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这事儿得赶紧同孙主任说。还有,包萌,我打算提前毕业了,小论文数量足够了,大论文我赶一赶,明年六月毕业应该没问题。”
包萌仰起头,一脸恍惚地想了想,“我要是赶一赶的话,应该也能六月毕业。”
包萌和杜岳虽然是跟着谢书尧做研究,但实际上是挂在孙主任的博士招生名额了,这会儿他们要找孙主任商量提前毕业,肯定得面谈。
二人回到京大医学部见到了孙主任,孙主任倒是不反对提前毕业,他只是我问了二人一句,“你们现在手上各自有多少篇文章了?”
杜岳如实答道:“已经发表出来的一共有十九篇,正在审核的还有四篇,手边有一篇在审。大论文做完的话,还有两章内容,大概也能写三到四篇文章出来。”
包萌的文章数量比杜岳稍微少一些,她说,“我已经发出十七篇文章了,正在审核的有三篇,手边有两篇文章正在改。大论文部分应该也能再出三四篇文章来。”
孙主任在心里默默列了个算式,二人的文章数量都在二十五篇左右。
他又问杜岳和包萌,“期刊分区呢?”
“都是一区。”二人倒是动过发二区文章的念头,可惜谢书尧根本不让,谢书尧觉得用这么好的idea,这么好的实验数据、这么贵的经费,就发一篇二区文章,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孙主任想了想跟着他做博士学位论文的那些人,有好几个都已经博四博五了,手头一共就攒了三四篇文章,还都是二区三区的,有些不争气的学生甚至还拿着四区的文章出来凑数。
人比人,气skr人!
“行了,你们要是能做出大论文来,提前毕业也没问题。你们俩的学术成果都挺丰硕,想要留在京大医学部应该不算太难,生物医学国重,要不要考虑一下?”
孙主任问完之后,就发现他这俩学生的表情挺微妙,他问,“怎么了?你们还看不上京大医学部?”
杜岳和包萌被这个说法吓了一大跳,连忙解释道:“不是不是,京大医学部愿意要我们,是我们的荣幸。可我们俩已经商量好了,打算跟着谢导走,她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谢导马上就要回国找工作了,我们俩的学术成果勉勉强强还算可以,应该能跟着谢导一块儿走。”
孙主任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小谢这不是才出去半年多吗?这就要回来了?她亲口同你说的?”
杜岳点头,“谢导亲口和我说的,她说大论文已经快写完了,大概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来整理她在哈佛大学那边的学术成果,等成果全都发出去,把那边的手续也办理好,然后就回来找工作。”
‘找工作’这三个字,杜岳故意说得比较重。
孙主任摆手让两人回去好好搞研究,回头就领着一大帮京大医学部的老教授去找校领导闹去了。
这样的人才,必须拿下来!
京大医学部里的这些老教授多数都是骨灰级教授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京大医学部工作三四十年,甚至是那十年浩劫之前就在京大医学部工作的,别说是校长了,就是把校长、副校长以及书记给摞一块儿,他们也敢骂。
京大的书记之前就因为这件事被孙主任找过,这会儿见一大群人乌泱乌泱地堵到他办公室说这件事情,立马就同意了,“像小谢这样的人才,我们肯定是愿意引进的。你们也不用找其他人了,我做担保,你们直接同小谢商量吧,按人才引进办的最高标准来,要求只有一个,全职!我们不管她在外面挂了多少个学校的特聘,她全日制在职的高校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京大。如果她能答应,你们就算是给开出院士引进待遇,我也同意。”
得了书记的保证,孙主任立马同谢书尧沟通。
孙主任这次没打什么感情牌,而是直接将京大愿意拿出来的诚意都摆了出来,最后问谢书尧,“有兴趣回母校任教吗?直聘教授。”
谢书尧那边迟迟没有回应,孙主任以为这就是无声的拒绝,无奈地叹息一声,放下手机打算催一催自己手下的博士。
谢书尧要是被别的高校挖了去,计算药学的山头就等同于是被挖走了,杜岳和包萌这两个行走的论文批量生产机也走了。
“京大医学部损失惨重啊……”
半个月后,谢书尧将早就没电的手机充上电,把打印出来的论文装订好,提交到了皮埃尔教授的办公桌上。
她同皮埃尔教授说,“相关的研究成果我都已经投了出去,其中有四篇是在TUG,两篇在《nature》,一篇在《science》,一共七篇文章,TUG那边的主编回应得很快,说是会优先审稿,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nature》与《science》的编辑部也已经给出了回应,说是一个月内会给结果。”
皮埃尔教授拿起谢书尧那本超过两百页A4纸厚的文章,翻了翻,没仔细看,道:“你的科研能力,我是完全相信的。你将这本论文提交到生物医学系吧,系里会找专家给你审核的。注意保持手机畅通,邮件往来也多注意一下,避免错过关键信息。”
“对了,你去系主任那里一趟吧,他好像有留你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想法,我先提前恭喜你。”
谢书尧回到自己的研究室,打开电脑,将毕业论文提交到了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学位论文提交系统中,去了生物医学系系主任的办公室。
包萌仰起头,一脸恍惚地想了想,“我要是赶一赶的话,应该也能六月毕业。”
包萌和杜岳虽然是跟着谢书尧做研究,但实际上是挂在孙主任的博士招生名额了,这会儿他们要找孙主任商量提前毕业,肯定得面谈。
二人回到京大医学部见到了孙主任,孙主任倒是不反对提前毕业,他只是我问了二人一句,“你们现在手上各自有多少篇文章了?”
杜岳如实答道:“已经发表出来的一共有十九篇,正在审核的还有四篇,手边有一篇在审。大论文做完的话,还有两章内容,大概也能写三到四篇文章出来。”
包萌的文章数量比杜岳稍微少一些,她说,“我已经发出十七篇文章了,正在审核的有三篇,手边有两篇文章正在改。大论文部分应该也能再出三四篇文章来。”
孙主任在心里默默列了个算式,二人的文章数量都在二十五篇左右。
他又问杜岳和包萌,“期刊分区呢?”
“都是一区。”二人倒是动过发二区文章的念头,可惜谢书尧根本不让,谢书尧觉得用这么好的idea,这么好的实验数据、这么贵的经费,就发一篇二区文章,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孙主任想了想跟着他做博士学位论文的那些人,有好几个都已经博四博五了,手头一共就攒了三四篇文章,还都是二区三区的,有些不争气的学生甚至还拿着四区的文章出来凑数。
人比人,气skr人!
“行了,你们要是能做出大论文来,提前毕业也没问题。你们俩的学术成果都挺丰硕,想要留在京大医学部应该不算太难,生物医学国重,要不要考虑一下?”
孙主任问完之后,就发现他这俩学生的表情挺微妙,他问,“怎么了?你们还看不上京大医学部?”
杜岳和包萌被这个说法吓了一大跳,连忙解释道:“不是不是,京大医学部愿意要我们,是我们的荣幸。可我们俩已经商量好了,打算跟着谢导走,她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谢导马上就要回国找工作了,我们俩的学术成果勉勉强强还算可以,应该能跟着谢导一块儿走。”
孙主任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小谢这不是才出去半年多吗?这就要回来了?她亲口同你说的?”
杜岳点头,“谢导亲口和我说的,她说大论文已经快写完了,大概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来整理她在哈佛大学那边的学术成果,等成果全都发出去,把那边的手续也办理好,然后就回来找工作。”
‘找工作’这三个字,杜岳故意说得比较重。
孙主任摆手让两人回去好好搞研究,回头就领着一大帮京大医学部的老教授去找校领导闹去了。
这样的人才,必须拿下来!
京大医学部里的这些老教授多数都是骨灰级教授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京大医学部工作三四十年,甚至是那十年浩劫之前就在京大医学部工作的,别说是校长了,就是把校长、副校长以及书记给摞一块儿,他们也敢骂。
京大的书记之前就因为这件事被孙主任找过,这会儿见一大群人乌泱乌泱地堵到他办公室说这件事情,立马就同意了,“像小谢这样的人才,我们肯定是愿意引进的。你们也不用找其他人了,我做担保,你们直接同小谢商量吧,按人才引进办的最高标准来,要求只有一个,全职!我们不管她在外面挂了多少个学校的特聘,她全日制在职的高校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京大。如果她能答应,你们就算是给开出院士引进待遇,我也同意。”
得了书记的保证,孙主任立马同谢书尧沟通。
孙主任这次没打什么感情牌,而是直接将京大愿意拿出来的诚意都摆了出来,最后问谢书尧,“有兴趣回母校任教吗?直聘教授。”
谢书尧那边迟迟没有回应,孙主任以为这就是无声的拒绝,无奈地叹息一声,放下手机打算催一催自己手下的博士。
谢书尧要是被别的高校挖了去,计算药学的山头就等同于是被挖走了,杜岳和包萌这两个行走的论文批量生产机也走了。
“京大医学部损失惨重啊……”
半个月后,谢书尧将早就没电的手机充上电,把打印出来的论文装订好,提交到了皮埃尔教授的办公桌上。
她同皮埃尔教授说,“相关的研究成果我都已经投了出去,其中有四篇是在TUG,两篇在《nature》,一篇在《science》,一共七篇文章,TUG那边的主编回应得很快,说是会优先审稿,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nature》与《science》的编辑部也已经给出了回应,说是一个月内会给结果。”
皮埃尔教授拿起谢书尧那本超过两百页A4纸厚的文章,翻了翻,没仔细看,道:“你的科研能力,我是完全相信的。你将这本论文提交到生物医学系吧,系里会找专家给你审核的。注意保持手机畅通,邮件往来也多注意一下,避免错过关键信息。”
“对了,你去系主任那里一趟吧,他好像有留你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想法,我先提前恭喜你。”
谢书尧回到自己的研究室,打开电脑,将毕业论文提交到了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学位论文提交系统中,去了生物医学系系主任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