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嫡女。
这是越天梅心里一直认定的。
越家其实对于嫡庶并不那么看重,甚至都不提。越天梅没来京城之前也不会想这个,只会想,哥哥的娘是丫鬟,而且已经死了。
来到了京城,接触的都是大户人家的人,先帝有很看重嫡庶,因此京城的风气也是如此,越天梅自己是嫡女,自然更加容易接受这个说法。
但家里人还是不提,还是不看重。
越天梅只能自己心里头看重。觉着大事情上面自己应该比哥哥强的。
但事实证明,没有,说的亲事,哥哥娶得是侯爷的嫡女,自己嫁的却只是个小官吏!这件事让越天梅着实的生气起来。
然后就是接下来一连串的变化,即便是那个小官吏,最后人家也不愿意了,但是,卫国公府却和他家谈起亲事来,现在卫国公的嫡女和那小官吏定了亲,已经快成亲了。
这就像是当面打脸一样,越天梅心里头说不出来的后悔,脸上火辣辣了好几天。
她自己所做的决定一错再错,证明确实是不行,越天梅自己也感觉出来了。但有什么办法?听谁的不听谁的?现在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了。
在宫里学了规矩礼仪,倒是知道了自己之前一些行为举止实在上不得台面,想起来便更加的羞愧,但心里依然茫然着,不知道做什么事好,如何做,怎么做?
就这样在没人的园子无聊的呆了一上午,一直等到午宴才出来,跟在后面默默的吃了午饭,混在人群中去听了一出折子戏,然后就想接着去早上那个没人的园子继续呆到晚上。
她估计家里人是不会先走的,必然要在这里用晚膳。
从唱戏的这个园子出来,转来转去的走上了一处没人的甬道,甬道两边是有门的,进去了就是不同的院子。
快走到一个月亮门了,不过不进去,还是要继续往前走的,这时候就听见门里有人说话,是个女人的声音:“顾氏,顾氏你该知道吧?”
越天梅大吃了一惊!一下子就站住了脚。
跟在她身后的丫鬟忙也站住了。
“哦哦哦,想起来了,听说过,是二老爷的……”一个男人的声音,听着有点耳熟。
女人的声音听着应该是皇后娘娘身边那个会武的,叫徐玉谷的,还在说着:“你带两三个人辛苦跑一趟吧,将皇后娘娘的话带给顾家。皇后娘娘说:之前国公爷已经给了那么多银子了,足足够养活顾氏一辈子,而且还是富足的养活,顾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顾氏在东暨县还有长安城乱走动,到处的说些话,威胁小姐和少爷的名声,皇后娘娘只问顾家想干什么?到底有数没数?叫他们知道,皇后娘娘以后再也不想听见顾氏的名字,若是他们还拎不清,后果是什么自己掂量。”
男人便答应:“知道了徐姐,明儿一早我就出发。”
“嗯,话可以多说一些,听说顾家倒是懂道理的,只是顾氏有手有脚的总不能绑起来,所以有时候看不住,你可以多说一些,软话硬话都撂下,顾家全家的命都在这上头,他们还能不谨慎着?不过也别错待了顾氏,到底是少爷的亲娘。只叫约束着别出去乱放话就行。”
男人答应:“知道了。”
脚步声走开了,接着另一个女子的脚步声也走开了。
越天梅站在原地半天都没动。她的丫鬟们站在她身后有些面面相觑,几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劝,或者说些什么好。
越天梅很震惊,但同时很委屈很伤心,更加的羞愧。
从这些话里都能听得出来,娘必然是跟爹要钱的,拿自己和弟弟做靶子跟越家要钱。
有这么一个娘,越天梅很羞愧。觉着见不得人,一想到娘在长安城那边不知道闹得多大,以至于这边都知道了,皇后娘娘都不能不专门派人回去找顾家,越天梅就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么一说,亲事上面哥哥反倒比自己更好,哥哥的娘好歹死了,没有人扯后腿,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娘扯自己的后腿,侯门爵府的,谁家愿意娶有一个这样的娘的姑娘?
越天梅这样想着,越发委屈起来,左思右想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依然去早上停留的那个小园子,呆了一会儿,突然就捂着脸哭了起来。
丫鬟们自然是吓了一跳,赶紧的上前劝说,只是怎么劝也劝不到点子上。
再说正房院这边。
皇后听了一出戏之后便回正堂了,有些喜欢听戏的就在这边,不喜欢的就跟着出来,逛园子的逛园子,过来陪皇后说话的陪她说话。
吴邓氏继续听戏,吴玉和越榴红、何欣云等人都跟着回来了。
出来的时候自然是全都找了机会看了看越榴红说的那位詹事府府丞之女。越绣宁也看了两眼。
倒是挺年轻的,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当然了这年头成亲的早,十五六,十六七的就成亲了,有些人十六七岁就已经生了孩子,孩子成亲的时候,有些母亲不过三十岁上下而已。
那府丞之女二十五六岁,模样比较清秀,脸上带着谨慎小心,看着低眉顺目的。
越绣宁回到了屋里也没机会和小姑母亲单独说话,在这边陪着的人多,以前是邓夫人等人,如今邓紫虞、高妤等等这些小妇人们常在皇后娘娘身边,邓夫人她们便也看出来了,到底那些人才是和皇后娘娘同年的,她们这些太太们年纪大了,还是不那么凑上来的好。
一直到了申时,皇后娘娘都没有走,大家便知道了,皇上和皇后是要在国公府留用晚膳的,那才是她们自己一家子团圆的时候,于是看懂眉眼的便开始陆陆续续的告辞。
一看有人告辞,大家便都懂了,因此酉时正左右,内眷这边是走的差不多了,留下的只有自家人,前面穆寒给邓紫虞带了话过来,晚膳在这边用,邓紫虞也没走。
全都是自家人,吴邓氏也终于听够了戏回来了,大家围在一块儿听越榴红说。
这是越天梅心里一直认定的。
越家其实对于嫡庶并不那么看重,甚至都不提。越天梅没来京城之前也不会想这个,只会想,哥哥的娘是丫鬟,而且已经死了。
来到了京城,接触的都是大户人家的人,先帝有很看重嫡庶,因此京城的风气也是如此,越天梅自己是嫡女,自然更加容易接受这个说法。
但家里人还是不提,还是不看重。
越天梅只能自己心里头看重。觉着大事情上面自己应该比哥哥强的。
但事实证明,没有,说的亲事,哥哥娶得是侯爷的嫡女,自己嫁的却只是个小官吏!这件事让越天梅着实的生气起来。
然后就是接下来一连串的变化,即便是那个小官吏,最后人家也不愿意了,但是,卫国公府却和他家谈起亲事来,现在卫国公的嫡女和那小官吏定了亲,已经快成亲了。
这就像是当面打脸一样,越天梅心里头说不出来的后悔,脸上火辣辣了好几天。
她自己所做的决定一错再错,证明确实是不行,越天梅自己也感觉出来了。但有什么办法?听谁的不听谁的?现在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了。
在宫里学了规矩礼仪,倒是知道了自己之前一些行为举止实在上不得台面,想起来便更加的羞愧,但心里依然茫然着,不知道做什么事好,如何做,怎么做?
就这样在没人的园子无聊的呆了一上午,一直等到午宴才出来,跟在后面默默的吃了午饭,混在人群中去听了一出折子戏,然后就想接着去早上那个没人的园子继续呆到晚上。
她估计家里人是不会先走的,必然要在这里用晚膳。
从唱戏的这个园子出来,转来转去的走上了一处没人的甬道,甬道两边是有门的,进去了就是不同的院子。
快走到一个月亮门了,不过不进去,还是要继续往前走的,这时候就听见门里有人说话,是个女人的声音:“顾氏,顾氏你该知道吧?”
越天梅大吃了一惊!一下子就站住了脚。
跟在她身后的丫鬟忙也站住了。
“哦哦哦,想起来了,听说过,是二老爷的……”一个男人的声音,听着有点耳熟。
女人的声音听着应该是皇后娘娘身边那个会武的,叫徐玉谷的,还在说着:“你带两三个人辛苦跑一趟吧,将皇后娘娘的话带给顾家。皇后娘娘说:之前国公爷已经给了那么多银子了,足足够养活顾氏一辈子,而且还是富足的养活,顾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顾氏在东暨县还有长安城乱走动,到处的说些话,威胁小姐和少爷的名声,皇后娘娘只问顾家想干什么?到底有数没数?叫他们知道,皇后娘娘以后再也不想听见顾氏的名字,若是他们还拎不清,后果是什么自己掂量。”
男人便答应:“知道了徐姐,明儿一早我就出发。”
“嗯,话可以多说一些,听说顾家倒是懂道理的,只是顾氏有手有脚的总不能绑起来,所以有时候看不住,你可以多说一些,软话硬话都撂下,顾家全家的命都在这上头,他们还能不谨慎着?不过也别错待了顾氏,到底是少爷的亲娘。只叫约束着别出去乱放话就行。”
男人答应:“知道了。”
脚步声走开了,接着另一个女子的脚步声也走开了。
越天梅站在原地半天都没动。她的丫鬟们站在她身后有些面面相觑,几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劝,或者说些什么好。
越天梅很震惊,但同时很委屈很伤心,更加的羞愧。
从这些话里都能听得出来,娘必然是跟爹要钱的,拿自己和弟弟做靶子跟越家要钱。
有这么一个娘,越天梅很羞愧。觉着见不得人,一想到娘在长安城那边不知道闹得多大,以至于这边都知道了,皇后娘娘都不能不专门派人回去找顾家,越天梅就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么一说,亲事上面哥哥反倒比自己更好,哥哥的娘好歹死了,没有人扯后腿,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娘扯自己的后腿,侯门爵府的,谁家愿意娶有一个这样的娘的姑娘?
越天梅这样想着,越发委屈起来,左思右想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依然去早上停留的那个小园子,呆了一会儿,突然就捂着脸哭了起来。
丫鬟们自然是吓了一跳,赶紧的上前劝说,只是怎么劝也劝不到点子上。
再说正房院这边。
皇后听了一出戏之后便回正堂了,有些喜欢听戏的就在这边,不喜欢的就跟着出来,逛园子的逛园子,过来陪皇后说话的陪她说话。
吴邓氏继续听戏,吴玉和越榴红、何欣云等人都跟着回来了。
出来的时候自然是全都找了机会看了看越榴红说的那位詹事府府丞之女。越绣宁也看了两眼。
倒是挺年轻的,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当然了这年头成亲的早,十五六,十六七的就成亲了,有些人十六七岁就已经生了孩子,孩子成亲的时候,有些母亲不过三十岁上下而已。
那府丞之女二十五六岁,模样比较清秀,脸上带着谨慎小心,看着低眉顺目的。
越绣宁回到了屋里也没机会和小姑母亲单独说话,在这边陪着的人多,以前是邓夫人等人,如今邓紫虞、高妤等等这些小妇人们常在皇后娘娘身边,邓夫人她们便也看出来了,到底那些人才是和皇后娘娘同年的,她们这些太太们年纪大了,还是不那么凑上来的好。
一直到了申时,皇后娘娘都没有走,大家便知道了,皇上和皇后是要在国公府留用晚膳的,那才是她们自己一家子团圆的时候,于是看懂眉眼的便开始陆陆续续的告辞。
一看有人告辞,大家便都懂了,因此酉时正左右,内眷这边是走的差不多了,留下的只有自家人,前面穆寒给邓紫虞带了话过来,晚膳在这边用,邓紫虞也没走。
全都是自家人,吴邓氏也终于听够了戏回来了,大家围在一块儿听越榴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