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绣宁正要说,之前要处理一些有问题的勋贵,还有太过奢华的皇族,现在就是时候。
林炤正好也说了起来:“明年将卢王、孟王宣召进京,先从他们开始。宁国公的事情爆出来,卢王造反的事情也爆出来,对权贵们动手这也是很强的理由。”
收拾皇族,从卢王动手是最合适的。主要他自己敢派人行刺皇后,这已经是罪不可恕了,用这个罪名处置他,其他的皇族贵胄不会有太多的联想,不会想到皇上和皇后这是再对权贵动手。
即便是有想到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会按兵不动,暂时观望。
林炤需要的,就是一段时间的安稳,在不动声色之间,将他想要拿下的人拿下,想要改掉的祖制改了。
越绣宁点头:“就如此。”
这件事夫妻俩已经是商量过很多回了,如何操作基本上也都有数。
这一次高北辰和陆光涛出京处理江宁府的事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宁国公在江宁府的生活奢华,家族人口巨多,给江宁的百姓们不小的负担和压力,但始终,他只是以权谋私,为他自己捞取银钱而已,并不敢谋反。
所以陆光涛带着禁卫们大兵压境,整个宁国公府就慌成了一团,陆光涛带着人直接进府将府邸控制了起来。
皇上当时说的,整个府里头没一个好人,这话当然夸张了。就是因为人口巨多,儿子女婿甚至孙子的快数不清了,生在这奢华的宁国公府,就算是有几个好的,但整个家族都已经腐败不堪,那几个好的能显出来?
只是预料不到的,随后高北辰前来彻查宁国公府所有人牵扯的一些欺男霸女霸占别人财务欺辱强抢各种东西田地等等这些事的时候,发现并不容易。
非常的巨大,只一个宁国公要查清楚就很麻烦。宁国公从京城回到了江宁府,还赶紧的处理收拾,弄一些遮掩的手段,加大了查清楚的难度。
高北辰连同之前就已经在这边查了一个多月的御史又查了半个月,发现根本不可能查明白,若是要查明白,就算是一整个的都察院官员都来了,怕也得查个一两年甚至三五年的才能查明白。
高北辰将这个情况给皇上写了折子禀明。
林炤看了之后,想了想下了圣旨。将宁国公和他的长子斩首,其余诸子诸孙,年满十八岁的全部充军,十八岁以下十六岁以上的流放一千里,十六岁以下的免于处罚。
这也包括宁国公的女儿们,女儿女婿的家宅同样如此处置,所有人贬为庶人。家财抄没。
于是,陆光涛和高北辰的差事变成了抄家。
人口巨多,府邸自然就不少,加上那些出嫁了的女儿,还有一些亲近的亲戚,宁国公府抄了整整四个月。过完了年之后才算是查抄明白,共抄出来金银珠宝,字画古董的,粗略的估计价值纹银二百多万两。
虽然比不上皇后监国期间对户部官员的抄没,当时户部三位官员抄出来的单单黄金就值二百多万两银子,加上珠宝首饰,字画古董的,最后一总算下来大约有五百万两左右。
但是宁国公府这一次抄家,抄出来的财务数目也很大了。
全部充之国库。
林炤登基之后,一共三次雷霆查贪,户部三位堂官那一次,建宁府薛汤等人,虽然和户部的案子有牵连,但因为地方是在建宁府,离京城比较远,也算一次。另外就是这一次查宁国公府。
三次查下来,抄没入国库的银子也有一千万两之多了。
他登基之后基本上对百姓们采用的是休养生息的方式,减免赋税,尤其是跟百姓们关系密切的农税,确实给百姓们省了不少的钱。
但是先帝死了之后,给他留下的是一个空的国库,他如此减免赋税,那么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无论是赈灾还是建坝,扩大民生建筑,修路造桥,加强各兵种尤其是海军的建设,这些都需要钱。
银子,就是这几次抄家得来的。
这些贪官们从百姓手里贪来的,皇上抄家之后又用到了百姓的身上。
正好,过了年之后,正月十六日上朝头天,因为预算的事情朝臣们就吵了一架。去年的预算有几处超了,其中兵部支出超了一百多万两,几个人便开始围攻越承耕。
越承耕是国丈,如今在朝里的势力与日俱增,超出的一百多万两基本上都是用在了修建战船上了,这件事本就是他推动的,所以一些想要打击他的官员们趁机发难。
邓荣生虽然很想说话,但只要他开口,其他的官员就冷言冷语的将镇边侯扯出来,邓荣生一听这话头根本不能在扩大了,若是在扩大,这是要将所有跟皇上和皇后有亲戚关系的人都要牵连进来?
皇上发话,修建战船的事情是他亲自指派,每年都有具体的账目报回来,只不过这一次修建的是炮舰,以前没建造过,所以不知道到底会花多少钱,预算不准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官员们就挤兑,他们并不是说钱不该花,或者花的不是地方,但主要就是没钱,国库就那些银子,户部左挪右挪的,去年哪里哪里受灾了,哪里哪里的防洪提没有修建好,这都是因为缺钱。
等等等等。
他们要找理由,自然是说的冠冕堂皇。
虽然皇帝是站在兵部这边的,但他也需要全盘的考虑,加上确实,钱不能全都花在兵部,海防如今还只是预防措施,国富民强的时候可以多做,现在挤出来民生的钱来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因此只能缩减了今年兵部的预算。
好在,吵完了这一架,过了两个月之后,江宁府查抄宁国公府的人回来了,一道押解回来的脏银二百万辆之巨,顿时缓解了朝廷的窘境,一百万两马上发给了兵部,依然是按照原定计划建设战船炮舰,不要间断。
越承耕亲自带着银子走了一趟山东、江浙一带的海岸,将银子交给各地官兵,另外亲自检查海军建设的情况。
进步显著,两个月之后回京禀报,皇上也很满意。
林炤正好也说了起来:“明年将卢王、孟王宣召进京,先从他们开始。宁国公的事情爆出来,卢王造反的事情也爆出来,对权贵们动手这也是很强的理由。”
收拾皇族,从卢王动手是最合适的。主要他自己敢派人行刺皇后,这已经是罪不可恕了,用这个罪名处置他,其他的皇族贵胄不会有太多的联想,不会想到皇上和皇后这是再对权贵动手。
即便是有想到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会按兵不动,暂时观望。
林炤需要的,就是一段时间的安稳,在不动声色之间,将他想要拿下的人拿下,想要改掉的祖制改了。
越绣宁点头:“就如此。”
这件事夫妻俩已经是商量过很多回了,如何操作基本上也都有数。
这一次高北辰和陆光涛出京处理江宁府的事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宁国公在江宁府的生活奢华,家族人口巨多,给江宁的百姓们不小的负担和压力,但始终,他只是以权谋私,为他自己捞取银钱而已,并不敢谋反。
所以陆光涛带着禁卫们大兵压境,整个宁国公府就慌成了一团,陆光涛带着人直接进府将府邸控制了起来。
皇上当时说的,整个府里头没一个好人,这话当然夸张了。就是因为人口巨多,儿子女婿甚至孙子的快数不清了,生在这奢华的宁国公府,就算是有几个好的,但整个家族都已经腐败不堪,那几个好的能显出来?
只是预料不到的,随后高北辰前来彻查宁国公府所有人牵扯的一些欺男霸女霸占别人财务欺辱强抢各种东西田地等等这些事的时候,发现并不容易。
非常的巨大,只一个宁国公要查清楚就很麻烦。宁国公从京城回到了江宁府,还赶紧的处理收拾,弄一些遮掩的手段,加大了查清楚的难度。
高北辰连同之前就已经在这边查了一个多月的御史又查了半个月,发现根本不可能查明白,若是要查明白,就算是一整个的都察院官员都来了,怕也得查个一两年甚至三五年的才能查明白。
高北辰将这个情况给皇上写了折子禀明。
林炤看了之后,想了想下了圣旨。将宁国公和他的长子斩首,其余诸子诸孙,年满十八岁的全部充军,十八岁以下十六岁以上的流放一千里,十六岁以下的免于处罚。
这也包括宁国公的女儿们,女儿女婿的家宅同样如此处置,所有人贬为庶人。家财抄没。
于是,陆光涛和高北辰的差事变成了抄家。
人口巨多,府邸自然就不少,加上那些出嫁了的女儿,还有一些亲近的亲戚,宁国公府抄了整整四个月。过完了年之后才算是查抄明白,共抄出来金银珠宝,字画古董的,粗略的估计价值纹银二百多万两。
虽然比不上皇后监国期间对户部官员的抄没,当时户部三位官员抄出来的单单黄金就值二百多万两银子,加上珠宝首饰,字画古董的,最后一总算下来大约有五百万两左右。
但是宁国公府这一次抄家,抄出来的财务数目也很大了。
全部充之国库。
林炤登基之后,一共三次雷霆查贪,户部三位堂官那一次,建宁府薛汤等人,虽然和户部的案子有牵连,但因为地方是在建宁府,离京城比较远,也算一次。另外就是这一次查宁国公府。
三次查下来,抄没入国库的银子也有一千万两之多了。
他登基之后基本上对百姓们采用的是休养生息的方式,减免赋税,尤其是跟百姓们关系密切的农税,确实给百姓们省了不少的钱。
但是先帝死了之后,给他留下的是一个空的国库,他如此减免赋税,那么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无论是赈灾还是建坝,扩大民生建筑,修路造桥,加强各兵种尤其是海军的建设,这些都需要钱。
银子,就是这几次抄家得来的。
这些贪官们从百姓手里贪来的,皇上抄家之后又用到了百姓的身上。
正好,过了年之后,正月十六日上朝头天,因为预算的事情朝臣们就吵了一架。去年的预算有几处超了,其中兵部支出超了一百多万两,几个人便开始围攻越承耕。
越承耕是国丈,如今在朝里的势力与日俱增,超出的一百多万两基本上都是用在了修建战船上了,这件事本就是他推动的,所以一些想要打击他的官员们趁机发难。
邓荣生虽然很想说话,但只要他开口,其他的官员就冷言冷语的将镇边侯扯出来,邓荣生一听这话头根本不能在扩大了,若是在扩大,这是要将所有跟皇上和皇后有亲戚关系的人都要牵连进来?
皇上发话,修建战船的事情是他亲自指派,每年都有具体的账目报回来,只不过这一次修建的是炮舰,以前没建造过,所以不知道到底会花多少钱,预算不准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官员们就挤兑,他们并不是说钱不该花,或者花的不是地方,但主要就是没钱,国库就那些银子,户部左挪右挪的,去年哪里哪里受灾了,哪里哪里的防洪提没有修建好,这都是因为缺钱。
等等等等。
他们要找理由,自然是说的冠冕堂皇。
虽然皇帝是站在兵部这边的,但他也需要全盘的考虑,加上确实,钱不能全都花在兵部,海防如今还只是预防措施,国富民强的时候可以多做,现在挤出来民生的钱来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因此只能缩减了今年兵部的预算。
好在,吵完了这一架,过了两个月之后,江宁府查抄宁国公府的人回来了,一道押解回来的脏银二百万辆之巨,顿时缓解了朝廷的窘境,一百万两马上发给了兵部,依然是按照原定计划建设战船炮舰,不要间断。
越承耕亲自带着银子走了一趟山东、江浙一带的海岸,将银子交给各地官兵,另外亲自检查海军建设的情况。
进步显著,两个月之后回京禀报,皇上也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