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音来的突然,魏王立即向殿中看去,却见上大夫如耳从群臣中走出来,在殿中拱手行礼。
“大王,正如相国所说,齐藤两国的好意我们魏国不应该拒绝,应该派出大臣前去滕国担任相国。以此警告残暴的宋国不要再打滕国的主意。但是,关于滕相的人选,臣以为还要有待商榷。”
听见如耳对公子宁担任滕相有异议,田文立即开口道:“上大夫,不知你是认为公子宁才能不足以担任滕相,还是我魏国之内还有更好的人选呢?”
魏王闻言立即迟疑的看着如耳。
公子宁乃是他喜爱的公子,饱受儒家熏陶,才能出众,怎么可能才能不足。
至于更好的人选,除了魏王喜爱的公子宁,更好的人质自然就是太子。
但让太子去做齐国做人质,这究竟是齐国有求与魏国还是魏国求齐国,齐国付出的代价,还不足以让魏国的太子做出牺牲。
还是说如耳反对齐魏两国交好?
想着,魏王的眼神顿时一变。
“不敢。”如耳向田文一拱手,接着开口道:“以公子的才能,做一个滕相自然是游刃有余的事情。只是,在下之所以说公子宁不适合,而是另有原因。”
说着,如耳走到议题的主角公子宁面前,拱手行礼道:“公子,在下并非是质疑公子的治国之能,而是有一个问题要请公子赐教。”
公子宁巍巍有君子之风,并未因如耳的反对而恼怒,而是平静的问道:“上大夫尽管询问。”
如耳点了点头,问道:“若是公子担任滕相,遭到他国重兵来攻,公子如何应对。”
滕国四周,不是齐国就是宋国,若是宋国来袭,甚至楚宋联军来袭,怎么办?
公子宁张口道:“滕国实力弱小,周围俱是大国,若是敌国来袭,滕国定然无法对抗,只能将百姓安置在城中,然后死守滕城以待援军。”
如耳再问道:“若是援军被他国牵制,公子困守孤城,而援军久久未至,则如何?”
公子宁理所当然的道:“那本公子自然是与滕城共存亡了。”
殿中众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
虽然公子宁回答并无出彩之处,但是一个共存亡,却表达了魏国公子的气节。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君辱臣死,这是应该的。
如耳从公子宁口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点了点头,没有继续问下,而是向公子宁拱手道:“公子高义。”
说着,不待公子宁回礼,便再次回到殿中,向魏王行礼道:“大王,这就是臣担心的地方,不担心公子不能治理滕国,只担心公子在滕国遇险。”
说完,如耳脸色露出忧色,向魏王拜道:“大王,那滕城现在还处在齐楚双方的对持中,危险匆匆,若是公子去了滕城,万一事有不协。大王,那宋王可是已经将仁义之名遍传天下的滕君都杀害了的,他连滕君都不放在心上,更何况是滕相呢。那宋王可是出了名的····”
如耳的话充满着担忧之色,好像一副全然为公子宁考虑的样子,魏国的大臣认为这是应该的。
但,仇液身为宋使,听到如耳在宋使面前诽谤宋王,立即剧烈的咳嗽了两声,打断了如耳的话。
魏王听到如耳的话,接着又听到仇液的咳嗽神,看了看如耳,又看了看仇液,接着目光投向公子宁。
看着公子宁清秀的面庞,魏王顿时一滞,陷入迟疑中。
公子宁见魏王迟疑的看了过来,立即行礼道:“大王,滕国现在战云密布,正因为如此,才需要魏国的支持,以振奋人心。臣身为魏国公子,在魏国的地位可以说的上很高了。只要臣到了滕地,必能极大的鼓舞滕地百姓的抵抗之心。如此,滕国有了齐魏两国的支持,必能坚定的抵抗来自任何地方的攻击。”
顿了顿,公子宁又开口道:“再说,若是魏国一听说滕国危险,就换下了魏国公子,然后用魏国大臣替代,这件事情若是传出去了,臣背负胆小不孝之名事小,魏国以及大王背负不仁之名事大,请大王详查。”
魏王听公子坚持要去藤国,不禁心里一僵。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他自己的儿子,魏王还是了解的,脾气倔的很,说与滕国共存亡,就肯定说到做到的。
若是公子宁死战不退,那么后果会怎么样。
一想到宋王的为人,魏王顿时心中打了一个寒碜。
话说宋王这个人,可是胆大妄为,年轻的时候十分勇武,号称力能屈伸铁钩,因对做宋公的哥哥不满,于是直接起兵赶走了做了四十一年宋公的哥哥宋剔成,自己做宋公。
后来,各国相互尊王,连中山国都称王了,但没有带宋王一起。于是,宋王怒了,趁各国正在组织围攻秦国,自己称王了。各国虽然对宋国此举不满,但是因为正准备攻打秦国,只好捏鼻子认了。
滕君声名远播,在滕国声望甚高,但是宋王毫不顾忌,不仅没有用滕君收买百姓之心,而是直接把他做掉了。
对于这样一个百无禁忌,喜好全凭一心的宋王,魏王心中还真有一些担忧。
万一齐魏联军与楚宋联军的对战中战败,宋国重新夺回滕城,那么在滕国的公子宁说不定就真的被宋王一刀砍了,以对魏国进行报复。
想着,魏王的目光便从公子宁身上转向如耳,问道:“滕城虽然危险,但是寡人哪里会舍不得自己的儿子,而用其他大臣代替呢,此言不妥。”
此话一出,公子宁松了一口气,而田文面色一僵,被魏王注视的如耳更是露出大喜之色。
此言不妥四字,道尽魏王的心声。
用其他大臣代替公子宁的事情,魏王答应了,但是不能用滕国危险这个理由,他魏王不是舍不得儿子的人。
如耳立即拱手道:“大王,如今滕薛之地,数十万齐楚大军正在对持,战事一触即发。而齐国乃是我们的盟友,而楚国同样也是我们的盟友,我们魏国此刻向滕国派出一位大臣,目的是为了保住滕国,接下来就是对齐楚两国劝和。
所以,臣以为现在应该派出一个经验丰富,老成谋国的重臣前去担任滕相,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魏国的诚意。”
(未完待续)
“大王,正如相国所说,齐藤两国的好意我们魏国不应该拒绝,应该派出大臣前去滕国担任相国。以此警告残暴的宋国不要再打滕国的主意。但是,关于滕相的人选,臣以为还要有待商榷。”
听见如耳对公子宁担任滕相有异议,田文立即开口道:“上大夫,不知你是认为公子宁才能不足以担任滕相,还是我魏国之内还有更好的人选呢?”
魏王闻言立即迟疑的看着如耳。
公子宁乃是他喜爱的公子,饱受儒家熏陶,才能出众,怎么可能才能不足。
至于更好的人选,除了魏王喜爱的公子宁,更好的人质自然就是太子。
但让太子去做齐国做人质,这究竟是齐国有求与魏国还是魏国求齐国,齐国付出的代价,还不足以让魏国的太子做出牺牲。
还是说如耳反对齐魏两国交好?
想着,魏王的眼神顿时一变。
“不敢。”如耳向田文一拱手,接着开口道:“以公子的才能,做一个滕相自然是游刃有余的事情。只是,在下之所以说公子宁不适合,而是另有原因。”
说着,如耳走到议题的主角公子宁面前,拱手行礼道:“公子,在下并非是质疑公子的治国之能,而是有一个问题要请公子赐教。”
公子宁巍巍有君子之风,并未因如耳的反对而恼怒,而是平静的问道:“上大夫尽管询问。”
如耳点了点头,问道:“若是公子担任滕相,遭到他国重兵来攻,公子如何应对。”
滕国四周,不是齐国就是宋国,若是宋国来袭,甚至楚宋联军来袭,怎么办?
公子宁张口道:“滕国实力弱小,周围俱是大国,若是敌国来袭,滕国定然无法对抗,只能将百姓安置在城中,然后死守滕城以待援军。”
如耳再问道:“若是援军被他国牵制,公子困守孤城,而援军久久未至,则如何?”
公子宁理所当然的道:“那本公子自然是与滕城共存亡了。”
殿中众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
虽然公子宁回答并无出彩之处,但是一个共存亡,却表达了魏国公子的气节。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君辱臣死,这是应该的。
如耳从公子宁口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点了点头,没有继续问下,而是向公子宁拱手道:“公子高义。”
说着,不待公子宁回礼,便再次回到殿中,向魏王行礼道:“大王,这就是臣担心的地方,不担心公子不能治理滕国,只担心公子在滕国遇险。”
说完,如耳脸色露出忧色,向魏王拜道:“大王,那滕城现在还处在齐楚双方的对持中,危险匆匆,若是公子去了滕城,万一事有不协。大王,那宋王可是已经将仁义之名遍传天下的滕君都杀害了的,他连滕君都不放在心上,更何况是滕相呢。那宋王可是出了名的····”
如耳的话充满着担忧之色,好像一副全然为公子宁考虑的样子,魏国的大臣认为这是应该的。
但,仇液身为宋使,听到如耳在宋使面前诽谤宋王,立即剧烈的咳嗽了两声,打断了如耳的话。
魏王听到如耳的话,接着又听到仇液的咳嗽神,看了看如耳,又看了看仇液,接着目光投向公子宁。
看着公子宁清秀的面庞,魏王顿时一滞,陷入迟疑中。
公子宁见魏王迟疑的看了过来,立即行礼道:“大王,滕国现在战云密布,正因为如此,才需要魏国的支持,以振奋人心。臣身为魏国公子,在魏国的地位可以说的上很高了。只要臣到了滕地,必能极大的鼓舞滕地百姓的抵抗之心。如此,滕国有了齐魏两国的支持,必能坚定的抵抗来自任何地方的攻击。”
顿了顿,公子宁又开口道:“再说,若是魏国一听说滕国危险,就换下了魏国公子,然后用魏国大臣替代,这件事情若是传出去了,臣背负胆小不孝之名事小,魏国以及大王背负不仁之名事大,请大王详查。”
魏王听公子坚持要去藤国,不禁心里一僵。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他自己的儿子,魏王还是了解的,脾气倔的很,说与滕国共存亡,就肯定说到做到的。
若是公子宁死战不退,那么后果会怎么样。
一想到宋王的为人,魏王顿时心中打了一个寒碜。
话说宋王这个人,可是胆大妄为,年轻的时候十分勇武,号称力能屈伸铁钩,因对做宋公的哥哥不满,于是直接起兵赶走了做了四十一年宋公的哥哥宋剔成,自己做宋公。
后来,各国相互尊王,连中山国都称王了,但没有带宋王一起。于是,宋王怒了,趁各国正在组织围攻秦国,自己称王了。各国虽然对宋国此举不满,但是因为正准备攻打秦国,只好捏鼻子认了。
滕君声名远播,在滕国声望甚高,但是宋王毫不顾忌,不仅没有用滕君收买百姓之心,而是直接把他做掉了。
对于这样一个百无禁忌,喜好全凭一心的宋王,魏王心中还真有一些担忧。
万一齐魏联军与楚宋联军的对战中战败,宋国重新夺回滕城,那么在滕国的公子宁说不定就真的被宋王一刀砍了,以对魏国进行报复。
想着,魏王的目光便从公子宁身上转向如耳,问道:“滕城虽然危险,但是寡人哪里会舍不得自己的儿子,而用其他大臣代替呢,此言不妥。”
此话一出,公子宁松了一口气,而田文面色一僵,被魏王注视的如耳更是露出大喜之色。
此言不妥四字,道尽魏王的心声。
用其他大臣代替公子宁的事情,魏王答应了,但是不能用滕国危险这个理由,他魏王不是舍不得儿子的人。
如耳立即拱手道:“大王,如今滕薛之地,数十万齐楚大军正在对持,战事一触即发。而齐国乃是我们的盟友,而楚国同样也是我们的盟友,我们魏国此刻向滕国派出一位大臣,目的是为了保住滕国,接下来就是对齐楚两国劝和。
所以,臣以为现在应该派出一个经验丰富,老成谋国的重臣前去担任滕相,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魏国的诚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