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五三年三月间,围绕南京展开的大战,终于停歇。
在这一战之中,清军主动放弃了南京和淮南,看上去损失极大,可实际却以空间换得了重整旗鼓的时间,并且重创了劲敌东海镇,挑起南明内部不和,实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不能算是失败。
隆武朝与浙系,则瓜分了此次大战,所斩获之地,各自扩大了地盘,都有一定收获,唯独东海镇赔了个底朝天。
不过,随着赵铭撤回江东,主动退出了战争,将自己边缘化,各方忙于挣权夺利,瓜分果实,赵杂毛不来更好,各方都没功夫关注他。
清军撤过淮河之后,阿济格坐镇徐州,几十万清军屯驻于山东、河南,建立起一道稳固的防线。
在长江一线,清军的防线,因为武昌陷落而崩溃后,清军终于稳定了阵脚。
这让满清逐渐结束了多尔滚死后的混乱,从手忙脚乱的应对,变得气定神闲起来。
在稳住了对外的战事后,顺治的地位稳固,满清的政治正是进入顺治时代。
这时明朝占据江南和淮南之后,版图扩大,便需要兵马守卫,大军在湖广、淮南一线铺开之后,只能勉强与清军对持,无力北上开战。
再加上,随着清军对明朝的威胁减少,明朝内部唐鲁两派的矛盾,重新浮现,明朝精力被牵制,满清的处境便安全起来。
此时,明朝忙于消化新收复之地,加上内部分裂,短时间不可能威胁满清,但是满清为了麻痹明朝,依然继续推行示弱的政策。
三月中旬,满清使者内院学士冯铨,状元吕宫,为首的使团,再次南下,抵达南京,与明朝进行议和。
消息一出,南京明廷内部,分歧便更加明显,储君朱以海为首的浙系,极力反对议和,而隆武朝廷内部,大学士堵胤锡也不赞成议和。
二十八日,南京城皇宫,承天殿内。
朱聿键身穿明皇龙袍,头戴翼善冠,端坐在皇位上,司礼监大太监庞天寿,站在皇帝身旁,两侧则是上百位身穿官袍的官员。
满清使者到达南京,进驻驿馆的消息,在南京城中已经传开了,在大臣中引起了激烈的反响,使得原本就出现裂痕的隆武朝廷,更加的撕裂。
这时,朱聿键扫视众人,然后沉声说道:“最近清使进驻南京之事,想必诸位爱卿已经有所耳闻,今日朝会,朕遍与诸位爱卿,商议这件事,不知诸位爱卿,对此有什么看法?”
朱聿键说完,何腾蛟立时出列,行礼说道:“陛下,天下动荡数十载,民心思定,而我朝如今尚无能力,彻底驱除清军,臣以为与清军议和,仿南宋先例,可行也!”
朝会之前,朱聿键召见了内阁诸位大学士,目的就是给属下大臣通通气,让内阁统一意见,支持他与满清议和。
浙系势力虽然强大,但是主要是在地方上,隆武朝廷之中,主要还是拥护隆武的官员,而只要朝中官员能支持议和,议和就很容易达成。
何腾蛟在朱聿键说完,第一个便出来赞成议和,便是将整个朝会的基调定下来,让官员们明白,皇帝有意议和,大学士赞成,下面哪个不开眼的敢反对,政治前途不要呢?
可是,在隆武朝廷之中,偏偏就有不开眼的,站在百官之首的朱以海,立时出列行礼,沉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建奴入关,杀我百姓,毁我宗庙,如今大仇未报,北京尚在建奴之手,如何能够议和?”
朱以海一发话,朝堂之上,储君一党立刻就站出来,纷纷附和,反对议和。
朱以海不赞成议和,其中原因很多,但最关键一点,却是关呼他与浙系的切身利益。
浙系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销,继续掌握地方财政,需要有一可借口,而唯有主战,只有打仗,藩镇存在才算合理。
若是议和,没有仗打,那各镇帅臣,便没有理由,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势力,在政治上会陷入被动,被人攻击。
朱聿键想要废除朱以海的储君之位,扶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朱以海想要坐稳储君之位,便必须获得浙系军阀的支持,而作为回报,朱以海便必须维护浙系军阀的利益。
朱以海的反对,在朱聿键的意料之中,不过朝廷之中,浙系毕竟人少,若是能够获得内阁的支持,朱聿键相信还是能够通过决议。
何腾蛟听了朱以海的话,立时出来,责备朱以海不考虑实际情况,不体恤百姓,他属下的官员傅上瑞,也跳出来,攻击朱以海。
何腾蛟的政治主张,一项都是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现在有皇帝的支持,他自然极力主张议和。
只要明朝与满清达成合意,明朝就没必要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何腾蛟便有借口,去削弱浙系诸镇,实现他削弱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政治理想。
有皇帝暗示,加上何腾蛟等一大批主和派的支持,议和的声音,立刻就压过了朱以海。
这时,端坐在皇位上的朱聿键,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而正当他准备表明立场之时,堵胤锡却忽然出列,他旁边的大学士万元吉想要去拉,却没有拉住,让堵胤锡走到了大殿中央,大声行礼道:“陛下,臣反对议和!”
堵胤锡在隆武朝之中,威望很高,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主战派,他一发话,殿上立刻安静下来,所以人都将目光投向他,空气瞬间凝固。
殿上的官员,大多听见了风声,知道皇帝想要议和,够聪明的大臣,自然都是顺从君心,许多人没想到,堵胤锡会站出来反对。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是皇帝想要义和,堵胤锡站出来,不是和皇帝作对么?
隆武皇帝的暗中支持下,本以为议和能够顺利通过,可是不想,堵胤锡居然胳膊肘往外拐,提外人说话。
一时间,朱聿键脸色顿时阴沉起来,沉声道:“堵学士为何反对?”
(本章完)
在这一战之中,清军主动放弃了南京和淮南,看上去损失极大,可实际却以空间换得了重整旗鼓的时间,并且重创了劲敌东海镇,挑起南明内部不和,实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不能算是失败。
隆武朝与浙系,则瓜分了此次大战,所斩获之地,各自扩大了地盘,都有一定收获,唯独东海镇赔了个底朝天。
不过,随着赵铭撤回江东,主动退出了战争,将自己边缘化,各方忙于挣权夺利,瓜分果实,赵杂毛不来更好,各方都没功夫关注他。
清军撤过淮河之后,阿济格坐镇徐州,几十万清军屯驻于山东、河南,建立起一道稳固的防线。
在长江一线,清军的防线,因为武昌陷落而崩溃后,清军终于稳定了阵脚。
这让满清逐渐结束了多尔滚死后的混乱,从手忙脚乱的应对,变得气定神闲起来。
在稳住了对外的战事后,顺治的地位稳固,满清的政治正是进入顺治时代。
这时明朝占据江南和淮南之后,版图扩大,便需要兵马守卫,大军在湖广、淮南一线铺开之后,只能勉强与清军对持,无力北上开战。
再加上,随着清军对明朝的威胁减少,明朝内部唐鲁两派的矛盾,重新浮现,明朝精力被牵制,满清的处境便安全起来。
此时,明朝忙于消化新收复之地,加上内部分裂,短时间不可能威胁满清,但是满清为了麻痹明朝,依然继续推行示弱的政策。
三月中旬,满清使者内院学士冯铨,状元吕宫,为首的使团,再次南下,抵达南京,与明朝进行议和。
消息一出,南京明廷内部,分歧便更加明显,储君朱以海为首的浙系,极力反对议和,而隆武朝廷内部,大学士堵胤锡也不赞成议和。
二十八日,南京城皇宫,承天殿内。
朱聿键身穿明皇龙袍,头戴翼善冠,端坐在皇位上,司礼监大太监庞天寿,站在皇帝身旁,两侧则是上百位身穿官袍的官员。
满清使者到达南京,进驻驿馆的消息,在南京城中已经传开了,在大臣中引起了激烈的反响,使得原本就出现裂痕的隆武朝廷,更加的撕裂。
这时,朱聿键扫视众人,然后沉声说道:“最近清使进驻南京之事,想必诸位爱卿已经有所耳闻,今日朝会,朕遍与诸位爱卿,商议这件事,不知诸位爱卿,对此有什么看法?”
朱聿键说完,何腾蛟立时出列,行礼说道:“陛下,天下动荡数十载,民心思定,而我朝如今尚无能力,彻底驱除清军,臣以为与清军议和,仿南宋先例,可行也!”
朝会之前,朱聿键召见了内阁诸位大学士,目的就是给属下大臣通通气,让内阁统一意见,支持他与满清议和。
浙系势力虽然强大,但是主要是在地方上,隆武朝廷之中,主要还是拥护隆武的官员,而只要朝中官员能支持议和,议和就很容易达成。
何腾蛟在朱聿键说完,第一个便出来赞成议和,便是将整个朝会的基调定下来,让官员们明白,皇帝有意议和,大学士赞成,下面哪个不开眼的敢反对,政治前途不要呢?
可是,在隆武朝廷之中,偏偏就有不开眼的,站在百官之首的朱以海,立时出列行礼,沉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建奴入关,杀我百姓,毁我宗庙,如今大仇未报,北京尚在建奴之手,如何能够议和?”
朱以海一发话,朝堂之上,储君一党立刻就站出来,纷纷附和,反对议和。
朱以海不赞成议和,其中原因很多,但最关键一点,却是关呼他与浙系的切身利益。
浙系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销,继续掌握地方财政,需要有一可借口,而唯有主战,只有打仗,藩镇存在才算合理。
若是议和,没有仗打,那各镇帅臣,便没有理由,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势力,在政治上会陷入被动,被人攻击。
朱聿键想要废除朱以海的储君之位,扶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朱以海想要坐稳储君之位,便必须获得浙系军阀的支持,而作为回报,朱以海便必须维护浙系军阀的利益。
朱以海的反对,在朱聿键的意料之中,不过朝廷之中,浙系毕竟人少,若是能够获得内阁的支持,朱聿键相信还是能够通过决议。
何腾蛟听了朱以海的话,立时出来,责备朱以海不考虑实际情况,不体恤百姓,他属下的官员傅上瑞,也跳出来,攻击朱以海。
何腾蛟的政治主张,一项都是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现在有皇帝的支持,他自然极力主张议和。
只要明朝与满清达成合意,明朝就没必要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何腾蛟便有借口,去削弱浙系诸镇,实现他削弱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政治理想。
有皇帝暗示,加上何腾蛟等一大批主和派的支持,议和的声音,立刻就压过了朱以海。
这时,端坐在皇位上的朱聿键,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而正当他准备表明立场之时,堵胤锡却忽然出列,他旁边的大学士万元吉想要去拉,却没有拉住,让堵胤锡走到了大殿中央,大声行礼道:“陛下,臣反对议和!”
堵胤锡在隆武朝之中,威望很高,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主战派,他一发话,殿上立刻安静下来,所以人都将目光投向他,空气瞬间凝固。
殿上的官员,大多听见了风声,知道皇帝想要议和,够聪明的大臣,自然都是顺从君心,许多人没想到,堵胤锡会站出来反对。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是皇帝想要义和,堵胤锡站出来,不是和皇帝作对么?
隆武皇帝的暗中支持下,本以为议和能够顺利通过,可是不想,堵胤锡居然胳膊肘往外拐,提外人说话。
一时间,朱聿键脸色顿时阴沉起来,沉声道:“堵学士为何反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