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汉又说了好几个问题,比如,洺水县水源充足,适合多种植一些水产作物,引水成塘,做水产养殖产业等等,于秋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而随着吴小七的锣声在村子里面敲响,整个村子顿时也热闹了起来。
    这些村民们对于海产,月饼,罐头,倒是不陌生,最近集镇上都有的卖,但是对于以前从没见过的秋衣,就表现出了惊讶和惊喜。
    他们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这样贴身保暖的衣服,而且穿在身上,一点也不妨碍行动,一个秋衣大礼包里面就有八套秋衣,男女,大人小孩各两套,而于秋给每家送的,是两个秋衣大礼包,就算是人口多一些的家庭,也都妥妥的够穿了。
    围拢过来的许多妇人们顿时就夸赞,于秋对于洺州的百姓来说,就像是这秋衣一般温暖。
    然之后,于秋系统里面的感激分,信仰分,忠诚分,自然是一轮爆高,一个几百人的村落而已,就为他贡献了三四千积分,比花几十万贯金银铜钱得到的还多。
    书院的孩子们干起活来还比较稚嫩,然而,大家并没有嫌弃他们,只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以前在村里调皮捣蛋的孩子,这才去了书院几天,就变的聪明懂事了,等自家的小子成长起来,也一定要想办法送他们去书院读书。
    而在这些村民们羡慕的目光,感激的语气中,这些孩子们就干的更加起劲了,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喜欢听到别人的夸赞表扬,尤其是小孩子,而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他们将会有很强的荣誉意识,养成做好事的习惯之后,他们就基本不会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了。
    于秋教这些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要同时竖立他们的思想品德,即便是这些孩子因为国籍或者种族的原因,最终还是要回到故里,但是,当他们回去了之后,还是推行洺州这一套的话,那么,迟早他们所谓的故里也会变成和洺州一样的。
    在下湾村待了近一个小时左右,于秋便挥手与大家告别,去往另一个村子,这边的村落,规模都差不多,距离也不是太远,于秋让许聪给孩子们发了歌,大家赶着车子,一路唱歌儿,很快就到了下一个村子,然之后,类似的发放礼品,帮助村民打扫卫生,规整公共部位,统计问题等等的事情继续进行。
    直到正午时分,他们慰问到第三个村子,洺水县的一干主官全都赶来了,大家才停下来,开始用餐歇息。
    洺水县的县令叫于则,是原洺州别府的一个管事,民政署的署长,叫郭亮,是大家推举出来的比较会处理事情的一个原淮南水军的百夫长,他们事先是收到了于秋要过来慰问百姓的消息的,不过,并不知道于秋要从哪个村子慰问起。
    于秋见他们带着自己属下的一些工作人员过来之后,笑着招呼他们到自己身边围坐下来道,“你们将洺水县治理的还算不错,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多谢公子夸奖。”
    “多谢都督夸奖。”
    两人带领大家同时抱拳朝于秋行了一礼,笑容都还没有展开呢!却见于秋将自己刚才记录问题的笔记本递过来又道,“你们先看,看完了再发表意见,郭亮要是有看不懂的地方,于则你解释给他听。”
    于则的视线扫到了笔记本上,很快,表情就有些僵硬了,要是不是于秋的笑容看上去很轻松和蔼,他都感觉,于秋刚才的那句夸奖,是反着说的。
    郭亮的文化水平倒没有于秋想象中那么差,很快,他们两人就将本子上记录的东西看完了,将本子交还给于秋道,“是我等的工作没有做细致,我们甘愿接受惩罚。”
    于秋笑着摆手道,“我刚才说了,你们已经将洺水县治理的很不错了,按照李唐朝廷的标准来算的话,洺水县已经算是大治了。
    之所以还有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们的责任,是因为洺水县重建安置下来之后,各种生产生活的问题,会陆续的冒出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已。
    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同的环境下,需求就会不同,各种问题,都在不断的冒出来。
    村里没有水泥晒谷场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用水泥晒谷场晒谷物有多好,日子也就这么过了。
    可现在有了水泥晒谷场,大家却都想要用晒谷场来晒谷物,这是大家的要求水平提高了。
    还有,以往的村子里,以前没有家家都养鸡,现在不一样了,家家都有几十只,有的甚至上百只,这些鸡平时在村子四周自由觅食,有可能吃了别家田地里的菜或者谷物,而归笼的时候,哪只鸡是哪家的,又容易搞混淆,不好分。
    更有一些家里还养狗的,控制的不好,就容易咬死鸡,或者到处乱拖东西,引起邻里纠纷。
    最多的,应该是牛顶架的事情了吧!
    以往洺州地界很少有三百户生活在一起的大村子,更不会像现在这样,达到了每两家有一头耕牛的地步,这一个村就有上百头耕牛,这些牛平时都在方圆几里地之内打转,一旦到了发情期,牛的脾气会变的暴躁,顶架是难免的。
    可是,各家都将耕牛看的跟宝贝似的,不愿意见到它被打伤,有的时候因为要拉开顶架的牛,还容易伤到人,那么,一些由于牛顶架,而产生的纠纷也就多了。
    这些都是小事情,管不到那么细致,也并不是你们的错,但这些问题,并非是不可解决,你们平时需要多收集乡里的这些情况,集思广益的将其解决,让咱们的百姓们,没有生产上的忧虑,也没有生活上的忧虑。”
    于则和郭亮听的连连点头,其中郭亮开口道,“都督真是菩萨在世,心心念念的,都是咱们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不好,相信,知道了您的这一片爱民之心,乡里的百姓们在遇到一些糟心的事情的时候,也会保持克制的。”
    于秋笑着点了点头,没有答话,于则又道,“公子,属下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咱们又不收这些百姓的税,却要照顾到他们的方方面面,在他们身上投入那么多,这图的是什么?”
    于秋知道很多原先出身于卢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便给他解释道,“谁告诉你,必须得收税,才能盈利的?
    这是一种很落后的模式,尤其是对于原产出者收税,其实和杀鸡取卵,没有区别。
    你要想想,这些百姓们因为不交税,富裕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
    就像你们洺水县的百姓,在拥有了大量的耕牛,先进的耕犁,高产的粮种,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帮他们增加产出收入了之后,他们开始做什么了?
    让一部分富余出来的劳动力,外出为我们做事情了。
    让孩子们学习读书了。
    开始买咱们制造出来的商品使用了。
    当他们的劳动力更加富余,孩子的文化水平更高,就能给我们制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出来的时候。这些他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对外售卖,为我们赚取回来的价值,远远高于一点点田地里的产出。
    而且,这种模式,是和谐的,是你情我愿的,没有了那种压迫和被压迫,剥削和背剥削的感觉在,老百姓对我们只有爱戴,不会有痛恨,当他们种田是给自己种,而不是给别人种的时候,他们会更加用心,产出也会更加多,而只要大家的产出多了,这个社会的所有物资,也都更加充沛了。”
    听完于秋这段话,于则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难怪这位三公子做什么什么成,原来思想差距在这里。
    同样是七十万人口,他们是在你的皮鞭下给你干活,和是在心甘情愿的状态下给你干活,收获的成果,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当商品的利润高过了农田的产出,那么,大家就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工商上面,保证了工商业的发达,就保证了洺州最大的利益,农耕方面这一点点,又何必在意呢!
    “属下今日方知,三公子是何等大才。”平时与于秋基本没有多少交集的于则拱手下拜,表示受教道。
    “你不用拍我的马屁,我顶多也就是在大的方向上动动脑子想想而已,真正能够帮我把想法实现的,还是你们,趁着秋收之后大家都不那么忙,我给你们提几点工作要求,今年冬天之前,你们带领着本地百姓,帮我把它完成好。”于秋朝于哲摆了摆手之后又道。
    “公子请讲。”
    “都督请讲。”
    于秋的目光朝围坐在周边的众人扫视了一眼之后道,“我今天带领着书院的学生们到乡村来打扫卫生,就是要给大家提个醒,要注意生活环境内的卫生整洁,把这方面做好了,就能很大范围的减少疫病的发生。
    除了我的本子上记录的这些问题,你们要抓紧时间解决之外,在这个卫生防御方面,你们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灭杀公共区域的钉螺,蚊虫,寄生虫,或各种虫卵,这方面,医药集团会给你们提供一些药物。
    二是要在每个村,建立垃圾投放点,定时的进行清除。
    三是给牛建栏,给鸡修笼,控制牲畜的活动范围,不能让村里到处都是鸡屎牛粪之类的。
    四则是做好个人卫生宣传整治,头上有虱子,身上有寄生虫的,都必须要清除。身上有伤口,无论大小,都要养成即刻消毒,就医的习惯。衣服要勤洗勤晒,尽量做到每天都要洗澡。
    咱们洺州人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过好日子,就要有过好日子的样子,不能再脏兮兮,病恹恹,懒懒散散过日子。
    再有就是,你们需要想办法,让治下的百姓富裕起来。
    我给你们提个醒,洺州城附近和洺津渡附近生活的百姓,平均每户的月收入已经超过了十五贯,今年的年收入,肯定超过两百贯,相比较而言,你们洺水县可是落后了很多,能够做什么产业,如何做产业让百姓们富裕起来,也是你们作为主官应该考虑的事情。
    我看吴老汉提出的水产种植和养殖方面的建议就不错,夏季咱们洺州可以通过水路运输吃海鱼,冬季运河结冰了,咱们就以吃本土养殖的淡水鱼为主嘛!
    而且,大面积的鱼塘,能为咱们洺州存下水,鱼塘里的沉泥,还是肥田的好东西。此外,这边的水上游乐场的建设应该也快完工了吧!推广得做起来了,让大家都来这里玩耍,你们才能把生意做起来,才能赚钱。”
    北方是最容易干旱的,于秋在今年烧砖瓦搞建设的时候,已经在洺州城附近挖了六七个小型水库,但仍然不够,未来还会扩建,洺水县在上游一些,有一些天然的低洼地,开发好之后倒是适合存水,必须得做一些改造工程。
    总而言之,于秋就是想让治下在各方面做到自给自足,同时能够把经济做起来,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章节目录

初唐大农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爱吃鱼的胖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吃鱼的胖子并收藏初唐大农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