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三国 作者:凤鸣岐山
尽管对关中的部队在渭河北岸大胜了一场之事兴奋异常,可一得知公孙明已然率主力骑军赶到了渭北大营,曹操也自没敢掉以轻心了去,亲率六万大军一路急行,三日内便从洛阳城赶到了潼关,因顾忌幽
州军有着渡河袭击之可能,曹操不敢率部走华阴,而是径直过了洛水,打算走蓝田赶赴长安。
“哈哈……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也,此天佑主公啊!”
闻知曹操所部已然过了潼关,中军大帐中气氛陡然便为之肃杀不已,众将们虽谈不上有甚惧意,可神情凝重却是难免之事,唯有徐庶不单不惊,反倒是仰头哈哈大笑不止。
“军师,您这是……”曹操所部援军虽不算多,也就六万而已,可全都是百战精锐,论及战斗力,并不在幽州军之下,再算上这几日钟繇连续收拢起来的兵马,关中曹军的总兵力已然比幽州军要多出了不少,在这等情形下,公
孙明实在搞不懂徐庶到底都在兴奋些啥,茫然之余,不得不紧着试探出了半截子的话来。“主公明鉴,曹阿瞒过潼关走蓝田实是自寻死路啊,窃以为我军必胜者有三,其一,曹贼不敢走华阴,足可见其必是畏我军之强大,心存怯意之下,行事难免患得患失,进退失据,焉有不败之理;其二,贼
军虽众,然心实未齐,若是均衡之势,倒也就罢了,一旦战稍不利,军心必乱无疑;其三,百里而趣利,不蹶上将者,古来未闻也,主公以为然否?”
徐庶自信地笑了笑,抖了抖宽大的衣袖,就此伸出右手,一边扳着手指,一边潺潺而谈着。
“嗯?军师指的可是华阴么?”
公孙明本身也是军略大才之辈,而今有了徐庶的提点,他的眼神瞬间便亮了起来。
“主公英明,我军若是一举拿下了华阴,即可沿渭河西进长安,又可东向攻击潼关,到那时,曹贼又岂能稳得住阵脚,仓促提兵来援之下,焉有不败之理!”
见得公孙明反应如此之快,徐庶脸上的笑容顿时便更灿烂了几分。
“唔……如此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以曹阿瞒之狡诈,必会先驱兵来攻我渭北大营,倘若不能稳守,却恐有太阿倒执之危啊。”
攻占华阴固然是招妙棋,可无疑也是在冒险——一旦曹操不顾潼关遭围之危,转而先攻幽州军的渭北大营的话,公孙明实不敢保证己方的留守偏师真能扛得住十数万曹军的狂猛攻击。
“主公所虑甚是,某愿领兵坐镇于此,管叫曹贼不敢轻易来犯。”
徐庶敢提出这等风险不小的计策,自然是早就已通盘谋算过了的,此际听得公孙明如此说法,自是不慌,一派自信满满状地便自请了一句道。
“好,有军师在,某可无忧也,这样好了,某留两万兵马于军师,但消能稳守大营,便是首功。”
对徐庶之能,公孙明自是不疑有它,这会儿听得徐庶愿守大营,自无甚不放心之理。
“无须如此多兵马,只消一万步卒并五千骑兵便足以应对。”
相较于公孙明的保守而论,徐庶无疑要激进得多,竟是自己生生减去了五千的留守兵力。
“嗯……也好,那就这么定了!”此番入关中的兵马并不算多,加之后方几座城市也须得分兵把守之故,目下在大营中的兵马也不过就十一万出头罢了,若是在大营留守的兵力多了,后头在部署之际,势必会有着捉襟见肘之窘迫,一念及
此,公孙明也就没再多犹豫,嘉许地点头之余,就此下了最后的决断……华阴顾名思义就是华山之阴,东距潼关四十里,自古便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美誉,向为中原通往西北之要隘,始建于夏朝,历朝历代皆没少重修此城,然,至汉末潼关兴起后,华阴的重要性便已大
为降低,自董卓造乱时起,就再不曾修缮过,城防设施已然老旧不堪,守军更是只有两千不到之数而已。
“报,禀县尊大人,不好了,贼军突然大至,已在渭河边搭建浮桥。”华阴的驻军虽是不多,可时值战云密布之际,防御上倒是不曾有所松懈,这不,幽州军先头部队方才刚赶到渭河对岸,便被沿河巡视的曹军游哨们瞧了个正着,自有一骑疯狂策马赶回了华阴城中,将此消
息报到了华阴县令杨呈处。
“什么?来了多少兵马,是何人领的军?”
杨呈乃是太尉杨彪的侄儿,不过区区一介文弱书生而已,此际一听幽州军大至,顿时便被惊得个面色煞白不已。
“回县尊大人的话,对岸人影绰绰,实难看清具体规模,唯见一面绣着‘马’字的大旗,疑是逆贼马超到了。”
这一听杨呈声色有异,前来禀事的报马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紧着便出言解释了一番。
“啊,这,这……”
马超在关中可是声威震天之人,听闻其至,杨呈当即便被吓得浑身哆嗦不已,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的。
“大人贼军须臾即至,还请大人早作决断。”
前来禀事的报马等了片刻,见杨呈光顾着哆嗦,愣是没个反应,不由地便急了,赶忙出言提点了一句道。
“啊,快,来人啊,传令下去,即刻紧闭四门,另,赶紧去通禀丞相大人,啊,对,再给曹休将军去信,就说贼军已至我华阴城外,兵马不计其数,提请丞相大人急速派兵来援,快去,快去!”
被报马这么一提醒,杨呈这才从晕眩状态中醒过了神来,哪敢有丝毫的迁延,紧着便狂呼了起来,须臾,号角声连天震响不已间,不算大的华阴城便已是好一派的兵荒马乱之景象……
“全军过河!”渭河并不算是条大河,可时值初夏旺水之际,河面也有着一百二十丈上下,饶是幽州军的工程部部队训练有素,也足足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方才在河面上搭起了五座浮桥,而此时,日头都已是偏西了的,纵使如此,已率主力赶到的公孙明也自无丝毫的犹豫,一声令下,近九万大军就此开始了渡河行动……
尽管对关中的部队在渭河北岸大胜了一场之事兴奋异常,可一得知公孙明已然率主力骑军赶到了渭北大营,曹操也自没敢掉以轻心了去,亲率六万大军一路急行,三日内便从洛阳城赶到了潼关,因顾忌幽
州军有着渡河袭击之可能,曹操不敢率部走华阴,而是径直过了洛水,打算走蓝田赶赴长安。
“哈哈……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也,此天佑主公啊!”
闻知曹操所部已然过了潼关,中军大帐中气氛陡然便为之肃杀不已,众将们虽谈不上有甚惧意,可神情凝重却是难免之事,唯有徐庶不单不惊,反倒是仰头哈哈大笑不止。
“军师,您这是……”曹操所部援军虽不算多,也就六万而已,可全都是百战精锐,论及战斗力,并不在幽州军之下,再算上这几日钟繇连续收拢起来的兵马,关中曹军的总兵力已然比幽州军要多出了不少,在这等情形下,公
孙明实在搞不懂徐庶到底都在兴奋些啥,茫然之余,不得不紧着试探出了半截子的话来。“主公明鉴,曹阿瞒过潼关走蓝田实是自寻死路啊,窃以为我军必胜者有三,其一,曹贼不敢走华阴,足可见其必是畏我军之强大,心存怯意之下,行事难免患得患失,进退失据,焉有不败之理;其二,贼
军虽众,然心实未齐,若是均衡之势,倒也就罢了,一旦战稍不利,军心必乱无疑;其三,百里而趣利,不蹶上将者,古来未闻也,主公以为然否?”
徐庶自信地笑了笑,抖了抖宽大的衣袖,就此伸出右手,一边扳着手指,一边潺潺而谈着。
“嗯?军师指的可是华阴么?”
公孙明本身也是军略大才之辈,而今有了徐庶的提点,他的眼神瞬间便亮了起来。
“主公英明,我军若是一举拿下了华阴,即可沿渭河西进长安,又可东向攻击潼关,到那时,曹贼又岂能稳得住阵脚,仓促提兵来援之下,焉有不败之理!”
见得公孙明反应如此之快,徐庶脸上的笑容顿时便更灿烂了几分。
“唔……如此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以曹阿瞒之狡诈,必会先驱兵来攻我渭北大营,倘若不能稳守,却恐有太阿倒执之危啊。”
攻占华阴固然是招妙棋,可无疑也是在冒险——一旦曹操不顾潼关遭围之危,转而先攻幽州军的渭北大营的话,公孙明实不敢保证己方的留守偏师真能扛得住十数万曹军的狂猛攻击。
“主公所虑甚是,某愿领兵坐镇于此,管叫曹贼不敢轻易来犯。”
徐庶敢提出这等风险不小的计策,自然是早就已通盘谋算过了的,此际听得公孙明如此说法,自是不慌,一派自信满满状地便自请了一句道。
“好,有军师在,某可无忧也,这样好了,某留两万兵马于军师,但消能稳守大营,便是首功。”
对徐庶之能,公孙明自是不疑有它,这会儿听得徐庶愿守大营,自无甚不放心之理。
“无须如此多兵马,只消一万步卒并五千骑兵便足以应对。”
相较于公孙明的保守而论,徐庶无疑要激进得多,竟是自己生生减去了五千的留守兵力。
“嗯……也好,那就这么定了!”此番入关中的兵马并不算多,加之后方几座城市也须得分兵把守之故,目下在大营中的兵马也不过就十一万出头罢了,若是在大营留守的兵力多了,后头在部署之际,势必会有着捉襟见肘之窘迫,一念及
此,公孙明也就没再多犹豫,嘉许地点头之余,就此下了最后的决断……华阴顾名思义就是华山之阴,东距潼关四十里,自古便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美誉,向为中原通往西北之要隘,始建于夏朝,历朝历代皆没少重修此城,然,至汉末潼关兴起后,华阴的重要性便已大
为降低,自董卓造乱时起,就再不曾修缮过,城防设施已然老旧不堪,守军更是只有两千不到之数而已。
“报,禀县尊大人,不好了,贼军突然大至,已在渭河边搭建浮桥。”华阴的驻军虽是不多,可时值战云密布之际,防御上倒是不曾有所松懈,这不,幽州军先头部队方才刚赶到渭河对岸,便被沿河巡视的曹军游哨们瞧了个正着,自有一骑疯狂策马赶回了华阴城中,将此消
息报到了华阴县令杨呈处。
“什么?来了多少兵马,是何人领的军?”
杨呈乃是太尉杨彪的侄儿,不过区区一介文弱书生而已,此际一听幽州军大至,顿时便被惊得个面色煞白不已。
“回县尊大人的话,对岸人影绰绰,实难看清具体规模,唯见一面绣着‘马’字的大旗,疑是逆贼马超到了。”
这一听杨呈声色有异,前来禀事的报马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紧着便出言解释了一番。
“啊,这,这……”
马超在关中可是声威震天之人,听闻其至,杨呈当即便被吓得浑身哆嗦不已,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的。
“大人贼军须臾即至,还请大人早作决断。”
前来禀事的报马等了片刻,见杨呈光顾着哆嗦,愣是没个反应,不由地便急了,赶忙出言提点了一句道。
“啊,快,来人啊,传令下去,即刻紧闭四门,另,赶紧去通禀丞相大人,啊,对,再给曹休将军去信,就说贼军已至我华阴城外,兵马不计其数,提请丞相大人急速派兵来援,快去,快去!”
被报马这么一提醒,杨呈这才从晕眩状态中醒过了神来,哪敢有丝毫的迁延,紧着便狂呼了起来,须臾,号角声连天震响不已间,不算大的华阴城便已是好一派的兵荒马乱之景象……
“全军过河!”渭河并不算是条大河,可时值初夏旺水之际,河面也有着一百二十丈上下,饶是幽州军的工程部部队训练有素,也足足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方才在河面上搭起了五座浮桥,而此时,日头都已是偏西了的,纵使如此,已率主力赶到的公孙明也自无丝毫的犹豫,一声令下,近九万大军就此开始了渡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