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王传 作者:天子湖钓叟
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干南下
刘征一举占据了河东,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之中,有贾逵、卫固等在河东有名望的人的支持,很快得到了河东百姓的响应,加之刘征汉王的身份,这也是有利的因素。河东人多曾见过汉王领兵出征牛辅的盛况,也曾见过汉王破灭鲜卑凯旋而归的景象,许多稚童至今还听着汉王如何大破鲜卑和连,解救四郡汉民的故事。
总的来说,刘征在河东以及并州这一块地方还是有“群众基础”的,有群众基础事情办起来就顺利的很多。自从打起了汉王的旗帜,整个河东都沸腾了起来,有些人将信将疑,但是当刘征亲自巡察到各县之后,再没有人怀疑汉王复出的真假了。
做好宣传工作,对于招募兵勇,或许支援是至关重要的。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河东剩下的青壮纷纷投入汉王麾下,其实这些人当中也不乏当初被袁绍打散的张绣白帻兵。
一应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对于刘征来说,却是丝毫不能松懈,因为毫无疑问,马上将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着他。
就在刘征拿下河东全郡之后,赵云奉刘征之命,带着两个随从军士立即出了河东。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袁绍这个人有个毛病,看起来似乎唯才是举,唯贤是用,但一到了关键处,其任人唯亲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袁绍总共据有河北四州,青州刺史,他让自己的大儿子袁谭当了,幽州刺史则让自己的二儿子袁熙当了,这并州刺史则给了自己的外甥高干。袁绍自己坐镇冀州,带着三儿子袁尚。
由此可见,袁绍愿意用人,但却不善于用人。
高干这个人,用仲长统对他的评价是最为合适的——“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
高干为袁绍打下河北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是得以身任并州刺史的重要原因。但高干这人口气大,本事却一般,也学着袁绍,好养士,但他识人的本领却比袁绍差了千万倍。
高干坐镇并州之后,大力招揽四方游士,但是这些所谓的游士其实大多是混吃混合的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人才!再说这天下可选的明主多了去了,有几个真有才学的人会不远千里来投奔他高干呢?虽然没得到大才,但高干还是乐此不疲,只好还是博得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名声。
焦子文带着张琰一路从汾水关一直到了高干的晋阳。
高干听闻河东之变,登时大怒,尤其是听到高柔被擒的消息,更是怒不可遏!
“欺人太甚!小小白波蟊贼,不就是那个一战便丢了四万兵马的张绣吗?难道还没有吃到苦头?竟然敢趁这个时候兴兵作乱!”搞噶气的破口大骂。
“高将军!这次起事的不是张绣。”焦子文对高干说道。
“你不是说白波贼作乱吗?那白波贼首不就是张绣吗 ?”高干问道。
“不是张绣!而是当年的汉王刘征,也就是大将军刘征!”张琰对高干详说道。
“什么?汉王?他不是在徐州被曹操灭了吗?你们可确定是他?”高干问道。
张琰是见过刘征的,虽然当时他不知道是谁,但后来听到的消息令他十分确信。
“确实是汉王刘征,下官亲眼所见!那贾诩、张绣都对他毕恭毕敬。”
这个消息可不是个好消息,高干听到竟然是汉王刘征,心里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将军!管他什么汉王不汉王!河东失陷,责任必然落到将军头上,袁公到时候必然要责问将军!将军还是趁早起兵,平定河东为好,况且高太守还在河东生死不明哪!”高干手下部将夏昭建言道。
焦子文、张琰自然也符合,毕竟只有拿回河东,他们才能保住官位。
高干寻思刘征白波兵兵力有限,趁着刘征还没有坐稳河东,挥师南下,想来夺回河东郡县应该不会太费功夫。
于是,高干当即下令,征调兵马五千,准备南下攻打汉王刘征。
事实上此时的并州想要一下子拿出五千人马也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袁绍为了对付曹操,并州也成了他的兵员库和粮草库。
高干现在手中可用的兵很有限,整个并州所有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五千,这还要算上上党张杨的兵马。
张杨拥兵在上党已经十余年之久,虽然隶属并州,但并非是高干所能轻易调动,除非袁绍有令。
高干加紧征调兵马,也足足用了半个多月才集合的五千人马,毕竟并州还需要有留守部队。
兵马整备齐之后,高干领部将邓升留守晋阳,自己亲自带着夏昭、焦子文挥师南下,一路过冷泉关、雀鼠谷、汾水关直奔河东而来。
刘征在安邑早早得到了消息,于是也起兵三千北上,准备与高干相拒。这三千人马除了白波谷带出来的将士,还有一半新近招募的兵勇。事出仓促,也来不及多加训练,只能是带着他们硬着头皮而上,甭管能不能打仗,至少充个人数,摆个架势还是能做到的。
想要击退高干,刘征只能押宝在赵云身上,现在要做到便是拖延时日,等待转机。
高干领兵很快便过了永安县,刘征将兵马分为五百人一队,总计六队,分别由徐晃、张辽、张任、张绣、阎行以及自己亲自统领。这六队人马分别防守在从杨县到绛邑一线。
高干刚进入杨县地界,张任便领兵杀出,张任冲阵在前,一连射杀了十数名高干兵士!高干气恼,方欲与张任交战,然而不等近身,张任便领着兵马一路往东边山谷而去。高干领兵追了一程,为防有诈,不敢再轻师前进,只好回到主道上,继续向南推进。
一连三次,皆是如此,高干遂迟疑不敢冒进。每日行军不过二十里,五千人马被刘征的五百小队骚扰的不胜其烦。不单是白天如此,连晚上宿营也不得安生。
刘征这边倒是不要紧,六班倒,精力充沛。
高干从出了汾水关,一路推进到襄陵,本来只要十来天的军程,竟硬生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行军不顺,摸不清刘征情况,领高干郁闷不已。
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干南下
刘征一举占据了河东,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之中,有贾逵、卫固等在河东有名望的人的支持,很快得到了河东百姓的响应,加之刘征汉王的身份,这也是有利的因素。河东人多曾见过汉王领兵出征牛辅的盛况,也曾见过汉王破灭鲜卑凯旋而归的景象,许多稚童至今还听着汉王如何大破鲜卑和连,解救四郡汉民的故事。
总的来说,刘征在河东以及并州这一块地方还是有“群众基础”的,有群众基础事情办起来就顺利的很多。自从打起了汉王的旗帜,整个河东都沸腾了起来,有些人将信将疑,但是当刘征亲自巡察到各县之后,再没有人怀疑汉王复出的真假了。
做好宣传工作,对于招募兵勇,或许支援是至关重要的。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河东剩下的青壮纷纷投入汉王麾下,其实这些人当中也不乏当初被袁绍打散的张绣白帻兵。
一应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对于刘征来说,却是丝毫不能松懈,因为毫无疑问,马上将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着他。
就在刘征拿下河东全郡之后,赵云奉刘征之命,带着两个随从军士立即出了河东。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袁绍这个人有个毛病,看起来似乎唯才是举,唯贤是用,但一到了关键处,其任人唯亲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袁绍总共据有河北四州,青州刺史,他让自己的大儿子袁谭当了,幽州刺史则让自己的二儿子袁熙当了,这并州刺史则给了自己的外甥高干。袁绍自己坐镇冀州,带着三儿子袁尚。
由此可见,袁绍愿意用人,但却不善于用人。
高干这个人,用仲长统对他的评价是最为合适的——“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
高干为袁绍打下河北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是得以身任并州刺史的重要原因。但高干这人口气大,本事却一般,也学着袁绍,好养士,但他识人的本领却比袁绍差了千万倍。
高干坐镇并州之后,大力招揽四方游士,但是这些所谓的游士其实大多是混吃混合的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人才!再说这天下可选的明主多了去了,有几个真有才学的人会不远千里来投奔他高干呢?虽然没得到大才,但高干还是乐此不疲,只好还是博得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名声。
焦子文带着张琰一路从汾水关一直到了高干的晋阳。
高干听闻河东之变,登时大怒,尤其是听到高柔被擒的消息,更是怒不可遏!
“欺人太甚!小小白波蟊贼,不就是那个一战便丢了四万兵马的张绣吗?难道还没有吃到苦头?竟然敢趁这个时候兴兵作乱!”搞噶气的破口大骂。
“高将军!这次起事的不是张绣。”焦子文对高干说道。
“你不是说白波贼作乱吗?那白波贼首不就是张绣吗 ?”高干问道。
“不是张绣!而是当年的汉王刘征,也就是大将军刘征!”张琰对高干详说道。
“什么?汉王?他不是在徐州被曹操灭了吗?你们可确定是他?”高干问道。
张琰是见过刘征的,虽然当时他不知道是谁,但后来听到的消息令他十分确信。
“确实是汉王刘征,下官亲眼所见!那贾诩、张绣都对他毕恭毕敬。”
这个消息可不是个好消息,高干听到竟然是汉王刘征,心里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将军!管他什么汉王不汉王!河东失陷,责任必然落到将军头上,袁公到时候必然要责问将军!将军还是趁早起兵,平定河东为好,况且高太守还在河东生死不明哪!”高干手下部将夏昭建言道。
焦子文、张琰自然也符合,毕竟只有拿回河东,他们才能保住官位。
高干寻思刘征白波兵兵力有限,趁着刘征还没有坐稳河东,挥师南下,想来夺回河东郡县应该不会太费功夫。
于是,高干当即下令,征调兵马五千,准备南下攻打汉王刘征。
事实上此时的并州想要一下子拿出五千人马也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袁绍为了对付曹操,并州也成了他的兵员库和粮草库。
高干现在手中可用的兵很有限,整个并州所有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五千,这还要算上上党张杨的兵马。
张杨拥兵在上党已经十余年之久,虽然隶属并州,但并非是高干所能轻易调动,除非袁绍有令。
高干加紧征调兵马,也足足用了半个多月才集合的五千人马,毕竟并州还需要有留守部队。
兵马整备齐之后,高干领部将邓升留守晋阳,自己亲自带着夏昭、焦子文挥师南下,一路过冷泉关、雀鼠谷、汾水关直奔河东而来。
刘征在安邑早早得到了消息,于是也起兵三千北上,准备与高干相拒。这三千人马除了白波谷带出来的将士,还有一半新近招募的兵勇。事出仓促,也来不及多加训练,只能是带着他们硬着头皮而上,甭管能不能打仗,至少充个人数,摆个架势还是能做到的。
想要击退高干,刘征只能押宝在赵云身上,现在要做到便是拖延时日,等待转机。
高干领兵很快便过了永安县,刘征将兵马分为五百人一队,总计六队,分别由徐晃、张辽、张任、张绣、阎行以及自己亲自统领。这六队人马分别防守在从杨县到绛邑一线。
高干刚进入杨县地界,张任便领兵杀出,张任冲阵在前,一连射杀了十数名高干兵士!高干气恼,方欲与张任交战,然而不等近身,张任便领着兵马一路往东边山谷而去。高干领兵追了一程,为防有诈,不敢再轻师前进,只好回到主道上,继续向南推进。
一连三次,皆是如此,高干遂迟疑不敢冒进。每日行军不过二十里,五千人马被刘征的五百小队骚扰的不胜其烦。不单是白天如此,连晚上宿营也不得安生。
刘征这边倒是不要紧,六班倒,精力充沛。
高干从出了汾水关,一路推进到襄陵,本来只要十来天的军程,竟硬生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行军不顺,摸不清刘征情况,领高干郁闷不已。