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对于舒云的建议还是非常心动的,尤其是想到孩子,自己将来虽说未必能像是汗阿玛一样,孩子加起来有个二三十,但是十个八个应该是没问题的吧,得提前将孩子们居住还有习文学武的地方给弄出来,这么一盘算,感觉原本比较大的地方也显得有些不够大了!胤禛下意识地就将后院原本占据的地方缩减了不少,胤禛自觉自己不是什么贪花好色之人,所以将来后院应该人不会太多才对,既然如此,要留那么多屋子干什么呢?浪费吗?
跟舒云商议得太过投契,胤禛自然也就忘了自个还有两个要跟着一块儿搬出去的格格呢,当然,这也是因为她们进门时间都不长,胤禛跟她们感情也很有限,如果再过个一两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宋格格也就罢了,她毕竟是宫女出身,父亲的那点面子也在她顺利地进了四阿哥的院子的时候,用得差不多了,家里头就算还有其他什么资源,在她没有混出头的时候,还是要留给自己的兄弟的,不能都浪费在她身上。
李格格呢,倒是想要争宠,架不住没遇上好时候,进门之后还没轮到她几次侍寝呢,胤禛就出去了,根本没能在胤禛那里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好不容易人回来了,又遇上了颁金节,胤禛每天累得够呛,每天回来就是倒头就睡,哪里还想的起来还可以去两个格格那里排遣。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更是想不到需要问自己格格的意见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舒云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不过舒云也没空理会李格格和宋格格到底对此有个什么想法,既然胤禛可以提前出宫开府,那么,许多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胤禛同样这样想,就像是三阿哥和五阿哥都打算等开府之后再正是迎娶嫡福晋一样,胤禛同样想要在自个的府里跟舒云正式圆房。
三阿哥和五阿哥要等到开府之后迎娶嫡福晋动机一点也不一样。三阿哥嘛,他是想要显示一下对自个嫡福晋的重视,另外就是,他也想要借助迎娶嫡福晋的机会,好拉拢一些人,收几个得力的门人乃至奴才,毕竟,就算是没那个能力跟太子争锋,但是,想要做个实权的皇子,乃至未来的王爷,手头没人也不成啊!看看现在京城比较活跃的王府,哪一家手里头没有一定的力量,真要是手里力量不足,也早就守不住自个的爵位了!
而五阿哥呢,那就是纯粹是不喜欢自个的福晋,或者说,五福晋的存在是真的非常尴尬,宜妃也觉得这个儿媳妇出身太差,至于太后呢,更是觉得亏欠了自个的孙子,所以呢,康熙这边才给了胤祺一个出身瓜尔佳氏的侧福晋。然后呢,宜妃又从这一届的秀女里头给五阿哥挑了一个汉军旗出身的格格刘佳氏,然后就直接给送到皇子所那边去了。
胤祺并不想给自个的嫡福晋多少脸面,因此他甚至琢磨着,先等到自己的庶长子出生了,再将嫡福晋娶回来。虽说这种事情听起来很不讲规矩,但实际上呢,这天底下能让皇子守的规矩有几个呢?胤祺对于大位没什么想法,也没有太多的野心,不管是作为儿臣,还是下一任皇帝的兄弟,有点把柄总比滑不留手更好一些,所以,胤祺觉得自个还是有资格任性的。
虽说三个皇子未来的府邸都要修,但是肯定也是要分个先后顺序的,总要长幼有序不是嘛,起码面子上得过得去,所以,最先完工的肯定是胤祉的府邸,然后才会轮到胤禛的,最后才会是胤祺,说不定胤祺那边还没建好呢,老七老八他们也要搬出去了!
胤禛也不算是非常着急,他将图纸改了一次又一次,就这还没有完全定稿呢,像是院子,花园之类的地方,总要到后来再收拾,胤禛如今已经从钦天监那边弄了一些讲什么风水八卦之类的书在那里琢磨了。
就像是当年跟朱元璋共用书房一样,如今胤禛也是跟舒云一块儿共用了一个书房,舒云从胤禛那里将他能够收集到的各种讲西学的书都弄到了手,好在这些都是翻译过的,要不然的话,舒云还真没学过那么多的语言,要知道上辈子的时候,到了后来,几乎大家都在将汉语了,一个个使节,官话讲得说不定比一些官员还利索一些。
欧洲那边如今文艺复兴都已经开始了许多年了,许多理论研究都已经出来了,不过距离工业革命还有一段时间,中原这边想要赶上去,还是来得及的。毕竟刚开始起步时候的工业,其实优势并不算非常明显,也就是后来因为几场战争的推动,许多技术才算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其实也算是推动文明的利器了。
传教士们对于东方这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从明末的时候就带来了许多西学知识,那时候,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文人还受洗入教,翻译了许多来自欧洲的书籍。甚至,像是红薯什么的,本来就是他们这些人引进的,只是碍于明末那时候的环境,根本没法推广开来,要不然也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民乱。
舒云将这些西学的书籍都看过一遍之后,顿时就松了一口气,哪怕西方那边还藏着掖着不少,但是光是看这些,就差不多能够推断出西方那边如今的水平了,她上辈子已经攀过一次科技树了,如今再来一次,实现弯道超车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舒云看这些书籍都是光明正大看的,一开始的时候,胤禛还觉得舒云就是一时兴起,很快就没兴趣了呢,结果之后呢,瞧着舒云一本一本地翻下去,似乎还得了其中的趣味,不由也好奇起来。他们这些皇子学习西学就不是仅仅学个大概,也是学得还算深入的,尤其是自然科学还有算学什么的,都算得上是重点的学科。
跟舒云商议得太过投契,胤禛自然也就忘了自个还有两个要跟着一块儿搬出去的格格呢,当然,这也是因为她们进门时间都不长,胤禛跟她们感情也很有限,如果再过个一两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宋格格也就罢了,她毕竟是宫女出身,父亲的那点面子也在她顺利地进了四阿哥的院子的时候,用得差不多了,家里头就算还有其他什么资源,在她没有混出头的时候,还是要留给自己的兄弟的,不能都浪费在她身上。
李格格呢,倒是想要争宠,架不住没遇上好时候,进门之后还没轮到她几次侍寝呢,胤禛就出去了,根本没能在胤禛那里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好不容易人回来了,又遇上了颁金节,胤禛每天累得够呛,每天回来就是倒头就睡,哪里还想的起来还可以去两个格格那里排遣。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更是想不到需要问自己格格的意见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舒云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不过舒云也没空理会李格格和宋格格到底对此有个什么想法,既然胤禛可以提前出宫开府,那么,许多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胤禛同样这样想,就像是三阿哥和五阿哥都打算等开府之后再正是迎娶嫡福晋一样,胤禛同样想要在自个的府里跟舒云正式圆房。
三阿哥和五阿哥要等到开府之后迎娶嫡福晋动机一点也不一样。三阿哥嘛,他是想要显示一下对自个嫡福晋的重视,另外就是,他也想要借助迎娶嫡福晋的机会,好拉拢一些人,收几个得力的门人乃至奴才,毕竟,就算是没那个能力跟太子争锋,但是,想要做个实权的皇子,乃至未来的王爷,手头没人也不成啊!看看现在京城比较活跃的王府,哪一家手里头没有一定的力量,真要是手里力量不足,也早就守不住自个的爵位了!
而五阿哥呢,那就是纯粹是不喜欢自个的福晋,或者说,五福晋的存在是真的非常尴尬,宜妃也觉得这个儿媳妇出身太差,至于太后呢,更是觉得亏欠了自个的孙子,所以呢,康熙这边才给了胤祺一个出身瓜尔佳氏的侧福晋。然后呢,宜妃又从这一届的秀女里头给五阿哥挑了一个汉军旗出身的格格刘佳氏,然后就直接给送到皇子所那边去了。
胤祺并不想给自个的嫡福晋多少脸面,因此他甚至琢磨着,先等到自己的庶长子出生了,再将嫡福晋娶回来。虽说这种事情听起来很不讲规矩,但实际上呢,这天底下能让皇子守的规矩有几个呢?胤祺对于大位没什么想法,也没有太多的野心,不管是作为儿臣,还是下一任皇帝的兄弟,有点把柄总比滑不留手更好一些,所以,胤祺觉得自个还是有资格任性的。
虽说三个皇子未来的府邸都要修,但是肯定也是要分个先后顺序的,总要长幼有序不是嘛,起码面子上得过得去,所以,最先完工的肯定是胤祉的府邸,然后才会轮到胤禛的,最后才会是胤祺,说不定胤祺那边还没建好呢,老七老八他们也要搬出去了!
胤禛也不算是非常着急,他将图纸改了一次又一次,就这还没有完全定稿呢,像是院子,花园之类的地方,总要到后来再收拾,胤禛如今已经从钦天监那边弄了一些讲什么风水八卦之类的书在那里琢磨了。
就像是当年跟朱元璋共用书房一样,如今胤禛也是跟舒云一块儿共用了一个书房,舒云从胤禛那里将他能够收集到的各种讲西学的书都弄到了手,好在这些都是翻译过的,要不然的话,舒云还真没学过那么多的语言,要知道上辈子的时候,到了后来,几乎大家都在将汉语了,一个个使节,官话讲得说不定比一些官员还利索一些。
欧洲那边如今文艺复兴都已经开始了许多年了,许多理论研究都已经出来了,不过距离工业革命还有一段时间,中原这边想要赶上去,还是来得及的。毕竟刚开始起步时候的工业,其实优势并不算非常明显,也就是后来因为几场战争的推动,许多技术才算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其实也算是推动文明的利器了。
传教士们对于东方这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从明末的时候就带来了许多西学知识,那时候,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文人还受洗入教,翻译了许多来自欧洲的书籍。甚至,像是红薯什么的,本来就是他们这些人引进的,只是碍于明末那时候的环境,根本没法推广开来,要不然也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民乱。
舒云将这些西学的书籍都看过一遍之后,顿时就松了一口气,哪怕西方那边还藏着掖着不少,但是光是看这些,就差不多能够推断出西方那边如今的水平了,她上辈子已经攀过一次科技树了,如今再来一次,实现弯道超车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舒云看这些书籍都是光明正大看的,一开始的时候,胤禛还觉得舒云就是一时兴起,很快就没兴趣了呢,结果之后呢,瞧着舒云一本一本地翻下去,似乎还得了其中的趣味,不由也好奇起来。他们这些皇子学习西学就不是仅仅学个大概,也是学得还算深入的,尤其是自然科学还有算学什么的,都算得上是重点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