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王传 作者:天子湖钓叟
第六百章 徐英解怀
徐英见过刘征,将刘征请进篱舍。刘征令赵云、马超等就在院中驻足,自己和张既、沮授、徐庶一同入内。
进入篱舍,才知后面别有洞天,篱舍简陋却也不小,后院有一间清雅书堂,正是徐英平素读书教习之所。
仆童已经煮好了茶,依次给众人分上。
刘征环视书堂,四处简牍堆积如山。虽然以刘征所读过的书,恐怕是远超在座众人,毕竟现在一本书几十万字,要用书简写下,那可就都好几车了!
然而古人所著之文言简意赅,古人读书亦是深究其理,这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徐君家藏万卷,不知所读何典?”刘征一边抿着茶,兴致勃勃的问道。
徐英放下手中茶杯,拱手回话道:“五经黄老,诸子百家,微有涉猎!”
刘征点了点头,而后又问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两端,何所求之?”
“止杀曰仁,生民曰仁。仁既已得,义其远乎?”徐英应对有度,刘征很是满意。
虽然刘征心里并不完全认同徐英的想法,但毕竟是因为二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刘征身为万军首脑,谈“止杀”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但刘征欲得徐英为用,如徐英、张既之流,乃是治民之才,站在治民的角度来说,徐英的观念却是恰如其分再好不过了!
“徐君有生民之论,何不助本王将此抱负施于三辅?”刘征步入正题道。
徐英早已知晓刘征来意,这会儿刘征将话说出口,徐英却并没有答应,只是出言问道:“敢问汉王欲以何道行天下?”
徐英这是考校起刘征来了,刘征岂能不知,不过现在并不是显摆的时候,刘征于是恭敬的拱手问徐英道:“请徐君教我!”
刘征的恭谦态度,令徐英心里倒是大为感慨,联想到王城那几千被杀的俘虏,徐英怎么也想不明白汉王手下怎会是杀俘之人?
刘征态度诚恳,徐英的姿态也低了下来,对刘征表现的更加恭敬了一些。
徐英拱手道:“古之行天下者有以王道,有以霸道,不知汉王何属?”
“徐君请赐教!”刘征并没有结果话柄,继续将问题抛给徐英,也好看看徐英到底有些什么见识。
徐英不知这是汉王的话术,知道刘征是真心求教,其实刘征哪里不明白?这就好比是一个路人教一个老板做生意,徐英只是有理论基础,可刘征已经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十多年了。
由此倒是可知一点,徐英这人并不十分擅长察言观色,而这现在恰恰成为了刘征欣赏他的一点。太过察言观色的多只有两种人,其一如贾诩、徐庶这种,跟刘征心意相通,可以在刘征军中出谋划策,为刘征所用。第二种则多为溜须拍马之辈,越是会拍马屁的人越是善于察言观色。
徐英既然于察言观色上有所欠缺,或许此正是他刚直不阿的原因之一,又或者他根本不屑于察言观色。无论哪种,肯定都是目前刘征所需要的。
徐英敛了敛袖子,而后侃侃言道:“霸道者,唯智、力与信!智以诡诈,力使争斗,信于法令。王道者,尊公、正与仁!无私则公,公则正善恶,化民以仁。世传汉王仁德之名,不知王城枯骨当作何解?”
徐英终于借由此言提到了王城俘尸坑一事。
刘征知道这一页肯定是揭不过去的,于是徐英话一说完,刘征便起身出座,径至徐英身前,躬身行礼道:“此行正是来向徐君请罪!”
“马超何在!”刘征当即对外一声令道。
徐英正惊疑间,马超已经进入堂中,来到刘征身前,抱拳道:“汉王召我何事?”
徐英见到一身杀气的马超,猛然心头火起,继而脸色不悦的对马超问道:“人言西凉锦马超乃世之勇将,却不知仁义何在!”
说罢一甩衣袖,扭头不顾。
一般人见了马超,无不是战战兢兢,更别说如此言语相待,但在徐英这里,汉王尚且可以不鸟,区区马超又算得了什么?
马超被徐英这一句话搞的心里痒痒,要是眼前无人,他可真想撕碎了徐英。但此行之前,汉王早有交代,马超不敢放肆,于是来到徐英面前,抱拳礼敬道:“先生教训的是!超亦深悔之!王城一事,实乃马超一时激愤所为,并非汉王有令。先生乃三辅高才,恳请先生为汉王效力!超粗莽之人,言语不周,王城一事,先生但有责难,超俱无怨言!”
马超的身份,三辅之人谁不知道?徐英见横行三辅十年的“二世祖”也低下头来,哪里还能更加责难?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但一想到那几千具尸首,徐英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徐庶见徐英默然不语,于是出言开解道:“孟起冲动行事,汉王已经重罚!徐君或许不知,孟起现已降为什长,帐外听用,若有再犯,汉王明言,立斩不赦!此事不日将昭告三辅。”
徐英闻听此言,心中惊讶,降为什长,几乎等于是完全削去了军职,以马超这样的身份地位,得到这样的处罚,也已经是到了底了!可见王城一事,真的只是马超个人所为,与汉王无干,而且看起来马超也似乎知错了,徐英面色这才稍解。
“此事向我请罪作甚?冤死的是那数千亡魂!”徐英出言斥责马超道。
刘征看徐英这意思是已经缓和下来了,无非就是怎么善后的问题,于是便出来说道:“徐君放心!此事非唯马超,自本王以下,所有人皆当谨记在心!我意就在王城设冢立碑,既祀亡灵,亦以此警醒世人!徐君以为如何?”
徐英听了刘征这话,当即起身对刘征躬身行礼道:“《左传》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本是马超之恶行,汉王视若己过,如此明君,实乃王道尊者!徐英敬服!”
如此,马超王城杀俘一事,便算是了结!
揭开了徐英的心结,马超讪讪然退了出去,书堂之中的气氛再次归于融洽。
徐英已经四十来岁的年纪,从张既的口中,刘征得知,其早在多年前便已有贤名,又常与人纵论历朝得失,刘征于是有意与之深谈,以增进感情。
第六百章 徐英解怀
徐英见过刘征,将刘征请进篱舍。刘征令赵云、马超等就在院中驻足,自己和张既、沮授、徐庶一同入内。
进入篱舍,才知后面别有洞天,篱舍简陋却也不小,后院有一间清雅书堂,正是徐英平素读书教习之所。
仆童已经煮好了茶,依次给众人分上。
刘征环视书堂,四处简牍堆积如山。虽然以刘征所读过的书,恐怕是远超在座众人,毕竟现在一本书几十万字,要用书简写下,那可就都好几车了!
然而古人所著之文言简意赅,古人读书亦是深究其理,这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徐君家藏万卷,不知所读何典?”刘征一边抿着茶,兴致勃勃的问道。
徐英放下手中茶杯,拱手回话道:“五经黄老,诸子百家,微有涉猎!”
刘征点了点头,而后又问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两端,何所求之?”
“止杀曰仁,生民曰仁。仁既已得,义其远乎?”徐英应对有度,刘征很是满意。
虽然刘征心里并不完全认同徐英的想法,但毕竟是因为二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刘征身为万军首脑,谈“止杀”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但刘征欲得徐英为用,如徐英、张既之流,乃是治民之才,站在治民的角度来说,徐英的观念却是恰如其分再好不过了!
“徐君有生民之论,何不助本王将此抱负施于三辅?”刘征步入正题道。
徐英早已知晓刘征来意,这会儿刘征将话说出口,徐英却并没有答应,只是出言问道:“敢问汉王欲以何道行天下?”
徐英这是考校起刘征来了,刘征岂能不知,不过现在并不是显摆的时候,刘征于是恭敬的拱手问徐英道:“请徐君教我!”
刘征的恭谦态度,令徐英心里倒是大为感慨,联想到王城那几千被杀的俘虏,徐英怎么也想不明白汉王手下怎会是杀俘之人?
刘征态度诚恳,徐英的姿态也低了下来,对刘征表现的更加恭敬了一些。
徐英拱手道:“古之行天下者有以王道,有以霸道,不知汉王何属?”
“徐君请赐教!”刘征并没有结果话柄,继续将问题抛给徐英,也好看看徐英到底有些什么见识。
徐英不知这是汉王的话术,知道刘征是真心求教,其实刘征哪里不明白?这就好比是一个路人教一个老板做生意,徐英只是有理论基础,可刘征已经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十多年了。
由此倒是可知一点,徐英这人并不十分擅长察言观色,而这现在恰恰成为了刘征欣赏他的一点。太过察言观色的多只有两种人,其一如贾诩、徐庶这种,跟刘征心意相通,可以在刘征军中出谋划策,为刘征所用。第二种则多为溜须拍马之辈,越是会拍马屁的人越是善于察言观色。
徐英既然于察言观色上有所欠缺,或许此正是他刚直不阿的原因之一,又或者他根本不屑于察言观色。无论哪种,肯定都是目前刘征所需要的。
徐英敛了敛袖子,而后侃侃言道:“霸道者,唯智、力与信!智以诡诈,力使争斗,信于法令。王道者,尊公、正与仁!无私则公,公则正善恶,化民以仁。世传汉王仁德之名,不知王城枯骨当作何解?”
徐英终于借由此言提到了王城俘尸坑一事。
刘征知道这一页肯定是揭不过去的,于是徐英话一说完,刘征便起身出座,径至徐英身前,躬身行礼道:“此行正是来向徐君请罪!”
“马超何在!”刘征当即对外一声令道。
徐英正惊疑间,马超已经进入堂中,来到刘征身前,抱拳道:“汉王召我何事?”
徐英见到一身杀气的马超,猛然心头火起,继而脸色不悦的对马超问道:“人言西凉锦马超乃世之勇将,却不知仁义何在!”
说罢一甩衣袖,扭头不顾。
一般人见了马超,无不是战战兢兢,更别说如此言语相待,但在徐英这里,汉王尚且可以不鸟,区区马超又算得了什么?
马超被徐英这一句话搞的心里痒痒,要是眼前无人,他可真想撕碎了徐英。但此行之前,汉王早有交代,马超不敢放肆,于是来到徐英面前,抱拳礼敬道:“先生教训的是!超亦深悔之!王城一事,实乃马超一时激愤所为,并非汉王有令。先生乃三辅高才,恳请先生为汉王效力!超粗莽之人,言语不周,王城一事,先生但有责难,超俱无怨言!”
马超的身份,三辅之人谁不知道?徐英见横行三辅十年的“二世祖”也低下头来,哪里还能更加责难?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但一想到那几千具尸首,徐英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徐庶见徐英默然不语,于是出言开解道:“孟起冲动行事,汉王已经重罚!徐君或许不知,孟起现已降为什长,帐外听用,若有再犯,汉王明言,立斩不赦!此事不日将昭告三辅。”
徐英闻听此言,心中惊讶,降为什长,几乎等于是完全削去了军职,以马超这样的身份地位,得到这样的处罚,也已经是到了底了!可见王城一事,真的只是马超个人所为,与汉王无干,而且看起来马超也似乎知错了,徐英面色这才稍解。
“此事向我请罪作甚?冤死的是那数千亡魂!”徐英出言斥责马超道。
刘征看徐英这意思是已经缓和下来了,无非就是怎么善后的问题,于是便出来说道:“徐君放心!此事非唯马超,自本王以下,所有人皆当谨记在心!我意就在王城设冢立碑,既祀亡灵,亦以此警醒世人!徐君以为如何?”
徐英听了刘征这话,当即起身对刘征躬身行礼道:“《左传》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本是马超之恶行,汉王视若己过,如此明君,实乃王道尊者!徐英敬服!”
如此,马超王城杀俘一事,便算是了结!
揭开了徐英的心结,马超讪讪然退了出去,书堂之中的气氛再次归于融洽。
徐英已经四十来岁的年纪,从张既的口中,刘征得知,其早在多年前便已有贤名,又常与人纵论历朝得失,刘征于是有意与之深谈,以增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