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昭常与秦国开始谈判的时候,另一边,屈原也已经到了齐国临淄,并在齐国右丞相田文的亲自接待引导下,在齐宫面见了齐王。
只是,对屈原提出的齐楚两国再次讲和并结盟的提议,齐王地并没有当场答应下来。
对于齐王地的疑虑,屈原心中有数,之前的二十几年里,楚国屡屡发起合纵联盟围攻齐国,楚国的军队都已经包围了齐鲁之地的南面门户郯城。
接着,楚国在伐齐过程中,突然袭击了盟友越国,并在两月间占领了淮水以南的越国全境。
而与此同时,齐国则趁楚国势力向南收缩之际,顺势收复了所有的失地,并占据了越国的淮北地。
接下来,齐楚两国隔淮水对持后,齐国前后三次组织连横联盟伐楚。
而楚国在第一次被围攻中,汉中上庸两郡被夺,差点汉北之地不守。
第二次,楚国痛失淮北之地千余里,差点被五国赶到淮水之南。
第三次,楚国苦战近年,在汉北郡叶郡两地被打残,以及令尹昭雎亲自一身为饵的情况下,这才大破齐魏宋三国联军,勉强击退了五国联盟。
可以说,这二十年来,齐楚两国一直都在交战中度过,现在他冒然前来请求齐楚讲和并结盟,也难怪齐王会迟疑。
不过对于齐楚两国能否能够讲和甚至是结盟,屈原也有足够的信心。
一则齐国这一战失败,实力出现损伤。
二则齐楚两国之间还隔了一个宋国,想来经过之前的三次伐楚,齐国上下已经意识到宋国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齐楚交战。
三则现在楚国手中还有齐国的六万降军呢!
于是,屈原在住进齐国的宾馆后,先是携带重礼,以接子学生的名义拜访了接子好友现任齐国左丞相季子,并在离去之前提出了想要参观稷下学宫的请求,得到了季子的肯定答复后,屈原这才心满意足的返回宾馆。
回到宾馆,屈原便接到了田文邀请他参与宴会的请帖。
这不是屈原初次来齐国了,二十多年前,屈原刚刚被楚王提拔时,就是专门负责外交的,当时他就多次往来齐国,并在他的极力促成下,齐楚两国达成了同盟。
那时起,他就与齐国的田氏宗亲以及稷下学宫的诸子有联系。
现在田文这个田氏宗亲首领发出的邀请,屈原自然不会拒绝。
当天夜里,屈原参加了齐国右丞相田文举行的盛大宴会,并受到了诸多田氏宗亲的热烈欢迎。
次日,屈原在此拜访了左丞相季子,然后两人同乘一车到了齐国的稷下学宫,接着季子在前,屈原微微落后半个身位,跟在季子身后走进学宫。
一进入学宫,屈原大略的将学宫内的情况扫视一遍,便从往来的学宫学子身上明显感到一股活力。这是不同于楚国大学中贵族子弟的浮夸攀比之风,也不同于楚国太学学子的略感庄重紧迫之风,这是一股充满着生机热情的活力。
见此,屈原脸色顿时一正。
之前他在楚国时听说齐王地排斥贤者,连闻名天下的邹衍与苏代都驱逐了。他本以为,以齐王对贤者的苛求完美,会导致齐国稷下学宫的诸子会与齐王疏远,以至于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宫中也会充斥着压抑以及凝重。
但现在看来,齐王地的苛求,并没有传递到学宫中来,否则学宫中的学子,脸上也不会大都神采奕奕,充满着自信与活力。
此时,走在前面的季子见屈原进入学宫后,脸色瞬间变得肃然起来,不禁自得地问道:“屈子有二十多年未曾来我学宫参观,不知现在以为此时的学宫比之当初如何?”
屈原闻言笑着应道:“眼下的学宫更胜往昔了,二十多年前,平也曾多次参观学宫,但那时的学宫学子,却不如现在学子数量多。”
说着,屈原有问道:“先生,在下上次来学宫之时,当时学宫中有受大夫之禄者七十余人,诸子上百人,可谓群英荟萃。论规模之大,论学问之广,论学子之多,学宫都远远超过了昔日魏国盛极一时的西河学派,堪称天下学问之中心。
现在学宫中学子更胜当年,想来学宫也是更受齐王信重了,不知此时学宫中受上大夫之禄者,比之当年如何?是否达到了百人?”
季子一听屈原询问,眼神中得意瞬间凝固,只是此时他正目视前方,微微落后他半个身位的屈原,也并未察觉到他眼神的变化。
对于屈原所所问的受上大夫之禄者,乃是学宫诸子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在学宫教授弟子,讲解学问,而且还可以直接向齐王献策问对,乃是齐王的重要参谋。
昔日齐宣王还在时,学宫的鼎盛时期,同时享受上大夫之禄的诸子达到了七十六人,而他季真也是其中之一。
只是,现在的齐王即位后,虽然也信重学宫,但随着原本诸子中一些人的故去,一些人的离去,再加上齐王地对授予诸子上大夫之禄较为苛责,导致现在受禄的诸子已经不足六十人。
从这方面来说,虽然学宫的学子增多了,但是受禄诸子的减少,无异于学宫已经走向了衰弱。
当然,这话可不能对抱着打探虚实目的的屈原说,季子只是一手抚须,自鸣得意的道:“唉,天下贤者何其少也,虽然我学宫号称汇聚了天下大半的大贤,但学宫中的受禄者依旧不足百人。”
接着,季子不等屈原开口,主动问道:“屈子,在下在接子的来信看到,楚王二十年前曾效仿稷下学宫,在郢都之外设立了太学,二十年过去了,不知楚国太学比之我稷下学宫如何?”
屈原闻言,坦荡的摇头道:“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太学虽设立二十年,甚至寡君也多次邀请楚地各大学派的诸子前去太学讲学,但是敝国的太学比起学宫的盛况,依旧大为不如。”
说着,屈原又感叹道:“不仅是我太学比不上学宫,已经衰弱的西河学派,声名显著的清溪学派,鲁国的儒学等等,全都不如学宫远矣。”
季子听着屈原的感叹,不由笑着点了点头。
学宫虽然有衰弱的趋势,但是比起天下的其他学派,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想着,季子心情愉悦的伸出右手指引道:“屈子来,在下带屈子去看看我学宫最精彩的地方。”
说话间,二人走了没多远,便来到一个较为空旷的地方。
屈原一到这里,顿时精神一振,季子带他来的地方,正是最想来的地方:稷下学宫的辩论之地,是各大学派的交锋之地,同时也是齐国乃至整个天下各种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地方。
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许多诸子都曾得到启发,然后推陈纳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对于这里,屈原向往久矣。
只是,屈原到了这里后,脚还没站稳,各种声音便飘到他的耳中。
“淮水之战为何三国惨败?”
“五国伐楚为何失败?”
“楚国何以在第三次伐楚之战中取胜?”
“···”
一听众人的议论声,屈原顿时为之愕然。
(未完待续)
只是,对屈原提出的齐楚两国再次讲和并结盟的提议,齐王地并没有当场答应下来。
对于齐王地的疑虑,屈原心中有数,之前的二十几年里,楚国屡屡发起合纵联盟围攻齐国,楚国的军队都已经包围了齐鲁之地的南面门户郯城。
接着,楚国在伐齐过程中,突然袭击了盟友越国,并在两月间占领了淮水以南的越国全境。
而与此同时,齐国则趁楚国势力向南收缩之际,顺势收复了所有的失地,并占据了越国的淮北地。
接下来,齐楚两国隔淮水对持后,齐国前后三次组织连横联盟伐楚。
而楚国在第一次被围攻中,汉中上庸两郡被夺,差点汉北之地不守。
第二次,楚国痛失淮北之地千余里,差点被五国赶到淮水之南。
第三次,楚国苦战近年,在汉北郡叶郡两地被打残,以及令尹昭雎亲自一身为饵的情况下,这才大破齐魏宋三国联军,勉强击退了五国联盟。
可以说,这二十年来,齐楚两国一直都在交战中度过,现在他冒然前来请求齐楚讲和并结盟,也难怪齐王会迟疑。
不过对于齐楚两国能否能够讲和甚至是结盟,屈原也有足够的信心。
一则齐国这一战失败,实力出现损伤。
二则齐楚两国之间还隔了一个宋国,想来经过之前的三次伐楚,齐国上下已经意识到宋国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齐楚交战。
三则现在楚国手中还有齐国的六万降军呢!
于是,屈原在住进齐国的宾馆后,先是携带重礼,以接子学生的名义拜访了接子好友现任齐国左丞相季子,并在离去之前提出了想要参观稷下学宫的请求,得到了季子的肯定答复后,屈原这才心满意足的返回宾馆。
回到宾馆,屈原便接到了田文邀请他参与宴会的请帖。
这不是屈原初次来齐国了,二十多年前,屈原刚刚被楚王提拔时,就是专门负责外交的,当时他就多次往来齐国,并在他的极力促成下,齐楚两国达成了同盟。
那时起,他就与齐国的田氏宗亲以及稷下学宫的诸子有联系。
现在田文这个田氏宗亲首领发出的邀请,屈原自然不会拒绝。
当天夜里,屈原参加了齐国右丞相田文举行的盛大宴会,并受到了诸多田氏宗亲的热烈欢迎。
次日,屈原在此拜访了左丞相季子,然后两人同乘一车到了齐国的稷下学宫,接着季子在前,屈原微微落后半个身位,跟在季子身后走进学宫。
一进入学宫,屈原大略的将学宫内的情况扫视一遍,便从往来的学宫学子身上明显感到一股活力。这是不同于楚国大学中贵族子弟的浮夸攀比之风,也不同于楚国太学学子的略感庄重紧迫之风,这是一股充满着生机热情的活力。
见此,屈原脸色顿时一正。
之前他在楚国时听说齐王地排斥贤者,连闻名天下的邹衍与苏代都驱逐了。他本以为,以齐王对贤者的苛求完美,会导致齐国稷下学宫的诸子会与齐王疏远,以至于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宫中也会充斥着压抑以及凝重。
但现在看来,齐王地的苛求,并没有传递到学宫中来,否则学宫中的学子,脸上也不会大都神采奕奕,充满着自信与活力。
此时,走在前面的季子见屈原进入学宫后,脸色瞬间变得肃然起来,不禁自得地问道:“屈子有二十多年未曾来我学宫参观,不知现在以为此时的学宫比之当初如何?”
屈原闻言笑着应道:“眼下的学宫更胜往昔了,二十多年前,平也曾多次参观学宫,但那时的学宫学子,却不如现在学子数量多。”
说着,屈原有问道:“先生,在下上次来学宫之时,当时学宫中有受大夫之禄者七十余人,诸子上百人,可谓群英荟萃。论规模之大,论学问之广,论学子之多,学宫都远远超过了昔日魏国盛极一时的西河学派,堪称天下学问之中心。
现在学宫中学子更胜当年,想来学宫也是更受齐王信重了,不知此时学宫中受上大夫之禄者,比之当年如何?是否达到了百人?”
季子一听屈原询问,眼神中得意瞬间凝固,只是此时他正目视前方,微微落后他半个身位的屈原,也并未察觉到他眼神的变化。
对于屈原所所问的受上大夫之禄者,乃是学宫诸子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在学宫教授弟子,讲解学问,而且还可以直接向齐王献策问对,乃是齐王的重要参谋。
昔日齐宣王还在时,学宫的鼎盛时期,同时享受上大夫之禄的诸子达到了七十六人,而他季真也是其中之一。
只是,现在的齐王即位后,虽然也信重学宫,但随着原本诸子中一些人的故去,一些人的离去,再加上齐王地对授予诸子上大夫之禄较为苛责,导致现在受禄的诸子已经不足六十人。
从这方面来说,虽然学宫的学子增多了,但是受禄诸子的减少,无异于学宫已经走向了衰弱。
当然,这话可不能对抱着打探虚实目的的屈原说,季子只是一手抚须,自鸣得意的道:“唉,天下贤者何其少也,虽然我学宫号称汇聚了天下大半的大贤,但学宫中的受禄者依旧不足百人。”
接着,季子不等屈原开口,主动问道:“屈子,在下在接子的来信看到,楚王二十年前曾效仿稷下学宫,在郢都之外设立了太学,二十年过去了,不知楚国太学比之我稷下学宫如何?”
屈原闻言,坦荡的摇头道:“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太学虽设立二十年,甚至寡君也多次邀请楚地各大学派的诸子前去太学讲学,但是敝国的太学比起学宫的盛况,依旧大为不如。”
说着,屈原又感叹道:“不仅是我太学比不上学宫,已经衰弱的西河学派,声名显著的清溪学派,鲁国的儒学等等,全都不如学宫远矣。”
季子听着屈原的感叹,不由笑着点了点头。
学宫虽然有衰弱的趋势,但是比起天下的其他学派,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想着,季子心情愉悦的伸出右手指引道:“屈子来,在下带屈子去看看我学宫最精彩的地方。”
说话间,二人走了没多远,便来到一个较为空旷的地方。
屈原一到这里,顿时精神一振,季子带他来的地方,正是最想来的地方:稷下学宫的辩论之地,是各大学派的交锋之地,同时也是齐国乃至整个天下各种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地方。
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许多诸子都曾得到启发,然后推陈纳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对于这里,屈原向往久矣。
只是,屈原到了这里后,脚还没站稳,各种声音便飘到他的耳中。
“淮水之战为何三国惨败?”
“五国伐楚为何失败?”
“楚国何以在第三次伐楚之战中取胜?”
“···”
一听众人的议论声,屈原顿时为之愕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