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149 中秋早朝
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佳节。
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大明的朝臣们却早早的起来,赶去大明门集合,准备上早朝。三通鼓响后,诸位大臣依次进入,轻车熟路的来到皇极门前战好,等皇帝踏上金台后,前面的走入廊内,其他的则去左顺门偏殿。
虽说目前政务形式转变成了‘案牍主义’,但早朝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像这种大事,那肯定是需要各方商量。
只是,上朝的次数和频率不需要那么多,在有事发生的情况下召开就行,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朱由检才没有废除早朝。
陆陆续续的大臣都进来了,只是今天能进来人明显少了很多,原本满满当当的廊内,此刻稀拉了不少。
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包括王在晋在内,这些人都以戴罪之身,在偏殿等候,廊内的朝会讨论他们肯定是无权旁听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诸臣行礼后,朱由检看了眼,皱眉道:“朕非昏庸之君,避嫌的托词不比再谈,让那些不在弹劾名单上的朝臣都回来。”
说完,也不等朝臣反应,朱由检直接让刘若愚过去传旨。很快,一些官员陆陆续续的走了进来。
兵部尚书王在晋和左侍郎张九德,其他还有户部工部的一些官员,他们纷纷感谢皇帝的仁慈。
朱由检没有不耐烦,而是耐心的等着,这些都是必要的程序,等程序走完,他才开口道,“曹思城、薛贞、陈扬美,尔等三人彻查情况如何?”
“启禀陛下,据三法司查证,兵、户、工三部给事中弹劾奏章所言,均属事实,”左都御史曹思城出班回答道。
这句话一出,皇极门内顿时哄得一下,如同炸开的苍蝇团,嗡嗡嗡的想起来,不同于‘中宫案’那种事涉及宫闱的案件,这次爆出来的可全是文官干的龌龊事,其轰动性堪比太祖年间的‘空印案’。
尽管对于这个结果早有耳闻,但真的从曹思城口中说出来偶,所有人依然是不可思议。
“肃静!”刘若愚见状,立刻斥责道。
尖利的声音,在廊内独特的设计下,历久弥新,显得有些刺耳,但非常有效果,原本喧哗的朝臣顿时安静下来,全都炯炯有神的看着皇帝,打算怎么处理。
“三法司继续会审,务求尽快立案结案,查明所有真相,所有涉案人员全部关押起来,由刑部收押,在案件结清之前,所有人家属监控起来,不得离京。”朱由检三下五除二的将事情做出决定。
这种事其实都有先例,只是看皇帝想不想依,想要依照的话,处理就走正常程序。显然,从皇帝的判词来看,他并不像破坏规则,而是走最正常的司法流程。
“是,陛下。”曹思城领旨,然后退了回去。
“对于这件事,诸位都议议。”朱由检说完后,所有大臣眼睛立刻都亮了起来,从给事中弹劾开始,上面的人仕途结伴结束,本人也要遭受牢狱之灾。
但事件本身并不是关键,管事是事件引发的影响和后果。
这次三部出事,最大的后果就是暴露了朝廷储备人才的短缺,无数工作都没人做,全都要等到新式的巡抚上台来才能做主。
“臣以为,当重开科举,补充人才,科举乃伦才大典,国之大政,不可荒废,戊辰科举子荒谬行事,陛下罢戊辰科以作惩戒即可,然科举不可取消。”礼部尚书孟绍虞第一个出来发言。
科举可谓礼部最重要的事务,没有之一,如今科举一停,整个礼部的地位直线下降,甚至都落到了工部后面,这让礼部上上下下官员全都无法忍受。
是以,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孟绍虞也不管这后面有什么博弈交锋,直接出班要求道。
“大宗伯所言甚谬。”一个小官站出来了,看样子应该是礼部的给事中。由于给事中的重要性,他们也有资格在殿内上朝的。
“戊辰科虽停,但其中举子甚多,陛下并未作出处罚,若尔等重开科举后,再来应试,该如何处置。”
小官说话甚急,没办法,眼看着和自己一样的余煌等人,因为这次弹劾,大出风头,名声大振,如今又是缺乏官员的时刻,过不了多久,到时候对方定然高升,自己只能仰望对方。
如此情况下,他自然不甘心,一看到自己核查的部门发言有漏洞,他自然猛烈攻击,试图在皇帝和百官面前留下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若是处置戊辰科举子,足足五千人,这与关闭科举何异?如此举措,置陛下于何地?”小官说完,立刻前出跪倒,高声道,“臣弹劾礼部尚书孟绍虞行为诡异,居心险恶,意图欺君!”
“你.......”孟绍虞气的说不出话来,看着那给事中,只觉得心脏隐隐作痛。隐约间,他又看到了言官的气势重新嚣张起来,如此情形,足足有两三年未见了。
“孟爱卿也是一时心急,不比苛责!”朱由检扫了一眼,对于孟绍虞的建言和给事中的弹劾都不置可否,但从他的态度也能看出来,对孟绍虞的建言献策不感冒。
“是,陛下!”出了一番风头,小官也不介意皇帝没惩处礼部尚书,喜滋滋的从地上爬起来,退回序列当中。
这种情形,让所有朝臣心中一禀,原本要建议重开科举的全都小心起来,有的干脆不再说这个,有的则思索万全之策,既能照顾皇帝颜面,做出惩处,也能让科举重启。
毕竟是伦才大典,停久了士心动荡啊!
“臣恳请陛下启用在野贤才。”都御史房壮丽出班道。
在野的贤才有很多,多为魏忠贤当政时排挤的,里面并不都是东林党,因此举荐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而这也是一个和各方毫无干系的举措,什么都不会触犯,对各个派系来说,还有一定的益处,朝中哪个没有三五个好友同窗闲赋在家的。
“准奏,吏部统计闲赋之官员,做好名册,启用官职,呈报到内阁。”这的确是一个靠谱的建议,朱由检也没多想,直接同意。
在野人才很多,朱由检还没富余到让这些人养老的程度,现在启用正当其时。
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佳节。
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大明的朝臣们却早早的起来,赶去大明门集合,准备上早朝。三通鼓响后,诸位大臣依次进入,轻车熟路的来到皇极门前战好,等皇帝踏上金台后,前面的走入廊内,其他的则去左顺门偏殿。
虽说目前政务形式转变成了‘案牍主义’,但早朝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像这种大事,那肯定是需要各方商量。
只是,上朝的次数和频率不需要那么多,在有事发生的情况下召开就行,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朱由检才没有废除早朝。
陆陆续续的大臣都进来了,只是今天能进来人明显少了很多,原本满满当当的廊内,此刻稀拉了不少。
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包括王在晋在内,这些人都以戴罪之身,在偏殿等候,廊内的朝会讨论他们肯定是无权旁听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诸臣行礼后,朱由检看了眼,皱眉道:“朕非昏庸之君,避嫌的托词不比再谈,让那些不在弹劾名单上的朝臣都回来。”
说完,也不等朝臣反应,朱由检直接让刘若愚过去传旨。很快,一些官员陆陆续续的走了进来。
兵部尚书王在晋和左侍郎张九德,其他还有户部工部的一些官员,他们纷纷感谢皇帝的仁慈。
朱由检没有不耐烦,而是耐心的等着,这些都是必要的程序,等程序走完,他才开口道,“曹思城、薛贞、陈扬美,尔等三人彻查情况如何?”
“启禀陛下,据三法司查证,兵、户、工三部给事中弹劾奏章所言,均属事实,”左都御史曹思城出班回答道。
这句话一出,皇极门内顿时哄得一下,如同炸开的苍蝇团,嗡嗡嗡的想起来,不同于‘中宫案’那种事涉及宫闱的案件,这次爆出来的可全是文官干的龌龊事,其轰动性堪比太祖年间的‘空印案’。
尽管对于这个结果早有耳闻,但真的从曹思城口中说出来偶,所有人依然是不可思议。
“肃静!”刘若愚见状,立刻斥责道。
尖利的声音,在廊内独特的设计下,历久弥新,显得有些刺耳,但非常有效果,原本喧哗的朝臣顿时安静下来,全都炯炯有神的看着皇帝,打算怎么处理。
“三法司继续会审,务求尽快立案结案,查明所有真相,所有涉案人员全部关押起来,由刑部收押,在案件结清之前,所有人家属监控起来,不得离京。”朱由检三下五除二的将事情做出决定。
这种事其实都有先例,只是看皇帝想不想依,想要依照的话,处理就走正常程序。显然,从皇帝的判词来看,他并不像破坏规则,而是走最正常的司法流程。
“是,陛下。”曹思城领旨,然后退了回去。
“对于这件事,诸位都议议。”朱由检说完后,所有大臣眼睛立刻都亮了起来,从给事中弹劾开始,上面的人仕途结伴结束,本人也要遭受牢狱之灾。
但事件本身并不是关键,管事是事件引发的影响和后果。
这次三部出事,最大的后果就是暴露了朝廷储备人才的短缺,无数工作都没人做,全都要等到新式的巡抚上台来才能做主。
“臣以为,当重开科举,补充人才,科举乃伦才大典,国之大政,不可荒废,戊辰科举子荒谬行事,陛下罢戊辰科以作惩戒即可,然科举不可取消。”礼部尚书孟绍虞第一个出来发言。
科举可谓礼部最重要的事务,没有之一,如今科举一停,整个礼部的地位直线下降,甚至都落到了工部后面,这让礼部上上下下官员全都无法忍受。
是以,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孟绍虞也不管这后面有什么博弈交锋,直接出班要求道。
“大宗伯所言甚谬。”一个小官站出来了,看样子应该是礼部的给事中。由于给事中的重要性,他们也有资格在殿内上朝的。
“戊辰科虽停,但其中举子甚多,陛下并未作出处罚,若尔等重开科举后,再来应试,该如何处置。”
小官说话甚急,没办法,眼看着和自己一样的余煌等人,因为这次弹劾,大出风头,名声大振,如今又是缺乏官员的时刻,过不了多久,到时候对方定然高升,自己只能仰望对方。
如此情况下,他自然不甘心,一看到自己核查的部门发言有漏洞,他自然猛烈攻击,试图在皇帝和百官面前留下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若是处置戊辰科举子,足足五千人,这与关闭科举何异?如此举措,置陛下于何地?”小官说完,立刻前出跪倒,高声道,“臣弹劾礼部尚书孟绍虞行为诡异,居心险恶,意图欺君!”
“你.......”孟绍虞气的说不出话来,看着那给事中,只觉得心脏隐隐作痛。隐约间,他又看到了言官的气势重新嚣张起来,如此情形,足足有两三年未见了。
“孟爱卿也是一时心急,不比苛责!”朱由检扫了一眼,对于孟绍虞的建言和给事中的弹劾都不置可否,但从他的态度也能看出来,对孟绍虞的建言献策不感冒。
“是,陛下!”出了一番风头,小官也不介意皇帝没惩处礼部尚书,喜滋滋的从地上爬起来,退回序列当中。
这种情形,让所有朝臣心中一禀,原本要建议重开科举的全都小心起来,有的干脆不再说这个,有的则思索万全之策,既能照顾皇帝颜面,做出惩处,也能让科举重启。
毕竟是伦才大典,停久了士心动荡啊!
“臣恳请陛下启用在野贤才。”都御史房壮丽出班道。
在野的贤才有很多,多为魏忠贤当政时排挤的,里面并不都是东林党,因此举荐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而这也是一个和各方毫无干系的举措,什么都不会触犯,对各个派系来说,还有一定的益处,朝中哪个没有三五个好友同窗闲赋在家的。
“准奏,吏部统计闲赋之官员,做好名册,启用官职,呈报到内阁。”这的确是一个靠谱的建议,朱由检也没多想,直接同意。
在野人才很多,朱由检还没富余到让这些人养老的程度,现在启用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