语句。宋以前,儒道互补是常事。
而张士逊觉得这一个考题有些不对劲,他在书堆里翻了一下,找出一本道德经。翻开一看原文,发现上面写的是“有,无之相生”,张士逊觉得这个版本好一些,那么最后的考题就成了试论“有,无之相生。”
看似差了就一个“之”字,但其意思却完全变了。“有无相生”说的是你生我,我生你,循环往复。“有,无之相生”,却说的是,有从无中诞生,无是有的根本。意思不同,自然阐发的议论,也就完全不同了。
又有突然改换题型的,原来是就“建安风骨”写一首诗,最后却是就“建安风骨”写一篇赋。
这是划定考试范围,为的是让士子有所准备。
一百二十道题,很难全部刷一遍。能全部刷一遍,还能刷出佳作来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唯一可能的捷径,就是去找人家捉笔,或者直接让人家做一遍,然后全部背下来。一百二十道题,全部背下来,那又得是什么脑袋?
就算背下来,一旦遇到有最终修改的题,就死翘翘了。考题最终被修改的几率有多大呢?诗、赋、判语、公文这些几率小,而论和策修改的几率则很大。因此,一百二十道题甩出去,问题不大,何况外人看到的,至少也是一百五十道题。
如果将这一百五十道题,缩小到了二十道题,亦或是十道题,再将范围缩小到其中难题和要题,反复练习和找枪,这难度岂不是降低了许多?
这简直就是舞弊嘛!
陈初六越想,却觉得这并非简单的一场舞弊,看着刘沆、高阳问道:“这份考题,你们是从哪里买来的,事关重大,务必要说清楚。”
“东翁,这份考题是思怀拿来的。”
“思怀?”
“没错。”刘沆回到:“思怀在诗社扫地,看到院落中一颗大树底下,落着一份考题。思怀在家里看,被我们无意中看到了。想起东翁在书房中的谈论,觉得有些蹊跷,就拿来给东翁看了。”
“在四为诗社中捡到的?怎么会有人放到这里。”陈初六问道:“思怀在哪里,速速将他唤来。”
没多久,陈思怀走了过来。一问之下,他解释说,这份考题原来很贵,要上百贯才能买到。但眼下却是被抛售贱卖,一份考题,还不如一份汴京晚报贵。
降价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会试一旦开始,这些押题卷就全部一文不值了。这十份昂贵的卷,陡然降价,招致许多读书人争相抢购,虽然没办法准备了,但看上一样,也觉得过瘾。
“这份押题,当真满大街都是?”
“先生,真的满大街都是。”
陈初六表情十分认真,在原地走了几步。他心里想着,这份押题能将议定的一百多道题弄出来,足见其水平不一样。那二十道圈出来的题是不是真的?一旦是真的,那会怎么样。
这份押题十分昂贵,肯定只有富家子弟买得起,贫寒子弟就算现在买了一份,那也没用了。会试考题一旦出来,汴京中的贫寒子弟,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若闹起了要求重考的事,他们这群考官一个也跑不了。泄露考题,更要严查下去,到时候拿谁来顶罪还说不定。
陈初六心里想的还有一个,欧阳修等人没看这些押题,他们怎么能和有这份押题的人去争?那些人提前十几天,便四处找到了先生替他们将题写好,到了考场只需要临场应变便是了。
这可关系到了陈初六的利益,深入一想,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这让他不得不警惕起来。
“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声张。”
见他这般吩咐,刘沆、高阳皆是有些惊讶,问道:“东翁,这么说来,这份押题很准的?”
陈初六深深地看了二人一眼,然后摇摇头:“岂止十分准,简直是准到不正常。一旦这二十道题是对的,就不是朝廷划考试范围了,而是考题泄露,要出大乱子的。”
那二人顿时一副吃惊的模样,骂道:“谁会泄露考题》这等考题,官宦子弟有了之后,便可请名师捉笔。寒门读书人连考题也买不起,只能捧书苦读,这何时有出头之日?这件事情若传出去,不知道激起什么滔天巨浪!”
“能泄露考题的,恐怕也不是一般人吧?”
(未完待续)
但当初孙奭跟陈初六解释说,这样“泄露”考题,正好是给读书人一个温习的范围。毕竟宋朝不像明清,只考朱熹版本的四书五经。宋朝科举考试的范围,十分之广,提前定一个考试范围,更加有益于简拔寒门士子。
可即便是这样,眼前这一份考题,也让陈初六惊讶了。陈初六可是有过目不忘之能的,当初议定的考题,不说全部能记住,可这一百二十道题中,还是至少记住了一百一十道的。
眼下这份考题中,共列了一百五十道题,陈初六记住的一百多道,却是全部名列其中!
这就意味着,这份考题的真实性极高。
更令人惊骇的是,这一百五十道题中,已经被圈出了二十道题。可最后选出的二十道题,连他这个考官也还不知道!
陈初六心想,这最好是骗人的,不然事情可就大了。
进士科,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另需考核判语、公文。帖经墨义,只是小学生玩的把戏,所以议定的一百二十道题,议的只是诗、赋、论、策五道、判语、公文的题。
从一百二十道中,取二十道进入考场,最后随机抽选十道题考试。而且这十道题出现在考场中的时候,或许跟原来的题目是不同的。
比如试论“有无相生”,这是考道德经。北宋崇尚道教,考道德经中的语句,并没有什么稀奇。考生却可以从儒家的角度,解释道德经上的语句。宋以前,儒道互补是常事。
而张士逊觉得这一个考题有些不对劲,他在书堆里翻了一下,找出一本道德经。翻开一看原文,发现上面写的是“有,无之相生”,张士逊觉得这个版本好一些,那么最后的考题就成了试论“有,无之相生。”
看似差了就一个“之”字,但其意思却完全变了。“有无相生”说的是你生我,我生你,循环往复。“有,无之相生”,却说的是,有从无中诞生,无是有的根本。意思不同,自然阐发的议论,也就完全不同了。
又有突然改换题型的,原来是就“建安风骨”写一首诗,最后却是就“建安风骨”写一篇赋。
这是划定考试范围,为的是让士子有所准备。
一百二十道题,很难全部刷一遍。能全部刷一遍,还能刷出佳作来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唯一可能的捷径,就是去找人家捉笔,或者直接让人家做一遍,然后全部背下来。一百二十道题,全部背下来,那又得是什么脑袋?
就算背下来,一旦遇到有最终修改的题,就死翘翘了。考题最终被修改的几率有多大呢?诗、赋、判语、公文这些几率小,而论和策修改的几率则很大。因此,一百二十道题甩出去,问题不大,何况外人看到的,至少也是一百五十道题。
如果将这一百五十道题,缩小到了二十道题,亦或是十道题,再将范围缩小到其中难题和要题,反复练习和找枪,这难度岂不是降低了许多?
这简直就是舞弊嘛!
陈初六越想,却觉得这并非简单的一场舞弊,看着刘沆、高阳问道:“这份考题,你们是从哪里买来的,事关重大,务必要说清楚。”
“东翁,这份考题是思怀拿来的。”
“思怀?”
“没错。”刘沆回到:“思怀在诗社扫地,看到院落中一颗大树底下,落着一份考题。思怀在家里看,被我们无意中看到了。想起东翁在书房中的谈论,觉得有些蹊跷,就拿来给东翁看了。”
“在四为诗社中捡到的?怎么会有人放到这里。”陈初六问道:“思怀在哪里,速速将他唤来。”
没多久,陈思怀走了过来。一问之下,他解释说,这份考题原来很贵,要上百贯才能买到。但眼下却是被抛售贱卖,一份考题,还不如一份汴京晚报贵。
降价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会试一旦开始,这些押题卷就全部一文不值了。这十份昂贵的卷,陡然降价,招致许多读书人争相抢购,虽然没办法准备了,但看上一样,也觉得过瘾。
“这份押题,当真满大街都是?”
“先生,真的满大街都是。”
陈初六表情十分认真,在原地走了几步。他心里想着,这份押题能将议定的一百多道题弄出来,足见其水平不一样。那二十道圈出来的题是不是真的?一旦是真的,那会怎么样。
这份押题十分昂贵,肯定只有富家子弟买得起,贫寒子弟就算现在买了一份,那也没用了。会试考题一旦出来,汴京中的贫寒子弟,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若闹起了要求重考的事,他们这群考官一个也跑不了。泄露考题,更要严查下去,到时候拿谁来顶罪还说不定。
陈初六心里想的还有一个,欧阳修等人没看这些押题,他们怎么能和有这份押题的人去争?那些人提前十几天,便四处找到了先生替他们将题写好,到了考场只需要临场应变便是了。
这可关系到了陈初六的利益,深入一想,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这让他不得不警惕起来。
“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声张。”
见他这般吩咐,刘沆、高阳皆是有些惊讶,问道:“东翁,这么说来,这份押题很准的?”
陈初六深深地看了二人一眼,然后摇摇头:“岂止十分准,简直是准到不正常。一旦这二十道题是对的,就不是朝廷划考试范围了,而是考题泄露,要出大乱子的。”
那二人顿时一副吃惊的模样,骂道:“谁会泄露考题》这等考题,官宦子弟有了之后,便可请名师捉笔。寒门读书人连考题也买不起,只能捧书苦读,这何时有出头之日?这件事情若传出去,不知道激起什么滔天巨浪!”
“能泄露考题的,恐怕也不是一般人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