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作者:断刃天涯
长安,一骑飞至,马上信使大声嘶喊:捷报,松州捷报。
大兴宫,李世民又在开小朝会,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马周、侯君集、褚遂良列席。
这是李世民目前最信任的班底了,小朝会商议的问题,还是吐蕃。
“鄯州刺史李玄运急报,吐谷浑再度泣血求援,吐蕃势大,吐谷浑不能敌,退过青海湖以北。李玄运要守鄯州,李大亮要确保河套,抽不出兵力来增援。”李世民的开场白很沉重,皇帝和诸相怎么都看不上的吐蕃,这次弄出的动静不小。给了朝廷不小的压力,一开始还无所谓,但是随后吐谷浑等各部羁縻,连连遣使求援的时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唐
是要脸的,天可汗是要脸的。
“陛下,此吐谷浑第八次求援了,臣请率部西征。不灭吐蕃,誓不收兵。”侯君集站了起来,在他看来,立功的机会来了。
之前碍于各位宰相的态度,朝廷很难下决心派大军出征。现在吐谷浑被打的太惨了,连连求援,朝廷内部意见出现了松动。之前那种蛮夷互殴,我们看热闹就好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世民淡淡的扫了一眼侯君集,不紧不慢的回一句:“李玄运没说吐蕃大兵压境,出兵,往哪出兵?”一句话,侯君集就老实了。
房玄龄咳嗽一声道:“陛下,松州方面前日急报,吐蕃赞普兴师二十万,韩咸率部接应各羌土司头人。臣以为,不妨等松州下一步消息,再做定多。”
马周也道:“李自成所料不虚,吐蕃大军在打击了各羌之后,转而南下,逼近松州。臣以为,既然李自成料敌先机,自有应对之策。”
侯君集起身道:“陛下,牛进达李自成不过三千偏师,能起多大的作用?万一吐蕃真的进军松州,这点人马也只能是略作抵抗,后退坚守。朝廷当早作准备,未雨绸缪啊。”
李世民这一次没有怼他了,嗯了一声,做沉吟状。如果吐蕃真有二十万大军来反,算上松州边军府兵,总兵力不足一万,如何能挡的住呢?
侯君集又道:“陛下,当初要不是有人阻拦,朝廷大军数万大军严阵以待,吐蕃送上门来了,一战击溃之,不在话下。”
这是在翻旧账了,立刻有人不爽了,谁啊?褚遂良呗,跳起来道:“候相,此一时,彼一时,不要混为一谈。”不是面对李诚时,褚遂良的发挥还是很正常的。
侯君集冲褚遂良翻了翻眼珠子,淡淡道:“只会写几个字,你也配谈军略?”这是用李诚的招数怼过去了,效果意外的好,褚遂良当时就被激怒了,面红耳赤的举着笏板:“陛下,臣请回家养病!”这个怎么说呢?现在褚遂良就听不得这样,朝臣都在拿这个当笑话来说。啥意思呢?
褚遂良,呵呵,投陛下所好呗!不然能混个宰相?
侯君集还没得意一会呢,魏征也站起来,举着笏板:“陛下,臣老迈,身体不适,请陛下准臣回家养病。”马周也站起来,依样画葫芦。
长孙无忌在一边看着冷笑,房玄龄当自己是聋子哑巴,什么都不知道。
这么说吧,侯君集最近很跳!长孙无忌看他很不爽。房玄龄是有名的中间派,理中客。
这帮人心里都很明白,侯君集为啥能跳这么欢,不就是陛下的默许么?什么马周魏征褚遂良这些人,总得有个对手吧,不然李世民怎么玩平衡?以前李世民面对这帮人,那是单纯的挨喷,毫无还手之力。李诚的出现,撬动了这个格局。李诚一走,侯君集就接班了。不过怎么说呢,侯君集水平太低,接不住。李世民发现这厮不那么好用,也只能勉
强凑合一下。这时候,李世民是真的怀念李诚在的时候了,只是这竖子,志不在朝堂啊!总惦记着出去搞事!想到李诚,李世民又是担心,又是恼火。担心他对吐蕃作战,有个意外什么的。恼火他不听招呼,不肯安心
当金牌打手。
大太监一脸笑容出现在门口:“陛下,松州捷报!”
现场气氛凝重之际,突然出现的捷报很及时的缓和了气氛。
“哦,可是李诚小试牛刀,初战告捷?”李世民想当然的问一句,毕竟上一次的急报说了,吐蕃二十万大军啊。李诚之前的战略,也是固守要隘,偏师游击。
大太监笑意浓重道:“奴婢不知,只是听信使一直在叫嚷,松州大捷!”
“哼,斩首一千是大捷,斩首一万也是大捷。”侯君集很不爽的吐槽,本来是他率部出征,看着是口袋里的功劳的,现在变成别人的,如何能爽呢?
李世民一道眼神过来,侯君集赶紧低头不语。李世民这才问:“信使何在?”
大太监道:“信使与兵部值日郎中同来,奴婢放进宫内,在外等候陛下旨意。”
李世民点点头:“传兵部值日郎中和信使。”
大太监退下,不多时,浑身风尘的信使跟着兵部值日郎中一道进来,一通见礼,双手捧着一个装着急报的竹筒:“松州大军总管牛秀麾下信使,向陛下报捷,我军大破吐蕃。”
“什么?”李世民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褚遂良手一抖,笏板都没拿稳,当的一下落地。
长孙无忌的眼睛圆了,房玄龄的头也抬起来了,侯君集一脸的不可思议。马周与魏征面面相觑,怎么个意思?没听错吧?
兵部郎中及时的解释道:“陛下,牛总管用李自成之策,于羁縻地放了一把火,一日一夜之间,吐蕃二十万大军烟消云散!我军斩首五万,俘虏三万,缴获无数,尚在统计中。”
啥意思呢?最后的战果还没统计出来,为了皇帝不用担心,先把初步统计结果送来。
卧槽!所有宰相都懵逼了!这什么节奏啊?这也太特么的生猛了一点吧?那是二十万吐蕃战兵,不是二十万只鸭子。
长孙无忌一把抢过捷报,哆嗦着打开竹筒倒出来,哆嗦着展开,仔细看完之后,双手奉上:“陛下,臣为陛下贺,大唐威武,陛下当往太庙贺之。”
毫无疑问,一场大捷跑不掉了,这次肯定错不了。至于细节,大家都很想知道啊!
可是李世民接过捷报之后,就没有松开手,一直在看着,反复的看,脸上全是笑容,根本没有跟大家第一时间共享的意思。
所有人只好转向长孙无忌,那意思你赶紧说,别卖关子。
长孙无忌摸着胡子道:“李自成至松州后,一番勘察地形,制定了火攻之策。继而随商队深入高原,进一步勘察地形,确定了火攻地域。吐蕃大军劳师远征,初到松州羁縻地,当夜李自成便放了一把火。”
大概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心里都一个想法,这货不愧是能写《三国演义》的主,放火的手段很熟练啊。都是熟读史书的,怎么会不知道放火战术呢?但是这一招不好用的好吧。
你会放火,别人肯定会防着火攻。《三国演义》里头,从火烧博望坡开始,接着火烧新野,再就是火烧赤壁,最后是火烧联营。
李诚非要硬栽给诸葛亮,这是话本,虚构嘛,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这其中的道道就太多了。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后人的总结,没有东风,你放火烧的就是自己啊。
这会杜牧还没出生的,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诗,但是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所以,李诚放火烧了吐蕃二十万大军的事情,才显得格外的神奇。你写话本,跟你真的去做,完全是两个概念啊。
李世民终于放手了,把捷报递给身边的房玄龄道:“大家都看看吧,来人,请诸相议事。”
本来是小朝会,现在要开全体宰相扩大会议,有一场大捷垫底,吐蕃不足为患。
但是后续的手尾很多,如何趁机解决吐蕃的问题,等等,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商议了。
次日,松州又来急报,最终结果统计出来了,斩首五万,俘虏四万,缴获各类牲口十万头。吐蕃大军急退,目前具体位置不明,前军以出羁縻地,尚未发现吐蕃大军迹象。
连续十日,都有急报来到,每天的具体数字都在变化。
最后一份统计数据为,斩首六万,俘虏四万五千余,缴获各类牲口十二万余。吐蕃退出各羌羁縻!也就是说,牛进达、李诚为首的唐军,凭借不足一万的兵力,创造了战争奇迹。
松州方面又送来了一份急报,这一次,李世明再次着急群相商议。
这份急报的内容如下,吐蕃赞普遣使请罪,吐蕃各部全面退兵,回归战前状态。吐蕃使团以禄东赞为首,奉上黄金一万两,各种宝石千余。松州扣押使团,等候京师回复。
急报中付了一份李诚的建议,李世民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那么,李诚的建议是什么呢?为何让李世民这么在意呢,把一群宰相叫来了,集体商议呢?
长安,一骑飞至,马上信使大声嘶喊:捷报,松州捷报。
大兴宫,李世民又在开小朝会,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马周、侯君集、褚遂良列席。
这是李世民目前最信任的班底了,小朝会商议的问题,还是吐蕃。
“鄯州刺史李玄运急报,吐谷浑再度泣血求援,吐蕃势大,吐谷浑不能敌,退过青海湖以北。李玄运要守鄯州,李大亮要确保河套,抽不出兵力来增援。”李世民的开场白很沉重,皇帝和诸相怎么都看不上的吐蕃,这次弄出的动静不小。给了朝廷不小的压力,一开始还无所谓,但是随后吐谷浑等各部羁縻,连连遣使求援的时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唐
是要脸的,天可汗是要脸的。
“陛下,此吐谷浑第八次求援了,臣请率部西征。不灭吐蕃,誓不收兵。”侯君集站了起来,在他看来,立功的机会来了。
之前碍于各位宰相的态度,朝廷很难下决心派大军出征。现在吐谷浑被打的太惨了,连连求援,朝廷内部意见出现了松动。之前那种蛮夷互殴,我们看热闹就好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世民淡淡的扫了一眼侯君集,不紧不慢的回一句:“李玄运没说吐蕃大兵压境,出兵,往哪出兵?”一句话,侯君集就老实了。
房玄龄咳嗽一声道:“陛下,松州方面前日急报,吐蕃赞普兴师二十万,韩咸率部接应各羌土司头人。臣以为,不妨等松州下一步消息,再做定多。”
马周也道:“李自成所料不虚,吐蕃大军在打击了各羌之后,转而南下,逼近松州。臣以为,既然李自成料敌先机,自有应对之策。”
侯君集起身道:“陛下,牛进达李自成不过三千偏师,能起多大的作用?万一吐蕃真的进军松州,这点人马也只能是略作抵抗,后退坚守。朝廷当早作准备,未雨绸缪啊。”
李世民这一次没有怼他了,嗯了一声,做沉吟状。如果吐蕃真有二十万大军来反,算上松州边军府兵,总兵力不足一万,如何能挡的住呢?
侯君集又道:“陛下,当初要不是有人阻拦,朝廷大军数万大军严阵以待,吐蕃送上门来了,一战击溃之,不在话下。”
这是在翻旧账了,立刻有人不爽了,谁啊?褚遂良呗,跳起来道:“候相,此一时,彼一时,不要混为一谈。”不是面对李诚时,褚遂良的发挥还是很正常的。
侯君集冲褚遂良翻了翻眼珠子,淡淡道:“只会写几个字,你也配谈军略?”这是用李诚的招数怼过去了,效果意外的好,褚遂良当时就被激怒了,面红耳赤的举着笏板:“陛下,臣请回家养病!”这个怎么说呢?现在褚遂良就听不得这样,朝臣都在拿这个当笑话来说。啥意思呢?
褚遂良,呵呵,投陛下所好呗!不然能混个宰相?
侯君集还没得意一会呢,魏征也站起来,举着笏板:“陛下,臣老迈,身体不适,请陛下准臣回家养病。”马周也站起来,依样画葫芦。
长孙无忌在一边看着冷笑,房玄龄当自己是聋子哑巴,什么都不知道。
这么说吧,侯君集最近很跳!长孙无忌看他很不爽。房玄龄是有名的中间派,理中客。
这帮人心里都很明白,侯君集为啥能跳这么欢,不就是陛下的默许么?什么马周魏征褚遂良这些人,总得有个对手吧,不然李世民怎么玩平衡?以前李世民面对这帮人,那是单纯的挨喷,毫无还手之力。李诚的出现,撬动了这个格局。李诚一走,侯君集就接班了。不过怎么说呢,侯君集水平太低,接不住。李世民发现这厮不那么好用,也只能勉
强凑合一下。这时候,李世民是真的怀念李诚在的时候了,只是这竖子,志不在朝堂啊!总惦记着出去搞事!想到李诚,李世民又是担心,又是恼火。担心他对吐蕃作战,有个意外什么的。恼火他不听招呼,不肯安心
当金牌打手。
大太监一脸笑容出现在门口:“陛下,松州捷报!”
现场气氛凝重之际,突然出现的捷报很及时的缓和了气氛。
“哦,可是李诚小试牛刀,初战告捷?”李世民想当然的问一句,毕竟上一次的急报说了,吐蕃二十万大军啊。李诚之前的战略,也是固守要隘,偏师游击。
大太监笑意浓重道:“奴婢不知,只是听信使一直在叫嚷,松州大捷!”
“哼,斩首一千是大捷,斩首一万也是大捷。”侯君集很不爽的吐槽,本来是他率部出征,看着是口袋里的功劳的,现在变成别人的,如何能爽呢?
李世民一道眼神过来,侯君集赶紧低头不语。李世民这才问:“信使何在?”
大太监道:“信使与兵部值日郎中同来,奴婢放进宫内,在外等候陛下旨意。”
李世民点点头:“传兵部值日郎中和信使。”
大太监退下,不多时,浑身风尘的信使跟着兵部值日郎中一道进来,一通见礼,双手捧着一个装着急报的竹筒:“松州大军总管牛秀麾下信使,向陛下报捷,我军大破吐蕃。”
“什么?”李世民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褚遂良手一抖,笏板都没拿稳,当的一下落地。
长孙无忌的眼睛圆了,房玄龄的头也抬起来了,侯君集一脸的不可思议。马周与魏征面面相觑,怎么个意思?没听错吧?
兵部郎中及时的解释道:“陛下,牛总管用李自成之策,于羁縻地放了一把火,一日一夜之间,吐蕃二十万大军烟消云散!我军斩首五万,俘虏三万,缴获无数,尚在统计中。”
啥意思呢?最后的战果还没统计出来,为了皇帝不用担心,先把初步统计结果送来。
卧槽!所有宰相都懵逼了!这什么节奏啊?这也太特么的生猛了一点吧?那是二十万吐蕃战兵,不是二十万只鸭子。
长孙无忌一把抢过捷报,哆嗦着打开竹筒倒出来,哆嗦着展开,仔细看完之后,双手奉上:“陛下,臣为陛下贺,大唐威武,陛下当往太庙贺之。”
毫无疑问,一场大捷跑不掉了,这次肯定错不了。至于细节,大家都很想知道啊!
可是李世民接过捷报之后,就没有松开手,一直在看着,反复的看,脸上全是笑容,根本没有跟大家第一时间共享的意思。
所有人只好转向长孙无忌,那意思你赶紧说,别卖关子。
长孙无忌摸着胡子道:“李自成至松州后,一番勘察地形,制定了火攻之策。继而随商队深入高原,进一步勘察地形,确定了火攻地域。吐蕃大军劳师远征,初到松州羁縻地,当夜李自成便放了一把火。”
大概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心里都一个想法,这货不愧是能写《三国演义》的主,放火的手段很熟练啊。都是熟读史书的,怎么会不知道放火战术呢?但是这一招不好用的好吧。
你会放火,别人肯定会防着火攻。《三国演义》里头,从火烧博望坡开始,接着火烧新野,再就是火烧赤壁,最后是火烧联营。
李诚非要硬栽给诸葛亮,这是话本,虚构嘛,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这其中的道道就太多了。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后人的总结,没有东风,你放火烧的就是自己啊。
这会杜牧还没出生的,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诗,但是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所以,李诚放火烧了吐蕃二十万大军的事情,才显得格外的神奇。你写话本,跟你真的去做,完全是两个概念啊。
李世民终于放手了,把捷报递给身边的房玄龄道:“大家都看看吧,来人,请诸相议事。”
本来是小朝会,现在要开全体宰相扩大会议,有一场大捷垫底,吐蕃不足为患。
但是后续的手尾很多,如何趁机解决吐蕃的问题,等等,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商议了。
次日,松州又来急报,最终结果统计出来了,斩首五万,俘虏四万,缴获各类牲口十万头。吐蕃大军急退,目前具体位置不明,前军以出羁縻地,尚未发现吐蕃大军迹象。
连续十日,都有急报来到,每天的具体数字都在变化。
最后一份统计数据为,斩首六万,俘虏四万五千余,缴获各类牲口十二万余。吐蕃退出各羌羁縻!也就是说,牛进达、李诚为首的唐军,凭借不足一万的兵力,创造了战争奇迹。
松州方面又送来了一份急报,这一次,李世明再次着急群相商议。
这份急报的内容如下,吐蕃赞普遣使请罪,吐蕃各部全面退兵,回归战前状态。吐蕃使团以禄东赞为首,奉上黄金一万两,各种宝石千余。松州扣押使团,等候京师回复。
急报中付了一份李诚的建议,李世民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那么,李诚的建议是什么呢?为何让李世民这么在意呢,把一群宰相叫来了,集体商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