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页
苏倩云心里头想着抄书这些事,也就没再接话,也没注意到小莲和角落里一个妇人看她的眼神有些奇怪。她之前的反应是好像没问题,但听完徐子凡说的话之后,她们隐约觉得有点怪怪的。
苏倩云身为徐家人不知道徐家的家境吗?徐家一直供徐子凡读书,银钱想也知道没多少,徐子凡刚大病一场,家里还分家了,怎么可能买得起书?苏倩云真是说话不过脑子,还是故意说给别人听呢?这要是徐子凡没解释清楚,别人还不得误会徐子凡是败家子啊?万一再误会徐父、徐母私藏了好多银子给徐子凡,那更糟了。所以苏倩云又不是蠢的,为什么这么问?
小莲只是觉得奇怪,回家忍不住跟徐母说了。徐母反过味儿来很不高兴,对苏倩云很是不喜,但还是叮嘱小莲到外面别说嫂子的是非,不许提这件事。那个妇人就没这顾忌了,村里人说八卦从来都是东传西传的,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好多种说法,这回自然也不例外。
妇人回去就和婆婆、妯娌说了,家家户户都是一大家子一起过,谁还琢磨不明白这点事?这么一说就觉得苏倩云肯定很不喜欢徐子凡,每次提起徐子凡的事都给人一种徐子凡很差劲的感觉。可是他们仔细想想,也没发现徐子凡做过什么令人厌恶的事情,这就让大家偏向徐子凡了,再想想徐家分家的事,隐约觉得,这徐家是娶了个事儿多的二儿媳妇啊!
第221章 农家子
村里这些变化,苏倩云根本没留意,她现在正忙着自己的赚钱大计,每天都早早起来做许多糕点去镇上卖,之后又加了几种其他吃食,一点点尝试着看哪种最好卖。徐子凡也没在意,他只要言论别偏向二房踩他们家就行了,没打算营造多高的名望。
徐子凡拿了书回家后就把桌子挪到了窗边,每天打开窗户在那里抄书。他做事情的时候十分专注,聚气凝神,抄得又快又好,并不出错,连孩童玩耍嬉闹都吵不到他。徐家人先还没把他这份活计当回事,待见到他速度这般快时,才终于意识到徐子凡读过多年书,到底还是不一样的,他们从前小瞧了他。
徐父每天坐在院墙边编斗笠、食盒等物,徐子凡教了他许多实用物品的编法,还教了他那些书案摆件的做法。徐父做好摆件就拿给徐子凡检查,如若算得上精致可以卖给他同窗,便将那摆件放在他房中;如若有些粗糙或歪曲,便连同其他竹制品一起由徐父带去镇上或邻近的村子卖。
徐父五十岁,身体还很健朗,徐子凡虽然不想让他这般操劳,但路要一步步走,如今徐父每天赚到银钱,特别有干劲,脸上的笑都多了,就是好事。徐母每天去地里转一圈,回家就接手了做饭和喂鸡的事儿,很爱同邻里聊天;小莲自从不帮大房、二房洗衣服之后,清闲不少,又有徐母做了她做的活,她便绣荷包、绣帕子、编络子,每天忙活不停。无论如何,他们三房是真的充满希望,和分家时的低落相比,已经完全是不同的。
三天后,徐子凡抄完了两本医书,在抄的同时也复习了一遍基础知识。他虽然钻研了二三十年的中医医术,但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他选择抄书也是为了把这些知识重新捡起来。当然他也让韶华把医书备份了个电子档,他打算日后看什么书习得什么知识都做个备份,以后想拿出来看时,直接让韶华调出来就是了。
徐子凡去镇上交书时,是带小莲一起去的,他觉得应该让小莲多出去走走,长长见识。他们先把徐父做的摆件给订货的同窗送去,把小莲绣的荷包也卖掉,小挣了一点,然后去书馆交书,又挑三本医书准备拿回家抄。
小莲卖荷包、帕子卖了二十文,她拿着铜板问徐子凡,三哥,你说家里由你扛起来,那、那我这个钱是不是要交给你?rdquo;
徐子凡一怔,看看她手心的铜板,好笑道:你自己收起来,三哥养得起你。往后你挣的这些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交给谁,记得好好孝顺爹娘就行了。rdquo;
三哥你最好了!我一定好好孝顺爹娘!rdquo;小莲开心地把铜板收进钱袋里,越发觉得分家真分对了。
如此几次,徐子凡病倒服药的钱挣回来了,小莲也有了私房钱,此外家中仍有进项,徐父、徐母心里越来越踏实,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些依赖徐子凡这个以往最不放心的儿子了。
二房卖吃食卖得红红火火,三房抄书卖竹制品也看着进项不少,唯有大房总是闲着。徐大郎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每天早早走去镇上帮人搬货,一天下来累得够呛,约莫能挣个七文、八文的,但码头并不是每天都有货,徐大郎好多次都是白跑一趟。
蔡氏眼看分家后自家反而成了最落后的那个,急得嘴上起了一圈燎泡,每天睡不好觉就琢磨该怎么办才好。一日,徐大郎去镇上没多久又无功而返,垂头丧气的坐在墙根,蔡氏实在忍不住,坐到他旁边跟他悄声说:大郎,要不你去求求爹,让他教你编竹子。rdquo;
徐大郎下意识地回了一句,我会编。rdquo;
不是,不是编竹筐,我是说爹拿去卖的那些。rdquo;
那哪成?那是三弟琢磨出来的,是三弟挣钱的法子,我不去。rdquo;徐大郎腾地站了起来,转身进屋。
蔡氏急了,匆忙追进去,拉住徐大郎劝说:大郎!我们还要养两个孩子,生计困难,要不是实在没法子,我也不会提这件事。咱们这十里八村的人那么多,爹背东西去卖也走不了多远,你年轻力壮,学会了可以去远一点的地方卖啊,不影响爹和三弟,你想想,是不是这样?rdquo;
苏倩云身为徐家人不知道徐家的家境吗?徐家一直供徐子凡读书,银钱想也知道没多少,徐子凡刚大病一场,家里还分家了,怎么可能买得起书?苏倩云真是说话不过脑子,还是故意说给别人听呢?这要是徐子凡没解释清楚,别人还不得误会徐子凡是败家子啊?万一再误会徐父、徐母私藏了好多银子给徐子凡,那更糟了。所以苏倩云又不是蠢的,为什么这么问?
小莲只是觉得奇怪,回家忍不住跟徐母说了。徐母反过味儿来很不高兴,对苏倩云很是不喜,但还是叮嘱小莲到外面别说嫂子的是非,不许提这件事。那个妇人就没这顾忌了,村里人说八卦从来都是东传西传的,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好多种说法,这回自然也不例外。
妇人回去就和婆婆、妯娌说了,家家户户都是一大家子一起过,谁还琢磨不明白这点事?这么一说就觉得苏倩云肯定很不喜欢徐子凡,每次提起徐子凡的事都给人一种徐子凡很差劲的感觉。可是他们仔细想想,也没发现徐子凡做过什么令人厌恶的事情,这就让大家偏向徐子凡了,再想想徐家分家的事,隐约觉得,这徐家是娶了个事儿多的二儿媳妇啊!
第221章 农家子
村里这些变化,苏倩云根本没留意,她现在正忙着自己的赚钱大计,每天都早早起来做许多糕点去镇上卖,之后又加了几种其他吃食,一点点尝试着看哪种最好卖。徐子凡也没在意,他只要言论别偏向二房踩他们家就行了,没打算营造多高的名望。
徐子凡拿了书回家后就把桌子挪到了窗边,每天打开窗户在那里抄书。他做事情的时候十分专注,聚气凝神,抄得又快又好,并不出错,连孩童玩耍嬉闹都吵不到他。徐家人先还没把他这份活计当回事,待见到他速度这般快时,才终于意识到徐子凡读过多年书,到底还是不一样的,他们从前小瞧了他。
徐父每天坐在院墙边编斗笠、食盒等物,徐子凡教了他许多实用物品的编法,还教了他那些书案摆件的做法。徐父做好摆件就拿给徐子凡检查,如若算得上精致可以卖给他同窗,便将那摆件放在他房中;如若有些粗糙或歪曲,便连同其他竹制品一起由徐父带去镇上或邻近的村子卖。
徐父五十岁,身体还很健朗,徐子凡虽然不想让他这般操劳,但路要一步步走,如今徐父每天赚到银钱,特别有干劲,脸上的笑都多了,就是好事。徐母每天去地里转一圈,回家就接手了做饭和喂鸡的事儿,很爱同邻里聊天;小莲自从不帮大房、二房洗衣服之后,清闲不少,又有徐母做了她做的活,她便绣荷包、绣帕子、编络子,每天忙活不停。无论如何,他们三房是真的充满希望,和分家时的低落相比,已经完全是不同的。
三天后,徐子凡抄完了两本医书,在抄的同时也复习了一遍基础知识。他虽然钻研了二三十年的中医医术,但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他选择抄书也是为了把这些知识重新捡起来。当然他也让韶华把医书备份了个电子档,他打算日后看什么书习得什么知识都做个备份,以后想拿出来看时,直接让韶华调出来就是了。
徐子凡去镇上交书时,是带小莲一起去的,他觉得应该让小莲多出去走走,长长见识。他们先把徐父做的摆件给订货的同窗送去,把小莲绣的荷包也卖掉,小挣了一点,然后去书馆交书,又挑三本医书准备拿回家抄。
小莲卖荷包、帕子卖了二十文,她拿着铜板问徐子凡,三哥,你说家里由你扛起来,那、那我这个钱是不是要交给你?rdquo;
徐子凡一怔,看看她手心的铜板,好笑道:你自己收起来,三哥养得起你。往后你挣的这些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交给谁,记得好好孝顺爹娘就行了。rdquo;
三哥你最好了!我一定好好孝顺爹娘!rdquo;小莲开心地把铜板收进钱袋里,越发觉得分家真分对了。
如此几次,徐子凡病倒服药的钱挣回来了,小莲也有了私房钱,此外家中仍有进项,徐父、徐母心里越来越踏实,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些依赖徐子凡这个以往最不放心的儿子了。
二房卖吃食卖得红红火火,三房抄书卖竹制品也看着进项不少,唯有大房总是闲着。徐大郎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每天早早走去镇上帮人搬货,一天下来累得够呛,约莫能挣个七文、八文的,但码头并不是每天都有货,徐大郎好多次都是白跑一趟。
蔡氏眼看分家后自家反而成了最落后的那个,急得嘴上起了一圈燎泡,每天睡不好觉就琢磨该怎么办才好。一日,徐大郎去镇上没多久又无功而返,垂头丧气的坐在墙根,蔡氏实在忍不住,坐到他旁边跟他悄声说:大郎,要不你去求求爹,让他教你编竹子。rdquo;
徐大郎下意识地回了一句,我会编。rdquo;
不是,不是编竹筐,我是说爹拿去卖的那些。rdquo;
那哪成?那是三弟琢磨出来的,是三弟挣钱的法子,我不去。rdquo;徐大郎腾地站了起来,转身进屋。
蔡氏急了,匆忙追进去,拉住徐大郎劝说:大郎!我们还要养两个孩子,生计困难,要不是实在没法子,我也不会提这件事。咱们这十里八村的人那么多,爹背东西去卖也走不了多远,你年轻力壮,学会了可以去远一点的地方卖啊,不影响爹和三弟,你想想,是不是这样?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