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卢国公晚宴
然而,罗信一提孙思邈这三个字,柳婶的脸色突然变了,就连眼神也变得有些奇怪。
罗信又问柳婶,柳婶则是有些发愣。问了好几声,柳婶才说那名道士也没多说什么,之后就离开了。
尽管罗信不清楚孙思邈如今身在何方,但孙思邈既然是一个名医,找寻起来应该不会太难。
这可以说是罗信近段时间所得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如果不是边上有人,没准罗信还真会抱上柳婶狠狠亲一口。当然,罗信对柳婶可没有非分之想,只是心存感激而已。
傍晚时分,罗信和王大宝拉着货车前往卢国公府。
前世,罗信只是一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水电工”,尽管在电视上看过许许多多的宴会场景,但这还是罗信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古代贵族以及上层社会的宴会。
眼下宴会还未开始,但是卢国公府的下人们却已经忙活开了。
上次来的时候,走廊里好见不到几个人,但是今天总是能看到下人们忙忙碌碌地穿行,很多人甚至开始小跑着去做事。
卢国公府很大,整体面积相当于一所高中。再加上这里的格局十分复杂,院墙阻隔、走廊穿梭,还分内院和外院,外人在没有内部人员的引领下,很容易迷路。
罗信和王大宝两人分别扛着两个逍遥椅,跟在程处亮的身后。
连续在走廊里绕行,穿过四道拱门之后,终于见到而来正厅。
此时正厅里有一大群人在忙活,那些矮桌子分左右两边,整整齐齐地排列开来,中间则是空出一个走道。
“信儿哥,劳烦你们将椅子摆放在主位前边。”
按照程处亮的说法,罗信和王大宝将逍遥椅放在主位前面的一个略大的空地上,之后则有人过来用红色的绸布将逍遥椅盖上。
货物交接完毕,罗信本来想直接离开,但程处亮却是叫住了罗信:“信儿哥,眼下时候也不早了,今天晚上就留下来吃顿便饭再走吧。”
罗信能够感觉得出来,程处亮对自己比较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上一代程咬金与罗成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则是程处亮和现在的罗信比较谈得来。
从身份上来讲,程处亮是卢国公程咬金次子,他母亲更是“清河崔氏”嫡女,为名门闺秀。他不仅出身名门,几年前李世民下旨招程处亮为清河公主的驸马,而今程处亮凭借祖辈庇荫和自身的努力,更是官至正四品的“左武卫中郎将”。
再看罗信,不过也只是一个小小作坊主而已。
按照常理,这两人根本不可能站在一起,可实际上,此时的罗信却与程处亮两人坐在偏院里喝茶。
王大宝已经拖着车回去了,同时也告诉李妘娘,今天晚上罗信会晚一点回家,晚饭不用准备。
罗信是个自来熟,而且他压根就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没有出身高贵低贱之分,只有拳头软硬和钱包瘪鼓的区别。
“信儿哥,你毕竟是书生,差不多也该要参加明年科举了吧?”
“科举?”正在喝茶的罗信听到这话不由得愣了一下。
得亏“死鬼罗信”留下来的记忆,使得罗信对这个时期科举制度也比较了解。
唐朝的科举录取率极低,特别是眼下这个时期,那些当官的基本都出自门阀世家。
毕竟皇帝李世民本身就出自门阀世家,再加上当初帮他打天下、辅佐他登基的功臣大部分也都是世家子弟,以至于满朝文武基本都门阀世家的人。
而那些寒门子弟若是想要当官,唯一的途径就是参加科举。
但科举哪有那么简单,现在朝廷的科举录取率极低,低到了一个十分过分的程度。
以罗信的理解,应该是那些门阀世家的人故意在遏制寒门子弟进入朝廷。
另外,大唐的科举制度和电视剧里演出来的那些有些不同。
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
而皇帝什么事情心情好,或者脑子抽了风,突然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就叫制科。
科举考试内容十分复杂,各式各样。
“常科”的话,就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等等五十多种科目。
这些科目就类似于现在的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科目都要考,只要考其中一科就行了。
不过,这五十多种科目里,最为重要的是“明经”和“进士”。
“明经”是眼下首选科目,考核内容涵盖“四书五经”等一些古典文学著作。
“进士”则相对要灵活一些,大部分考的都是诗词歌赋。
以罗信现在的知识点,去考“进士”的话,按常理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罗信不会去,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几年所谓的科举都是狗屎,那些门阀世家的贵族子弟用很多种方法可以直接通过。
最为经典的,就是塞钱。只要小钱钱一到位,人只要来了走走过场,那考卷甚至交白纸都行。
还有就是带“小抄”,他们的小抄可不是随便摘取的,而是有人事先就已经对他们透露考试题目,只要直接将那些答案抄下来带进去就行。
当然,还要一样最高级的,那就是请人代考!
自己本人都不用来,花点钱找别人代考,别人在考场上挥毫泼墨的时候,那门阀世家的公子哥则是在芙蓉软床上,挥鞭泼豆浆。
罗信笑着摇摇头:“科举什么的,还是算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当官,那是罗信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的。
这并不是说罗信不求上进,而是他很清楚自己眼下的处境。
尽管他的身份是罗成嫡子,但前边有一个罗恒一直压着,那罗恒母子在官场经营多年,绝对不是眼下罗信独自一人所能够抗衡的。
另外,“千里为官只求财”,尽管这年代商人的地位低下,但罗信又恰好有“罗成嫡子”这一层人面关系在,很多事情反而比一般商人要容易解决。
总而言之,就目前的条件下,罗信不可能去参加科举。
如今他正处于创业阶段,随着收入的提高,以及目前木工作坊所遇到的瓶颈,他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
罗信对这个时代了解得还是很少,他问程处亮:“说起来,咱们生活当中有没有什么物件是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而且每天都在消耗的么?”
对于这个问题,程处亮想都没想地说:“当然是酒啦。”
然而,罗信一提孙思邈这三个字,柳婶的脸色突然变了,就连眼神也变得有些奇怪。
罗信又问柳婶,柳婶则是有些发愣。问了好几声,柳婶才说那名道士也没多说什么,之后就离开了。
尽管罗信不清楚孙思邈如今身在何方,但孙思邈既然是一个名医,找寻起来应该不会太难。
这可以说是罗信近段时间所得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如果不是边上有人,没准罗信还真会抱上柳婶狠狠亲一口。当然,罗信对柳婶可没有非分之想,只是心存感激而已。
傍晚时分,罗信和王大宝拉着货车前往卢国公府。
前世,罗信只是一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水电工”,尽管在电视上看过许许多多的宴会场景,但这还是罗信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古代贵族以及上层社会的宴会。
眼下宴会还未开始,但是卢国公府的下人们却已经忙活开了。
上次来的时候,走廊里好见不到几个人,但是今天总是能看到下人们忙忙碌碌地穿行,很多人甚至开始小跑着去做事。
卢国公府很大,整体面积相当于一所高中。再加上这里的格局十分复杂,院墙阻隔、走廊穿梭,还分内院和外院,外人在没有内部人员的引领下,很容易迷路。
罗信和王大宝两人分别扛着两个逍遥椅,跟在程处亮的身后。
连续在走廊里绕行,穿过四道拱门之后,终于见到而来正厅。
此时正厅里有一大群人在忙活,那些矮桌子分左右两边,整整齐齐地排列开来,中间则是空出一个走道。
“信儿哥,劳烦你们将椅子摆放在主位前边。”
按照程处亮的说法,罗信和王大宝将逍遥椅放在主位前面的一个略大的空地上,之后则有人过来用红色的绸布将逍遥椅盖上。
货物交接完毕,罗信本来想直接离开,但程处亮却是叫住了罗信:“信儿哥,眼下时候也不早了,今天晚上就留下来吃顿便饭再走吧。”
罗信能够感觉得出来,程处亮对自己比较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上一代程咬金与罗成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则是程处亮和现在的罗信比较谈得来。
从身份上来讲,程处亮是卢国公程咬金次子,他母亲更是“清河崔氏”嫡女,为名门闺秀。他不仅出身名门,几年前李世民下旨招程处亮为清河公主的驸马,而今程处亮凭借祖辈庇荫和自身的努力,更是官至正四品的“左武卫中郎将”。
再看罗信,不过也只是一个小小作坊主而已。
按照常理,这两人根本不可能站在一起,可实际上,此时的罗信却与程处亮两人坐在偏院里喝茶。
王大宝已经拖着车回去了,同时也告诉李妘娘,今天晚上罗信会晚一点回家,晚饭不用准备。
罗信是个自来熟,而且他压根就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没有出身高贵低贱之分,只有拳头软硬和钱包瘪鼓的区别。
“信儿哥,你毕竟是书生,差不多也该要参加明年科举了吧?”
“科举?”正在喝茶的罗信听到这话不由得愣了一下。
得亏“死鬼罗信”留下来的记忆,使得罗信对这个时期科举制度也比较了解。
唐朝的科举录取率极低,特别是眼下这个时期,那些当官的基本都出自门阀世家。
毕竟皇帝李世民本身就出自门阀世家,再加上当初帮他打天下、辅佐他登基的功臣大部分也都是世家子弟,以至于满朝文武基本都门阀世家的人。
而那些寒门子弟若是想要当官,唯一的途径就是参加科举。
但科举哪有那么简单,现在朝廷的科举录取率极低,低到了一个十分过分的程度。
以罗信的理解,应该是那些门阀世家的人故意在遏制寒门子弟进入朝廷。
另外,大唐的科举制度和电视剧里演出来的那些有些不同。
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
而皇帝什么事情心情好,或者脑子抽了风,突然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就叫制科。
科举考试内容十分复杂,各式各样。
“常科”的话,就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等等五十多种科目。
这些科目就类似于现在的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科目都要考,只要考其中一科就行了。
不过,这五十多种科目里,最为重要的是“明经”和“进士”。
“明经”是眼下首选科目,考核内容涵盖“四书五经”等一些古典文学著作。
“进士”则相对要灵活一些,大部分考的都是诗词歌赋。
以罗信现在的知识点,去考“进士”的话,按常理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罗信不会去,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几年所谓的科举都是狗屎,那些门阀世家的贵族子弟用很多种方法可以直接通过。
最为经典的,就是塞钱。只要小钱钱一到位,人只要来了走走过场,那考卷甚至交白纸都行。
还有就是带“小抄”,他们的小抄可不是随便摘取的,而是有人事先就已经对他们透露考试题目,只要直接将那些答案抄下来带进去就行。
当然,还要一样最高级的,那就是请人代考!
自己本人都不用来,花点钱找别人代考,别人在考场上挥毫泼墨的时候,那门阀世家的公子哥则是在芙蓉软床上,挥鞭泼豆浆。
罗信笑着摇摇头:“科举什么的,还是算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当官,那是罗信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的。
这并不是说罗信不求上进,而是他很清楚自己眼下的处境。
尽管他的身份是罗成嫡子,但前边有一个罗恒一直压着,那罗恒母子在官场经营多年,绝对不是眼下罗信独自一人所能够抗衡的。
另外,“千里为官只求财”,尽管这年代商人的地位低下,但罗信又恰好有“罗成嫡子”这一层人面关系在,很多事情反而比一般商人要容易解决。
总而言之,就目前的条件下,罗信不可能去参加科举。
如今他正处于创业阶段,随着收入的提高,以及目前木工作坊所遇到的瓶颈,他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
罗信对这个时代了解得还是很少,他问程处亮:“说起来,咱们生活当中有没有什么物件是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而且每天都在消耗的么?”
对于这个问题,程处亮想都没想地说:“当然是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