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529 考题
祭酒就是校长,太学祭酒就是太学校长。
杨鹤挂印辞官,他很遗憾,但杨鹤的这种认知和表现,却让他非常的欣赏,既然自己不行,那就让给行的人。
有了这种认知,杨鹤就是一个人才,一个有用的人才,只要放在合适的地方,就是发光发热。
太学祭酒就是这么个地方。
对于太学,朱由检是有些想法的。他打算将这个机构办成大明版的中央党校,或者说是大明的最高学府,用来培养各种人才。
这是时代的识字率是非常低的,哪怕现在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大明,也不过才百分之七的识字率,而能够完整的运用书写,比率就更低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还是精英的时代,精英教育,精英管理才是这个时候该干的。
而太学,就是这么一个教育精英的地方。
“太学,祭酒?”杨鹤疑惑的吐出这个词来,他有些莫名,太学不是汉朝时的学府吗,怎么皇帝要让我去当祭酒?
莫非?
想到这,杨鹤的脸色顿时一边,怪异的看向皇帝。
国子监并不是什么出名的机构,改名的事情也没有登报,只是下了个诏令而已,礼部或许清楚,但其他部门,还真不一定知道。
更不要说,远在陕西的杨鹤了。
“你这老倌,想什么呢!”看杨鹤的表情,朱由检失笑道。这么一个突兀的表情和变化,倒是令刚才有些闷的气氛突然活跃起来。
朱由检忽然发现,杨鹤这老头还真是率真可爱的一个人,若是其他大臣,就算猜到了皇帝想要干掉他,恐怕也是笑容满面,不会将心底的想法流露出来。
“呵呵,是老臣愚钝了。”杨鹤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自己想的有点多,无缘无故的皇帝要杀自己干嘛?
“太学就是以前的国子监,后来改名的。”朱由检解释道:“前些日子,朕下旨,让天下的举人赴京考试,过了就如太学读书,而后才能为官。”
“这样啊!”杨鹤若有所思的点头。对于这个消息,他倒是不怎么惊讶,科举停了,怎么着也要有个入仕的渠道,如今只是稍微变了下,虽然叫做太学试,但其实可以看成另类的殿试。
没看也是只允许举人来考吗?
“太学很重要,类似于进士后的观政,但又不同。”朱由检慢慢想杨鹤解释自己的用意。
大明进士考试的科目有所偏差,只注重文科,却不注重立刻,算术贵为君子六艺,结果在大明却从未考过。
考题一直从四书五经中出,两百多年来,所有题目都出过了,以至于弄出了截搭题这种怪胎来,想想也是可笑。
朱由检想要改变的就是这些。
当然,他此刻人手不足,只能从原先的举人中选拔一些,培养出第一批人才来,然后慢慢的替换。
人懂得越多越反动,当认知正确时,面对大明怪异的地方,肯定会有所触动,朱由检需要的就是这类被触动的人,来和他一起改造大明。
当然,或许最后会反动到他自己身上,但还是那句话,未来如何发展,全看他如何引导,外国那些小皇室都能留下来,没道理朱明这种最正统,历朝得国最正的皇室无法留存下来。
“陛下要在太学中授予这些举人格物、诸子百家,海外见闻、大明律等知识?”杨鹤反问道。
“没错,看看那些进士,读书读的当官都不会了,外出上任竟然还要带着师爷,没有师爷连政务都不会处理,判个案都漏洞百出,惹人发笑。”朱由检冷冷道。
科举是培养的不少人才,但发展到大明时,却走入了岔路,顶级人才不少,但下面的普通人才,根本没多少能用的,以至于到了后期,地方时局势力都被当地士绅所把握。
历朝历代,商人从未影响过朝政,从来都是被宰割的群体,到了大明倒好,成了一群上流人士,连商税都不能收。
张居正之所以死后结局这么惨,和他想要收商税有莫大的关系。
“老臣明白了。”杨鹤突然深深拜下去,“陛下之深谋远虑,老臣不及也。”
他是真的佩服起皇帝来,自己觉得自己不行,只能想都躲避,而皇帝觉得官员不行,不好,却想到了自己去培养,选拔好的官员培养,以此造福百姓。
难怪今上有圣皇之称,其所思所想,常人所不能及也。
“太学就交给老臣吧,老臣定为陛下培养出栋梁之才。”杨鹤掷地有声的说道,在太学,他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信念,为大明,为天下培养出更多官员来。
“爱卿能如此想最好不过了。”看着杨鹤的表态,朱由检高兴起来。
如今朝廷人才匮乏,连两个尚书都找不到人,更不要说一所中央大学的校长了,杨鹤虽然在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其人品可贵,心系百姓,入籍你又有所明悟,有这个心比能力还重要,只要多谢时间,在选拔好一些上课的老师,太学当能有很好的效果。
只要太学运行几年,将考试的内容扩散出去,而后他建立类似的科举的高考制度,大明的人才体系算是建立起来。
科举虽好,但怎能有后世大学体系来的更好呢?
大明此时虽然是个精英化的社会,但终将走向平民化,只有发动了民间巨大的力量,他那野心滔天的想法才能实现。
“来看看,这是朕拟的几个题目,你看看,挑选一些作为这次太学试的考题。”朱由检示意下,让方正化将纸张递给杨鹤。
杨鹤也不言语,接过纸张,看来起来。结果,他才看了第一个题目,眼皮就直跳起来。
“论税法的意义。”杨鹤微微抬头,忍不住扫了眼皇帝,今上这个问题出的,真是富有攻击性啊!
在看下一个,嚯,‘详细论述商人乃贱籍’的正确性。这是和商人过不去啊!
再来,‘朝廷占据归化城后,对九边的影响’,这次不是商人了,而是军事,还非常切合时事,战事就发生在两个月前。
而后,‘对比前宋和本朝市舶司的区别和设立的意义’。妈呀,这又是对准了商人,还是海商。
‘论述,漕粮海运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再一个和大海有关的考题。
一个考题一个考题的看下去,杨鹤不禁发现,皇帝出的题目,和当前的局势息息相关,那些读死书的书呆子,怕是看到这些题目,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了。
“朕所处的题目,如何?”朱由检见杨鹤看完,便笑着问道,言语间不禁有些得意。
“陛下高瞻远瞩,令老臣惭愧。”杨鹤拱手道。
“惭愧不必了,领会了朕的意图,主持好这次太学试就行,一定要为朕筛选出真正的人才。”朱由检背手道。
“老臣定不辱使命!”杨鹤满脸的毅然。
祭酒就是校长,太学祭酒就是太学校长。
杨鹤挂印辞官,他很遗憾,但杨鹤的这种认知和表现,却让他非常的欣赏,既然自己不行,那就让给行的人。
有了这种认知,杨鹤就是一个人才,一个有用的人才,只要放在合适的地方,就是发光发热。
太学祭酒就是这么个地方。
对于太学,朱由检是有些想法的。他打算将这个机构办成大明版的中央党校,或者说是大明的最高学府,用来培养各种人才。
这是时代的识字率是非常低的,哪怕现在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大明,也不过才百分之七的识字率,而能够完整的运用书写,比率就更低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还是精英的时代,精英教育,精英管理才是这个时候该干的。
而太学,就是这么一个教育精英的地方。
“太学,祭酒?”杨鹤疑惑的吐出这个词来,他有些莫名,太学不是汉朝时的学府吗,怎么皇帝要让我去当祭酒?
莫非?
想到这,杨鹤的脸色顿时一边,怪异的看向皇帝。
国子监并不是什么出名的机构,改名的事情也没有登报,只是下了个诏令而已,礼部或许清楚,但其他部门,还真不一定知道。
更不要说,远在陕西的杨鹤了。
“你这老倌,想什么呢!”看杨鹤的表情,朱由检失笑道。这么一个突兀的表情和变化,倒是令刚才有些闷的气氛突然活跃起来。
朱由检忽然发现,杨鹤这老头还真是率真可爱的一个人,若是其他大臣,就算猜到了皇帝想要干掉他,恐怕也是笑容满面,不会将心底的想法流露出来。
“呵呵,是老臣愚钝了。”杨鹤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自己想的有点多,无缘无故的皇帝要杀自己干嘛?
“太学就是以前的国子监,后来改名的。”朱由检解释道:“前些日子,朕下旨,让天下的举人赴京考试,过了就如太学读书,而后才能为官。”
“这样啊!”杨鹤若有所思的点头。对于这个消息,他倒是不怎么惊讶,科举停了,怎么着也要有个入仕的渠道,如今只是稍微变了下,虽然叫做太学试,但其实可以看成另类的殿试。
没看也是只允许举人来考吗?
“太学很重要,类似于进士后的观政,但又不同。”朱由检慢慢想杨鹤解释自己的用意。
大明进士考试的科目有所偏差,只注重文科,却不注重立刻,算术贵为君子六艺,结果在大明却从未考过。
考题一直从四书五经中出,两百多年来,所有题目都出过了,以至于弄出了截搭题这种怪胎来,想想也是可笑。
朱由检想要改变的就是这些。
当然,他此刻人手不足,只能从原先的举人中选拔一些,培养出第一批人才来,然后慢慢的替换。
人懂得越多越反动,当认知正确时,面对大明怪异的地方,肯定会有所触动,朱由检需要的就是这类被触动的人,来和他一起改造大明。
当然,或许最后会反动到他自己身上,但还是那句话,未来如何发展,全看他如何引导,外国那些小皇室都能留下来,没道理朱明这种最正统,历朝得国最正的皇室无法留存下来。
“陛下要在太学中授予这些举人格物、诸子百家,海外见闻、大明律等知识?”杨鹤反问道。
“没错,看看那些进士,读书读的当官都不会了,外出上任竟然还要带着师爷,没有师爷连政务都不会处理,判个案都漏洞百出,惹人发笑。”朱由检冷冷道。
科举是培养的不少人才,但发展到大明时,却走入了岔路,顶级人才不少,但下面的普通人才,根本没多少能用的,以至于到了后期,地方时局势力都被当地士绅所把握。
历朝历代,商人从未影响过朝政,从来都是被宰割的群体,到了大明倒好,成了一群上流人士,连商税都不能收。
张居正之所以死后结局这么惨,和他想要收商税有莫大的关系。
“老臣明白了。”杨鹤突然深深拜下去,“陛下之深谋远虑,老臣不及也。”
他是真的佩服起皇帝来,自己觉得自己不行,只能想都躲避,而皇帝觉得官员不行,不好,却想到了自己去培养,选拔好的官员培养,以此造福百姓。
难怪今上有圣皇之称,其所思所想,常人所不能及也。
“太学就交给老臣吧,老臣定为陛下培养出栋梁之才。”杨鹤掷地有声的说道,在太学,他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信念,为大明,为天下培养出更多官员来。
“爱卿能如此想最好不过了。”看着杨鹤的表态,朱由检高兴起来。
如今朝廷人才匮乏,连两个尚书都找不到人,更不要说一所中央大学的校长了,杨鹤虽然在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其人品可贵,心系百姓,入籍你又有所明悟,有这个心比能力还重要,只要多谢时间,在选拔好一些上课的老师,太学当能有很好的效果。
只要太学运行几年,将考试的内容扩散出去,而后他建立类似的科举的高考制度,大明的人才体系算是建立起来。
科举虽好,但怎能有后世大学体系来的更好呢?
大明此时虽然是个精英化的社会,但终将走向平民化,只有发动了民间巨大的力量,他那野心滔天的想法才能实现。
“来看看,这是朕拟的几个题目,你看看,挑选一些作为这次太学试的考题。”朱由检示意下,让方正化将纸张递给杨鹤。
杨鹤也不言语,接过纸张,看来起来。结果,他才看了第一个题目,眼皮就直跳起来。
“论税法的意义。”杨鹤微微抬头,忍不住扫了眼皇帝,今上这个问题出的,真是富有攻击性啊!
在看下一个,嚯,‘详细论述商人乃贱籍’的正确性。这是和商人过不去啊!
再来,‘朝廷占据归化城后,对九边的影响’,这次不是商人了,而是军事,还非常切合时事,战事就发生在两个月前。
而后,‘对比前宋和本朝市舶司的区别和设立的意义’。妈呀,这又是对准了商人,还是海商。
‘论述,漕粮海运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再一个和大海有关的考题。
一个考题一个考题的看下去,杨鹤不禁发现,皇帝出的题目,和当前的局势息息相关,那些读死书的书呆子,怕是看到这些题目,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了。
“朕所处的题目,如何?”朱由检见杨鹤看完,便笑着问道,言语间不禁有些得意。
“陛下高瞻远瞩,令老臣惭愧。”杨鹤拱手道。
“惭愧不必了,领会了朕的意图,主持好这次太学试就行,一定要为朕筛选出真正的人才。”朱由检背手道。
“老臣定不辱使命!”杨鹤满脸的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