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时还没有发迹的张仪,正在昭阳门下做宾客,找不到和氏璧,大家都是要吃挂落儿的。那怎么办,找一个替罪羊呗!于是众人眼珠儿一转,指着张仪说道:“张仪最穷,平时不守规矩,肯定是他偷的!”张仪性格诙谐,经常想着法儿捉弄人,估计众人都吃过他的苦头。
此时此刻,正是公报私仇的好机会!估计众人的原意不过是想修理一下张仪,你不是有本事吗?看看你如何脱身?可是他们没有顾及到失主的心情,昭阳正在郁闷之时,立刻就当真了,下令将张仪绑起来打了几百鞭子,将张仪打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
可是张仪就是死不吐口,昭阳无奈,只得将快被打死的张仪扔出去了。张仪死里逃生之后,赶往秦国,因缘际会之下,竟然做了秦相。张仪位高权重之后,对楚国展开了惨烈的报复,以至于楚国就此一蹶不振。但和氏璧却始终没有下落,此案至今无解。
后来,赵国太监缪贤偶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赵惠文王闻讯,立刻将和氏璧占为己有。秦昭王闻之,立刻“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数十年后,秦灭赵,和氏璧终于落入秦国。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玺,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鸟之状,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玉玺。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玉玺”。
二十八年,始皇帝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祀神镇浪,和氏璧至此又一次消失了。八年后,始皇帝巡狩至华阴,有人手持传国玉玺,阻挡车驾,告诉始皇帝的随从:“把玉玺交给祖龙。”话一说完,人就不见了。
祖者,始也,龙者,人君之像也,祖龙就是始皇帝。传国玉玺,再次归来。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驻军灞上,秦王子婴素衣白马,系颈以组,在咸阳东面十三里的积道亭投降,献上始皇玺,刘邦遂以此宝随身佩戴,并“代代相受”,号曰“汉传国玺”。自此之后,始皇帝的传国玉玺就变成了本朝的传国玉玺。
王莽篡位之时,小皇帝刘婴仅有两岁,传国玉玺由王莽姑母孝元太后代管。王莽篡位,传国玉玺是必须要的,于是便派北阳侯王舜进宫索要。孝元太后见到王舜,气不打一处来,大声怒斥:“尔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随即将玺狠狠地摔在地上,就此,玉玺缺了一角。
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以后,王莽败亡,带玺绶避火于渐台,商人杜吴杀死王莽,取其绶而不知取其玺。公宾就见绶,问明绶的主人所在,就前去割了王莽首级并取得传国玉玺,交与王宪。
王宪自乘天子车辇,有称帝之意。李松入长安,斩王宪,把玺送到宛,献给更始。赤眉杀更始,传国玉玺归于刘盆子。东汉建武三年,刘盆子败于宜阳,奉传国玺降光武帝刘秀。
说完了传国玉玺的来历之后,孙坚微微一笑,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十常侍之乱时,少帝被张让所逼迫,从北宫出走小平津,仓促之间,来不及携带传国玉玺。料想那掌玺的内侍,怕传国玉玺再次失踪,只好将它投入井中。后来内侍被乱军所杀,传国玉玺身在何处,便无人得知了。不成想却落到了我手中!”
孙坚的话一说完,程普立刻就率领江东诸将伏地行了大礼。“主公,此宝来历非凡,凡得知者,皆能称孤道寡,面南背北。现在,传国玉玺出现在此处,乃是天授主公!日后,主公必登九五之尊,为一代雄主!此处不可久留,应该立刻返回江东,图谋大事!”
孙坚颔首道:“诸君之言,甚合我意,我明日一早就去面见袁本初,称病辞行,迅速返回江东!”孙坚和诸将计议已定,下令士卒保守秘密,暗自泄露者杀无赦。下令收拾行装、辎重,明日南归返回江东。众军闻讯,顿时热泪盈眶,山呼万岁了。
((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可是百密一疏,孙坚军中有一个小卒,是袁绍的同乡,听闻此事,立刻动起了心思。“想他人都是江东子弟,我不过是区区一个小卒,到了江东,寄人篱下,能有什么作为?莫不如去寻盟主袁本初,将此事告知与他,以为进身之阶?”
计议已定,小卒便连夜溜出军营,去寻袁绍报信儿。“这事儿是真的?”袁绍有些狐疑了,传国玉玺竟然落到了孙坚手上?这预示着什么?肯定是不言而喻了。不行,一定要夺回来!“盟主,此事是我亲眼所见,千真万确!我是盟主刚出五服的外甥儿,我的话您还不信吗?”一见袁绍不相信,小卒顿时就急眼了,赌咒发誓,把胸脯排的山响。
“莫要在赌咒发誓了!我信你!信你!”袁绍双手向下虚按说道:“此事若是属实,我便赏你二十金。但是,你必须和孙坚对质,你能做到吗?”那小卒一听要与孙坚对质,顿时脖颈上就冒出了一股凉气!可是再一转念,想想那二十金,瞬间就气壮如山了!
“有何不敢?但凭盟主吩咐!有盟主在,莫非他还敢杀了我不成?”
次日一早,孙坚带了百余骑兵,来到袁绍的中军大帐向袁绍辞行。“盟主,此处水土不服,兼之连日征战,坚偶染小恙,想回到长沙养病。今日特来面见盟主,就此道别!”按照孙坚的想法,大家都是诸侯,都是板授的官儿,肩膀头儿都是一边齐的。我亲自来和你告别,就是给你袁本初一个面子。尊敬你,和你说一声儿,不尊敬你,你能奈我何?
本朝的诸侯,对谶纬之学异常信服,想当年光武帝不就是凭借一句谶纬“刘秀发兵捕不道”做了皇帝吗?如今孙坚得到了和氏璧,比光武帝的那句谶纬,可是强上了千百倍。有了天命庇佑,再加上自己的两万多精兵,孙坚无所畏惧,这才来见袁绍。
谁知袁本初也不是善茬儿,一句话就让孙坚大吃一惊了。“文台,你的病是何处来的,我倒是略知一二,不知文台可愿意听否?”孙坚哪里知道袁绍葫芦里面卖得是什么药?只得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了。“盟主请道其详!孙坚洗耳恭听!”
袁绍坐在那里,两眼斜睨着孙坚,满脸的皮笑肉不笑。“莫不是害了传国玉玺的病?”一听这话,孙坚立刻就大惊失色了,他的脸涨得紫红,大声问道:“此言何来?”
袁绍一板脸,正色道:“我等兴兵讨贼,是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你既然得到了,就应该当众留到盟主这里,等诛除董卓,再归还朝廷。现在你把玉玺藏起来,意图带回家乡,你孙文台想要做什么?”
一听这话,孙坚立刻就勃然大怒了。原来你袁本初不怀好意!妄想黑吃黑,黑了我的玉玺!罢罢罢!今日我就给你来个抵死不承认,你没有真凭实据,又其奈我何?想到这里,孙坚心里立刻就有了主意。“本初莫要血口喷人!你如何知道传国玉玺在我处?”
“是吗?”袁绍也有些毛了,贵为关东军数路诸侯的盟主,他的恭谦礼让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声名而已。一见孙坚还在抵赖,他不禁勃然大怒了:“昨夜建章殿甄官井中所出之物何在?”这句话连时间地点都点出来了,我还怕你孙文台不承认吗?
孙坚一咬牙一跺脚,下定决心顽抗到底了。“我本来就没有,本初为何苦苦相逼?”“哈哈哈哈!”袁绍气急了:“赶快交出来!免得你招惹灾祸!”这竟是要以武力相逼了!孙坚被逼不过,只得赌咒发誓了。“我若是果真得到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本朝人笃信神明,孙坚当众发此毒誓,就连诸侯们都相信了。
“盟主,文台发如此毒誓,想必是真没有了。”如此一来,事情就复杂了,关系到盟主袁本初的名誉,他就不得不图穷匕见了。若是再无实据,就坐实了他诬陷孙坚私藏玉玺的罪名。袁绍只得揭开底牌了,他唤出藏在后帐的小卒问道:“打捞之时,有此人在否?”
一见这个小卒,孙坚立刻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了,他勃然大怒,拔出佩剑,就要斩那个小卒。不料那个小卒早有防备,刺溜一下就躲到了袁绍背后。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今日孙坚竟要当着袁绍的面斩杀证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时还没有发迹的张仪,正在昭阳门下做宾客,找不到和氏璧,大家都是要吃挂落儿的。那怎么办,找一个替罪羊呗!于是众人眼珠儿一转,指着张仪说道:“张仪最穷,平时不守规矩,肯定是他偷的!”张仪性格诙谐,经常想着法儿捉弄人,估计众人都吃过他的苦头。
此时此刻,正是公报私仇的好机会!估计众人的原意不过是想修理一下张仪,你不是有本事吗?看看你如何脱身?可是他们没有顾及到失主的心情,昭阳正在郁闷之时,立刻就当真了,下令将张仪绑起来打了几百鞭子,将张仪打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
可是张仪就是死不吐口,昭阳无奈,只得将快被打死的张仪扔出去了。张仪死里逃生之后,赶往秦国,因缘际会之下,竟然做了秦相。张仪位高权重之后,对楚国展开了惨烈的报复,以至于楚国就此一蹶不振。但和氏璧却始终没有下落,此案至今无解。
后来,赵国太监缪贤偶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赵惠文王闻讯,立刻将和氏璧占为己有。秦昭王闻之,立刻“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数十年后,秦灭赵,和氏璧终于落入秦国。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玺,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鸟之状,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玉玺。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玉玺”。
二十八年,始皇帝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祀神镇浪,和氏璧至此又一次消失了。八年后,始皇帝巡狩至华阴,有人手持传国玉玺,阻挡车驾,告诉始皇帝的随从:“把玉玺交给祖龙。”话一说完,人就不见了。
祖者,始也,龙者,人君之像也,祖龙就是始皇帝。传国玉玺,再次归来。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驻军灞上,秦王子婴素衣白马,系颈以组,在咸阳东面十三里的积道亭投降,献上始皇玺,刘邦遂以此宝随身佩戴,并“代代相受”,号曰“汉传国玺”。自此之后,始皇帝的传国玉玺就变成了本朝的传国玉玺。
王莽篡位之时,小皇帝刘婴仅有两岁,传国玉玺由王莽姑母孝元太后代管。王莽篡位,传国玉玺是必须要的,于是便派北阳侯王舜进宫索要。孝元太后见到王舜,气不打一处来,大声怒斥:“尔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随即将玺狠狠地摔在地上,就此,玉玺缺了一角。
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以后,王莽败亡,带玺绶避火于渐台,商人杜吴杀死王莽,取其绶而不知取其玺。公宾就见绶,问明绶的主人所在,就前去割了王莽首级并取得传国玉玺,交与王宪。
王宪自乘天子车辇,有称帝之意。李松入长安,斩王宪,把玺送到宛,献给更始。赤眉杀更始,传国玉玺归于刘盆子。东汉建武三年,刘盆子败于宜阳,奉传国玺降光武帝刘秀。
说完了传国玉玺的来历之后,孙坚微微一笑,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十常侍之乱时,少帝被张让所逼迫,从北宫出走小平津,仓促之间,来不及携带传国玉玺。料想那掌玺的内侍,怕传国玉玺再次失踪,只好将它投入井中。后来内侍被乱军所杀,传国玉玺身在何处,便无人得知了。不成想却落到了我手中!”
孙坚的话一说完,程普立刻就率领江东诸将伏地行了大礼。“主公,此宝来历非凡,凡得知者,皆能称孤道寡,面南背北。现在,传国玉玺出现在此处,乃是天授主公!日后,主公必登九五之尊,为一代雄主!此处不可久留,应该立刻返回江东,图谋大事!”
孙坚颔首道:“诸君之言,甚合我意,我明日一早就去面见袁本初,称病辞行,迅速返回江东!”孙坚和诸将计议已定,下令士卒保守秘密,暗自泄露者杀无赦。下令收拾行装、辎重,明日南归返回江东。众军闻讯,顿时热泪盈眶,山呼万岁了。
((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可是百密一疏,孙坚军中有一个小卒,是袁绍的同乡,听闻此事,立刻动起了心思。“想他人都是江东子弟,我不过是区区一个小卒,到了江东,寄人篱下,能有什么作为?莫不如去寻盟主袁本初,将此事告知与他,以为进身之阶?”
计议已定,小卒便连夜溜出军营,去寻袁绍报信儿。“这事儿是真的?”袁绍有些狐疑了,传国玉玺竟然落到了孙坚手上?这预示着什么?肯定是不言而喻了。不行,一定要夺回来!“盟主,此事是我亲眼所见,千真万确!我是盟主刚出五服的外甥儿,我的话您还不信吗?”一见袁绍不相信,小卒顿时就急眼了,赌咒发誓,把胸脯排的山响。
“莫要在赌咒发誓了!我信你!信你!”袁绍双手向下虚按说道:“此事若是属实,我便赏你二十金。但是,你必须和孙坚对质,你能做到吗?”那小卒一听要与孙坚对质,顿时脖颈上就冒出了一股凉气!可是再一转念,想想那二十金,瞬间就气壮如山了!
“有何不敢?但凭盟主吩咐!有盟主在,莫非他还敢杀了我不成?”
次日一早,孙坚带了百余骑兵,来到袁绍的中军大帐向袁绍辞行。“盟主,此处水土不服,兼之连日征战,坚偶染小恙,想回到长沙养病。今日特来面见盟主,就此道别!”按照孙坚的想法,大家都是诸侯,都是板授的官儿,肩膀头儿都是一边齐的。我亲自来和你告别,就是给你袁本初一个面子。尊敬你,和你说一声儿,不尊敬你,你能奈我何?
本朝的诸侯,对谶纬之学异常信服,想当年光武帝不就是凭借一句谶纬“刘秀发兵捕不道”做了皇帝吗?如今孙坚得到了和氏璧,比光武帝的那句谶纬,可是强上了千百倍。有了天命庇佑,再加上自己的两万多精兵,孙坚无所畏惧,这才来见袁绍。
谁知袁本初也不是善茬儿,一句话就让孙坚大吃一惊了。“文台,你的病是何处来的,我倒是略知一二,不知文台可愿意听否?”孙坚哪里知道袁绍葫芦里面卖得是什么药?只得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了。“盟主请道其详!孙坚洗耳恭听!”
袁绍坐在那里,两眼斜睨着孙坚,满脸的皮笑肉不笑。“莫不是害了传国玉玺的病?”一听这话,孙坚立刻就大惊失色了,他的脸涨得紫红,大声问道:“此言何来?”
袁绍一板脸,正色道:“我等兴兵讨贼,是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你既然得到了,就应该当众留到盟主这里,等诛除董卓,再归还朝廷。现在你把玉玺藏起来,意图带回家乡,你孙文台想要做什么?”
一听这话,孙坚立刻就勃然大怒了。原来你袁本初不怀好意!妄想黑吃黑,黑了我的玉玺!罢罢罢!今日我就给你来个抵死不承认,你没有真凭实据,又其奈我何?想到这里,孙坚心里立刻就有了主意。“本初莫要血口喷人!你如何知道传国玉玺在我处?”
“是吗?”袁绍也有些毛了,贵为关东军数路诸侯的盟主,他的恭谦礼让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声名而已。一见孙坚还在抵赖,他不禁勃然大怒了:“昨夜建章殿甄官井中所出之物何在?”这句话连时间地点都点出来了,我还怕你孙文台不承认吗?
孙坚一咬牙一跺脚,下定决心顽抗到底了。“我本来就没有,本初为何苦苦相逼?”“哈哈哈哈!”袁绍气急了:“赶快交出来!免得你招惹灾祸!”这竟是要以武力相逼了!孙坚被逼不过,只得赌咒发誓了。“我若是果真得到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本朝人笃信神明,孙坚当众发此毒誓,就连诸侯们都相信了。
“盟主,文台发如此毒誓,想必是真没有了。”如此一来,事情就复杂了,关系到盟主袁本初的名誉,他就不得不图穷匕见了。若是再无实据,就坐实了他诬陷孙坚私藏玉玺的罪名。袁绍只得揭开底牌了,他唤出藏在后帐的小卒问道:“打捞之时,有此人在否?”
一见这个小卒,孙坚立刻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了,他勃然大怒,拔出佩剑,就要斩那个小卒。不料那个小卒早有防备,刺溜一下就躲到了袁绍背后。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今日孙坚竟要当着袁绍的面斩杀证人,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