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虽说比较早熟,但是对于这些,还是听得有些懵逼,舒云只是让他记在心里,然后就让他回去自己去思考了。
第94章 陈阿娇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皇帝的立场上头想事情的。这会儿,甚至有人巴不得朝廷战败呢,最典型的,就是淮南王。
淮南王呢,这一脉其实没吃过什么亏,刘长当年跟文帝关系很好,文帝对他也多有纵容,结果纵容到最后,就又是一出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了,之后刘长一死,文帝就加恩刘长的儿子,几个儿子都封了王,这也是推恩的雏形了,之后先帝对梁王刘武,也是这般操作的,刘武抑郁而亡,先帝为了哄自家老娘开心,就将刘武的四个儿子都封了王。
刘长这一脉呢,对于当年刘长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刘安自从继承了淮南王的位置之后,就一直致力于造反。当初要不是他有个靠谱的国相,七国之乱的时候,他就跟着反了。而如今呢,淮南国呢,依旧在准备造反的路上呢!
一直以来,汉室在与匈奴的往来之中,从来没少了一些里通外国的货色。有的呢,纯粹就是为了钱财,而有的呢,为的就是其他了!
就像是汉室有不少归义侯,匈奴那边,也有一些在汉朝这边因为各种原因逃亡过去的贵族,匈奴人对这些人都给予了高位,匈奴人并非都是仇汉者,或者说,对于匈奴人中的一些智者或者是一些目光长远的人来说,他们非常乐意吸收汉人带来的一些文化和技术,别的不说,以前的时候,匈奴人使用的都是石头还有动物的骨骼打磨的器具和武器,而如今呢,匈奴人那边已经有了相对粗陋的青铜炼制工艺。
当然,匈奴那边缺少探索矿石还有开采矿石的手段,虽说他们从汉室这里掳掠了不少工匠,但是呢,匈奴人的那些青铜武器来源更多还是汉室内部的走私渠道。因此,各个匈奴部族对于草原上那些商人都非常友好,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聂壹能够直入匈奴王帐,见到军臣单于的缘故。
汉室之中,最大的那些走私商人,往往都会有一些靠山,有一些就是诸侯王。北地的诸侯王是很少会做这种事情的,他们受够了匈奴人的劫掠,被动一点的,只想要讨好长安,好换一个哪怕不是那么富庶,却非常安全的封国,就算是偏远一些,那他们也认了。还有一些呢,却是宗室中典型的主战派。这些人或许怕死,但是,他们或者会在关键时刻,直接抛弃自己的封国和百姓直接逃跑,却不可能会投降匈奴人。
但是,反而是中原腹地的那些诸侯王,并不介意偷偷摸摸跟匈奴人有些勾搭,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吴王刘濞起兵造反的时候,还直接派出了使臣,想要让匈奴那边出兵叩关,可惜的是,那时候匈奴人也正处在权力交替的关键时期,压根腾不出时间和人手来。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平定内部,都是要比对外征战关键的。
而吴楚之乱压根没能持续多长时间,几个月的时间,叛乱就平定了,朝廷甚至根本没有动用长城那边的力量,正儿八经投入平叛序列的也就是细柳营。
不过呢,中原腹地乃至南方一些诸侯王,与匈奴之间的眉来眼去,却是可见一斑了。
淮南王这边为了牵制中央的力量,赫然在战时,依旧让自己手下的势力保持了对匈奴那边的支持,军情什么的,那些人是弄不到的,也不敢弄,但是偷偷摸摸,将一些犯禁的东西走私到长城之外,就非常简单了。甚至,在匈奴人叩关的时候,还有一些人会充当带路党,在边塞关内搞一些破坏活动。
当然,这些事情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那么,那绝对是夷三族的罪名!对于刘彻来说,这样的人别说是夷三族了,就算是亲朋好友乃至邻居都应该被株连。
汉室的户籍制度是沿袭自秦代,当年刘邦第一个进入咸阳,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各类资料都封存了起来,里头自然就包括了完善的户籍资料。等到汉室开国之后,开启了授田令,因此,许多隐户也都冒出来登记了户籍。如今汉室开国这么多年了,可以说,想要伪造身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便这里头有诸侯王帮着遮掩,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朝廷只要愿意追究,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差不多就连你祖宗十八代都能查出来。
所以,刘彻派出去的人很快就查出了一些痕迹,顿时暴怒起来。
老实说,其他人背叛汉室,刘彻都能理解,但是诸侯王也跟着背叛,这就让刘彻难以理解了。毕竟就算是那些号称与国同休的列侯,开国之后不是没有投奔过匈奴的,其中还有人在匈奴那里被封了王,比如说现在匈奴那边的东胡王,就是当年跟刘邦一块起兵造反的卢绾的后代。
而作为宗室,难道他们以为匈奴人真的打入了中原,他们能有什么好下场不成?刘彻可是从大鸿胪那边知道,匈奴人对于那些战败者中的王族,那是要直接砍下头颅制作酒器,甚至直接被匈奴人拿来祭祀他们所谓的天神的。
刘彻身边虽说不至于跟筛子一般,但是这个时代呢,对于保密什么的,压根没有太多的意识,所以,宫里头很多原本应该是秘闻的事情,很多时候很快就会流传到宫外。一个个说得有板有眼,固然有些是外头那些小说家的脑补,但是更多的呢,还是有着足够的事实基础的。
第94章 陈阿娇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皇帝的立场上头想事情的。这会儿,甚至有人巴不得朝廷战败呢,最典型的,就是淮南王。
淮南王呢,这一脉其实没吃过什么亏,刘长当年跟文帝关系很好,文帝对他也多有纵容,结果纵容到最后,就又是一出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了,之后刘长一死,文帝就加恩刘长的儿子,几个儿子都封了王,这也是推恩的雏形了,之后先帝对梁王刘武,也是这般操作的,刘武抑郁而亡,先帝为了哄自家老娘开心,就将刘武的四个儿子都封了王。
刘长这一脉呢,对于当年刘长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刘安自从继承了淮南王的位置之后,就一直致力于造反。当初要不是他有个靠谱的国相,七国之乱的时候,他就跟着反了。而如今呢,淮南国呢,依旧在准备造反的路上呢!
一直以来,汉室在与匈奴的往来之中,从来没少了一些里通外国的货色。有的呢,纯粹就是为了钱财,而有的呢,为的就是其他了!
就像是汉室有不少归义侯,匈奴那边,也有一些在汉朝这边因为各种原因逃亡过去的贵族,匈奴人对这些人都给予了高位,匈奴人并非都是仇汉者,或者说,对于匈奴人中的一些智者或者是一些目光长远的人来说,他们非常乐意吸收汉人带来的一些文化和技术,别的不说,以前的时候,匈奴人使用的都是石头还有动物的骨骼打磨的器具和武器,而如今呢,匈奴人那边已经有了相对粗陋的青铜炼制工艺。
当然,匈奴那边缺少探索矿石还有开采矿石的手段,虽说他们从汉室这里掳掠了不少工匠,但是呢,匈奴人的那些青铜武器来源更多还是汉室内部的走私渠道。因此,各个匈奴部族对于草原上那些商人都非常友好,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聂壹能够直入匈奴王帐,见到军臣单于的缘故。
汉室之中,最大的那些走私商人,往往都会有一些靠山,有一些就是诸侯王。北地的诸侯王是很少会做这种事情的,他们受够了匈奴人的劫掠,被动一点的,只想要讨好长安,好换一个哪怕不是那么富庶,却非常安全的封国,就算是偏远一些,那他们也认了。还有一些呢,却是宗室中典型的主战派。这些人或许怕死,但是,他们或者会在关键时刻,直接抛弃自己的封国和百姓直接逃跑,却不可能会投降匈奴人。
但是,反而是中原腹地的那些诸侯王,并不介意偷偷摸摸跟匈奴人有些勾搭,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吴王刘濞起兵造反的时候,还直接派出了使臣,想要让匈奴那边出兵叩关,可惜的是,那时候匈奴人也正处在权力交替的关键时期,压根腾不出时间和人手来。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平定内部,都是要比对外征战关键的。
而吴楚之乱压根没能持续多长时间,几个月的时间,叛乱就平定了,朝廷甚至根本没有动用长城那边的力量,正儿八经投入平叛序列的也就是细柳营。
不过呢,中原腹地乃至南方一些诸侯王,与匈奴之间的眉来眼去,却是可见一斑了。
淮南王这边为了牵制中央的力量,赫然在战时,依旧让自己手下的势力保持了对匈奴那边的支持,军情什么的,那些人是弄不到的,也不敢弄,但是偷偷摸摸,将一些犯禁的东西走私到长城之外,就非常简单了。甚至,在匈奴人叩关的时候,还有一些人会充当带路党,在边塞关内搞一些破坏活动。
当然,这些事情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那么,那绝对是夷三族的罪名!对于刘彻来说,这样的人别说是夷三族了,就算是亲朋好友乃至邻居都应该被株连。
汉室的户籍制度是沿袭自秦代,当年刘邦第一个进入咸阳,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各类资料都封存了起来,里头自然就包括了完善的户籍资料。等到汉室开国之后,开启了授田令,因此,许多隐户也都冒出来登记了户籍。如今汉室开国这么多年了,可以说,想要伪造身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便这里头有诸侯王帮着遮掩,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朝廷只要愿意追究,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差不多就连你祖宗十八代都能查出来。
所以,刘彻派出去的人很快就查出了一些痕迹,顿时暴怒起来。
老实说,其他人背叛汉室,刘彻都能理解,但是诸侯王也跟着背叛,这就让刘彻难以理解了。毕竟就算是那些号称与国同休的列侯,开国之后不是没有投奔过匈奴的,其中还有人在匈奴那里被封了王,比如说现在匈奴那边的东胡王,就是当年跟刘邦一块起兵造反的卢绾的后代。
而作为宗室,难道他们以为匈奴人真的打入了中原,他们能有什么好下场不成?刘彻可是从大鸿胪那边知道,匈奴人对于那些战败者中的王族,那是要直接砍下头颅制作酒器,甚至直接被匈奴人拿来祭祀他们所谓的天神的。
刘彻身边虽说不至于跟筛子一般,但是这个时代呢,对于保密什么的,压根没有太多的意识,所以,宫里头很多原本应该是秘闻的事情,很多时候很快就会流传到宫外。一个个说得有板有眼,固然有些是外头那些小说家的脑补,但是更多的呢,还是有着足够的事实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