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724 听取报告
大明,紫禁城,乾清门。
朱由检这能在听取五位内阁大学士,以及各部尚书的报告。当然,参会的肯定不止是这些人,各部的侍郎,主事,员外郎等等几乎都参加了,包括都察院以及大理寺的法官等等,可以说得上是一次大朝议了。
这次,内阁、九部,都察院,大理寺,几乎倾巢而出,走访天下,对各自系统中的机构进行审查核准。
“截止乾圣三年12月底,整个大明境内,已经做到了所有县一级官府,都具备了地方都察院,每个都察院,最少都有三明御史,整个大明,共有四千九百七十八名御史,皆有功名,整个都察院,共有人员一万三千四百零五名。”曹思城颇为自豪道。
从乾圣元年皇帝发怒,将御史发落,成立地方都察院一来,短短三年内,整个都察院系统人数已经翻了好几番,从当初的几百名发展到几千名,足足十倍的扩张,而且还保持着较为强悍的纠察督导能力,着实不容易。
其中,曹思城功不可没,这也是为什么,他从今上登基后,道现在为止,牢牢不动,稳坐都察院一把手的位置。
“其中,纠察官员违规行为三万四千八百多起,清查贪官污吏一千七百一十四名。”说完人数后,曹思城又开始说起功绩来,当然,这些主要是省一级都察院的功劳,剩下的两级,也就是在今年成立的,暂时没有什么成绩。
就连公诉人的职责,也是今年划分的,在大理寺没有跟进的时候,也实行的不多,只是有类似的机构,等到司法权从县衙府衙剥离后,就立刻进行跟进。
“本次核查,共查获本系统内三百四十八名违法御史,目前已经全部逮捕,等候处理。”
都察院自然不是什么白莲花的地方,有好自然有坏,只是时间段,坏的比较少而已。
“都是哪些类型?”朱由检问道。
“主要是徇私舞弊,以及和地方官勾结,非法获利!”曹思城翻了翻手中的文书道。
都察院监察的地方很多,有了利益,自然有人去腐蚀堕落,这两个罪名,前一个是为了获取政治利益,后一个则是经济利益,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官场违法行为,不仅仅局限于都察院。
“下一个。”朱由检点了点头,没有评价,而是准备听取大理寺的报告。
“呼!”大理寺卿陈扬美站了出来,他有些紧张,这样的大场面他可从来没有经历过。
相比较于都察院,大理寺就要逊色的多,在今年,大理寺才刚刚获得提格,最高长官晋级为正二品,获得司法审判权。
而直到内阁推行官制大变革时期,大理寺才借助这股东风,也开始实行地方大理寺的成立,只是这时间,就比都察院慢了足足两年,差距也是极大的。
到目前为止,大理寺也就是在各个省一级成立了地方大理寺,更多的府和县都没有。就连省一级,也成立的非常勉强。
有内阁地方官这庞然大物,有都察院这个先行者,大理寺根本抢不到多少人才,市面上的秀才举人等等,几乎都被他们网罗一空。
当然,还有很多人看不上只能去担任七品以下的基层官员,但这些人也看不上大理寺啊,他们几乎都是冲着明年的太学试去的。
在他们眼中,太学试就是取代了科举的官道正途。
好在,今年的秀才试中,皇帝许诺了很多名额编制,大理寺抢到了一部分,就等着府试结束后,去各地抢人。
“大理寺还需要努力,朕希望在乾圣五年的时候,看到全国各地的县城上,有着足够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朱由检没有责怪,反而满脸嘉许道。
“微臣定不负圣意!”陈扬美一脸的坚毅,如今,他可是将建设大理寺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
大理寺完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的内阁和九部。
内阁这边,就不死所有人都上了,而是有徐光启汇总。
“目前,正三品巡抚,共有十七人,正五品知府共有.....”徐光启开始就全国的官府组织,进行汇报。
明朝一般有两京十三省的称谓,总共十五个行政区划,两京就是南北直隶,不过朱由检将之取消,北直隶分为河北行省和京兆府,都是正三品,南直隶划分为了安徽和江苏两省。
加上原来十三个行省,那就是十七个正三品高官。
“因人员不足的缘故,各衙门佐贰官都未配备齐全,一级仅有两人,其下九部对应衙门,基本建设完毕,主事者皆有,紧佐贰有所欠缺。”花了点时间,将官府衙门的组织结构大致讲了下后,徐光启开始总结这次巡查好坏之处。
好的方面自然是士绅一体纳粮制度的实行,结伴上田亩清查完毕,新的田税已经核准,已经开始按照摊丁入亩后的税额征收,不过个,各省速度有些差异,慢的地方才开始征收,而快的地方已经征收完毕,比如河北省。
好的地方大致相同,而坏的地方则各有特色,西南之地是土司之患和交趾的边患,西北之地则是天灾和粮食减产,尽管朱由检已经迁徙了上百万人,但也只是减轻了民众的消耗,对生产方面毫无裨益。
江南倒是没什么不好的,只是宗族势力强大,私刑严重,至于偷税漏税这些,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地方,也是田税收的最缓慢的,抗税行动时有发生。
至于最南方的广东福建一块,田地产出不多,经商盛行,而且走私非常严重,这个走私不仅仅包括海上走私,还包括盐业走私,广东是有盐场的,在长芦盐场、台湾盐场的官盐相继入侵江南之地,大肆盛行的时候,那边却依然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地盘,靠的就是走私盐。
至于盗采矿藏,私自铸币,打家劫舍,更是多不胜数,土地不行,当地百姓想尽了办法谋求生路。
至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却是邪教盛行,尤其是山东,白莲教在这里遍地都是,哪怕天启年间起义过,被绞杀了一波,却依然禁之不绝!
“这大明,真是满身病痛啊!”听完徐光启的讲述后,朱由检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看起来大明处处烽烟呢,可是他在内阁中枢,却没感觉到这些啊?
大明,紫禁城,乾清门。
朱由检这能在听取五位内阁大学士,以及各部尚书的报告。当然,参会的肯定不止是这些人,各部的侍郎,主事,员外郎等等几乎都参加了,包括都察院以及大理寺的法官等等,可以说得上是一次大朝议了。
这次,内阁、九部,都察院,大理寺,几乎倾巢而出,走访天下,对各自系统中的机构进行审查核准。
“截止乾圣三年12月底,整个大明境内,已经做到了所有县一级官府,都具备了地方都察院,每个都察院,最少都有三明御史,整个大明,共有四千九百七十八名御史,皆有功名,整个都察院,共有人员一万三千四百零五名。”曹思城颇为自豪道。
从乾圣元年皇帝发怒,将御史发落,成立地方都察院一来,短短三年内,整个都察院系统人数已经翻了好几番,从当初的几百名发展到几千名,足足十倍的扩张,而且还保持着较为强悍的纠察督导能力,着实不容易。
其中,曹思城功不可没,这也是为什么,他从今上登基后,道现在为止,牢牢不动,稳坐都察院一把手的位置。
“其中,纠察官员违规行为三万四千八百多起,清查贪官污吏一千七百一十四名。”说完人数后,曹思城又开始说起功绩来,当然,这些主要是省一级都察院的功劳,剩下的两级,也就是在今年成立的,暂时没有什么成绩。
就连公诉人的职责,也是今年划分的,在大理寺没有跟进的时候,也实行的不多,只是有类似的机构,等到司法权从县衙府衙剥离后,就立刻进行跟进。
“本次核查,共查获本系统内三百四十八名违法御史,目前已经全部逮捕,等候处理。”
都察院自然不是什么白莲花的地方,有好自然有坏,只是时间段,坏的比较少而已。
“都是哪些类型?”朱由检问道。
“主要是徇私舞弊,以及和地方官勾结,非法获利!”曹思城翻了翻手中的文书道。
都察院监察的地方很多,有了利益,自然有人去腐蚀堕落,这两个罪名,前一个是为了获取政治利益,后一个则是经济利益,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官场违法行为,不仅仅局限于都察院。
“下一个。”朱由检点了点头,没有评价,而是准备听取大理寺的报告。
“呼!”大理寺卿陈扬美站了出来,他有些紧张,这样的大场面他可从来没有经历过。
相比较于都察院,大理寺就要逊色的多,在今年,大理寺才刚刚获得提格,最高长官晋级为正二品,获得司法审判权。
而直到内阁推行官制大变革时期,大理寺才借助这股东风,也开始实行地方大理寺的成立,只是这时间,就比都察院慢了足足两年,差距也是极大的。
到目前为止,大理寺也就是在各个省一级成立了地方大理寺,更多的府和县都没有。就连省一级,也成立的非常勉强。
有内阁地方官这庞然大物,有都察院这个先行者,大理寺根本抢不到多少人才,市面上的秀才举人等等,几乎都被他们网罗一空。
当然,还有很多人看不上只能去担任七品以下的基层官员,但这些人也看不上大理寺啊,他们几乎都是冲着明年的太学试去的。
在他们眼中,太学试就是取代了科举的官道正途。
好在,今年的秀才试中,皇帝许诺了很多名额编制,大理寺抢到了一部分,就等着府试结束后,去各地抢人。
“大理寺还需要努力,朕希望在乾圣五年的时候,看到全国各地的县城上,有着足够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朱由检没有责怪,反而满脸嘉许道。
“微臣定不负圣意!”陈扬美一脸的坚毅,如今,他可是将建设大理寺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
大理寺完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的内阁和九部。
内阁这边,就不死所有人都上了,而是有徐光启汇总。
“目前,正三品巡抚,共有十七人,正五品知府共有.....”徐光启开始就全国的官府组织,进行汇报。
明朝一般有两京十三省的称谓,总共十五个行政区划,两京就是南北直隶,不过朱由检将之取消,北直隶分为河北行省和京兆府,都是正三品,南直隶划分为了安徽和江苏两省。
加上原来十三个行省,那就是十七个正三品高官。
“因人员不足的缘故,各衙门佐贰官都未配备齐全,一级仅有两人,其下九部对应衙门,基本建设完毕,主事者皆有,紧佐贰有所欠缺。”花了点时间,将官府衙门的组织结构大致讲了下后,徐光启开始总结这次巡查好坏之处。
好的方面自然是士绅一体纳粮制度的实行,结伴上田亩清查完毕,新的田税已经核准,已经开始按照摊丁入亩后的税额征收,不过个,各省速度有些差异,慢的地方才开始征收,而快的地方已经征收完毕,比如河北省。
好的地方大致相同,而坏的地方则各有特色,西南之地是土司之患和交趾的边患,西北之地则是天灾和粮食减产,尽管朱由检已经迁徙了上百万人,但也只是减轻了民众的消耗,对生产方面毫无裨益。
江南倒是没什么不好的,只是宗族势力强大,私刑严重,至于偷税漏税这些,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地方,也是田税收的最缓慢的,抗税行动时有发生。
至于最南方的广东福建一块,田地产出不多,经商盛行,而且走私非常严重,这个走私不仅仅包括海上走私,还包括盐业走私,广东是有盐场的,在长芦盐场、台湾盐场的官盐相继入侵江南之地,大肆盛行的时候,那边却依然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地盘,靠的就是走私盐。
至于盗采矿藏,私自铸币,打家劫舍,更是多不胜数,土地不行,当地百姓想尽了办法谋求生路。
至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却是邪教盛行,尤其是山东,白莲教在这里遍地都是,哪怕天启年间起义过,被绞杀了一波,却依然禁之不绝!
“这大明,真是满身病痛啊!”听完徐光启的讲述后,朱由检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看起来大明处处烽烟呢,可是他在内阁中枢,却没感觉到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