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645 课本
在秦良玉带兵北上,黄得功领兵渡海,要在朝鲜狙击女真时,朱由检却在皇宫中,沉迷在一堆的书籍当中。
这些书籍有的是福斯托送来的,有的是他从传教士手中搜集来的,也有的是大明的传统文化,先贤圣典。
当然,这些书籍都是翻译过的,就算是文言文,也有着很多的白话文的注解,不然的话,朱由检根本看不懂。
虽然朱由检在朝堂已经开始推行字体简介的公文,甚至是白话文,但是在书写方式上,却根本毫无影响。
不过,若是这件事情干成,却是能触动一二。
这是一座大殿,但不同的是,这座大殿堆满了书,周围都是书架,中央的一张大桌子上,更是有着很多外文书籍。
一些人围绕着几本没有封皮的书,激烈的讨论着。
这些人的组成很奇怪,官大者有徐光启,官小者如余煌,还有清贵闲职的黄道周。他们官职大小不一,各有不同,但都有个特点,那都是学问比较好。
徐光启不用说,学贯中西,是大学问家,余煌也是状元出身,而黄道周,更是有名的学者,学术素养十分不错,至少比钱谦益强多了。
“不行,语文怎能只有这么一点,绝对不行,必须得增加,其他格物、数学要削减,儒教经典,怎能落于人后。”黄道周看着几本书,坚决的摇头。
桌子上摆放的,是朱由检这段时间的成果——他为教育普及编篡的课本,内容其实不多,语文、格物、数学、地理等等。就算有司礼监的秉笔相助,朱由检也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算是完成,而且还是最初级的教材,稍微深入一点都没弄。
弄好之后,朱由检就请人过来品鉴,这三人就是他邀请的品鉴者。
其中,黄道周是个倔脾气的老头,根本不给皇帝面子,一看之后,就摇头如拨浪鼓,坚决不同意,倒是其他二人,只是沉默的思索,没有说话。
“有何不可,上古诸子百家,儒家仅为一家之言,今朕观八股已入四局,当重开百家之言,以现争鸣之势!”朱由检大气堂皇的反驳道。
“百家已亡,皆归儒家,陛下不兴儒教,如何兴百家,如何现争鸣?”黄道周也是嘴皮子犀利,大嘴一张就将皇帝的说法批驳的一无是处。
“今朕有格物、有数学,有地理,皆经世致用之学问,学之可发家致富,可匡扶天下,可强国富民,由此可现百家争鸣之势。”朱由检举着三本书争辩道。
“此皆小道尔,只要陛下潜心向学,亲君子而远小人,自然能从先贤经典求得治国之道,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外如是。”黄道周张口就来,大帽子扣的啪啪响。
“此乃宋真宗劝学之予,乃说之百姓听,朕乃天子,自不用遵从。”说完,他又觉着书喊道,“此非小道,西洋人用之征服世界,极东之地,有大陆,几倍于大明,西洋人得之,金银边地,物产丰饶。”
“西洋人购买之大明货物与之金银,皆从此来,番薯、花生、玉米,原产自此地。其坚船利炮,其地理航行,皆是从此演变而来,此济世安民之大道,如何无用?”朱由检毫不停歇的说道。
“番邦小道,怎及我先贤之大道。”黄道周依然不屑,反驳之语连连而出。
两个人因而争吵起来,其激烈程度,当真是看的旁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哪怕是徐光启也是如此。
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和皇帝争争论到这种地步,就算平时他和皇帝有分歧,也是协商退让为主,从不曾如此据理力争。
黄道周,真君子也!
他不由生出这样的感慨,起码他是不敢和皇帝这样激辩的。
“都消消气,消消气。”感慨完,徐光启赶忙上前劝阻道,他生怕吵的怒火升腾,皇帝一下子将黄道周给斩杀了。
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从历次和陛下的谈论以及接触中,他就能体会到,陛下对八股,对儒教的不耐烦以及失望。
灭掉儒教不可能,但改换和更正却是有很大可能,不,是正在做的事,皇帝此刻编篡课本就是为教育扩大化准备的,一旦这些课本实行下去,几十年后,老一辈死去,皇帝的目的就达到了。
黄道周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如此激烈的争辩。
他不知道皇帝和首辅酝酿的教育扩大化,但却知道,一旦官方为这样的课本背书,再加入科举当中,儒教的大厦就会被动摇。
“我怎能消气,此乃离经叛道之举。”黄道周气呼呼道。
“哼,冥顽不化之辈。”朱由检却是冷冷的看着对方,黄道周的反应他丝毫不出意外,大明的老一辈充满了这样的顽固分子,这更加坚定了他在教育扩大化的举动中推行这样课本的决心。
只有重新培养新的一批知识份子,才能从根子上清扫这些腐朽残渣。
“哎!”看着如同仇寇的两人,徐光启不免有些头痛,同时心下也有些埋怨皇帝,你说编篡好了就编篡好了,偏偏还要其他人品鉴。
品鉴也就罢了,我们倆就可以,还要加上个黄道周老顽固,作风是有君子作风,但是这思想却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有着海外见闻和眼界的只是的徐光启,眼光自然要比黄道周大的多,也深远的多,他自然之道如今儒家的弊端,以及开科取士的不妥之处。
不然他也不会和皇帝一起搞什么教育扩大化,推行新的知识,本来嘛,想要另立山头,偷偷的搞就行,等到宗室中可用份子都培训完毕,然后分发各地,开始是授课。
文人士子本就信息不畅,等到他们发现不对,想要反应闹事的时候,新的知识已经推广开来,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根本无从反抗,刺水再以科举实行致命一击。
在儒教中另立山头的事情不就完成了,皇帝非要如此张扬,结果事情让黄道周得知,这件事肯定就泄露出去了。
“陛下,老臣人小力弱,争辩不过陛下,但天下人却可以,老臣要将此事在帝国日报上揭发出去,想必陛下不会拦着不让老臣发文章吧?”
徐光启沉思的时候,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竟然扯到帝国日报上去,黄道周扬言要在日报上抨击皇帝。
“真理越辩越明,朕拭目以待。”朱由检冷笑道。
“这.....怎么到这个地步了。”徐光启有些发愁的看向斗志昂扬,大踏步而出的黄道周,发起愁来。
“陛下...”他转身,想要和皇帝说什么,却发现皇帝一脸平静,根本没有刚才的激动,反而嘴角漏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
看着转身离去的皇帝,徐光启忽然觉得,今天发生的事,似乎没那么简单。
在秦良玉带兵北上,黄得功领兵渡海,要在朝鲜狙击女真时,朱由检却在皇宫中,沉迷在一堆的书籍当中。
这些书籍有的是福斯托送来的,有的是他从传教士手中搜集来的,也有的是大明的传统文化,先贤圣典。
当然,这些书籍都是翻译过的,就算是文言文,也有着很多的白话文的注解,不然的话,朱由检根本看不懂。
虽然朱由检在朝堂已经开始推行字体简介的公文,甚至是白话文,但是在书写方式上,却根本毫无影响。
不过,若是这件事情干成,却是能触动一二。
这是一座大殿,但不同的是,这座大殿堆满了书,周围都是书架,中央的一张大桌子上,更是有着很多外文书籍。
一些人围绕着几本没有封皮的书,激烈的讨论着。
这些人的组成很奇怪,官大者有徐光启,官小者如余煌,还有清贵闲职的黄道周。他们官职大小不一,各有不同,但都有个特点,那都是学问比较好。
徐光启不用说,学贯中西,是大学问家,余煌也是状元出身,而黄道周,更是有名的学者,学术素养十分不错,至少比钱谦益强多了。
“不行,语文怎能只有这么一点,绝对不行,必须得增加,其他格物、数学要削减,儒教经典,怎能落于人后。”黄道周看着几本书,坚决的摇头。
桌子上摆放的,是朱由检这段时间的成果——他为教育普及编篡的课本,内容其实不多,语文、格物、数学、地理等等。就算有司礼监的秉笔相助,朱由检也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算是完成,而且还是最初级的教材,稍微深入一点都没弄。
弄好之后,朱由检就请人过来品鉴,这三人就是他邀请的品鉴者。
其中,黄道周是个倔脾气的老头,根本不给皇帝面子,一看之后,就摇头如拨浪鼓,坚决不同意,倒是其他二人,只是沉默的思索,没有说话。
“有何不可,上古诸子百家,儒家仅为一家之言,今朕观八股已入四局,当重开百家之言,以现争鸣之势!”朱由检大气堂皇的反驳道。
“百家已亡,皆归儒家,陛下不兴儒教,如何兴百家,如何现争鸣?”黄道周也是嘴皮子犀利,大嘴一张就将皇帝的说法批驳的一无是处。
“今朕有格物、有数学,有地理,皆经世致用之学问,学之可发家致富,可匡扶天下,可强国富民,由此可现百家争鸣之势。”朱由检举着三本书争辩道。
“此皆小道尔,只要陛下潜心向学,亲君子而远小人,自然能从先贤经典求得治国之道,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外如是。”黄道周张口就来,大帽子扣的啪啪响。
“此乃宋真宗劝学之予,乃说之百姓听,朕乃天子,自不用遵从。”说完,他又觉着书喊道,“此非小道,西洋人用之征服世界,极东之地,有大陆,几倍于大明,西洋人得之,金银边地,物产丰饶。”
“西洋人购买之大明货物与之金银,皆从此来,番薯、花生、玉米,原产自此地。其坚船利炮,其地理航行,皆是从此演变而来,此济世安民之大道,如何无用?”朱由检毫不停歇的说道。
“番邦小道,怎及我先贤之大道。”黄道周依然不屑,反驳之语连连而出。
两个人因而争吵起来,其激烈程度,当真是看的旁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哪怕是徐光启也是如此。
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和皇帝争争论到这种地步,就算平时他和皇帝有分歧,也是协商退让为主,从不曾如此据理力争。
黄道周,真君子也!
他不由生出这样的感慨,起码他是不敢和皇帝这样激辩的。
“都消消气,消消气。”感慨完,徐光启赶忙上前劝阻道,他生怕吵的怒火升腾,皇帝一下子将黄道周给斩杀了。
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从历次和陛下的谈论以及接触中,他就能体会到,陛下对八股,对儒教的不耐烦以及失望。
灭掉儒教不可能,但改换和更正却是有很大可能,不,是正在做的事,皇帝此刻编篡课本就是为教育扩大化准备的,一旦这些课本实行下去,几十年后,老一辈死去,皇帝的目的就达到了。
黄道周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如此激烈的争辩。
他不知道皇帝和首辅酝酿的教育扩大化,但却知道,一旦官方为这样的课本背书,再加入科举当中,儒教的大厦就会被动摇。
“我怎能消气,此乃离经叛道之举。”黄道周气呼呼道。
“哼,冥顽不化之辈。”朱由检却是冷冷的看着对方,黄道周的反应他丝毫不出意外,大明的老一辈充满了这样的顽固分子,这更加坚定了他在教育扩大化的举动中推行这样课本的决心。
只有重新培养新的一批知识份子,才能从根子上清扫这些腐朽残渣。
“哎!”看着如同仇寇的两人,徐光启不免有些头痛,同时心下也有些埋怨皇帝,你说编篡好了就编篡好了,偏偏还要其他人品鉴。
品鉴也就罢了,我们倆就可以,还要加上个黄道周老顽固,作风是有君子作风,但是这思想却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有着海外见闻和眼界的只是的徐光启,眼光自然要比黄道周大的多,也深远的多,他自然之道如今儒家的弊端,以及开科取士的不妥之处。
不然他也不会和皇帝一起搞什么教育扩大化,推行新的知识,本来嘛,想要另立山头,偷偷的搞就行,等到宗室中可用份子都培训完毕,然后分发各地,开始是授课。
文人士子本就信息不畅,等到他们发现不对,想要反应闹事的时候,新的知识已经推广开来,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根本无从反抗,刺水再以科举实行致命一击。
在儒教中另立山头的事情不就完成了,皇帝非要如此张扬,结果事情让黄道周得知,这件事肯定就泄露出去了。
“陛下,老臣人小力弱,争辩不过陛下,但天下人却可以,老臣要将此事在帝国日报上揭发出去,想必陛下不会拦着不让老臣发文章吧?”
徐光启沉思的时候,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竟然扯到帝国日报上去,黄道周扬言要在日报上抨击皇帝。
“真理越辩越明,朕拭目以待。”朱由检冷笑道。
“这.....怎么到这个地步了。”徐光启有些发愁的看向斗志昂扬,大踏步而出的黄道周,发起愁来。
“陛下...”他转身,想要和皇帝说什么,却发现皇帝一脸平静,根本没有刚才的激动,反而嘴角漏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
看着转身离去的皇帝,徐光启忽然觉得,今天发生的事,似乎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