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二章 不对劲的地方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作者:大汉校尉
虽然阮家安插在升龙城的探子被郑家士兵抓获,郑家大规模征调壮丁的士兵情报没能够从探子手送到富春城,但是仍然被敏锐的阮有进发现了郑家要大举进攻的前兆。于是双方都在大规模地备战,一个个年轻的男丁被抓入了兵营。其健壮善战者,发放兵器并进行简短的训练,而身体瘦小者则运送粮草大炮,在兵营担任苦役。
张元站在升龙城的佛塔,看着整座忙碌起来的城池。根据他这三个月的观察,郑家从各地征集的壮丁已经多达十万人,加郑家原来的士兵,光是升龙城的兵力有五万人。这样庞大的兵力,加更庞大的运输部队,意味着要供给他们超过三十万人的粮食补给。如果打不赢这一仗,估计明年开春郑家的处境绝对不会好过,甚至有可能会陷入人吃人的绝境。
“嘿,郑家还真有勇气孤注一掷,想要一统安南国了。十多万壮丁、数万军队,他们郑家全国只有两百万人,已经是倾尽所有了吧?”魏龙也站在佛塔,像是俯视蝼蚁一样俯视忙碌地在升龙城奔走运输粮草的壮丁们。
“十几二十万人在我们原也是不小的兵力了,若是放在乱世还能够割据一方。他们郑家是害怕了,所以才会孤注一掷。”张元叹道。
“害怕?他们是怕阮家变强大,反过来北伐他们吗?”魏龙问道。
“不,他们害怕的不是阮家,而是我们华夏。”
张元转过身去,“我们下去吧,郑家的国运到此为止了。”
九州二年立秋,郑家在组织人手抢收粮食以后,做足充足准备的郑家御林军再次在郑主郑梉的带领下进行第三次南征!先锋大将军郑梼已经提前带着兵力对日丽海口形成了合围,阻止日丽海口的阮家水师截断郑家的退路。因为他们暗与张元达成了秘密协议,他们相信九州军不会介入这场战争,因此有绝对的信心以自己的实力摧毁阮家!
十多里漫长的长德垒防线,一万阮家将士在这些天全力备战,直到有一天他们看到了长育垒厚重的木门打开,一队队郑家御林军越过城门出来,宣告着郑家开始再次试图进攻长德垒!
长德垒城墙,一个个士兵奔走,金鸣鼓声不断。
“将军,郑家终于发动进攻了!!!”一个亲兵连滚带爬地下了城墙,向长德垒守将阮有进说道。
“为什么郑家发动进攻,你还高兴成这傻样?你是郑家派来的奸细吗?”阮有进郁闷道。
“小的怎么会是郑家的奸细呢!实在是这些天大家伙都知道了郑家要进攻长德垒,一场血战在所难免,所以一些被这件事压着喘不过气。现在郑家打过来,我们反而是松了一口气!”亲兵说道。
“你们还真是缺心眼。跟我去御敌。”阮有进取剑披甲,带着亲兵沿着石阶登城墙。
阮有进向下方看去,只见郑家yi次忄出动了超过两万军队,在长德垒前面摆成了阵营,而背后是长育垒作为支撑。
“简直和去年如出一辙,真不明白是什么让他们有勇气再次进攻坚固的长德垒。”阮有进仔细观察郑家布下的阵型,仿佛回到了前一年防守长德垒的血战。
只是这一次阮家没有前一年那么慌张,而且摄政王阮福溪已经秘密和九州军的南洋舰队签订了新的条约,前一年阮家的处境反而好许多。但越是这样,阮有进越忐忑不安,因为他想不通郑家怎么会再次打过来。战场瞬息万变,任何一点疏忽的地方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将军您在想什么?对方快要开始炮击了,还请将军尽快退下去,免得被炸伤!”几个亲兵见阮有进突然陷入沉思,不由着急。
此时下方的郑家士兵正在忙碌地布置火炮,尽量避开长德垒的守塞大炮的攻击范围。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以后,安南国开始依赖于火炮。
“不,我先留在城墙观察一下他们的战术,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阮有进却执意留下城墙。
“可是炮弹无眼,我们阮家本来没有多少将军了,要是将军您再出事,谁带领我们这些人守住长德垒……”亲兵焦急地催促。
“军令如山!”阮有进却不耐烦地躲在城墙后面,一直在打量下方的郑家军队的部署,想要找出让他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是……大家小心保护好将军!”阮有进的亲兵见阮有进执意要在前线观察,只好手持护盾围在阮有进的身边,是不知道这皮盾在郑家军队的攻城火炮的面前有没有作用了。
轰!轰!轰轰轰!大地突然动摇起来,郑家带来的几十门火炮齐齐发出怒吼,如流星雨一样落入长德垒防线!
“都躲到城墙后面,靠着城墙!露出脑袋的都不要命了吗!”一个小军官在对面开始炮击的时候,歇斯底里地向周围的士兵叫喊。
嘭!实心弹砸在墙垣,一块破碎的石块飞溅,将那个倒霉的小军官当场砸死,吓得周围一些新兵惊恐地在趴在地。
不过郑家的火炮并没有让阮有进感到害怕,他任凭一些流弹砸在他所在的城墙段附近,无动于衷。此时的火炮声音倒是挺大的,但是威力还不至于死伤一大片,与其担心被砸,不如担心城墙会被砸塌。
“不是火炮的额问题,到底是哪里不对劲?”阮有进百思不得其解。现在郑家火炮的强度和前一年进攻长德垒的时候差不多,要说区别那是准备充分的郑家军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火炮和集炮火。但这还不是让阮有进觉得不安的源头。
“炮击过后,他们的步兵会尝试冲击城墙,各营准备好打退他们的进攻。城防大炮准备,让他们也尝一尝被火炮轰击的滋味!”阮有进实在想不明白,在郑家火炮声逐渐变得稀疏的时候,他只好放弃,先打退郑家的攻势再说。
虽然阮家安插在升龙城的探子被郑家士兵抓获,郑家大规模征调壮丁的士兵情报没能够从探子手送到富春城,但是仍然被敏锐的阮有进发现了郑家要大举进攻的前兆。于是双方都在大规模地备战,一个个年轻的男丁被抓入了兵营。其健壮善战者,发放兵器并进行简短的训练,而身体瘦小者则运送粮草大炮,在兵营担任苦役。
张元站在升龙城的佛塔,看着整座忙碌起来的城池。根据他这三个月的观察,郑家从各地征集的壮丁已经多达十万人,加郑家原来的士兵,光是升龙城的兵力有五万人。这样庞大的兵力,加更庞大的运输部队,意味着要供给他们超过三十万人的粮食补给。如果打不赢这一仗,估计明年开春郑家的处境绝对不会好过,甚至有可能会陷入人吃人的绝境。
“嘿,郑家还真有勇气孤注一掷,想要一统安南国了。十多万壮丁、数万军队,他们郑家全国只有两百万人,已经是倾尽所有了吧?”魏龙也站在佛塔,像是俯视蝼蚁一样俯视忙碌地在升龙城奔走运输粮草的壮丁们。
“十几二十万人在我们原也是不小的兵力了,若是放在乱世还能够割据一方。他们郑家是害怕了,所以才会孤注一掷。”张元叹道。
“害怕?他们是怕阮家变强大,反过来北伐他们吗?”魏龙问道。
“不,他们害怕的不是阮家,而是我们华夏。”
张元转过身去,“我们下去吧,郑家的国运到此为止了。”
九州二年立秋,郑家在组织人手抢收粮食以后,做足充足准备的郑家御林军再次在郑主郑梉的带领下进行第三次南征!先锋大将军郑梼已经提前带着兵力对日丽海口形成了合围,阻止日丽海口的阮家水师截断郑家的退路。因为他们暗与张元达成了秘密协议,他们相信九州军不会介入这场战争,因此有绝对的信心以自己的实力摧毁阮家!
十多里漫长的长德垒防线,一万阮家将士在这些天全力备战,直到有一天他们看到了长育垒厚重的木门打开,一队队郑家御林军越过城门出来,宣告着郑家开始再次试图进攻长德垒!
长德垒城墙,一个个士兵奔走,金鸣鼓声不断。
“将军,郑家终于发动进攻了!!!”一个亲兵连滚带爬地下了城墙,向长德垒守将阮有进说道。
“为什么郑家发动进攻,你还高兴成这傻样?你是郑家派来的奸细吗?”阮有进郁闷道。
“小的怎么会是郑家的奸细呢!实在是这些天大家伙都知道了郑家要进攻长德垒,一场血战在所难免,所以一些被这件事压着喘不过气。现在郑家打过来,我们反而是松了一口气!”亲兵说道。
“你们还真是缺心眼。跟我去御敌。”阮有进取剑披甲,带着亲兵沿着石阶登城墙。
阮有进向下方看去,只见郑家yi次忄出动了超过两万军队,在长德垒前面摆成了阵营,而背后是长育垒作为支撑。
“简直和去年如出一辙,真不明白是什么让他们有勇气再次进攻坚固的长德垒。”阮有进仔细观察郑家布下的阵型,仿佛回到了前一年防守长德垒的血战。
只是这一次阮家没有前一年那么慌张,而且摄政王阮福溪已经秘密和九州军的南洋舰队签订了新的条约,前一年阮家的处境反而好许多。但越是这样,阮有进越忐忑不安,因为他想不通郑家怎么会再次打过来。战场瞬息万变,任何一点疏忽的地方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将军您在想什么?对方快要开始炮击了,还请将军尽快退下去,免得被炸伤!”几个亲兵见阮有进突然陷入沉思,不由着急。
此时下方的郑家士兵正在忙碌地布置火炮,尽量避开长德垒的守塞大炮的攻击范围。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以后,安南国开始依赖于火炮。
“不,我先留在城墙观察一下他们的战术,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阮有进却执意留下城墙。
“可是炮弹无眼,我们阮家本来没有多少将军了,要是将军您再出事,谁带领我们这些人守住长德垒……”亲兵焦急地催促。
“军令如山!”阮有进却不耐烦地躲在城墙后面,一直在打量下方的郑家军队的部署,想要找出让他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是……大家小心保护好将军!”阮有进的亲兵见阮有进执意要在前线观察,只好手持护盾围在阮有进的身边,是不知道这皮盾在郑家军队的攻城火炮的面前有没有作用了。
轰!轰!轰轰轰!大地突然动摇起来,郑家带来的几十门火炮齐齐发出怒吼,如流星雨一样落入长德垒防线!
“都躲到城墙后面,靠着城墙!露出脑袋的都不要命了吗!”一个小军官在对面开始炮击的时候,歇斯底里地向周围的士兵叫喊。
嘭!实心弹砸在墙垣,一块破碎的石块飞溅,将那个倒霉的小军官当场砸死,吓得周围一些新兵惊恐地在趴在地。
不过郑家的火炮并没有让阮有进感到害怕,他任凭一些流弹砸在他所在的城墙段附近,无动于衷。此时的火炮声音倒是挺大的,但是威力还不至于死伤一大片,与其担心被砸,不如担心城墙会被砸塌。
“不是火炮的额问题,到底是哪里不对劲?”阮有进百思不得其解。现在郑家火炮的强度和前一年进攻长德垒的时候差不多,要说区别那是准备充分的郑家军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火炮和集炮火。但这还不是让阮有进觉得不安的源头。
“炮击过后,他们的步兵会尝试冲击城墙,各营准备好打退他们的进攻。城防大炮准备,让他们也尝一尝被火炮轰击的滋味!”阮有进实在想不明白,在郑家火炮声逐渐变得稀疏的时候,他只好放弃,先打退郑家的攻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