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作者:西风紧
太平场烧焦的废墟上,许多百姓从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出来了,纷纷围观着大路上来的一群驴车和独轮车。车队前边还举着旗帜,上面写着:成都府库。
人们闹哄哄一片,站在大路边议论纷纷。
“交粮容易得很,领粮的时候抠成啥样了!说是发八个月口粮,一个人却只一石米,能吃八个月迈?之前给房钱,一座宅子才五文!”有个妇人抱怨着。
旁边双手拢在袖子里的老头笑道:“李家的,大军入川没抢你就算好嘞,能给你钱粮,可别嫌少。你是不晓得,要是往回算三十年,成都府兵荒马乱嘞,从官府手里拿钱粮?想得安逸哦!”
另一个妇人道:“谁不晓得你们李家地多,西边那一大片水田收租也吃不完,你们还靠那点口粮?汉王意思一哈,都别太当真。”
“别忘了免三年赋税徭役,那才是大头!”一个中年汉子道,“汉王占了成都还阔以嘛,没有传言得那么差。往后几年不用交粮啰,今天领了米,中午去吃顿白家肥肠,硬是要得。”
老头道:“天下是朱家嘞,汉王也姓朱,我看都差求不多。”
……汉王行宫,设在成都后卫指挥使李让的府邸。这件事,让很多当地的文武官员艳羡非常。
李让啥也没干过,既没有参与太平场会战,也没能守城。他被锦衣卫请到布政使司衙门里走了一趟,好生生地回家、被看守在府上旬日;然后等汉王军进了城,李让摇身一变,变成了成都官场上炙手可热的红人。
李让府上有大量家眷和私养奴仆,汉王能放心住在那里,算是十分信任了。何况李让在自己家就能见到汉王,是个在新上位者跟前说得上话的人;一时间便是三司大员,对李让也气了起来。
不过朱高煦在堂屋里议事时,李让想面见汉王也被侍卫拦住了,要他离五十步外等着。
后宅住着李让的家眷,朱高煦等人住在第一进院子里,他和部将们都不进去的。中堂变成了朱高煦的中军大帐,里面挂着许多地图,堆着各种卷宗。
在中堂里的人,依旧是原来那几个,除此之外还有沐晟、终于到达了成都。屋子里有瞿能、沐晟、刘瑛、韦达、侯海等人;最近加入汉王麾下的文武,并不能参与军机议事。
朱高煦指着书案后面的粗糙宽大的地图,用毋庸置疑地口气道:“贵州虽贫瘠,但在西南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不能攻下贵州,云川二省被威胁侧翼,守住了云南也没多大用。即使盛庸平安寡不敌众,不能守住云南,也还有退路、走零关道来四川;咱们用云南换贵州也是值得的!”
瞿能道:“末将附议。”在场的几个人纷纷附和。
朱高煦听罢呼出一口气,说道:“而今咱们在四川的兵力达到二十万步骑,算来还不止。大概有三万多卫所正军和蜀王府护卫军,于大战之后逃散到了各地;只消以军饷封田为条件、再威|慑以军法,假以时日还能增兵两三万人!
不过现在局面仍不明朗,咱们不能停下来。稍作休整,我便得尽快率军去贵州。”
朱高煦顿了顿见没人吭声,便一拍大腿,干脆利索地说道:“以西平侯坐镇成都、韦都督为副,派兵去广元府,扼守剑南关;若能设法威逼利诱汉中地区投向四川,那便再好不过了。然后节制龙泉山以西军政。
瞿都督为前锋,先收重庆府,后回师达县(达州)设东面行营,调兵攻占夔州府(奉节)、巫山县、归州(巴东),经营大江沿线防务。
本王则轻率大军南下贵州,刘都督(刘瑛)为副。”
诸将站起来抱拳道:“末将等得令!”
瞿能站在原地,说道:“据说薛禄逃到重庆府去了。此时四川布政使司已大半归降,重庆府只一卫兵马。如此光景下,寻常人守不住重庆府,薛禄该会逃跑。王爷大军至重庆府之后,可走渝播间要道至贵州。
这条驿道开通于元代,几经修缮可行万人。到大明初,朝廷经营贵州,不断拓宽道路,增设大量驿站仓库,而今调动大军已无难处。”
朱高煦点头道:“很好,是该与顾成较量的时候了!”
瞿能又道:“不过贵州东面的入湖广道,也较便利。谨防朝廷援军从湖广常德府增援。”
朱高煦沉吟不已,过了一会儿道:“若无更好的方略,只能照咱们说好的做了。”
诸将遂执礼告退,独沐晟留了下来。
沐晟的神情有些难堪,抱拳道:“末将从雅州东进,本想尽快与王爷的大军会合。但十一月中旬,沿路多日阴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方致末将行军迟缓。末将绝无拖延之意!”
朱高煦看了沐晟一眼,见他眼神里还是很诚恳的……只不过,若是换作朱高煦、或是沐晟的爹沐英,在面临事关成败的关键战役时,别说下雨、就是天下下刀,肯定也会不计代价赶到战场!沐晟是贵族做派,干事情还是不够狠。
但朱高煦没有责怪他,想了想开口道:“零关道上建昌地区,当年瞿都督经营防务,官军卫所、土司实力很强。西平侯以单薄兵力能打通零关道,事关全局,已是居功甚伟!”
沐晟渐渐高兴一点了,忙道:“末将不敢居功。”
朱高煦话锋一转,又不动声色道:“本王更不会丝毫猜疑西平侯有拖延之意。西平侯是冒着举族生死存亡的风险,追随于本王麾下。事关重大,岂有不忠心的理由?”
这话听起来是好话,但沐晟的神情变得微微凝重。他用兵似乎不太高明,理解话语却是很在行……朱高煦言语里,当然含有一些提醒和责怪的意思,没有明说罢了。
沐晟道:“末将多谢王爷信任。请告退。”
朱高煦也抱拳回礼。
沐晟离开中堂后,等待了许久的李让终于被放进来了。李让行礼罢,寒暄起来。朱高煦一边挑拣着桌案上的公文,一边很随和地说道:“李将军不必拘泥,快请坐。”
李让谢了一句。朱高煦一边忙活着自己的事、假装不以为意的模样,一边仍在余光里留意着李让的神态。李让的眉头皱着,似乎在苦思着甚么。
过了一会儿,李让终于开口说道:“王爷曾派人拿亲笔书信、联络末将,分外看重,末将实在受宠若惊。可惜末将没能帮上王爷半点忙,只因军中和府邸上有很多朝廷耳目,末将动惮不得……”
便与沐晟一样,人若要为一件事找到理由,那是太容易不过的事了。
李让继续说道:“而今王爷如此信任,末将是惴惴不安,受之有愧啊。”
在大明朝立国近四十年后,天下日益太平,这些能做上指挥使、甚至曾进入一省都司的人,果然都不是天真的人……听李让这口话,显然他已经很快意识到,朱高煦这么对待他、必定事出有因。
不过一个人若有利用价值,那本身也算是好事罢?
朱高煦让沐晟坐镇成都,只因沐晟的地位和声望够高,但朱高煦很怀疑沐晟的作战能力;韦达和留在云南的王斌之辈,虽是嫡系,忠心可嘉,但出身太低、操|控大局上尚欠缺火候。
反而这个李让,曾做过四川都司的官,参与管理过全省军务;因牵连建文旧臣的关系,才降到了卫指挥使,经验十分丰富。
朱高煦在安南时,发现此人带兵作战沉稳娴熟得心应手,虽无惊人的战功,却几无错误,很是靠谱。而且李让在洪武朝曾经追随瞿能屡次平叛,是瞿能麾下的一员得力干将。
所以朱高煦想利用李让保障成都地区的安危;加上李让常年在四川做官,各处也有人脉,那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刚投降的武将,关键问题还是忠心!
人品如何、诚意不诚意,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玩意……但李让本来就受朝廷怀疑、私通汉王,而今又得到汉王特别的垂青和信任,李让还能说得清自己没有私|通汉王?
朱高煦对他越好,他越是没有选择了!
“李将军,本王刚起兵,太平场之战以前,没有甚么进展、实力又小。大多人都毫不犹豫地奉伪帝诏命,放眼天下全是敌人。”朱高煦好言道,“而李将军却放走了密使,留了情面,那便是看得起本王!别人看得起我,我就会加倍敬重!”
李让忙道:“末将汗颜。”
朱高煦道:“西平侯做四川左都指挥使,韦达做右都使,李将军做总兵官!”
李让立刻单膝跪地道:“末将不敢辜负汉王重任,必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朱高煦立刻用力地拍在他的手臂上,往上一提,激动地说道:“好兄弟!咱们一起共襄大业,将来同享富贵。”
……贵州地处僻壤,常年需外地供养粮秣、食盐,既不是赫赫有名的长平战场,也不是逐鹿天下的中原。但此时,它却是攸关大明帝国谁主沉浮的重要战场。
https://
太平场烧焦的废墟上,许多百姓从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出来了,纷纷围观着大路上来的一群驴车和独轮车。车队前边还举着旗帜,上面写着:成都府库。
人们闹哄哄一片,站在大路边议论纷纷。
“交粮容易得很,领粮的时候抠成啥样了!说是发八个月口粮,一个人却只一石米,能吃八个月迈?之前给房钱,一座宅子才五文!”有个妇人抱怨着。
旁边双手拢在袖子里的老头笑道:“李家的,大军入川没抢你就算好嘞,能给你钱粮,可别嫌少。你是不晓得,要是往回算三十年,成都府兵荒马乱嘞,从官府手里拿钱粮?想得安逸哦!”
另一个妇人道:“谁不晓得你们李家地多,西边那一大片水田收租也吃不完,你们还靠那点口粮?汉王意思一哈,都别太当真。”
“别忘了免三年赋税徭役,那才是大头!”一个中年汉子道,“汉王占了成都还阔以嘛,没有传言得那么差。往后几年不用交粮啰,今天领了米,中午去吃顿白家肥肠,硬是要得。”
老头道:“天下是朱家嘞,汉王也姓朱,我看都差求不多。”
……汉王行宫,设在成都后卫指挥使李让的府邸。这件事,让很多当地的文武官员艳羡非常。
李让啥也没干过,既没有参与太平场会战,也没能守城。他被锦衣卫请到布政使司衙门里走了一趟,好生生地回家、被看守在府上旬日;然后等汉王军进了城,李让摇身一变,变成了成都官场上炙手可热的红人。
李让府上有大量家眷和私养奴仆,汉王能放心住在那里,算是十分信任了。何况李让在自己家就能见到汉王,是个在新上位者跟前说得上话的人;一时间便是三司大员,对李让也气了起来。
不过朱高煦在堂屋里议事时,李让想面见汉王也被侍卫拦住了,要他离五十步外等着。
后宅住着李让的家眷,朱高煦等人住在第一进院子里,他和部将们都不进去的。中堂变成了朱高煦的中军大帐,里面挂着许多地图,堆着各种卷宗。
在中堂里的人,依旧是原来那几个,除此之外还有沐晟、终于到达了成都。屋子里有瞿能、沐晟、刘瑛、韦达、侯海等人;最近加入汉王麾下的文武,并不能参与军机议事。
朱高煦指着书案后面的粗糙宽大的地图,用毋庸置疑地口气道:“贵州虽贫瘠,但在西南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不能攻下贵州,云川二省被威胁侧翼,守住了云南也没多大用。即使盛庸平安寡不敌众,不能守住云南,也还有退路、走零关道来四川;咱们用云南换贵州也是值得的!”
瞿能道:“末将附议。”在场的几个人纷纷附和。
朱高煦听罢呼出一口气,说道:“而今咱们在四川的兵力达到二十万步骑,算来还不止。大概有三万多卫所正军和蜀王府护卫军,于大战之后逃散到了各地;只消以军饷封田为条件、再威|慑以军法,假以时日还能增兵两三万人!
不过现在局面仍不明朗,咱们不能停下来。稍作休整,我便得尽快率军去贵州。”
朱高煦顿了顿见没人吭声,便一拍大腿,干脆利索地说道:“以西平侯坐镇成都、韦都督为副,派兵去广元府,扼守剑南关;若能设法威逼利诱汉中地区投向四川,那便再好不过了。然后节制龙泉山以西军政。
瞿都督为前锋,先收重庆府,后回师达县(达州)设东面行营,调兵攻占夔州府(奉节)、巫山县、归州(巴东),经营大江沿线防务。
本王则轻率大军南下贵州,刘都督(刘瑛)为副。”
诸将站起来抱拳道:“末将等得令!”
瞿能站在原地,说道:“据说薛禄逃到重庆府去了。此时四川布政使司已大半归降,重庆府只一卫兵马。如此光景下,寻常人守不住重庆府,薛禄该会逃跑。王爷大军至重庆府之后,可走渝播间要道至贵州。
这条驿道开通于元代,几经修缮可行万人。到大明初,朝廷经营贵州,不断拓宽道路,增设大量驿站仓库,而今调动大军已无难处。”
朱高煦点头道:“很好,是该与顾成较量的时候了!”
瞿能又道:“不过贵州东面的入湖广道,也较便利。谨防朝廷援军从湖广常德府增援。”
朱高煦沉吟不已,过了一会儿道:“若无更好的方略,只能照咱们说好的做了。”
诸将遂执礼告退,独沐晟留了下来。
沐晟的神情有些难堪,抱拳道:“末将从雅州东进,本想尽快与王爷的大军会合。但十一月中旬,沿路多日阴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方致末将行军迟缓。末将绝无拖延之意!”
朱高煦看了沐晟一眼,见他眼神里还是很诚恳的……只不过,若是换作朱高煦、或是沐晟的爹沐英,在面临事关成败的关键战役时,别说下雨、就是天下下刀,肯定也会不计代价赶到战场!沐晟是贵族做派,干事情还是不够狠。
但朱高煦没有责怪他,想了想开口道:“零关道上建昌地区,当年瞿都督经营防务,官军卫所、土司实力很强。西平侯以单薄兵力能打通零关道,事关全局,已是居功甚伟!”
沐晟渐渐高兴一点了,忙道:“末将不敢居功。”
朱高煦话锋一转,又不动声色道:“本王更不会丝毫猜疑西平侯有拖延之意。西平侯是冒着举族生死存亡的风险,追随于本王麾下。事关重大,岂有不忠心的理由?”
这话听起来是好话,但沐晟的神情变得微微凝重。他用兵似乎不太高明,理解话语却是很在行……朱高煦言语里,当然含有一些提醒和责怪的意思,没有明说罢了。
沐晟道:“末将多谢王爷信任。请告退。”
朱高煦也抱拳回礼。
沐晟离开中堂后,等待了许久的李让终于被放进来了。李让行礼罢,寒暄起来。朱高煦一边挑拣着桌案上的公文,一边很随和地说道:“李将军不必拘泥,快请坐。”
李让谢了一句。朱高煦一边忙活着自己的事、假装不以为意的模样,一边仍在余光里留意着李让的神态。李让的眉头皱着,似乎在苦思着甚么。
过了一会儿,李让终于开口说道:“王爷曾派人拿亲笔书信、联络末将,分外看重,末将实在受宠若惊。可惜末将没能帮上王爷半点忙,只因军中和府邸上有很多朝廷耳目,末将动惮不得……”
便与沐晟一样,人若要为一件事找到理由,那是太容易不过的事了。
李让继续说道:“而今王爷如此信任,末将是惴惴不安,受之有愧啊。”
在大明朝立国近四十年后,天下日益太平,这些能做上指挥使、甚至曾进入一省都司的人,果然都不是天真的人……听李让这口话,显然他已经很快意识到,朱高煦这么对待他、必定事出有因。
不过一个人若有利用价值,那本身也算是好事罢?
朱高煦让沐晟坐镇成都,只因沐晟的地位和声望够高,但朱高煦很怀疑沐晟的作战能力;韦达和留在云南的王斌之辈,虽是嫡系,忠心可嘉,但出身太低、操|控大局上尚欠缺火候。
反而这个李让,曾做过四川都司的官,参与管理过全省军务;因牵连建文旧臣的关系,才降到了卫指挥使,经验十分丰富。
朱高煦在安南时,发现此人带兵作战沉稳娴熟得心应手,虽无惊人的战功,却几无错误,很是靠谱。而且李让在洪武朝曾经追随瞿能屡次平叛,是瞿能麾下的一员得力干将。
所以朱高煦想利用李让保障成都地区的安危;加上李让常年在四川做官,各处也有人脉,那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刚投降的武将,关键问题还是忠心!
人品如何、诚意不诚意,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玩意……但李让本来就受朝廷怀疑、私通汉王,而今又得到汉王特别的垂青和信任,李让还能说得清自己没有私|通汉王?
朱高煦对他越好,他越是没有选择了!
“李将军,本王刚起兵,太平场之战以前,没有甚么进展、实力又小。大多人都毫不犹豫地奉伪帝诏命,放眼天下全是敌人。”朱高煦好言道,“而李将军却放走了密使,留了情面,那便是看得起本王!别人看得起我,我就会加倍敬重!”
李让忙道:“末将汗颜。”
朱高煦道:“西平侯做四川左都指挥使,韦达做右都使,李将军做总兵官!”
李让立刻单膝跪地道:“末将不敢辜负汉王重任,必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朱高煦立刻用力地拍在他的手臂上,往上一提,激动地说道:“好兄弟!咱们一起共襄大业,将来同享富贵。”
……贵州地处僻壤,常年需外地供养粮秣、食盐,既不是赫赫有名的长平战场,也不是逐鹿天下的中原。但此时,它却是攸关大明帝国谁主沉浮的重要战场。
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