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着急如被百爪挠心,偏偏碍于修养,不好打断讲经的陆辞发问,只好委屈巴巴地以满载渴望的目光看着陆辞。
    陆辞眼皮一跳。
    不知为何,他想起了远在汾州,但眼神却莫名相似的小狄青了……
    他撑了整整一个时辰,还是在赵祯锲而不舍的眼神攻击下无奈地败下阵来:“太子殿下想问什么,就请说吧。”
    赵祯都已经不抱指望了,结果柳暗花明。
    他愣了一愣后,双眼倏然发出亮光来:“左谕德此言当真!”
    陆辞迅速补上:“不过只许问三句。”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资善堂都监:大中祥符九年置。负责管理资善堂事务,照看就读的皇子。由高级内侍(中贵人)充当。
    《宋史·周怀政传》:九年,建资善堂,以怀政为都监。
    2.不要觉得吓唬人没有用。实际上很多名臣都因脑补过度,而被类似的招数唬住,甚至差点自杀。
    举例:
    丁谓担心寇准、李迪东山再起,很想将二人置之死地。但大宋帝国并无诛杀大臣的习惯,二人所犯之罪,也没有条文可以处死。于是,丁谓就想出了让二人“被自杀”的权谋。
    他得到贬谪寇准与李迪的诏书,又经由雷允恭设法派出中使,带着诏令去见这二人。
    中使领会了丁谓的意思后,就用一个锦囊藏着宝剑举在马前,模样仿佛是把“尚方剑”,做出将要“有所诛戮”的样子。
    使者来到道州后,寇准正在与客人宴饮,客人大多是道州的州吏,起来迎接中使,中使回避不见;州吏又问来这里的原因是什么,中使也不答话——他就等着吓唬够了,让寇准进屋自尽呢。但寇准神色自若,让人对中使说话:“如果朝廷有‘赐死’的意思,请出示诏书、敕令。”哪里有“赐死”!中使不得已,拿出敕令,不过是贬官继续南下雷州而已。
    寇准当即将道州司马的官服脱下来,换了一个短到膝盖的小吏服装,在庭下“拜敕”。而后,升阶,接着宴饮,谈笑如常,直到黄昏才结束。
    而李迪则不同。
    李迪此时被贬在郓州,接下去要贬往衡州。
    他刚刚听到有中使举着锦囊“尚方剑”来郓州,就认为完了。他性情刚强,不想吃那一剑受辱,于是决计自裁。但是还没有实施,被他的儿子救了过来。
    中使到了李迪府上,不走。有人来看望李迪,中使装模作样地让来人留下姓名、报上籍贯,意思是你们这一伙人跟李迪是同党,小心秋后算账。但是李迪才高品正,很多人不顾可能的危险,还是来看形同软禁的旧日相公。有人带来一些盒菜、美食之类,中使留在厅堂,一直到放臭了,也不给李迪吃。
    李迪的一个门客叫邓余,看出门道,大怒道:
    “竖子欲杀我公以媚丁谓耶?邓余不畏死,汝杀吾公,我必杀汝!”这小子是要杀我家相公,以此来谄媚丁谓那厮吗?我邓余不怕死,如果你杀我家相公,我必杀你!
    于是邓余跟从李迪一直到衡州,一路上不离左右,李迪这才得以活命。
    第一百三十八章
    要不是陆辞及时申明这一要求,莫说是三问,哪怕是三百问,对平日枯燥如古潭死水、难得遇到一桩值得他八卦的趣事的赵祯而言,都是问得出的。
    听到这话后,他就不得不开口前谨慎些许,好好琢磨了。
    要怎么问,才能在短短三句里,将最关心的方面,最完整的事态都有效率地问出来呢?
    赵祯苦思冥想时,陆辞莞尔一笑,不去干扰他的思路,只专心在空白的书页上写写划划。
    以标注今日拉下的进度,好晚上备课时,对明后日的略作调整。
    等他写得差不多时,赵祯也准备完毕,开口了:“周怀政何故要对左谕德你下手?”
    平日他虽打心底地对那满脸堆笑、品行却不正派的周都监喜爱不起来,但也看在爹爹颇为倚重对方的份上,亲昵地称一句‘周家哥哥’。
    现听闻周怀政吃了熊心豹子胆,竟对陆辞下手后,他就连虚与委蛇都不愿,而直呼其名了。
    陆辞沉吟片刻后,还是决定信任赵祯,不以其年幼、太子身份相欺,坦坦荡荡道:“缘由倒不复杂,不外乎是我猜出他欲联合寇相做一事,因觉不妥,便劝了寇相不与其一道,难免受他记恨了。”
    赵祯愣了愣,不由沉默。
    他向来脾气温和,心思细腻,极能体谅别人苦衷。

章节目录

升官发财在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放鸽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放鸽子并收藏升官发财在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