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刘邦能糊弄得了下面的百姓,顶层的精英却是糊弄不了的,大家谁不知道谁啊,像是卢绾,跟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明明立下的功劳不够大,但是却在大封功臣的时候排在了前头,后来还差点将他封了王,要不是卢绾手底下有几个搞不清楚状况的二五仔,在那里鼓动卢绾,说什么你跟天子一起长大,就算真有什么天命,总不见他有,你就没有吧!所以,你上你也行啊!
卢绾也觉得,刘季的性子,他再明白不过了,没道理刘季可以,自己不可以,结果呢,就在卢绾琢磨着想要搞一搞事的时候,被人告发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似乎大家搞起阴谋诡计来,都显得有些拙劣,毕竟是没经过后来的绣衣卫,锦衣卫,还有什么粘杆处考验的,大家就算是对上面有什么不满,也是喜欢直接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看看太史公的《史记》,有几个门客,就敢直接对外宣布自己要造反的逗比也是比比皆是,最后结果自然也很简单,很容易就被镇压了!而且还不是被大军镇压的,许多根本就是被地方上头的小吏镇压的。
卢绾呢,若说什么才能,还真是不多,因此,他身边跟随的人呢,也没什么精英,因此,他这边才起了个念头,结果当天晚上就被刘邦请到了长乐宫,然后就被刘邦吓出了一身冷汗,最后老老实实地斩杀了自个手底下那几个不靠谱的门客,然后被削了一部分食邑,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了。
卢绾这样的,都不觉得刘邦有什么天命色彩,何况是其他人呢!
不过呢,对于那些精英来说,他们其实也不在意什么虚无缥缈的天命,他们更看重结果。如今的结果就是,刘邦坐了天下,而他们呢,也唯有在刘邦的手底下,才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才干来。
因此,对于刘邦的种种荒唐之处,也只好当做是非常人的非常之事罢了。
不管怎么说,刘邦拉开了太平盛世的序幕,无论是群臣还是百姓都是认可的,因此,刘邦死后,天下缟素,都自发为天子守孝。
等到刘邦被葬入了长陵,也就意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以后就是刘盈的时代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今不仅仅是刘盈的时代,还是舒云这个太后的时代,这就让许多大臣有些不满意了。
如果刘盈如今还年少,那么没什么好说的,太后摄政这种事情在先秦时候,本来也就是常事,当然,更多的还是类似于周公召公这种辅政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刘盈已经加冠,已经大婚了,估计等过了孝期不用多久,孩子都能生出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让太后来摄政呢!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因为舒云这个太后太不好糊弄了,之前刘邦在的时候,刘邦主管的多半还是军国之事,但是,关于财政上头的事情,几乎都是舒云这个皇后的主意,而即便是在军国大事上,皇后提出来的意见依旧非常中肯,就算是一开始没有被采纳,但是事后也会证明,皇后才是对的。
皇后利用少府,可是撬动了天下的经济,也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而跟皇后,现在是太后了,跟太后比起来,还比较年轻的刘盈应该就好糊弄多了。
因此,自然没多久就有人跳了出来,表示天子已经成年,作为太后,应该还政天子,太后留在未央宫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便是了!
第114章 吕后
这样的折子还没让舒云看到,作为丞相的萧何看到之后,眉头就是拧了起来,冷笑一声:愚蠢!rdquo;
大汉呢,立国之初,就说了,以孝治天下,这辈子刘太公也没落项羽手里,刘邦也没说出什么分我一杯羹rdquo;这样的混账话来,在这方面也没什么黑历史,所以,做了皇帝之后,立刘太公做了太上皇,又在舒云的建议下,将已经过世的刘媪封为太上皇后,而不是什么夫人。
至于孝道这种事情,有个说法叫做三年无改父道,当初刘邦在的时候,皇后尚且能够管理少府,参与朝政,结果轮到自个儿子当了皇帝,居然还不如丈夫在的时候了,这算什么孝道呢!
实际上,对于萧何这个层面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介意舒云主政,舒云主政的思路他们也能知道一些,无非就是刺激经济,以此强国。如今大汉刚刚建立没几年,这个时候,正是应该修生养息,恢复经济的时候,经济实力强大了,才谈得上其他,要不然,一穷二白的,光是匈奴人就不好对付好不好。
之前平城白登山那一战,可差不多就将国库乃至少府的库房里头的钱财甚至是物资都掏空了大半,要不是皇后善于敛财,大汉财政都要濒临破产了好不好,哪里还能让刘邦到处撒钱。
何况,太后也算是极有分寸的人,并不会什么事情都插嘴,她真正的重心还是在少府,而少府呢,本来就是直属于皇家的机构,他们母子两个究竟谁管着,是皇家的家事,这是下面的臣子该插口的吗?这根本就是离间天家骨肉亲情!
事实上,刘盈在看到折子之后,也非常恼火。
秦汉的时候,并不会出现有折子被下面的大臣先拦截下来,不会送到皇帝面前这种事情,因此,萧何虽说过了一遍手,最终,折子还是送到了刘盈那里。
刘盈一看,就是雷霆大怒,他事实上一直心里有数,舒云对于他的影响一直属于潜移默化,而不会真的直截了当地对刘盈说,我说的都是对的,你要听我的。
卢绾也觉得,刘季的性子,他再明白不过了,没道理刘季可以,自己不可以,结果呢,就在卢绾琢磨着想要搞一搞事的时候,被人告发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似乎大家搞起阴谋诡计来,都显得有些拙劣,毕竟是没经过后来的绣衣卫,锦衣卫,还有什么粘杆处考验的,大家就算是对上面有什么不满,也是喜欢直接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看看太史公的《史记》,有几个门客,就敢直接对外宣布自己要造反的逗比也是比比皆是,最后结果自然也很简单,很容易就被镇压了!而且还不是被大军镇压的,许多根本就是被地方上头的小吏镇压的。
卢绾呢,若说什么才能,还真是不多,因此,他身边跟随的人呢,也没什么精英,因此,他这边才起了个念头,结果当天晚上就被刘邦请到了长乐宫,然后就被刘邦吓出了一身冷汗,最后老老实实地斩杀了自个手底下那几个不靠谱的门客,然后被削了一部分食邑,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了。
卢绾这样的,都不觉得刘邦有什么天命色彩,何况是其他人呢!
不过呢,对于那些精英来说,他们其实也不在意什么虚无缥缈的天命,他们更看重结果。如今的结果就是,刘邦坐了天下,而他们呢,也唯有在刘邦的手底下,才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才干来。
因此,对于刘邦的种种荒唐之处,也只好当做是非常人的非常之事罢了。
不管怎么说,刘邦拉开了太平盛世的序幕,无论是群臣还是百姓都是认可的,因此,刘邦死后,天下缟素,都自发为天子守孝。
等到刘邦被葬入了长陵,也就意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以后就是刘盈的时代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今不仅仅是刘盈的时代,还是舒云这个太后的时代,这就让许多大臣有些不满意了。
如果刘盈如今还年少,那么没什么好说的,太后摄政这种事情在先秦时候,本来也就是常事,当然,更多的还是类似于周公召公这种辅政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刘盈已经加冠,已经大婚了,估计等过了孝期不用多久,孩子都能生出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让太后来摄政呢!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因为舒云这个太后太不好糊弄了,之前刘邦在的时候,刘邦主管的多半还是军国之事,但是,关于财政上头的事情,几乎都是舒云这个皇后的主意,而即便是在军国大事上,皇后提出来的意见依旧非常中肯,就算是一开始没有被采纳,但是事后也会证明,皇后才是对的。
皇后利用少府,可是撬动了天下的经济,也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而跟皇后,现在是太后了,跟太后比起来,还比较年轻的刘盈应该就好糊弄多了。
因此,自然没多久就有人跳了出来,表示天子已经成年,作为太后,应该还政天子,太后留在未央宫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便是了!
第114章 吕后
这样的折子还没让舒云看到,作为丞相的萧何看到之后,眉头就是拧了起来,冷笑一声:愚蠢!rdquo;
大汉呢,立国之初,就说了,以孝治天下,这辈子刘太公也没落项羽手里,刘邦也没说出什么分我一杯羹rdquo;这样的混账话来,在这方面也没什么黑历史,所以,做了皇帝之后,立刘太公做了太上皇,又在舒云的建议下,将已经过世的刘媪封为太上皇后,而不是什么夫人。
至于孝道这种事情,有个说法叫做三年无改父道,当初刘邦在的时候,皇后尚且能够管理少府,参与朝政,结果轮到自个儿子当了皇帝,居然还不如丈夫在的时候了,这算什么孝道呢!
实际上,对于萧何这个层面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介意舒云主政,舒云主政的思路他们也能知道一些,无非就是刺激经济,以此强国。如今大汉刚刚建立没几年,这个时候,正是应该修生养息,恢复经济的时候,经济实力强大了,才谈得上其他,要不然,一穷二白的,光是匈奴人就不好对付好不好。
之前平城白登山那一战,可差不多就将国库乃至少府的库房里头的钱财甚至是物资都掏空了大半,要不是皇后善于敛财,大汉财政都要濒临破产了好不好,哪里还能让刘邦到处撒钱。
何况,太后也算是极有分寸的人,并不会什么事情都插嘴,她真正的重心还是在少府,而少府呢,本来就是直属于皇家的机构,他们母子两个究竟谁管着,是皇家的家事,这是下面的臣子该插口的吗?这根本就是离间天家骨肉亲情!
事实上,刘盈在看到折子之后,也非常恼火。
秦汉的时候,并不会出现有折子被下面的大臣先拦截下来,不会送到皇帝面前这种事情,因此,萧何虽说过了一遍手,最终,折子还是送到了刘盈那里。
刘盈一看,就是雷霆大怒,他事实上一直心里有数,舒云对于他的影响一直属于潜移默化,而不会真的直截了当地对刘盈说,我说的都是对的,你要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