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接连传来好几个消息。
一个是禁卫军右营那边,徐克建处罚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叫朱五,全都是孙金南的心腹,就是跟着孙金南瞎嚷嚷陆光涛怎么怎么的那几个人,全给打了板子,一人二十板子。
这几个人也后悔不迭,因为孙金南那边已经招了,所以他们终于也反应过来,自己是让孙金南给利用了,每个人都保证不再犯,求徐克建让他们继续留在右营。
徐克建还有些犹豫,这时候德公公传来了皇上的口谕,禁卫军右营的官兵们全都是不知情的,多数也只是围观并无逾矩,让徐克建酌情处理便可。
这其实就相当于是让徐克建适可而止。
徐克建带着右营的弟兄们磕头领旨,那几个人痛哭流涕的,也有心里头发誓,一定效忠皇上如何如何的。
林炤此举,自然是笼络人心,让禁卫军的人从此更加死心塌地追随自己。
因为这件事禁卫军和御林军中的侍卫营还闹了小误会,徐克建在不当值的时候,领着朱五那几个人专门请了陈凡和那两个侍卫一顿,朱五等人跟陈凡磕头请罪。
全都是近距离保护皇宫,保护皇上和皇后的,有什么误会解开了才好。
陈凡当然不会计较,一顿酒之后,大家的误会消失,禁卫军右营和侍卫营今后还是好兄弟。
凶手孙金南招供之后,陈凡将孙金南交给了大理寺,大理寺同样也是连夜审理,因为孙金南已经招供了,审理的是当天详细的经过,采集了孙金南身上的证据,和案发现场发现的证据进行比对。
不但是手臂上缺的一块肉对上了,还有其他的证据,拇指印都对上了,仵作这些天按照皇后娘娘的吩咐实验过,身边十几个人的手指印都采集了比对,发现还真的都不一样,然后孙金南的对上,且他还是招供了的,更加确凿。仵作自然是会继续手指印的验证。
案情真相大白,倒也不至于哗然,因为事情发生在宫内,作案的人可能是能够自由出入宫里的人。
林炤和越绣宁看了大理寺拿过来的供词,案情的卷宗。赖主事那天进宫,是来接他娘子的。
因为皇上和皇后之间感情很好,皇后回娘家或者去哪里,皇上经常去接,养成了习惯,因此这种行为也影响了很多的朝臣,朝臣们做事愿意和皇上看齐,因此很多人现在也学着皇上对自己的老婆非常好,出门干什么的,还去接一接。
指认说亲眼看见陆光涛拖着赖娘子进屋的那个丫鬟,是跟着赖娘子来宫里的,但是因为不能进内宫,因此和其他府的丫鬟们一样都在二门上候着。
说起来她也有一定的责任。
其他的丫鬟陆续跟着主子走了,她等的有点着急,就擅自的从门房这边出来,想往里走走去接,谁知道才过了穿厅就迷路了,转了两圈看见老远的那边有个院子,然后就看见,一个男人拖着一个女人往院里去。
她离得远加上当时天色将暗,因此并没有认出来那是她家少奶奶,再加上这里是宫廷,说到底她也不敢多事,谁知道那是什么人?她哪里敢多嘴多舌?
所以硬是装没看见,赶紧的跑开了。
转了半天找回到了门房那边,询问嬷嬷说还是没见到她家少奶奶,这个时候丫鬟才怀疑刚刚看见的人是她家的少奶奶,这才慌不迭的跑去看,但是已经晚了,那边已经被侍卫围起来,出了事。
丫鬟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便指认被大家围住的那个人,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被围着的人是禁卫军左营指挥使,皇后娘娘的小姑夫。
事情的经过到此就水落石出了。
陆光涛确实是被赵明玉引到那边去的,但赵明玉并不是为了陷害他,而是想让他发现,看看能不能救赖娘子,但她自己应该很清楚,赖娘子一介女流根本抵挡不住那个醉汉。
林炤将赖主事找来,询问他看了大理寺的案情卷宗,可还有什么疑问?赖主事自然没有疑问了,只哭的凄惨。
因为案子非常残暴,皇后娘娘震怒,皇上也很生气,因此处罚非常快的就下来了。
大理寺是提请孙金南斩首的,皇上圣旨下来,直接斩立决,不用等秋后,斩首之前先去势,让孙金南死之前多受些罪。
那个攀诬陆光涛的丫鬟被打了二十板子,放西山官窑中充苦役。
终于赵明玉,对外说的就是不肯招供碰壁而亡了,皇上很震怒,且皇宫出现了刺客,还是女刺客,这是非同寻常的事情,因此避暑山庄这边彻查了一番,闹哄哄了有半个月,宫里宫外人心惶惶的。
到底是不是真的人心惶惶鸡犬不宁,那就见仁见智了,横竖传开了的话是这样。
林炤和越绣宁很清楚,要动皇族的利益,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闹不好逼反了一个,对他们来说都是绝对的麻烦,每一位皇族都有一定的人脉,在地方上也有威信,且身份上来说都姓秦的,要闹腾起来,想收拾干净不那么容易。
所以,最好还是消无声息的,润物细无声的将一些规制改了,让他们感觉稍微有点痛,但也不那么痛,能忍受,不至于为了这点利益就冒着诛杀全家的危险去造反。
说白了,就是温水煮青蛙。
这就看林炤和越绣宁的道行了,皇上和皇后慢慢去琢磨。
在知道了赵明玉是卢王派来的之后,林炤第一时间便派了人去松江府和青州府,监视两位王爷的举动。
半个月之后,松江府传来消息,卢王府里头逃了几个下人,卢王很震怒,全城戒严了搜索了好几天,只找到了一个三四十岁妇人的尸首,其他的跑了。
再打听,跑走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领着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十岁左右,小儿子十七岁,小女儿七八岁。这几个全跑了,而那个死了的妇人应该是他们的家人。
更详细的打听,还打听出来这一家人的姓氏。
赵。
一个是禁卫军右营那边,徐克建处罚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叫朱五,全都是孙金南的心腹,就是跟着孙金南瞎嚷嚷陆光涛怎么怎么的那几个人,全给打了板子,一人二十板子。
这几个人也后悔不迭,因为孙金南那边已经招了,所以他们终于也反应过来,自己是让孙金南给利用了,每个人都保证不再犯,求徐克建让他们继续留在右营。
徐克建还有些犹豫,这时候德公公传来了皇上的口谕,禁卫军右营的官兵们全都是不知情的,多数也只是围观并无逾矩,让徐克建酌情处理便可。
这其实就相当于是让徐克建适可而止。
徐克建带着右营的弟兄们磕头领旨,那几个人痛哭流涕的,也有心里头发誓,一定效忠皇上如何如何的。
林炤此举,自然是笼络人心,让禁卫军的人从此更加死心塌地追随自己。
因为这件事禁卫军和御林军中的侍卫营还闹了小误会,徐克建在不当值的时候,领着朱五那几个人专门请了陈凡和那两个侍卫一顿,朱五等人跟陈凡磕头请罪。
全都是近距离保护皇宫,保护皇上和皇后的,有什么误会解开了才好。
陈凡当然不会计较,一顿酒之后,大家的误会消失,禁卫军右营和侍卫营今后还是好兄弟。
凶手孙金南招供之后,陈凡将孙金南交给了大理寺,大理寺同样也是连夜审理,因为孙金南已经招供了,审理的是当天详细的经过,采集了孙金南身上的证据,和案发现场发现的证据进行比对。
不但是手臂上缺的一块肉对上了,还有其他的证据,拇指印都对上了,仵作这些天按照皇后娘娘的吩咐实验过,身边十几个人的手指印都采集了比对,发现还真的都不一样,然后孙金南的对上,且他还是招供了的,更加确凿。仵作自然是会继续手指印的验证。
案情真相大白,倒也不至于哗然,因为事情发生在宫内,作案的人可能是能够自由出入宫里的人。
林炤和越绣宁看了大理寺拿过来的供词,案情的卷宗。赖主事那天进宫,是来接他娘子的。
因为皇上和皇后之间感情很好,皇后回娘家或者去哪里,皇上经常去接,养成了习惯,因此这种行为也影响了很多的朝臣,朝臣们做事愿意和皇上看齐,因此很多人现在也学着皇上对自己的老婆非常好,出门干什么的,还去接一接。
指认说亲眼看见陆光涛拖着赖娘子进屋的那个丫鬟,是跟着赖娘子来宫里的,但是因为不能进内宫,因此和其他府的丫鬟们一样都在二门上候着。
说起来她也有一定的责任。
其他的丫鬟陆续跟着主子走了,她等的有点着急,就擅自的从门房这边出来,想往里走走去接,谁知道才过了穿厅就迷路了,转了两圈看见老远的那边有个院子,然后就看见,一个男人拖着一个女人往院里去。
她离得远加上当时天色将暗,因此并没有认出来那是她家少奶奶,再加上这里是宫廷,说到底她也不敢多事,谁知道那是什么人?她哪里敢多嘴多舌?
所以硬是装没看见,赶紧的跑开了。
转了半天找回到了门房那边,询问嬷嬷说还是没见到她家少奶奶,这个时候丫鬟才怀疑刚刚看见的人是她家的少奶奶,这才慌不迭的跑去看,但是已经晚了,那边已经被侍卫围起来,出了事。
丫鬟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便指认被大家围住的那个人,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被围着的人是禁卫军左营指挥使,皇后娘娘的小姑夫。
事情的经过到此就水落石出了。
陆光涛确实是被赵明玉引到那边去的,但赵明玉并不是为了陷害他,而是想让他发现,看看能不能救赖娘子,但她自己应该很清楚,赖娘子一介女流根本抵挡不住那个醉汉。
林炤将赖主事找来,询问他看了大理寺的案情卷宗,可还有什么疑问?赖主事自然没有疑问了,只哭的凄惨。
因为案子非常残暴,皇后娘娘震怒,皇上也很生气,因此处罚非常快的就下来了。
大理寺是提请孙金南斩首的,皇上圣旨下来,直接斩立决,不用等秋后,斩首之前先去势,让孙金南死之前多受些罪。
那个攀诬陆光涛的丫鬟被打了二十板子,放西山官窑中充苦役。
终于赵明玉,对外说的就是不肯招供碰壁而亡了,皇上很震怒,且皇宫出现了刺客,还是女刺客,这是非同寻常的事情,因此避暑山庄这边彻查了一番,闹哄哄了有半个月,宫里宫外人心惶惶的。
到底是不是真的人心惶惶鸡犬不宁,那就见仁见智了,横竖传开了的话是这样。
林炤和越绣宁很清楚,要动皇族的利益,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闹不好逼反了一个,对他们来说都是绝对的麻烦,每一位皇族都有一定的人脉,在地方上也有威信,且身份上来说都姓秦的,要闹腾起来,想收拾干净不那么容易。
所以,最好还是消无声息的,润物细无声的将一些规制改了,让他们感觉稍微有点痛,但也不那么痛,能忍受,不至于为了这点利益就冒着诛杀全家的危险去造反。
说白了,就是温水煮青蛙。
这就看林炤和越绣宁的道行了,皇上和皇后慢慢去琢磨。
在知道了赵明玉是卢王派来的之后,林炤第一时间便派了人去松江府和青州府,监视两位王爷的举动。
半个月之后,松江府传来消息,卢王府里头逃了几个下人,卢王很震怒,全城戒严了搜索了好几天,只找到了一个三四十岁妇人的尸首,其他的跑了。
再打听,跑走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领着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十岁左右,小儿子十七岁,小女儿七八岁。这几个全跑了,而那个死了的妇人应该是他们的家人。
更详细的打听,还打听出来这一家人的姓氏。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