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前脚这边有人出塞,那边舒云就开始在朝堂上商议在草原上编户齐民,建立郡县的事情。
在秦朝的时候,这种事情其实已经做过了,像是什么九原高阙都是秦人建立的要塞,那时候,长城兵团还在河套草原上屯垦。
收复河套之后,舒云就打算在河套那边建立起一个屯垦基地,畜牧业和农业齐头并进,等到日后完全消化了幕南,再穿过瀚海,截断匈奴人西进的道路,就能够将匈奴人彻底围困在漠北那里。
到了那个时候,熬不下去的匈奴人,除了对汉朝屈服,还有别的办法吗?
尤其,在他们看到了投靠了汉人的部族,在广袤的漠南,有了固定的牧场,有了足够的牲畜,不缺食物,不缺衣服,不再担心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情况下,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打又打不过,想要活下去,唯有屈服。
这在游牧民族并不可耻,就像是头曼单于的时候,匈奴人那时候就屈服与东胡人一样,当然,有了机会,他们也会反噬。
只是,以汉人文化的包容性,他们迟早会接受自己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的。
汉人天生就对于种田这种技能点满了熟练度,因此,舒云这边说到可以在匈奴人放弃的地方实施屯垦之后,大家一下子都来了兴趣。
舒云直接就叫人在上林苑那里找了个地方修建了几个棱堡,棱堡就如同长城一样,算是一个前进基地,屯垦的军队可以住在棱堡之中,里头会有足够的粮草和武器,只要物资足够,借助于棱堡的防御,就算是上万骑兵围攻,也拿棱堡没有多少办法,反而是棱堡中的守军,可以从容对来犯的敌人发动反攻。
上林苑修建出来的不过是简化版,少府,南北军的技术人员将他们设计出来的,针对草原上敌人的棱堡图纸拿了出来,对着军方那些巨头一番解释,顿时一个个都心动了,真要是当年就有这样的技术,何至于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呢?
不过呢,现在的问题是,在草原上修建棱堡,这得用到石头,还有相应的粘合剂,这个成本是不是太高了点。
不要紧,少府立马又有大杀器拿出来了,那就是土水泥,另外呢,干什么用什么石头,可以在当地就建立砖窑,烧制砖头嘛!不仅可以用来修建棱堡这样的防御设施,还能够给那些移民和计划里头需要容纳的归化胡人建立住宅。
当然,水泥什么的,还是需要从中原运送过去,毕竟,起码在目前来说,这算是机密技术,不能外流,哪怕只有一丁点被学会的可能性,这些技术都要对外保密,谁要是敢将这些泄露出去,按照汉律,那直接就要族诛。
少府如今热衷于给墨家牵桥搭线,给墨家搜罗门人,而墨家呢,这些年来,其实也早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政治主张什么的,压根轮不到他们来施展。墨家当年战国的时候分裂了,依附于秦朝的,在秦朝末年的大战之中,就差不多消亡了,还有就是依附于其他国家的,后来大半跟着田横,后来直接就追随田横自刎而死。
墨家一开始是不想为汉室效力,但是如今时代不一样了,不依人主,不成法度,任何学说,都需要有统治者的支持,才能够延续下去,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墨家也就是跟法家关系还不错,算是当年一块给秦朝效力时候结下的交情,但是无论是黄老,还是儒家,对墨家都颇为敌视。而即便是法家,想的其实也是吞并墨家,而不是扶持墨家。
统治者一般都是需要墨家的技术,对于墨家的理念,那是没几个会支持的。偏偏墨家的学问讲究实践,务实这种事情,永远比务虚需要更多的成本,儒家需要几本书就可以了,墨家需要制作器械,做各种实验,都是要花钱的,不是大户,根本支撑不下去,而大户人家,学什么不行,非要去学墨家呢?
而舒云呢,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利用行政手段,将能够找到的墨家门徒都征辟了,她一直觉得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让科学家和工程师老老实实研究科学技术就是了,干什么想不开要去从政呢!
因此,舒云直接形容了一下日后科学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然后就表示,墨家的理念虽然好,但是目前来说,还是不合时宜的,唯有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墨家的理念。
墨家如今呢,七零八落,连个正经的矩子也没有,所以,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是无用。墨家当年在咸阳,事实上也没多少能发挥他们理念的余地,秦人也不过就是拿他们做技术人员使用,因此到了如今,能够生存下去那就不错了,至于搞其他的事情,那还是算了吧!
因此,墨家如今正在韬光养晦,还算是比较消停,他们跟少府签订了协议,每年给少府定向培养一批工匠,而少府呢,需要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门人弟子。
没错,工匠是工匠,门人弟子是门人弟子,就像是小说里面说的少林寺,门人弟子是正式剃度有法号的,而那些培养出来的工匠呢,就不过是记名弟子,来学个几年的武功,就回去自己经营了。
墨家如今自己没什么感觉,实际上呢,如今得了墨家传授的工匠,许多已经不拜什么鲁班,而是改认墨翟做祖师爷了。
少府对此乐见其成,他们甚至想要让墨家直接开办学校,专门培养工匠。可惜的是,墨家这些墨者有自己的研究任务,有的东西,舒云直接拿出了图纸,有的东西呢,却是需要他们自己钻研的。
在秦朝的时候,这种事情其实已经做过了,像是什么九原高阙都是秦人建立的要塞,那时候,长城兵团还在河套草原上屯垦。
收复河套之后,舒云就打算在河套那边建立起一个屯垦基地,畜牧业和农业齐头并进,等到日后完全消化了幕南,再穿过瀚海,截断匈奴人西进的道路,就能够将匈奴人彻底围困在漠北那里。
到了那个时候,熬不下去的匈奴人,除了对汉朝屈服,还有别的办法吗?
尤其,在他们看到了投靠了汉人的部族,在广袤的漠南,有了固定的牧场,有了足够的牲畜,不缺食物,不缺衣服,不再担心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情况下,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打又打不过,想要活下去,唯有屈服。
这在游牧民族并不可耻,就像是头曼单于的时候,匈奴人那时候就屈服与东胡人一样,当然,有了机会,他们也会反噬。
只是,以汉人文化的包容性,他们迟早会接受自己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的。
汉人天生就对于种田这种技能点满了熟练度,因此,舒云这边说到可以在匈奴人放弃的地方实施屯垦之后,大家一下子都来了兴趣。
舒云直接就叫人在上林苑那里找了个地方修建了几个棱堡,棱堡就如同长城一样,算是一个前进基地,屯垦的军队可以住在棱堡之中,里头会有足够的粮草和武器,只要物资足够,借助于棱堡的防御,就算是上万骑兵围攻,也拿棱堡没有多少办法,反而是棱堡中的守军,可以从容对来犯的敌人发动反攻。
上林苑修建出来的不过是简化版,少府,南北军的技术人员将他们设计出来的,针对草原上敌人的棱堡图纸拿了出来,对着军方那些巨头一番解释,顿时一个个都心动了,真要是当年就有这样的技术,何至于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呢?
不过呢,现在的问题是,在草原上修建棱堡,这得用到石头,还有相应的粘合剂,这个成本是不是太高了点。
不要紧,少府立马又有大杀器拿出来了,那就是土水泥,另外呢,干什么用什么石头,可以在当地就建立砖窑,烧制砖头嘛!不仅可以用来修建棱堡这样的防御设施,还能够给那些移民和计划里头需要容纳的归化胡人建立住宅。
当然,水泥什么的,还是需要从中原运送过去,毕竟,起码在目前来说,这算是机密技术,不能外流,哪怕只有一丁点被学会的可能性,这些技术都要对外保密,谁要是敢将这些泄露出去,按照汉律,那直接就要族诛。
少府如今热衷于给墨家牵桥搭线,给墨家搜罗门人,而墨家呢,这些年来,其实也早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政治主张什么的,压根轮不到他们来施展。墨家当年战国的时候分裂了,依附于秦朝的,在秦朝末年的大战之中,就差不多消亡了,还有就是依附于其他国家的,后来大半跟着田横,后来直接就追随田横自刎而死。
墨家一开始是不想为汉室效力,但是如今时代不一样了,不依人主,不成法度,任何学说,都需要有统治者的支持,才能够延续下去,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墨家也就是跟法家关系还不错,算是当年一块给秦朝效力时候结下的交情,但是无论是黄老,还是儒家,对墨家都颇为敌视。而即便是法家,想的其实也是吞并墨家,而不是扶持墨家。
统治者一般都是需要墨家的技术,对于墨家的理念,那是没几个会支持的。偏偏墨家的学问讲究实践,务实这种事情,永远比务虚需要更多的成本,儒家需要几本书就可以了,墨家需要制作器械,做各种实验,都是要花钱的,不是大户,根本支撑不下去,而大户人家,学什么不行,非要去学墨家呢?
而舒云呢,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利用行政手段,将能够找到的墨家门徒都征辟了,她一直觉得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让科学家和工程师老老实实研究科学技术就是了,干什么想不开要去从政呢!
因此,舒云直接形容了一下日后科学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然后就表示,墨家的理念虽然好,但是目前来说,还是不合时宜的,唯有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墨家的理念。
墨家如今呢,七零八落,连个正经的矩子也没有,所以,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是无用。墨家当年在咸阳,事实上也没多少能发挥他们理念的余地,秦人也不过就是拿他们做技术人员使用,因此到了如今,能够生存下去那就不错了,至于搞其他的事情,那还是算了吧!
因此,墨家如今正在韬光养晦,还算是比较消停,他们跟少府签订了协议,每年给少府定向培养一批工匠,而少府呢,需要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门人弟子。
没错,工匠是工匠,门人弟子是门人弟子,就像是小说里面说的少林寺,门人弟子是正式剃度有法号的,而那些培养出来的工匠呢,就不过是记名弟子,来学个几年的武功,就回去自己经营了。
墨家如今自己没什么感觉,实际上呢,如今得了墨家传授的工匠,许多已经不拜什么鲁班,而是改认墨翟做祖师爷了。
少府对此乐见其成,他们甚至想要让墨家直接开办学校,专门培养工匠。可惜的是,墨家这些墨者有自己的研究任务,有的东西,舒云直接拿出了图纸,有的东西呢,却是需要他们自己钻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