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户部来的货物(三更)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作者:大汉校尉
“这位大人,户部的货物是什么啊,怎么大箱子这么重,跟里面装了铁块一样。 ”抬箱子的水手甩了甩发麻的手臂。
“好东西哦。”大玉儿拍了拍大铁箱子。
每一个大铁箱子都有一个粗大的铁锁锁着,作为户部专门让东方号送到东瀛的货物,还有大玉儿亲自来收货,显然是十分贵重。
“这是所有箱子的钥匙。”纳尔逊将一串铁钥匙交给大玉儿。
“东瀛到京城的海底电缆工程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北洋舰队可以帮什么忙?”郑芝龙对纳尔逊说道。
“东方号的电报员要先在横滨港搭建一个电报站,然后再从这里开始向京城铺设海底电缆。你们可以派一艘船只跟着,防止东方号出现什么意外。你可知道面的海底电缆有多重吗?”纳尔逊问道。
“多重?”郑芝龙不清楚。
纳尔逊伸出了三根手指:“3000多吨。”
郑芝龙听到这个惊人的数字,惊讶的合不拢嘴,连大玉儿都有些愣住。
三千吨是什么概念!
“我听辽南工厂里的人说,这种海底电缆有三层,内芯有几根铜线,间是3层橡胶制作而成的绝缘层,外层则是18根钢扭结成的铠装,知道为什么这么重了吧?因为外层都是钢丝。而且还有继器以及给继器供电的装置,说是用来沿途放大信号,我也不是很懂。”纳尔逊说道。
“技术日新月异,我完全听不懂了。”郑芝龙更加迷糊,什么是绝缘层、继器,好复杂的样子。
“有懂这方面原理的人好了,我们只需要知道能够达成什么目的行。”大玉儿也听的有点迷茫,不过她很快调整好心态。
九州军每年都有新技术推出来,不是研究这方面技术的人根本难以理解。
纳尔逊忙着搭建海底电缆,大玉儿也有自己的事情,在告别了纳尔逊、郑芝龙以后,大玉儿令人将十多个大铁箱子运回江户城。大铁箱子异常沉重,几乎每个大铁箱子都需要一辆马车运送。
十多辆大马车浩浩荡荡地进入江户城,让守城的武士都觉得怪。
“这些是什么?打开接受我们的检查!”守城武士一脸狐疑,十多辆大马车,未免也太过古怪。
“这些都是我们东京分行的货物,根据《江户条约》第二十一条条款,幕府及其下属武士不得查看我们九州军在江户城设立的银行、学堂、报社、商铺的货物。如果你们执意要检查,便是违反了《江户条约》,视同与我们九州军宣战。你能够承担的起这样的责任吗?”大玉儿对守城武士说道。
守城武士听见大玉儿搬出来丧权辱国的《江户条约》,脸色铁青。现在还不是和九州军撕破脸面的时候,他还真不敢冒着违反条约的风险强行搜查大玉儿带来的货物。
“货物可以进去,但是押送马车的几十号人,个个都背有火枪,应该是九州军的士兵吧!?你们不可以进去!”守城武士咬了咬牙,指着押送马车的北洋舰队士兵。
这些士兵是郑芝龙临时派给大玉儿的调遣的。
“根据《江户条约》附加条款第十三条,江户城内的九州军士兵数量不得超过三百人。即使加他们,也远不到三百人。你还有什么问题?”大玉儿故作不解地问道。
“放他们进城。”守城武士不甘心地让大玉儿的车队进去。
“可恶,面那些老家伙,怎么会跟九州军签订什么《江户条约》,而且什么乱七八糟的条款都往面添加,我们是想要对抗他们都没有办法!”守城武士目送大玉儿的车队趾高气昂地从身边经过,狠狠地锤了城墙一拳。
“当时如果不签订这个条约,叛军早打下江户城了。”另一个武士说道。
他们对于《江户条约》的感情极其复杂,虽然条约给九州军很多特权,但是九州军毕竟挽救了幕府。
“东京分行又不是商铺,突然来了十多辆马车的货物,还有几十个士兵,其处处透露着古怪,必须要将此事汇报阿部忠秋大人。”守城武士知道阿部忠秋最近正在率领江户银行对抗东京分行,于是连忙前去寻找阿部忠秋汇报。
“大小姐您怎么这么快回来了?”东京分行里的雇员见到大玉儿很快从横滨租界返回,不由有些惊讶。
“我只是前去取户部的货物而已。”大玉儿对押送马车的北洋舰队士兵说道,“辛苦各位兵大哥将马车的铁箱子搬到银行的库房。”
“好勒!”被郑芝龙派来押送箱子的北洋舰队士兵见美人相求,一个个格外卖力。
一个个铁箱子被运到后面的库房,引来不少雇员的侧目。
千里迢迢从京城户部搬运过来的货物,会是什么?
“这一段时间你们在江户城住下,负责东京分行的安全,我们分行会给你们提供伙食和住处的。”大玉儿安置了几十个北洋舰队士兵。
这些士兵被大玉儿差使,却不觉得有什么委屈,反而很是乐意。
“你们两个人随我进库房清点货物。”大玉儿找了两个人一同进到东京分行的库房。
大玉儿取出纳尔逊交给她的钥匙串。
“这十多个大箱子究竟是什么?专门从户部海运过来,一定价格不菲吧?”一个负责清点的雇员说道。
“当然价值不菲,因为箱子里面装着的本来是金银。”大玉儿将一个大箱子推开,露出里面一排排耀眼的银锭。
“十多个大箱子都是银两!”两个清点的雇员眼睛都看直了。
“想要户部通过我的计划还真是不容易,要不是军主力排众议的话,户部怎么可能会将这么一大笔库银运过来,途可是有沉没到海底的风险。”大玉儿的手从一排排银锭拂过,经手这么多银两,可能以后对钱都没有概念了吧,“以前我们的武器是火枪火炮,现在却是金银了。”
“这位大人,户部的货物是什么啊,怎么大箱子这么重,跟里面装了铁块一样。 ”抬箱子的水手甩了甩发麻的手臂。
“好东西哦。”大玉儿拍了拍大铁箱子。
每一个大铁箱子都有一个粗大的铁锁锁着,作为户部专门让东方号送到东瀛的货物,还有大玉儿亲自来收货,显然是十分贵重。
“这是所有箱子的钥匙。”纳尔逊将一串铁钥匙交给大玉儿。
“东瀛到京城的海底电缆工程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北洋舰队可以帮什么忙?”郑芝龙对纳尔逊说道。
“东方号的电报员要先在横滨港搭建一个电报站,然后再从这里开始向京城铺设海底电缆。你们可以派一艘船只跟着,防止东方号出现什么意外。你可知道面的海底电缆有多重吗?”纳尔逊问道。
“多重?”郑芝龙不清楚。
纳尔逊伸出了三根手指:“3000多吨。”
郑芝龙听到这个惊人的数字,惊讶的合不拢嘴,连大玉儿都有些愣住。
三千吨是什么概念!
“我听辽南工厂里的人说,这种海底电缆有三层,内芯有几根铜线,间是3层橡胶制作而成的绝缘层,外层则是18根钢扭结成的铠装,知道为什么这么重了吧?因为外层都是钢丝。而且还有继器以及给继器供电的装置,说是用来沿途放大信号,我也不是很懂。”纳尔逊说道。
“技术日新月异,我完全听不懂了。”郑芝龙更加迷糊,什么是绝缘层、继器,好复杂的样子。
“有懂这方面原理的人好了,我们只需要知道能够达成什么目的行。”大玉儿也听的有点迷茫,不过她很快调整好心态。
九州军每年都有新技术推出来,不是研究这方面技术的人根本难以理解。
纳尔逊忙着搭建海底电缆,大玉儿也有自己的事情,在告别了纳尔逊、郑芝龙以后,大玉儿令人将十多个大铁箱子运回江户城。大铁箱子异常沉重,几乎每个大铁箱子都需要一辆马车运送。
十多辆大马车浩浩荡荡地进入江户城,让守城的武士都觉得怪。
“这些是什么?打开接受我们的检查!”守城武士一脸狐疑,十多辆大马车,未免也太过古怪。
“这些都是我们东京分行的货物,根据《江户条约》第二十一条条款,幕府及其下属武士不得查看我们九州军在江户城设立的银行、学堂、报社、商铺的货物。如果你们执意要检查,便是违反了《江户条约》,视同与我们九州军宣战。你能够承担的起这样的责任吗?”大玉儿对守城武士说道。
守城武士听见大玉儿搬出来丧权辱国的《江户条约》,脸色铁青。现在还不是和九州军撕破脸面的时候,他还真不敢冒着违反条约的风险强行搜查大玉儿带来的货物。
“货物可以进去,但是押送马车的几十号人,个个都背有火枪,应该是九州军的士兵吧!?你们不可以进去!”守城武士咬了咬牙,指着押送马车的北洋舰队士兵。
这些士兵是郑芝龙临时派给大玉儿的调遣的。
“根据《江户条约》附加条款第十三条,江户城内的九州军士兵数量不得超过三百人。即使加他们,也远不到三百人。你还有什么问题?”大玉儿故作不解地问道。
“放他们进城。”守城武士不甘心地让大玉儿的车队进去。
“可恶,面那些老家伙,怎么会跟九州军签订什么《江户条约》,而且什么乱七八糟的条款都往面添加,我们是想要对抗他们都没有办法!”守城武士目送大玉儿的车队趾高气昂地从身边经过,狠狠地锤了城墙一拳。
“当时如果不签订这个条约,叛军早打下江户城了。”另一个武士说道。
他们对于《江户条约》的感情极其复杂,虽然条约给九州军很多特权,但是九州军毕竟挽救了幕府。
“东京分行又不是商铺,突然来了十多辆马车的货物,还有几十个士兵,其处处透露着古怪,必须要将此事汇报阿部忠秋大人。”守城武士知道阿部忠秋最近正在率领江户银行对抗东京分行,于是连忙前去寻找阿部忠秋汇报。
“大小姐您怎么这么快回来了?”东京分行里的雇员见到大玉儿很快从横滨租界返回,不由有些惊讶。
“我只是前去取户部的货物而已。”大玉儿对押送马车的北洋舰队士兵说道,“辛苦各位兵大哥将马车的铁箱子搬到银行的库房。”
“好勒!”被郑芝龙派来押送箱子的北洋舰队士兵见美人相求,一个个格外卖力。
一个个铁箱子被运到后面的库房,引来不少雇员的侧目。
千里迢迢从京城户部搬运过来的货物,会是什么?
“这一段时间你们在江户城住下,负责东京分行的安全,我们分行会给你们提供伙食和住处的。”大玉儿安置了几十个北洋舰队士兵。
这些士兵被大玉儿差使,却不觉得有什么委屈,反而很是乐意。
“你们两个人随我进库房清点货物。”大玉儿找了两个人一同进到东京分行的库房。
大玉儿取出纳尔逊交给她的钥匙串。
“这十多个大箱子究竟是什么?专门从户部海运过来,一定价格不菲吧?”一个负责清点的雇员说道。
“当然价值不菲,因为箱子里面装着的本来是金银。”大玉儿将一个大箱子推开,露出里面一排排耀眼的银锭。
“十多个大箱子都是银两!”两个清点的雇员眼睛都看直了。
“想要户部通过我的计划还真是不容易,要不是军主力排众议的话,户部怎么可能会将这么一大笔库银运过来,途可是有沉没到海底的风险。”大玉儿的手从一排排银锭拂过,经手这么多银两,可能以后对钱都没有概念了吧,“以前我们的武器是火枪火炮,现在却是金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