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六章 和平兼并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作者:大汉校尉
“军主,高丽国虽然也是在我们华夏文化圈的范围,他们崇尚儒学,也自称小中华,但终究不是我们自己人。我们自己的人才都不够用,再派人去援助他们,无异于养虎为患啊。”等到李凒离开,一个大连港的官员说道。
“不然。”楚云却说道,“我们九州军南征北战,领土在数年间扩大了几十倍,仅仅是靠我们自己很难建设起来,我们也缺乏足够的财力去建设所有攻占的领土。”
楚云说的正是九州军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对领土的消化速度远远跟不上军队扩张的速度。就像是漠南草原很早之前就归附了九州军,但是草原大铁路迟迟还没有竣工,大草原上的大牧场也方兴未艾。
“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时机进入高丽国,所以与其将来控制高丽国后还要花费心思和金钱来建设高丽国,不如先派些工匠去怂恿他们兴建铁路、工厂。到时候他们还要投入大量的劳工和金银,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变为他人的衣裳。”楚云轻轻地敲了敲桌子,“而且李凒向来就崇尚我们之技术,以后要是能够和平演变高丽国,让它主动要求加入我们又如何?”
“和平兼并?”众人没有想过还有这种玩法。
“高丽国其实现在隐约分成两派,信奉程朱理学的传统一派,还有这几年受到我们影响的革新派。他们不像我们一般通过战争使得一方对另一方取得压制,所以到了一定的时期,必定会产生分歧,到时候我们只要支撑革新派,让他们投入我们的怀抱即可。再者,这大陆东边除了高丽国和东瀛国,已经没有其他势力,他们迟早会被我们兼并,如果以和平的方式,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加入,比战争要少很多隐患。”楚云说道。
想要用武力征服高丽国,别说是现在的九州军,就是几年前的后金军队也能够做得到。不过九州军还很少通过和平手段区瓦解过一个完整的王国。
“这样的手段倒不妨一试。”有辽东、辽南的文官说道。若是能够让高丽国率先发展,到时他们能够坐享其成该有多好。
“这样一点儿都不好啊,如果不让他们展示我们的武力,他们不会心甘情愿臣服我们的。”作为武将的杨太却反对道。
“我看你只是想要搞事情好有仗可打而已。信不信我将你调往更加安逸的江南地区?“楚云佯怒地瞪了杨太一眼。
“我不敢了还不行么……”杨太更加憋屈,在辽东、辽南好歹还能够平定一些闹事的深山部落,或者去山林里狩猎,要是去了江南这样的温柔乡,那喜欢闹事的杨太还不郁闷死?
楚云带人在金州待了不过两三日,随后又前往大连港。此时的大连港俨然是北洋最热闹的港口,主要与高丽国、东瀛国来往贸易,成为三角贸易的中心。
在大连港还有几个造船厂,生产了九州军三支舰队的大量战船、还有大容仓的商船。
大连港皇家造船厂的船长热情地为楚云介绍最近造船厂的新项目,带着众人来到一轮钢铁巨兽之前,指着钢铁巨兽说道:“我们第一艘蒸汽铁甲船‘永昌号’生产完毕以后,已经服役相当一段时间,期间我们收集到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发现‘永昌号’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造船厂利用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对蒸汽船的设计蓝图进行改良,使得蒸汽铁甲船能够很假稳定、航速也更快。这艘铁甲船‘永济号’就是在‘永昌号’基础上生产的第二代铁甲船,也是第二艘铁甲船。”
楚云与众人走上铁甲船。这个被造船厂称为第二代的蒸汽铁甲船果然比简陋的“永昌号”要复杂得多,估计建造完毕以后性能也能比永昌号要强。
“永济号仍然是商用船吧?什么时候能建造出铁甲战列舰?”楚云问道。
造船厂的厂长偷偷擦了一把冷汗:“军主大人,战列舰的要求比商船要高许多,而且还需要配套的火器,仅仅是火器的研发都赶不及。”
“我只是随意问问,不必着急,仅仅是我们现在的风帆战列舰就足以纵横四海了,无须投入大量银两砸出铁甲战列舰。”楚云说道。
要是楚云真想要弄铁甲战列舰,他大可以通过工业革命系统在召唤出相应的人才,还真的能够短时间内砸出铁甲战列舰,不过急着造出铁甲战列舰和等待技术成熟后再造出铁甲战列舰,所花费的银两估计不止多上十倍。
“不过我们很快就进入南洋诸岛,又要出马六甲海峡,南洋地区所需要的战船数量日益增加,你们几个造船厂应在三年内生产出足够再建立一支舰队的风帆战船,可有问题?”楚云转口问道。
“回大人话,我们在几个月前就收到了军部的订单,没有问题。”几个造船厂的厂长拍拍胸脯说道,他们有些人是楚云召唤过来的大不列颠造船厂高层,也有一些辽南本地提拔起来的工匠。
在确认了造船业也在发展,而且新筹划的舰队的船只也在建造中,楚云算是放心了,心里在盘算着夺取南洋诸岛的事情。九州军在南方疯狂扩张,先后攻占了安南国、占城国和真腊国一部,相当于占据了小半个中南半岛。对于中南半岛,楚云并没有那么渴望,反而是地理位置优越的马来群岛楚云比较感兴趣,那里还可以用来大举开设橡胶园,为将来轮胎技术成熟囤积物资。
随后楚云在大连港送别高丽王世子李溰,临走前李溰还连连感激。看到李溰带着自己支援高丽的一批工匠上船,楚云就打算返回京城了。不管怎么说,已经安下一步棋子,以后要搞高丽国也有借口了。
“军主大人,身在漠西的特使布木布泰发来快信。”一个大连港的官员拿着从京城发来的电报急匆匆过来。
“军主,高丽国虽然也是在我们华夏文化圈的范围,他们崇尚儒学,也自称小中华,但终究不是我们自己人。我们自己的人才都不够用,再派人去援助他们,无异于养虎为患啊。”等到李凒离开,一个大连港的官员说道。
“不然。”楚云却说道,“我们九州军南征北战,领土在数年间扩大了几十倍,仅仅是靠我们自己很难建设起来,我们也缺乏足够的财力去建设所有攻占的领土。”
楚云说的正是九州军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对领土的消化速度远远跟不上军队扩张的速度。就像是漠南草原很早之前就归附了九州军,但是草原大铁路迟迟还没有竣工,大草原上的大牧场也方兴未艾。
“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时机进入高丽国,所以与其将来控制高丽国后还要花费心思和金钱来建设高丽国,不如先派些工匠去怂恿他们兴建铁路、工厂。到时候他们还要投入大量的劳工和金银,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变为他人的衣裳。”楚云轻轻地敲了敲桌子,“而且李凒向来就崇尚我们之技术,以后要是能够和平演变高丽国,让它主动要求加入我们又如何?”
“和平兼并?”众人没有想过还有这种玩法。
“高丽国其实现在隐约分成两派,信奉程朱理学的传统一派,还有这几年受到我们影响的革新派。他们不像我们一般通过战争使得一方对另一方取得压制,所以到了一定的时期,必定会产生分歧,到时候我们只要支撑革新派,让他们投入我们的怀抱即可。再者,这大陆东边除了高丽国和东瀛国,已经没有其他势力,他们迟早会被我们兼并,如果以和平的方式,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加入,比战争要少很多隐患。”楚云说道。
想要用武力征服高丽国,别说是现在的九州军,就是几年前的后金军队也能够做得到。不过九州军还很少通过和平手段区瓦解过一个完整的王国。
“这样的手段倒不妨一试。”有辽东、辽南的文官说道。若是能够让高丽国率先发展,到时他们能够坐享其成该有多好。
“这样一点儿都不好啊,如果不让他们展示我们的武力,他们不会心甘情愿臣服我们的。”作为武将的杨太却反对道。
“我看你只是想要搞事情好有仗可打而已。信不信我将你调往更加安逸的江南地区?“楚云佯怒地瞪了杨太一眼。
“我不敢了还不行么……”杨太更加憋屈,在辽东、辽南好歹还能够平定一些闹事的深山部落,或者去山林里狩猎,要是去了江南这样的温柔乡,那喜欢闹事的杨太还不郁闷死?
楚云带人在金州待了不过两三日,随后又前往大连港。此时的大连港俨然是北洋最热闹的港口,主要与高丽国、东瀛国来往贸易,成为三角贸易的中心。
在大连港还有几个造船厂,生产了九州军三支舰队的大量战船、还有大容仓的商船。
大连港皇家造船厂的船长热情地为楚云介绍最近造船厂的新项目,带着众人来到一轮钢铁巨兽之前,指着钢铁巨兽说道:“我们第一艘蒸汽铁甲船‘永昌号’生产完毕以后,已经服役相当一段时间,期间我们收集到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发现‘永昌号’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造船厂利用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对蒸汽船的设计蓝图进行改良,使得蒸汽铁甲船能够很假稳定、航速也更快。这艘铁甲船‘永济号’就是在‘永昌号’基础上生产的第二代铁甲船,也是第二艘铁甲船。”
楚云与众人走上铁甲船。这个被造船厂称为第二代的蒸汽铁甲船果然比简陋的“永昌号”要复杂得多,估计建造完毕以后性能也能比永昌号要强。
“永济号仍然是商用船吧?什么时候能建造出铁甲战列舰?”楚云问道。
造船厂的厂长偷偷擦了一把冷汗:“军主大人,战列舰的要求比商船要高许多,而且还需要配套的火器,仅仅是火器的研发都赶不及。”
“我只是随意问问,不必着急,仅仅是我们现在的风帆战列舰就足以纵横四海了,无须投入大量银两砸出铁甲战列舰。”楚云说道。
要是楚云真想要弄铁甲战列舰,他大可以通过工业革命系统在召唤出相应的人才,还真的能够短时间内砸出铁甲战列舰,不过急着造出铁甲战列舰和等待技术成熟后再造出铁甲战列舰,所花费的银两估计不止多上十倍。
“不过我们很快就进入南洋诸岛,又要出马六甲海峡,南洋地区所需要的战船数量日益增加,你们几个造船厂应在三年内生产出足够再建立一支舰队的风帆战船,可有问题?”楚云转口问道。
“回大人话,我们在几个月前就收到了军部的订单,没有问题。”几个造船厂的厂长拍拍胸脯说道,他们有些人是楚云召唤过来的大不列颠造船厂高层,也有一些辽南本地提拔起来的工匠。
在确认了造船业也在发展,而且新筹划的舰队的船只也在建造中,楚云算是放心了,心里在盘算着夺取南洋诸岛的事情。九州军在南方疯狂扩张,先后攻占了安南国、占城国和真腊国一部,相当于占据了小半个中南半岛。对于中南半岛,楚云并没有那么渴望,反而是地理位置优越的马来群岛楚云比较感兴趣,那里还可以用来大举开设橡胶园,为将来轮胎技术成熟囤积物资。
随后楚云在大连港送别高丽王世子李溰,临走前李溰还连连感激。看到李溰带着自己支援高丽的一批工匠上船,楚云就打算返回京城了。不管怎么说,已经安下一步棋子,以后要搞高丽国也有借口了。
“军主大人,身在漠西的特使布木布泰发来快信。”一个大连港的官员拿着从京城发来的电报急匆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