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自然各个勋贵之间就会分裂开来,可以各个突破了。
倒不是司徒家的人过河拆桥,实在是兵权什么的长久处在一个势力手里,很容易会出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双方着想,大家都应该再退一步。司徒旻觉得,这些勋贵要是愿意效忠自己,老老实实放弃兵权,或者说是,不要长久地染指兵权,将大靖的兵马变成他们一家的兵马,那么,朝廷愿意给他们一定的尊荣,就算是想要恩荫后代,朝廷也能接受。但是呢,他们要是一个个死攥着兵权不放,那就不能说是开国功臣,反而很有可能变成乱臣贼子了!司徒旻可不希望皇权被这些具备兵权的勋贵所制衡。
如今勋贵之中,四王八公这个级别的还算是可以,就算是被边缘化了,依旧在朝堂上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一些底层的爵位不怎么高的,如今长辈去世之后,儿子能够承袭的爵位要再降上一等,有的要是皇帝对他们没什么好感的,甚至要降三等,一些爵位不高的,这一降爵,爵位差不多就到头了,剩下个什么轻车都尉,云骑尉之类的勋爵,压根就拿不出手,所能得到的爵田自然也要进一步缩水,要是再没个实职,想要养活一家子老小都非常困难。
不过这些人呢,原本就没太多影响力,所以,他们就算是有些不满,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最终也只能想办法投靠从前的老上司,希望老上司能帮他们一把,问题是人家自家孩子都顾不过来呢,哪有这么多资源去帮曾经的下属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TAI祖他老人家也算是小气了,爵位又不能世袭罔替,偏偏呢,又不给这些除了打仗,其他就不会别的的老部下们别的出路,反正皇家不缺人才,尤其天下太平了,更不需要多少能打仗的人才。
舒云在了解到这些之后,顿时有些无奈,历朝历代,对武将似乎都会带有一些防范之心,别说什么勋贵一般都会与国同休,那么赵匡胤当年又干嘛去了,不是黄袍加身了吗?至于中晚唐的时候,那些军阀,不也都是曾经朝廷信任的节度使吗?说白了,一切的矛盾都是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之前他们已经吃完了分给他们的饼,现在只有眼巴巴地盯着别人,指望别人能分出一点来给自己填饱肚子,却没人想过,要将饼做大一些。
好在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算严重,但是往后,这些就是问题了,朝廷觉得给了这些勋贵几代的富贵已经是对他们仁至义尽,而勋贵们呢,觉得要是没有我们祖上奋勇杀敌,这天下姓什么还不一定呢,所以,我们想要多一点的利益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的矛盾其实是很难解决的,即便解决了,也只能是暂时解决。朝廷不能完全甩掉勋贵这个阶层,因为没了这个群体,直接与文官这个阶层对抗的就成了那些没什么根底的武将,而这些武将呢,又没有太多的战功,天然很难在文官那里占据优势,说不得日后就要沦为文官阶层的附庸了。到时候呢,又再次会进入到皇权直接与文官阶层对抗的时期。
司徒旻如今想不到这么远的事情,他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正确的,何况,他也没有真的对勋贵赶尽杀绝啊,像是贾代善,还有家里娶了长公主的东安郡王,不都是挺好的吗?
四大异姓王当年可是得了TAI祖的许诺,可以世袭三代不替的,也就是说,除非他们犯了什么大罪,否则的话,三代之后才会降爵,问题是,四个异姓王如今除了北静郡王和东安郡王承袭到了第二代,手里掌握着兵权的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还都是跟TAI祖皇帝同辈的老郡王呢!这也太能活了点。
舒云对于文官和勋贵其实都没什么偏见,或者说,舒云最能够明白官僚这个阶层的德性,不管文官武将,在失去了底线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丘之貉,谁也别说谁!之所以看起来似乎朝廷内部一直就是在内乱,还是因为蛋糕不够大,也没别的事情能做了,所以,无论是皇帝,还是下面的臣子,最终,大家都是在搞平衡,搞斗争。
只是,舒云现在满脑子的想法,却因为情势的缘故,压根啥也做不成,这就让她觉得很憋屈了。她在外面无人可用,谢家这边并不想沾染裙带关系的好处,当初谢慎就告诉舒云,不要对皇帝这种生物存在什么期待,皇帝是最会翻脸不认人的生物,所以,就算她有了儿子,谢家并不会帮她夺嫡,免得将整个谢家都拖下水。如今谢家那边,除了谢慎老两口还留在京城之外,其他人,哪怕是舒云那些堂侄子,都不在京城了,在外头游学,在老家准备考试的都有,就算是入仕了,大家也默契地外放,朝堂上几乎连一个姓谢的都没有。最终,舒云能依靠的还真就只有儿子!
第74章 红楼谢皇后
司徒宪到了该启蒙的年纪了,他从小聪明伶俐,很是讨司徒旻喜爱,恨不得抱出去在那些大臣那里显摆一番。
舒云从不要求自己的儿子藏拙,他们这样的身份,藏拙什么的,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危险,因为,如果你表现得不够出众,只会让其他人觉得我上我也行,何况,皇家这种地方,平庸很多时候就是罪过,就算是那条时间线上的胤禛,说什么不争是争,私底下也没少做事,他要是一直窝在背后等着天上掉馅饼,以康熙儿子的数量,能看到胤禛的好处,那才叫奇怪了呢!
当然,要真是儿子资质平庸,舒云也不会强求。舒云如今已经想到自个除了教导儿子之外,应该做什么了,作为皇后,有一项职责就是劝农劝桑,所以,朝廷正常会有亲耕礼,先蚕礼,亲耕礼由皇帝亲自主持,至于先蚕礼就是由皇后主持了,甚至,宫中一直会有蚕室,每年内务府都会挑选蚕种,就是为了先蚕礼的时候用的。
倒不是司徒家的人过河拆桥,实在是兵权什么的长久处在一个势力手里,很容易会出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双方着想,大家都应该再退一步。司徒旻觉得,这些勋贵要是愿意效忠自己,老老实实放弃兵权,或者说是,不要长久地染指兵权,将大靖的兵马变成他们一家的兵马,那么,朝廷愿意给他们一定的尊荣,就算是想要恩荫后代,朝廷也能接受。但是呢,他们要是一个个死攥着兵权不放,那就不能说是开国功臣,反而很有可能变成乱臣贼子了!司徒旻可不希望皇权被这些具备兵权的勋贵所制衡。
如今勋贵之中,四王八公这个级别的还算是可以,就算是被边缘化了,依旧在朝堂上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一些底层的爵位不怎么高的,如今长辈去世之后,儿子能够承袭的爵位要再降上一等,有的要是皇帝对他们没什么好感的,甚至要降三等,一些爵位不高的,这一降爵,爵位差不多就到头了,剩下个什么轻车都尉,云骑尉之类的勋爵,压根就拿不出手,所能得到的爵田自然也要进一步缩水,要是再没个实职,想要养活一家子老小都非常困难。
不过这些人呢,原本就没太多影响力,所以,他们就算是有些不满,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最终也只能想办法投靠从前的老上司,希望老上司能帮他们一把,问题是人家自家孩子都顾不过来呢,哪有这么多资源去帮曾经的下属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TAI祖他老人家也算是小气了,爵位又不能世袭罔替,偏偏呢,又不给这些除了打仗,其他就不会别的的老部下们别的出路,反正皇家不缺人才,尤其天下太平了,更不需要多少能打仗的人才。
舒云在了解到这些之后,顿时有些无奈,历朝历代,对武将似乎都会带有一些防范之心,别说什么勋贵一般都会与国同休,那么赵匡胤当年又干嘛去了,不是黄袍加身了吗?至于中晚唐的时候,那些军阀,不也都是曾经朝廷信任的节度使吗?说白了,一切的矛盾都是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之前他们已经吃完了分给他们的饼,现在只有眼巴巴地盯着别人,指望别人能分出一点来给自己填饱肚子,却没人想过,要将饼做大一些。
好在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算严重,但是往后,这些就是问题了,朝廷觉得给了这些勋贵几代的富贵已经是对他们仁至义尽,而勋贵们呢,觉得要是没有我们祖上奋勇杀敌,这天下姓什么还不一定呢,所以,我们想要多一点的利益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的矛盾其实是很难解决的,即便解决了,也只能是暂时解决。朝廷不能完全甩掉勋贵这个阶层,因为没了这个群体,直接与文官这个阶层对抗的就成了那些没什么根底的武将,而这些武将呢,又没有太多的战功,天然很难在文官那里占据优势,说不得日后就要沦为文官阶层的附庸了。到时候呢,又再次会进入到皇权直接与文官阶层对抗的时期。
司徒旻如今想不到这么远的事情,他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正确的,何况,他也没有真的对勋贵赶尽杀绝啊,像是贾代善,还有家里娶了长公主的东安郡王,不都是挺好的吗?
四大异姓王当年可是得了TAI祖的许诺,可以世袭三代不替的,也就是说,除非他们犯了什么大罪,否则的话,三代之后才会降爵,问题是,四个异姓王如今除了北静郡王和东安郡王承袭到了第二代,手里掌握着兵权的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还都是跟TAI祖皇帝同辈的老郡王呢!这也太能活了点。
舒云对于文官和勋贵其实都没什么偏见,或者说,舒云最能够明白官僚这个阶层的德性,不管文官武将,在失去了底线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丘之貉,谁也别说谁!之所以看起来似乎朝廷内部一直就是在内乱,还是因为蛋糕不够大,也没别的事情能做了,所以,无论是皇帝,还是下面的臣子,最终,大家都是在搞平衡,搞斗争。
只是,舒云现在满脑子的想法,却因为情势的缘故,压根啥也做不成,这就让她觉得很憋屈了。她在外面无人可用,谢家这边并不想沾染裙带关系的好处,当初谢慎就告诉舒云,不要对皇帝这种生物存在什么期待,皇帝是最会翻脸不认人的生物,所以,就算她有了儿子,谢家并不会帮她夺嫡,免得将整个谢家都拖下水。如今谢家那边,除了谢慎老两口还留在京城之外,其他人,哪怕是舒云那些堂侄子,都不在京城了,在外头游学,在老家准备考试的都有,就算是入仕了,大家也默契地外放,朝堂上几乎连一个姓谢的都没有。最终,舒云能依靠的还真就只有儿子!
第74章 红楼谢皇后
司徒宪到了该启蒙的年纪了,他从小聪明伶俐,很是讨司徒旻喜爱,恨不得抱出去在那些大臣那里显摆一番。
舒云从不要求自己的儿子藏拙,他们这样的身份,藏拙什么的,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危险,因为,如果你表现得不够出众,只会让其他人觉得我上我也行,何况,皇家这种地方,平庸很多时候就是罪过,就算是那条时间线上的胤禛,说什么不争是争,私底下也没少做事,他要是一直窝在背后等着天上掉馅饼,以康熙儿子的数量,能看到胤禛的好处,那才叫奇怪了呢!
当然,要真是儿子资质平庸,舒云也不会强求。舒云如今已经想到自个除了教导儿子之外,应该做什么了,作为皇后,有一项职责就是劝农劝桑,所以,朝廷正常会有亲耕礼,先蚕礼,亲耕礼由皇帝亲自主持,至于先蚕礼就是由皇后主持了,甚至,宫中一直会有蚕室,每年内务府都会挑选蚕种,就是为了先蚕礼的时候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