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魏国向我楚国求援。不知众卿以为如何应对。”
之前楚国上下没有想到秦齐两国会联合攻魏,如今现在事情发生之后,立即就令楚国上下全都认识到了魏国对楚国的重要性,那是无与伦比的。
这还要超过正在与秦国对持的韩国。
失去魏国,韩国先不说,但是赵燕两国面对秦齐的围攻,肯定会倒戈的。
在燕赵两国叛变联盟的情况下,韩国这个国家不用多说,肯定也会叛变的。
楚国仿佛已经看见一个反楚联盟的形成。
虽然对于反楚联盟楚国上下早就有心里准备,但是现在就形成,那对楚国来说,这是致命的灾难。
陈轸建议道:“大王,无论是汾阴还是濮水,全都离楚国太远。而且问题的关键是,秦国如今的主攻方向依旧不明,攻打汾阴的秦军现在只有十万,而函谷关的秦军也有十万,所以司马在宛城聚集的兵力不可轻动,必需严防秦军大举围攻宜阳。”
“而且魏国主力在西部防守,加上河水天险渡河困难,秦国短时间内无法攻克汾阴,以及汾阴南方的蒲坂渡口。这一路,我们可以暂时忽略。”
“至于齐国的军队,匡章在下邳的军队是齐国临淄的精锐,好在柱国的劫掠行为,已经把莒大夫手中的军队吸引过去。”
“而攻打魏国的军队,乃是齐国从临淄与平陆征召的军队,现在齐国还有余力的地方,只剩下即墨与高唐两地。高唐在北,需要防备赵国,可是如今赵国正在与中山大战,所以高唐的兵力,是有可能南下增援的。即墨在齐长城以北,临淄以西,东面临海,即墨大夫手中握有齐国精锐,也是可以随时增援。”
“即墨与高唐因为离魏国较远,所以齐国偷袭魏国的时候,并没有从这两地调兵,但是现在则不同了,我楚国想要救援魏国,必需考虑这两个地方的齐国援兵。”
“而要想支援魏国的东部,那么有两条路,其一是从我楚国的陈地,经陆路横穿魏国。第二条路是走水路,经泗水进入濮水,很快就能支援成陵君。”
“只是泗水不仅要经过数个小国以及宋国,关键是柱国所部的军队还在淮北与匡章所部激战,匡章在下邳城已经卡住泗水,柱国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通过泗水。”
熊槐闻言道:“也就是说我们只能从陈地出兵了。”
楚国的陈地北面就是魏国,是楚国防备以及进攻魏国的重要基地。
熊槐道:“魏国对我楚国关系重大,不容有失,因此寡人打算支援魏国,派出一位重臣前往。”
熊槐扫了一遍群臣,昭雎景翠全都派出去了,现在的重臣,除了唐昧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其他人差不多和自己半斤八两。
而公孙衍为自己的训练的亲卫,不仅人少还没有成型,而且连装备都没有弄齐,不提也罢。
看着一旁的唐昧道:“司败,寡人欲以卿为将,前去救援魏国。”
唐昧应道:“臣领命。”
熊槐沉声道:“江淮之间的兵力已经被柱国调走,而邓宛叶的兵力还要应对函谷关的秦军,寡人从郢都再次征召五万兵力,并从在陈蔡之地征召五万兵力,共十万大军驰援魏国,不可让魏国倒向秦齐联盟。”
随着战争机器的开动,楚国各地再次被动员起来。
魏国大梁。
田需拿着各国的消息:“大王,楚国已经答应出兵,并且以唐昧为主将,领兵十万驰援成陵君。”
“韩国因为函谷关的秦军动向不明,只能从新郑调兵三万前来支援,但是韩军太少,所以韩王决定将会回合楚军后,组成联军一并驰援成陵君。”
“而宋国以士卒疲敝为由,表示无法出兵相助,但是宋国已经从陶地调出大量的物资送给成陵君,表示对魏国支持。”
“而且宋王愿意居中调停。”
“调停?”魏王破口骂道:“宋王这个墙头草,上次魏宋两国联军伐齐时,他就与齐国勾勾搭搭,不仅接受了齐国的粮食、城池,与齐国停战,而且齐国的属国滕国也被宋国吞了。如此这般巧合,要说齐宋两国背后没有龌龊,寡人不信。”
“哼,爱来不来。”魏王冷哼一声:“即便宋王愿意出兵相助,寡人还担心宋国像偷袭齐国那样偷袭寡人,不来也罢。”
田需对魏王的愤怒没有任何回应。
“大王,而燕国则以虚弱为由,表示只能帮忙牵制齐国的北部兵力,并且将会继续攻打齐国的盟友中山国。”
“赵国也是一样,表示愿意牵制秦国的上郡、齐国高唐的兵力,并且表示可以增兵中山国,只要中山国愿意赔礼道歉割地赔款并与齐国绝交,那么赵国的兵力就会立即东向伐齐。”
“可恨可恼。”魏国大怒道:“天下本无事,燕赵首祸乱,齐秦两国不去教训燕赵,结果却是我魏国莫名其妙的挨刀,这天理何在?”
魏王原地饶了数圈,大声诅咒道:“赵王不仁燕王不义,寡人诅咒燕赵两国大败于中山国,兵败地削,否则难解寡人之恨。”
田需在一旁默然无语。
“相国。”魏王停顿许久,才道:“不知成陵君那边如何了?”
田需答道:“大王,齐国攻势凶猛,我们夺取的齐国七城,如今已经全部沦陷。成陵君兵少,一开始就在濮水布防,没有前去救援范县。在齐军攻克范县时,已经在濮水布防完毕,并将东方的军队撤回濮水以西,如今正与齐军在濮水对持。”
“而卫君已经施行坚壁清野的计划,把卫国所有的兵力全都集中在濮阳,以掩护成陵君左翼。另外宋国虽然没有出兵相助,但是面对齐国的大军,同样惶恐,已经封锁济水。可是宋国意图不明,成陵君在右翼上依然有所防备···”
魏王点点头,而后,突然问道:“相国,若是成陵君顶不住齐国,寡人应该如何是好?”
田需:“······”
(未完待续)
之前楚国上下没有想到秦齐两国会联合攻魏,如今现在事情发生之后,立即就令楚国上下全都认识到了魏国对楚国的重要性,那是无与伦比的。
这还要超过正在与秦国对持的韩国。
失去魏国,韩国先不说,但是赵燕两国面对秦齐的围攻,肯定会倒戈的。
在燕赵两国叛变联盟的情况下,韩国这个国家不用多说,肯定也会叛变的。
楚国仿佛已经看见一个反楚联盟的形成。
虽然对于反楚联盟楚国上下早就有心里准备,但是现在就形成,那对楚国来说,这是致命的灾难。
陈轸建议道:“大王,无论是汾阴还是濮水,全都离楚国太远。而且问题的关键是,秦国如今的主攻方向依旧不明,攻打汾阴的秦军现在只有十万,而函谷关的秦军也有十万,所以司马在宛城聚集的兵力不可轻动,必需严防秦军大举围攻宜阳。”
“而且魏国主力在西部防守,加上河水天险渡河困难,秦国短时间内无法攻克汾阴,以及汾阴南方的蒲坂渡口。这一路,我们可以暂时忽略。”
“至于齐国的军队,匡章在下邳的军队是齐国临淄的精锐,好在柱国的劫掠行为,已经把莒大夫手中的军队吸引过去。”
“而攻打魏国的军队,乃是齐国从临淄与平陆征召的军队,现在齐国还有余力的地方,只剩下即墨与高唐两地。高唐在北,需要防备赵国,可是如今赵国正在与中山大战,所以高唐的兵力,是有可能南下增援的。即墨在齐长城以北,临淄以西,东面临海,即墨大夫手中握有齐国精锐,也是可以随时增援。”
“即墨与高唐因为离魏国较远,所以齐国偷袭魏国的时候,并没有从这两地调兵,但是现在则不同了,我楚国想要救援魏国,必需考虑这两个地方的齐国援兵。”
“而要想支援魏国的东部,那么有两条路,其一是从我楚国的陈地,经陆路横穿魏国。第二条路是走水路,经泗水进入濮水,很快就能支援成陵君。”
“只是泗水不仅要经过数个小国以及宋国,关键是柱国所部的军队还在淮北与匡章所部激战,匡章在下邳城已经卡住泗水,柱国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通过泗水。”
熊槐闻言道:“也就是说我们只能从陈地出兵了。”
楚国的陈地北面就是魏国,是楚国防备以及进攻魏国的重要基地。
熊槐道:“魏国对我楚国关系重大,不容有失,因此寡人打算支援魏国,派出一位重臣前往。”
熊槐扫了一遍群臣,昭雎景翠全都派出去了,现在的重臣,除了唐昧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其他人差不多和自己半斤八两。
而公孙衍为自己的训练的亲卫,不仅人少还没有成型,而且连装备都没有弄齐,不提也罢。
看着一旁的唐昧道:“司败,寡人欲以卿为将,前去救援魏国。”
唐昧应道:“臣领命。”
熊槐沉声道:“江淮之间的兵力已经被柱国调走,而邓宛叶的兵力还要应对函谷关的秦军,寡人从郢都再次征召五万兵力,并从在陈蔡之地征召五万兵力,共十万大军驰援魏国,不可让魏国倒向秦齐联盟。”
随着战争机器的开动,楚国各地再次被动员起来。
魏国大梁。
田需拿着各国的消息:“大王,楚国已经答应出兵,并且以唐昧为主将,领兵十万驰援成陵君。”
“韩国因为函谷关的秦军动向不明,只能从新郑调兵三万前来支援,但是韩军太少,所以韩王决定将会回合楚军后,组成联军一并驰援成陵君。”
“而宋国以士卒疲敝为由,表示无法出兵相助,但是宋国已经从陶地调出大量的物资送给成陵君,表示对魏国支持。”
“而且宋王愿意居中调停。”
“调停?”魏王破口骂道:“宋王这个墙头草,上次魏宋两国联军伐齐时,他就与齐国勾勾搭搭,不仅接受了齐国的粮食、城池,与齐国停战,而且齐国的属国滕国也被宋国吞了。如此这般巧合,要说齐宋两国背后没有龌龊,寡人不信。”
“哼,爱来不来。”魏王冷哼一声:“即便宋王愿意出兵相助,寡人还担心宋国像偷袭齐国那样偷袭寡人,不来也罢。”
田需对魏王的愤怒没有任何回应。
“大王,而燕国则以虚弱为由,表示只能帮忙牵制齐国的北部兵力,并且将会继续攻打齐国的盟友中山国。”
“赵国也是一样,表示愿意牵制秦国的上郡、齐国高唐的兵力,并且表示可以增兵中山国,只要中山国愿意赔礼道歉割地赔款并与齐国绝交,那么赵国的兵力就会立即东向伐齐。”
“可恨可恼。”魏国大怒道:“天下本无事,燕赵首祸乱,齐秦两国不去教训燕赵,结果却是我魏国莫名其妙的挨刀,这天理何在?”
魏王原地饶了数圈,大声诅咒道:“赵王不仁燕王不义,寡人诅咒燕赵两国大败于中山国,兵败地削,否则难解寡人之恨。”
田需在一旁默然无语。
“相国。”魏王停顿许久,才道:“不知成陵君那边如何了?”
田需答道:“大王,齐国攻势凶猛,我们夺取的齐国七城,如今已经全部沦陷。成陵君兵少,一开始就在濮水布防,没有前去救援范县。在齐军攻克范县时,已经在濮水布防完毕,并将东方的军队撤回濮水以西,如今正与齐军在濮水对持。”
“而卫君已经施行坚壁清野的计划,把卫国所有的兵力全都集中在濮阳,以掩护成陵君左翼。另外宋国虽然没有出兵相助,但是面对齐国的大军,同样惶恐,已经封锁济水。可是宋国意图不明,成陵君在右翼上依然有所防备···”
魏王点点头,而后,突然问道:“相国,若是成陵君顶不住齐国,寡人应该如何是好?”
田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