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陈旭去上朝,把撰史馆和书局的事情向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做了通报,并且提出要组建审核小组的事情,这件事得到了所有大夫和博士官的一致同意,在朝堂之上吵吵嚷嚷半个时辰之后确定了两个审核小组,一个以博士仆射周青臣为组长,联合九位博士官组成书局审核组,另一个以谏议大夫丘壑为首,由九位大夫成立了史集审核小组,而这两个小组之下,又分别还有负责不同史志和诗书子集的小组,反正是吵到最后,所有能够位列朝堂的博士和大夫全都在进入了两个审核小组。
散朝出来,陈旭总算是长吐了一口气。
书局和撰史馆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之后,总算是正式开张,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对这两个部门进行内部整顿和指导。
五天之后,经过报馆高层的筛选之后,撰史馆和书局所有人员名单都已经确定,各部门管事、主编、责编、校吏、审定等所有招聘人员的名单都张榜公布在报馆外面的墙壁之上。
这些人经过陈平等人的严格筛选,大多数都是在咸阳素有名声的贤士,就算是校吏也都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完全达到了陈旭开始要把百家名士一网打尽的要求,这些人多多少少都还是在各自的圈子里面小有名声之辈,不仅囊括百家,而且几乎各郡都有,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少。
而除这些百家名士之外,两个审核小组的名单公布出来之后,本来没有应聘上还吵嚷不堪的百家门徒都很快安静下来,因为审核小组的人全都是位列朝堂之上的博士和大夫,一个个早已名声在外,而且也都是百家之中名气更大的前辈,作为一群混不进朝堂的文痞,也只能一个个臊眉撘眼儿的接受了这个结局。
何况在张贴的名士榜最后,还明确说明就算是没有应聘上的也可以在家整理书写各种书籍,整理好之后投递到书局进行审核,审核过关的照样可以获得和书局编撰的书籍一样的待遇,可以入库和呈给皇帝观看,也可以申请出版发行等等。
因此吵嚷几天之后,咸阳的百家门徒慢慢消停下来,应聘上的兴高采烈聚在曲园杂舍谈天喝酒吹牛逼,没应聘上的许多也开始隐居起来准备舞文弄墨筹备写书,而剩下一些胸无大志层次不高而平时又喜欢上蹿下跳的家伙则一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因为百家门徒的首脑人物基本上都被撰史馆和书局请走了,没有人带他们玩儿了。
紧随其后,新一期的报纸出版,用一页专刊登载了撰史馆和书局的人员配置和各自负责的具体项目,而且还公布了收集民间资料和投稿的方法,随着这份报纸传播到大秦各郡县,还会有更多的百家名士收集各种古今典籍编写整理之后投递到两所府衙,然后归集整理之后审核。
七月初一一大早,陈旭乘车来到嫪毐别院。
如今的嫪毐别院再不是往日那种破烂的样子,已经被休憩一新,高墙大院在四周参天古树的掩映下看起来幽静而古朴。
气势磅礴的大门两边蹲着两头丈余高的大熊猫雕像,黑白分明抱着竹子的样子憨态可掬,两根直径足有五尺的原木构成的门柱上篆刻着一副对联。
左联:为往圣继绝学。
右联:为万世开太平。
高耸的门楣上挂着一块黑色大匾,高五尺宽一丈,上面用朱砂填写着‘大秦文学院’五个古篆大字,见之仿佛有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马车停在大门口,陈旭端坐在马车上看着幽静肃然而又气势磅礴的大门,情不自禁的微微点头。
上次印刷厂开业的时候文学院还在进行最后的装修,牌匾和对联都还没有刻上去。
这幅对联和牌匾都是陈旭请安鱼粱题的字,字虽然不如李斯的看起来秀气工整,但却带着一股更加飘逸和潇洒的痕迹,少了许多篆书的圆润,多了几分后世的行书风格。
而且当时题字的时候,安鱼粱明说是受到了紫云仙茶上面那些字的影响,在平日的书写中慢慢形成的一种独特字体。
不过题字之后安鱼粱拒绝留下自己的名字。
他说自己的身份配不上这副对联和这块匾额。
陈旭再三劝说无效也只好作罢,最后让人在书院旁边的一块记载书院历史的碑刻上还是注明了安鱼粱的名字,留待后人观摩以作纪念。
今日是书局和撰史馆正式开业的日子,也是陈旭约好要来给撰史馆和书局讲课的日子。
因此此时的文学院外,已经汇集了一大群文学院的头头脑脑,包括安鱼粱、陈平、付安等所有参与筹备的人员,其中甚至还有审核小组的所有博士和大夫,加起来足有上百人,全都站在门前空地上恭迎陈旭的到来。
“我等拜见清河侯!”
所有人都一起恭恭敬敬的作揖行礼,眼光落在这才不过十六七岁的锦袍少年身上,没有人会有任何轻视和小觑,反而是一种压制不住的崇敬和热烈。
大秦文学院院长陈旭,副院长安鱼粱。
这二人其中任何一个都让文化圈的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敬畏,何况眼下是两个一起。
本来陈旭想的是让安鱼粱当院长的,不过被安鱼粱严词拒绝了,陈旭只好退而求其次,自己当仁不让的当了院长,让安鱼粱当副院长。
至于让另外的人来当院长的事陈旭从来没有考虑过,文学院就是他将来掌控天下文士和舆论的锋利武器,除开皇帝之外没有人能够抢走。
要想彻底压倒李斯这批死硬的法家门徒,舆论的力量至关重要,他绝对不会像后世的赵高一样用阴谋诡计害死李斯而落下一个千古骂名,何况李斯这个人对中国的统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即便是如何不喜欢他,还是要尊重这个历史名人的功绩,必须堂堂正正的击败他,最好让他心服口服。
“诸位免礼!”陈旭下车之后对着一群人恭恭敬敬的一躬到底还礼。
礼不下庶人,着眼前站的就没一个是庶人,大部分都是以前皇帝和满朝文武都不敢小觑和大意的文化界流氓,何况礼多人不怪,这些人控制好了,以后就会是他手中的投枪匕首,看谁不满意就可以祭出去几个,实在不行就群殴战术,各路大V都要跪下喊爸爸。
“鱼粱公今日能来,这大秦文学院真的实至名归,等会儿讲课的时候,鱼粱公可不要笑话本侯学识浅薄!”陈旭专门对着安鱼粱再行一礼说。
“清河侯学究天人,若不是侯爷,焉能有大秦文学院,焉能有站在此处的诸多名士?所以侯爷就勿用谦虚了,里面请!”
“哈哈,好,鱼梁公里面请,诸位里面请!”陈旭畅快的大笑着在陈平、安鱼梁和一群博士大夫的簇拥下一步一步踏上宽阔厚实的青石台阶走进文学院的大门。
文学院内设置有两套署衙,一是撰史馆,一是书局。
进门之后就是一大块空地,由原来的演武场改建而成,空地中央一面宽十丈高两丈的巨大玄武石照壁,左边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撰史馆三个大字;右边同样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书局两个大字。
照壁上从右至左篆刻着一篇道德真经。
洋洋洒洒五千言,每个字都有一尺大小,用清晰的小篆篆刻并且填入朱砂,整个照壁犹若一堵石墙般大气磅礴,站在照壁之前,仿佛有道祖降临正在诵读真经一般,令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丝渺小卑微的感觉。
自春秋以来,百家逐渐繁盛,而百家起始皆以黄帝为尊,读易经而明悟大道,而其中成就最大者莫过于道家鼻祖老子,而后的诸子百家基本上都受到了老子的影响,对其明悟的天地至理推崇备至。
因此百家门徒可能互相不服气,但唯独对于老子,没有人敢不服气。
就算是儒家开派祖师孔子也是老子的学生,而儒家却是当今最为显赫的学派,百家之首,面对老子的道德经,也只能恭恭敬敬的行礼。
一群人在这块超过一百五十平米的巨大照壁前行礼,表示对于道祖的尊敬。
尊敬道祖,实际上也算是尊崇华夏文明的传承。
因此这篇道德真经,就是一件镇院神器,让文学院的所有人都明悟自己的渺小,也是告诉所有人勿要忘记自己的传承,天道自然,传承一体,都是来自黄帝一脉。
“侯爷,先去哪边?”等陈旭驻足把这篇规模宏大的道德真经大致欣赏完之后,陈平笑着拱手问。
“先去撰史馆吧!”陈旭大袖一摆就往左边走去。
“耶嚯~~”站在院中迎接等待的一大群撰史馆的人顿时兴高采烈的嚷嚷起来,然后对着对面一群人数要多好几倍的书局同仁开始挥拳头挑衅,明显对于清河侯先宠幸撰史馆感觉到了极大的兴奋,简直就和后宫的嫔妃争宠得势一般兴奋激动。
而对面书局七八百人也很不客气的开始吹胡子瞪眼睛,许多人还开始撸袖子握剑柄,如果不是陈旭在的话,这些人估计会瞬间打起来。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那个读书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学问不如对方,何况是一群撰史馆的渣渣。
不过既然同属文学院,无论陈旭先去哪边,所有人都会跟着一起去听着第一堂课。
散朝出来,陈旭总算是长吐了一口气。
书局和撰史馆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之后,总算是正式开张,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对这两个部门进行内部整顿和指导。
五天之后,经过报馆高层的筛选之后,撰史馆和书局所有人员名单都已经确定,各部门管事、主编、责编、校吏、审定等所有招聘人员的名单都张榜公布在报馆外面的墙壁之上。
这些人经过陈平等人的严格筛选,大多数都是在咸阳素有名声的贤士,就算是校吏也都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完全达到了陈旭开始要把百家名士一网打尽的要求,这些人多多少少都还是在各自的圈子里面小有名声之辈,不仅囊括百家,而且几乎各郡都有,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少。
而除这些百家名士之外,两个审核小组的名单公布出来之后,本来没有应聘上还吵嚷不堪的百家门徒都很快安静下来,因为审核小组的人全都是位列朝堂之上的博士和大夫,一个个早已名声在外,而且也都是百家之中名气更大的前辈,作为一群混不进朝堂的文痞,也只能一个个臊眉撘眼儿的接受了这个结局。
何况在张贴的名士榜最后,还明确说明就算是没有应聘上的也可以在家整理书写各种书籍,整理好之后投递到书局进行审核,审核过关的照样可以获得和书局编撰的书籍一样的待遇,可以入库和呈给皇帝观看,也可以申请出版发行等等。
因此吵嚷几天之后,咸阳的百家门徒慢慢消停下来,应聘上的兴高采烈聚在曲园杂舍谈天喝酒吹牛逼,没应聘上的许多也开始隐居起来准备舞文弄墨筹备写书,而剩下一些胸无大志层次不高而平时又喜欢上蹿下跳的家伙则一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因为百家门徒的首脑人物基本上都被撰史馆和书局请走了,没有人带他们玩儿了。
紧随其后,新一期的报纸出版,用一页专刊登载了撰史馆和书局的人员配置和各自负责的具体项目,而且还公布了收集民间资料和投稿的方法,随着这份报纸传播到大秦各郡县,还会有更多的百家名士收集各种古今典籍编写整理之后投递到两所府衙,然后归集整理之后审核。
七月初一一大早,陈旭乘车来到嫪毐别院。
如今的嫪毐别院再不是往日那种破烂的样子,已经被休憩一新,高墙大院在四周参天古树的掩映下看起来幽静而古朴。
气势磅礴的大门两边蹲着两头丈余高的大熊猫雕像,黑白分明抱着竹子的样子憨态可掬,两根直径足有五尺的原木构成的门柱上篆刻着一副对联。
左联:为往圣继绝学。
右联:为万世开太平。
高耸的门楣上挂着一块黑色大匾,高五尺宽一丈,上面用朱砂填写着‘大秦文学院’五个古篆大字,见之仿佛有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马车停在大门口,陈旭端坐在马车上看着幽静肃然而又气势磅礴的大门,情不自禁的微微点头。
上次印刷厂开业的时候文学院还在进行最后的装修,牌匾和对联都还没有刻上去。
这幅对联和牌匾都是陈旭请安鱼粱题的字,字虽然不如李斯的看起来秀气工整,但却带着一股更加飘逸和潇洒的痕迹,少了许多篆书的圆润,多了几分后世的行书风格。
而且当时题字的时候,安鱼粱明说是受到了紫云仙茶上面那些字的影响,在平日的书写中慢慢形成的一种独特字体。
不过题字之后安鱼粱拒绝留下自己的名字。
他说自己的身份配不上这副对联和这块匾额。
陈旭再三劝说无效也只好作罢,最后让人在书院旁边的一块记载书院历史的碑刻上还是注明了安鱼粱的名字,留待后人观摩以作纪念。
今日是书局和撰史馆正式开业的日子,也是陈旭约好要来给撰史馆和书局讲课的日子。
因此此时的文学院外,已经汇集了一大群文学院的头头脑脑,包括安鱼粱、陈平、付安等所有参与筹备的人员,其中甚至还有审核小组的所有博士和大夫,加起来足有上百人,全都站在门前空地上恭迎陈旭的到来。
“我等拜见清河侯!”
所有人都一起恭恭敬敬的作揖行礼,眼光落在这才不过十六七岁的锦袍少年身上,没有人会有任何轻视和小觑,反而是一种压制不住的崇敬和热烈。
大秦文学院院长陈旭,副院长安鱼粱。
这二人其中任何一个都让文化圈的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敬畏,何况眼下是两个一起。
本来陈旭想的是让安鱼粱当院长的,不过被安鱼粱严词拒绝了,陈旭只好退而求其次,自己当仁不让的当了院长,让安鱼粱当副院长。
至于让另外的人来当院长的事陈旭从来没有考虑过,文学院就是他将来掌控天下文士和舆论的锋利武器,除开皇帝之外没有人能够抢走。
要想彻底压倒李斯这批死硬的法家门徒,舆论的力量至关重要,他绝对不会像后世的赵高一样用阴谋诡计害死李斯而落下一个千古骂名,何况李斯这个人对中国的统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即便是如何不喜欢他,还是要尊重这个历史名人的功绩,必须堂堂正正的击败他,最好让他心服口服。
“诸位免礼!”陈旭下车之后对着一群人恭恭敬敬的一躬到底还礼。
礼不下庶人,着眼前站的就没一个是庶人,大部分都是以前皇帝和满朝文武都不敢小觑和大意的文化界流氓,何况礼多人不怪,这些人控制好了,以后就会是他手中的投枪匕首,看谁不满意就可以祭出去几个,实在不行就群殴战术,各路大V都要跪下喊爸爸。
“鱼粱公今日能来,这大秦文学院真的实至名归,等会儿讲课的时候,鱼粱公可不要笑话本侯学识浅薄!”陈旭专门对着安鱼粱再行一礼说。
“清河侯学究天人,若不是侯爷,焉能有大秦文学院,焉能有站在此处的诸多名士?所以侯爷就勿用谦虚了,里面请!”
“哈哈,好,鱼梁公里面请,诸位里面请!”陈旭畅快的大笑着在陈平、安鱼梁和一群博士大夫的簇拥下一步一步踏上宽阔厚实的青石台阶走进文学院的大门。
文学院内设置有两套署衙,一是撰史馆,一是书局。
进门之后就是一大块空地,由原来的演武场改建而成,空地中央一面宽十丈高两丈的巨大玄武石照壁,左边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撰史馆三个大字;右边同样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书局两个大字。
照壁上从右至左篆刻着一篇道德真经。
洋洋洒洒五千言,每个字都有一尺大小,用清晰的小篆篆刻并且填入朱砂,整个照壁犹若一堵石墙般大气磅礴,站在照壁之前,仿佛有道祖降临正在诵读真经一般,令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丝渺小卑微的感觉。
自春秋以来,百家逐渐繁盛,而百家起始皆以黄帝为尊,读易经而明悟大道,而其中成就最大者莫过于道家鼻祖老子,而后的诸子百家基本上都受到了老子的影响,对其明悟的天地至理推崇备至。
因此百家门徒可能互相不服气,但唯独对于老子,没有人敢不服气。
就算是儒家开派祖师孔子也是老子的学生,而儒家却是当今最为显赫的学派,百家之首,面对老子的道德经,也只能恭恭敬敬的行礼。
一群人在这块超过一百五十平米的巨大照壁前行礼,表示对于道祖的尊敬。
尊敬道祖,实际上也算是尊崇华夏文明的传承。
因此这篇道德真经,就是一件镇院神器,让文学院的所有人都明悟自己的渺小,也是告诉所有人勿要忘记自己的传承,天道自然,传承一体,都是来自黄帝一脉。
“侯爷,先去哪边?”等陈旭驻足把这篇规模宏大的道德真经大致欣赏完之后,陈平笑着拱手问。
“先去撰史馆吧!”陈旭大袖一摆就往左边走去。
“耶嚯~~”站在院中迎接等待的一大群撰史馆的人顿时兴高采烈的嚷嚷起来,然后对着对面一群人数要多好几倍的书局同仁开始挥拳头挑衅,明显对于清河侯先宠幸撰史馆感觉到了极大的兴奋,简直就和后宫的嫔妃争宠得势一般兴奋激动。
而对面书局七八百人也很不客气的开始吹胡子瞪眼睛,许多人还开始撸袖子握剑柄,如果不是陈旭在的话,这些人估计会瞬间打起来。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那个读书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学问不如对方,何况是一群撰史馆的渣渣。
不过既然同属文学院,无论陈旭先去哪边,所有人都会跟着一起去听着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